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着筹备即将到来的旅行,通常在制定行程安排和做功课期间为避免近亲繁殖,我反而会尽量不上中文网站和论坛,目前各项准备工作已基本就绪整装待发了,原想趁着出发前来补写两篇之前还未完成的西西里游记,可短短几天时间又显仓促,不如就来分享一下最近在滑雪途中的几个巧遇吧,殊不知小小的缆车包厢里也会有各种有趣的邂逅和故事,从而引申出一些感想与反思…
话说每年二月底三月初为期约两周的春假,总是雪场最热闹的时候,这期间在雪场往往都会碰上来自全国各地,甚至世界各地的滑雪爱好者或仅仅就是来欣赏雪景的旅游者,而在Gondola缆车包厢就是与这些形形色色的过客近距离接触和交流的最佳时机,短短不过十来分钟的缆车行程,却也能感受到百样人生、甚至窥探世界局势,有惊讶、有趣味、有感悟、有反思… 接下来不如就挑前段时间碰到的两三例印象较为深刻的来分享一下吧…
巧遇一:两位来自阿富汗的年轻人。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来自哪里?因为他们没穿滑雪服也没带雪板,想必只是来欣赏雪景的游客,春假期间通常都会有只买缆车票来欣赏风景不滑雪的游客,特别是不少来自热带国家和地区的游客喜欢来看雪。这两人从长相看一时有点摸不准来自哪里,有点像中东和亚裔的混合体,俺寻思该不会是尼泊尔人或甚至是藏人吧?好奇心驱使便问到,你们来自哪里?没料到他们回答说自己来自阿富汗!着实让我有点吃惊,而且两人英语说得还挺不错,也完全没有害羞或怯场的意思,反而感觉还挺健谈,因为这边原本就有来自世界各国的移民,想想或许人家就是在这边长大或已在这边生活了很长一段时间的也不一定,之前就碰到过在这边长大的阿富汗人,便问道你们来这边多少长时间了?没想到他们说才刚来到加拿大两三个多月!这可太令人吃惊了,也着实激发了我们的好奇心,眼前这两个人怎么看也很难让人联想到是刚从“塔利班”的“魔掌”中逃到“文明世界”的人!顿时脑子里便冒出了一连串的问题… 目前那边的局势如何、安全如何、生活状态如何、他们是怎么出来的、外人又如何能进去… 等等 (估计就有点类似上世纪7、80年代WG后,刚刚有中国人踏出国门,外国人对当时的中国大陆人充满了好奇一样)面对连珠炮般的问题,他们也非常配合地回答、甚至可以说是相当乐于回答,可是每一个回答都令人我们更为吃惊更为好奇… 比如他们说其实塔利班掌权后,整个阿富汗反而变得更安全了,他们出门不再担惊受怕了,因为不会再有各种恐怖爆炸了,不再有各派间的战争了,更没人敢犯罪… 要知道我们通过媒体所了解到的,现如今在塔利班的掌控下,感觉那边现在不应该如地狱一般的恐怖么?又比如,他们说现在去阿富汗旅游其实比过去更安全,要是我们现在想过去旅游,就不用担心安全问题,而他们出来其实也不难,因为他们有亲戚在这边,给他们发了探亲邀请函,加国政府很容易就给他们签发了签证,人就这样出来了,塔利班政府并不会阻拦他们。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塔利班执政后那边变得更安全了,他们为什么还要出来呢?他们解释道因为整个阿富汗的经济都垮了,没有了旅游、没有了进口和贸易,物资严重缺乏,原来普通民众一天可以吃两三顿饭,现在只能吃上一顿饭,而且只能吃得起米饭、土豆和蔬菜等勉强果腹的食物,肉类等荤菜奇贵无比,比如牛肉要100多刀一磅,对当地人来说简直就是天价,怎么可能吃得起…
