央视经济频道借金融危机兜售垃圾节目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央视经济频道借金融危机兜售垃圾节目

                      2008年11月19日

何必

央视《今日观察》讨论这个现象时说:“不降价联盟”涉嫌操纵市场价格,违反了《反垄断法》和《价格法》……(略。)

呵呵。

看看,凡是上了央视评论节目的,都被当作是“专家”耶。

现如今是什么时候?全球性经济危机。相关的内容数不胜数滴。

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凭借着其在国外总部的资源优势,把傻呵呵的中国媒体比得臊么搭眼,特别是像央视这样的二百五,在媒体圈儿里基本上已经没有了任何话语优势。

(何必注,略。)

(何必注,怎么样?鲍尔森和伯南克力所不逮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政令出不了中南海,这就是了。新华门外,党政军部门各自为政,互相之间争权夺利,内耗巨大。假定胡温还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也不得不重拳打在棉花上,被北京的党政军部门所化解,遑论北京之外的地方委府啦。)

(何必注,略。)

(何必注,路透直言不讳地说“苏宁在路透提前获得的一份发言稿中称……”,这恐怕已经是中国内部信息暴露的最为公开化的说辞了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种蜻蜓点水式的调整,于事无补耶。)

(何必注,略。)

(何必注,哈哈。看到这些,我太幸灾乐祸啦。用不着我没完没了地呼吁什么尽可能拒绝消费,中国人已经切实感受到了喝血社会的真谛并做出自身的选择啦。)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就叫做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劫贫济富嘛。)

(何必注,略。)

(何必注,恶性通胀离咱们越来越近啦。)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帮孙子就不提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价格与国际接轨的事儿。)

(何必注,略。)

(何必注,想想葛优做形象代言人的亿林木业在让数以万计的国民倾家荡产后当局处理上的不了了之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从关国亮案件上就知道保监会都是一帮子什么玩意儿了。)

(何必注,略。)

(何必注,先让项俊波公布农行的不良资产数额怎么样?)

(何必注,略。)

(何必注,怎么样?继续坚定不移走丧权辱国的道路,继续加强对外依存度,继续依靠用中国人血汗钱供应洋鬼子的路数,继续贩卖资源。切切。)

(何必注,略。)

(何必注,看到其构成了吧,还是官商勾结,没咱们国民什么事儿啊。)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就叫做欺世盗名。用一个早就已经进入操作过程的计划投资摇身一变就成了4万亿当中的部分啦。基础设施,嘿嘿,不过是搜刮民脂民膏的又一个说辞而已。)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就充分而准确表现出中国当局的嘴脸了吧,到底要增长还是就业时,委府是坚定不移的。)

(何必注,略。)

(何必注,当然啦,有周小川、楼继伟、高西庆、朱云来们卖国贼在,中国对黑石简直就是俎上任人宰割的鱼油嘛。)

(何必注,略。)

(何必注,美国政府羡慕死中国了,4万亿庞大开支,委府一锤定音,花瓶似的人大连个屁味儿都闻不着。)

(何必注,略。)

(何必注,委府本身就是最大的开发商。所以,救市是不是救房价的争论毫无意义。温家宝当然会保护姜伟新、仇保兴等建设部那帮子王八蛋啦。)

(何必注,略。)

(何必注,什么叫可能啊,看看包括我在内的中国穷人的状况吧。切切。)

(何必注,略。)

(何必注,有关农村土地流转,哪儿是这么简单呀。直截了当地说,无非就是劫贫济富,继续以牺牲农民利益来换取政权稳定呗。)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应该是小日本进一步主宰中国的阶段性成果了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负责任大国”的八荣八耻八股八卦。)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让人想起刘延东、胡德平们有关赦免民营企业原罪的胡说八道了吧。看看这些内容就知道了,民营企业岂止是原罪,现在也是无恶不作啊。黑砖窑就是最明显的例证咧。所以嘛,在中国,天下乌鸦一般黑,包括俺在内,没他娘的一个好东西。嘻嘻。)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狗娘养的中国股市这副模样,还什么直接融资,去你妈的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中国这帮面瓜,还什么战略性资源,哼哼。)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还不简单!前腐后继跑部钱进嘛。)

(何必注,略。)

(何必注,高盛生不逢时嘛。看看人家AIG,高管照样花天酒地的。)

(何必注,略。)

(何必注,如果说中国是一党专制的结果的话,那么小日本呢?其实,韩国也好不到哪儿去呀,莫非这也是东方主义的内涵?远东国家国民性的探究,还很是无法让人看到耶。)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个白乎蛋就这么忽悠了类似中投公司等中国傻的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还应该对比的是,官民对立的程度,官方言而无信的程度,委府死皮赖脸的程度……等等。)

(何必注,略。)

(何必注,别着急,中国作为人类垃圾场和世界飞地会继续藏污纳垢的。)

(何必注,略。)

(何必注,这类口是心非的说辞咱们听得太多了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老舍说啦,闲着也是闲着,卖呗。娘们儿就是干这个嘛。)

(何必注,略。)

(何必注,中国股市嘛,歇德洛维奇吧。)

(何必注,略。)

(何必注,就这,中国国内成品油价格岿然不动。什么玩意儿。)

(何必注,略。)

(何必注,狗咬狗。)

(何必注,略。)

(何必注,那个比我还是个秃驴的主儿也江郎才尽黔驴技穷啦。)

(何必注,略。)

(何必注,全民崇洋媚外,当局卖国求荣,当然会如此这般啦。)

(何必注,略。)

呵呵。

怎么样?琳琅满目吧。

中国的官方媒体能够进行如此方方面面的报道?具体来说,央视能够具有如此这般的能力?看看央视那几个贼眉鼠眼的驻外记者吧。

所以嘛,话语权争夺就这么拱手让人了呗。

中国左派对于此次经济危机也议论纷纷。

(何必注,略。)

对于电视节目来说,刚刚进行过的美国总统大选倒是给了全世界的电视人兜头一棒。洋鬼子在中国的媒体在此说三道四。

美国大选中电视失宠?作者:英国《金融时报》斯蒂芬?科尔曼(Stephen Coleman) 2008-11-17 选择字号: 大 中 小

(何必注,略。)

实际上,电视的日趋没落,已经是不争的事实。

但凡稍微对于电视节目设计流程熟悉一些的人,都知道,对电视来说,现场是生死攸关的。2001年凤凰卫视之所以异军突起,就是因为在911事件发生时当即停止了所有日常节目,改为现场全程直播。当时我在央视二套的日播节目,也建议能够对该事件进行经济评论。而当时的制片人罗振宇征求部门主任的意见,答复说要等宣传部门的精神。央视之所以折戟沉沙,可以看出来官僚主义罪魁祸首的意味了吧。

2003年,央视新闻频道开播,适逢美军攻打伊拉克,给了新闻频道进行现场直播一个得天独厚的机会,可以说是为该频道送上的一个丰厚的见面礼。这厢伊拉克战争打得难解难分,那厢中国国内非典又起,人们惊恐万状躲进家里,对外界的所有信息,只能通过互联网以及电视来掌握。由是,新闻频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是有了极大的话语空间,并且让一大堆主持人和现场记者一炮走红。

但伴随着非典过去,央视进取心不足的状况毕现无疑。新闻频道的那些在伊拉克、非典时期风光无限的鸟男狗女们,满足于现有的功绩,节目大量注水,日益滑坡。

新闻频道的人马是央视新闻中心与新闻评论部两组人员构成,节目格局也如是,新闻与新闻评论节目各自占据半壁江山。新闻评论部分由新闻评论部担当,类似什么央视会客厅、国际观察、央视论坛、小崔说事、社会纪录等等。

对于电视来说,现场新闻是重中之重,其次就是新闻评论了。而在这方面,靠着焦点访谈起家的央视新闻评论部有着央视其他部门及其节目无法比拟的优势。

2003年我去《央视论坛》,制片人孙杰那个王八蛋(到现在还拒绝支付我所有的劳动报酬,这种拖欠乃至克扣劳动报酬的行为在电视界已经成为尽人皆知的用工模式,到现在,我与海内外几十个电视台的栏目打过交道,几乎没有一个不如此的。如果按照约定算起来,我前前后后被电视节目组克扣的劳动报酬,应该是10万元级别了。我没有也不会对类似孙杰之类的兴诉,倒不是讼累问题,而是由于切肤之痛对中国的司法没有任何信心。这也是我对依法治国之类的胡说八道嗤之以鼻的个人经历背景。)告诉我,央视原本准备由他担纲做一本杂志,其中自然少不了新闻评论的内容。只不过丫挺的原来所在的新华社的同事整出了《瞭望东方周刊》,抢夺了央视已经瞄准了的弹着点,因此只好鸣金收兵不了了之。

我曾经蒙吃蒙喝的央视二套,也在进行着节目创新。2001年我去挪威之前,就曾经向二套头面人物提出了有关大型演播室财经益智类节目《财富方程》节目策划方案。但该方案生不逢时,正好赶上二套准备又那个央视所谓“三高”的王利芬负责筹备《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和《全球资讯榜》,无暇他顾。

这些节目出来后,看到在制作套路上的举棋不定。其中,早间节目里的《读报》的主持人通常由来自北京电视台的马兵说三道四,但有时也换人,让一个叫什么张鸿的主儿来呲牙咧嘴。我看着这个替身就难受。丫挺的长着一张娃娃脸,看上去就像圈儿(劳动教养或者劳改场所)里通常称之为“小别古”的主儿,也就是天生一副让人鸡奸的模样;他没有马的在主持播音方面接受过正规训练也就罢了,而这个模仿京片子发音的主儿,说话时故意拿腔拿调,就像俺总是在办公室里没有异性时念叨的:“(已经非常宽松的婊子)捏着半拉充(当)整个的”,嘴里就像含着个热茄子,发出音来如果不看屏幕,还以为毛片儿里赤身裸体丰乳肥臀穿着及大腿根儿的锃光瓦亮的高筒皮靴的娘们儿口淫时叼着大家伙还要哼哼唧唧念念有词呢。而且这个主儿在屏幕前的姿态太过嚣张,手舞足蹈经常比划到了胸部以上,完全没有任何演播室评论类节目应该注意的手势以及身体语言不得过于激烈幅度必须有限的概念,致使人们看着以为这是典型的央视二百五风格的代言人呢。

我这么说,似乎在对素不相识的人进行人身攻击。但是,要知道,按照孙杰的话来说,电视是非常“捧人”的,具体来说,能够让人一夜成名。我做电视节目这么长时间,很多时候都拒绝出镜。去年央视《重访》节目约我进行采访,被我拒绝,然后被拒绝者在网上进行了造谣生事,这在网上很容易查到。而在我曾经骗吃骗喝的节目里,曾经有收视率非常不俗的节目安排我出演播室,连部门主任都已经批准,但还是被我拒绝。我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我不想成为公共人物,不想到什么地方干点子伤风败俗偷鸡摸狗的勾当时会很容易被人认出来。反过来说,如果出镜,那么就必须承担成为公共人物的代价,承受各式各样的评论、挖苦、已经尖酸刻薄的嬉笑怒骂。事实上,正是因为中国的公共文化极度缺失,已经根本没有什么公共意识和货真价实的公共选择,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公共话语,这才使得人们缺乏对于公共人物所应该承受压力的认知。这也才使得赵本山、郭德纲、葛优、巩俐、唐国强、解晓东、蒋雯丽等们作为形象代言人所宣传产品出了麻烦之后,这些明星却若无其事不承担任何法律、舆论乃至道义责任的大背景。这也是委府刻意维持的改革开放过程中愈演愈烈的“赢家通吃”的利益向精英积聚的社会资源动员机制的典型范本。因此,我这么评价也许有些出格(也许像萧公秦最近对我的文字评价说,其中信息量非常之大,但他难以接受我的用词,所以忍痛只好不看了),显得非常不厚道,可是,面对一个已经彻底没有厚道的恬不知耻的国家与社会,咱也就别再捏着半拉充整个的了吧。

当然,说到这么个主儿来主持央视节目,央视在人员选用上的无能与慵懒也罪责难逃。

2005年,我被邀请参与日播的电视专题节目,与一个后来我称之为“人渣”的制片人合作。(到现在,我下定决心此生绝不会再打交道的有两个人,一个是2000年我在中华英才网开办“老潘信箱”时被造谣生事的肇事者、后来也频繁在各式各样电视节目里作为“资深副总裁”露面的孙虹钢,一个就是这个人渣。)那时,与央视经济频道的张凯华、杜昌华会面,谈及即将问世节目的模样。到现在,张、杜二人也还能够收到我在经年累月的垃圾心情下炮制的每天一篇的如此另萧公秦们难以接受的肮脏的垃圾文字。

后来,我看到杜昌华在《经济信息联播》和《经济半小时》里也在做评论,节目还不厌其烦地推销其博客。我看了“老杜”的评论,总是有蜻蜓点水隔靴搔痒之感,或者辞不达意,或者有所闪失。其时,我也正好做着与央视如此两个节目在类型与时间上接近的两个节目,具体说来也是一个资讯类一个专题类节目,而我知道,如果单纯从电视节目制作手段上说,全世界的电视台都不相上下,比拼的就是评论。

后来,老杜的评论就销声匿迹了。

我曾经就央视二套主流节目(抛开李咏王小丫之类的娱乐类货色)与二套负责人之一的许文广当面讨论过,我告诉他,从电视节目专业角度看,央视很多节目实在惨不忍睹。

后来,介绍我进入《商务电视》的杨宏对我说,曾经是该节目制片人的郭振玺成了二套的掌门人。

而自从我去年离开那个人渣制片人所在的节目,现在该节目已经自我矮化,成了家长里短养生保健逸闻趣事乃至装神弄鬼的节目,完全失去了财经节目必须具备资格的任何内涵与媒体应该承担的公共责任。

长话短说。这不,就到了现如今风风火火的全球性金融危机。

对话制作了特别节目“经济热点面对面”,找来什么西装革履的经济学家在讲台上振振有词。

无论对于王利芬,还是曾经是我所在节目并把该节目弄得鸡飞狗跳最终寿终正寝的罗振宇来说,对话都是个鸡肋。

这个节目原本就是从《中国经营报》“与老板对话”的记者编辑那里原封不动照猫画虎复制过来的,而且过河拆桥,根本不理睬报社什么知识产权啦。

相关内容,我在《我给中央电视台打工》的文字里有着细致的记述与评论。曾经有国内出版社对这两部书稿很感兴趣,但由于其中涉及到太多的真人真事,最后都不敢招惹央视知难而退不了了之啦。

这个节目收视率惨不忍睹,但由于是中国精英作秀的场所,成为中国赢家通吃的电视平台。也因此,成为一个越来越小众群体自娱自乐的斗兽场。

针对经济危机的这个特别节目连主持人都不要啦。

而且,该节目还带有现场观众。

对于演播室节目来说,演播室现场观众可不是个小事。那真是个大麻烦。

2000年我在央视做四城市人才对话,光是演播室观众,就耗费了整整三个人手。邀请、拜访、约定、确认、派车、迎接,进门、用餐、如厕、落座、关闭手机……事无巨细,哪个环节想不到,就会出乱子。

带演播室观众还得专门设置上蹿下跳的演播室观众导演,在节目正式开始录制之前,必须像跳梁小丑般地自我作践,使出浑身解数来挑逗观众,能够让他们发出笑声,调动他们的情绪,并且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地引领他们“热烈鼓掌”,好让这些画面能够穿插在正式节目当中,播出时能够有着节目取得成功的效果。

现在对于电视台来说,邀请演播室现场观众已经是避尤不及的事情了。特别是在北京,几千个电视节目,不少都在寻找观众,除了那些闲极无聊的人,谁会去让电视台在其演播室里的基本上没有什么责任感与职业素养的编导和摄像这么颐指气使呼来喝去没完没了地折腾啊。

国内电视节目与国外很大的不同就是,国内都是等观众落座后才进行灯光、机位、背景、声音等调试,易言之,根本不拿观众当人,只不过是演播室里可以任意摆放的道具。

现在,在意识形态向左转的大背景下,舆论空间日益逼仄,不少演播室节目,都成为婆婆妈妈鸡毛蒜皮蜚短流长的内容,而演播室观众则几乎清一色的市井色彩非常浓重的大爷大妈们。演播室观众质量下降退化到了如此地步,使电视人噤若寒蝉。

对话特别节目里,那些演播室观众无精打采忍气吞声烦不胜烦。被事先安排好了的向讲演或者授课者发问的观众,有的连问题都无法完整顺畅地说出来,可见这种穿帮是如何委琐。

这种节目就已经注定了命数吧。

而央视经济频道在新闻评论上屡败屡战,没有放弃占领新闻评论的尝试、探索与努力。趁着这次全球性经济危机,弄出来个什么《今日观察》来误人子弟。

这又是个演播室谈话类节目。

对于演播室谈话节目,罗振宇、石述思们情有独钟。他们来不来就拿凤凰卫视说事。我对他们的说辞很不以为然。凤凰卫视在演播室模式,一方面是囿于其在内地采访能力的限制,无法具有官方准许的各地记者站,因而无法拥有各地画面;另一方面则在话语空间上有着优待,具备着内地媒体无法拥有的话语权。

罗、石等人力挺的《名人榜》,还是走名人路线。这个套路,已经让倪萍、王刚等一败涂地。

看到石述思到处张牙舞爪,一次我借着二锅头下肚,码了丫挺的一道,告诉他,现在号称电视节目策划人的多了去,可都是隔岸观火,有本事跟着一个节目,把收视率带上去,别老是站着说话不腰疼;试错与纠偏也应该是策划人分内的活计。我还写了篇电视节目如何才能做好的文字发给他,也贴到了我的博客上。

所以,《今日观察》的路数,也就可想而知了。

该节目的主持人,就是对话的那个主持人。

所以,特别节目里没有主持人,原来在这儿呢。

节目里两个评论员之一,就是《读报》里那个替班。

感情,这小子并不是什么偶尔客串,还真是有模有样地要成为出镜评论员,根本不顾及自身的客观条件,要向当公共人物一往无前。

《读报》里,照本宣科还凑合;可到了这里,丫挺的说话的毛病就被电视放大到了极致。随便看看,他几乎没有一句完整的话,都是前言不搭后语,说到一半就不知所云了。

原本,他的发音就有问题。这种现象,在央视主持人或者出镜记者里数不胜数,白岩松、张泉灵、阿丘、刘建宏、段暄……这些我在《打工》里嬉笑怒骂得多了去。不想,二套弄出这么个主儿来欺世盗名。

石述思的同班同学谭湘在央视晚间新闻时,曾经对一个刚刚上班、现如今已经非常红火的出镜记者王小杰训斥其节目文字,弄得小姐涕泪横流。人们私下告诉谭湘,那是王任重的孙女。

央视里这种大有来头的人多了去。

莫非,这个发音含混的主儿也如此这般、继续着权力世袭的把戏?

而二套居然想出设定固定评论员的馊招,这无论是哪个策划人的主意,都是个绝对的败笔。

特别是,这么个自不量力的家伙,也太侮辱观众的学养与智力了吧。从其评论的内容看,实在南辕北辙啊。

按照电视圈里的一句话说,文不够故事凑,也就是说如果没有什么可说的,那就讲故事。一个故事从开始然后设置悬念然后千奇百怪错综复杂然后真相大白,怎么着也得占去两分钟的时间。看看这个主儿的评论内容有多少是故事凑的吧。为什么?如果不是胸无点墨的话,至少也是一肚子屎半肚子屁。

是不是做记者的就能够做评论员,这恐怕见仁见智。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这个主儿至少到现在根本不具备做评论员的任何资格。

而另外的评论员,则也经常出错。

要知道,这个节目开播才几天,就经常出错,这就是作为国家顶级电视台的央视制造出来的垃圾?

比如,在论及中国政策转变时,邀请来的“专家学者”摇头晃脑地说,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西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幸好,在该节目前几天,我曾经在我的文字里引用了2002年我在央视做演播室经济学家访谈节目里我的校友贾康对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解读,其中说明了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与西方的扩张性财政政策有着什么样的区别。

看作那个人模狗样的嘉宾口口声声论及财政政策,真是口无遮拦胡说八道啊。

当然啦,那个固定的评论员对此更是一无所知。

这么一堆货色,能够做出什么样的节目来?

再一个相对固定的嘉宾,就是被罗列进入新京城四少的何帆。

我与何帆在胡紫微当时所做的《证券无限周刊》节目研讨会上有过一面之交(这个研讨会上张卫星、杨帆、张广天等悉数到场),感觉他还是个不是张扬的人。他也能够收到我如此文字,在此真心实意地劝告何帆,别再参与这类节目了。前面引用孙杰的话说,电视很能够捧人,但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电视在成就一个人的功名时,也在放大着他的缺点。

想想看孙立平为什么不接受电视节目采访,就知道电视到底是何等魑魅魍魉。

该节目涉及话题广泛,经济政策、出租车罢运、杭州地铁工地塌陷。

这些话题明显已经超越了何帆的专业领域,更是超越了经济频道的主打范围,因而也就自然而然暴露出其力有未逮的尴尬。

这个节目设置了一个环节,就是通过电话采访的方式让场外什么“特约评论员”对所涉及话题进行评论。这个设计很是匪夷所思吧:既然场内有他娘的两个评论员,还要特约评论员做什么?这不是画蛇添足么?如果需要特约评论员,那还要演播室评论员干什么?

实际上,这就明白无误地显现出,该节目的致命伤,也就是固定评论员对所涉及问题的无能为力。

现在的电视节目策划人喜欢的路数,就是在电视节目里穿插进越来越多的板块或者环节以及道具,以提高并保持观众的收视兴奋。但是,国际上流行的观点恰恰相反,日趋简单化。换句话说,别他娘的整那些个花里胡哨的玩意儿,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

说穿了,该节目比起我曾经干活但却非常不看好的《央视论坛》来还要差劲。后者至少不设置固定评论员,而是针对不同话题选择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在社会分工日益细化的现如今,不可能有什么专家学者一手遮天无所不知,更不会有什么记者能够狗揽八泡屎泡泡舔不净。

而且,新闻评论部至少还懂得,在主持人与评论员演播室位置设定上,应该采取面对面的方式,如此,不过机位是不是采用过肩镜头,给观众的感觉是嘉宾都在对着电视机前的观众说话,而不是像二套如此演播室里排排坐吃果果,何帆一会儿把头七十度转向主持人,一会儿又掉转过来九十度看着那个涂抹星子乱飞的记者型评论员,整个节目几乎全部都是给观众一个侧脸,太有见不得人的宣示,并且由于演播室人员的脸在画面上转来转去,人为制造观众的视觉疲劳。

可是,在大众文化庸俗化快餐化的时代,央视论坛虽然占有率马马虎虎,但收视率跌跌不休,最终还是走势黄泉之路。

而时隔几年后,央视二套又干这等傻呵呵的不知死的路数,并且其节目质量比已经退出舞台的新闻评论节目还要相差十万八千里,凭借着央视的旗号,向观众兜售着不折不扣的垃圾。

这种二节目,不死还等什么呢?

嘎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