那么问题又来了,他们哪来的钱买机票出国,来到这边又如何生活呢?原来相对于其他更多的阿富汗人,能出来的应该说其实是阿富汗相对有钱的人,他们至少还能买得起机票,一旦来到加拿大就不用担心了,只要一落地立刻就可以申请成为难民,政府会为他们提供住宿,每月还发给他们生活费。我问那你们现在住在哪里?他们说他们一家包括父母和兄弟等全都住在蒙特利尔中心火车站的酒店里,乖乖,那个位置可是市中心最黄金地段的酒店,估计好多加国普通中产家庭来这边旅游都不一定住得起、或者说不舍得住… 而他们一住进去,可不是十天半月,而是至少半年一年!这期间他们可以自行选择去读书或找工作,难怪最近听说魁省省长开始跟小土豆唱反调,抗议魁省不能再这样无休止地接收难民了,要知道魁省可是全国接收难民的主力军,估计不是第一也是第二多的了。 老实说我们一直以来对难民都是抱着同情心的,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议题,只是真真实实地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这样的“难民”,才颇为诧异,要知道能来到加拿大的其实都是阿富汗人中相对有条件的一群,而真正意义上的难民,恐怕永远都不会有机会出国,更没机会接受难民的待遇… 另外,前面他们谈到说在塔利班的执政下阿富汗变得更安全了,去旅游没有任何问题,我就问那作为女士我过去旅游也没问题吗?他们说女士过去也可以的,但必须要像当地女人一样从头到脚都包裹起来,只能露出双眼,并且外出必须要有家里的男性陪同,而现如今当地女人不能再上学、也不允许再工作。 我说,天!这是哪门子的生活变得更好啊?对女人来说这可不就真是如同地狱吗?!对于这个话题,他们却也无言以对,或许只当是一种无奈的默认吧… 一时间我有种看到了两个平行世界同时出现的感觉,眼前明明是两个颇为阳光的现代小伙子,另一面仿佛又看到了只能露出两只眼睛、常年不见天日的阿富汗女人… 总之,短短的十来分钟的对话,却令人印象非常之深刻而震撼,解开了些许谜团的同时,又留下了更多的反思,顿时都不知道自己的心情是更舒畅了,还是变得更沉重了…
巧遇二:来自乌克兰的一家人。 这第二个巧遇又是另外一个完全不同的故事,也挺有意思的,其实一开始我们并不知道他们是乌克兰人,也不知道他们跟乌克兰有任何关系,只能说在人生中能遇见的都是有缘人,这个缘分还是从去年开始的… 同样也是春假这个滑雪的季节,也是在缆车包厢中,刚好就坐在了一起,无所事事便跟孩子的妈妈开始闲聊起来,开始都是滑雪相关的话题,因为他们说英语,所以一问才得知他们来自多伦多,说魁省最令他们羡慕的就是这边的滑雪场,所以基本每年春假都会带孩子们过来滑,聊着聊着她就说道可惜今年她儿子没能来,因为有个网球Tournament要打,俺听到网球立刻提高了兴致,便说我也是网球爱好者、也打Tournaments呢!好家伙,这话题一下就打开了 ;)原来他儿子还是安省14岁以下青少年组排名第一的选手!哇,这可太令俺激动了,感觉像捡到宝了一样,要知道从小就接受专业训练的十来岁的小选手水平是相当厉害的,打普通业余成人选手就是小菜一碟,我感叹道太可惜了他没来,否则一定要邀请他去我们俱乐部打一场球。她马上接过话说,没关系呀,明年我们还会来滑雪的,你要愿意留个联系方式,到时我们可以再联系… 于是我们就互加了FB,事后其实也没怎么当回事儿,以为也就是说说…
可令人意外的是,前段时间一天我忽然收到她发来的短信,问我还记得她吗?当然记得啦!她说今年春假他们又要过来这边滑雪度假,这次他儿子也会来,而且其中两天还会到蒙特利尔城里看望亲戚,愿意的话可以一起打球,我当然表示这可太好了,便让她告知具体来访日期,待我去安排场地… 就这样缘分就是这么奇妙!一年之后我们就这样再联系上,并且见到了她那年少的网球高手儿子,而且一见面着实还把我吓了一跳,年仅13岁的他居然身高1米87,简直就是个小巨人,估计将来能长到两米都不是问题,哈哈,但同时还是一张稚嫩的娃娃脸,却非常有礼貌,感觉比同龄人又多了一份成熟… 当天我把场地安排在位于俺们村的加拿大国家队网球训练中心,他说这个场地他去年来参加魁省和安省青少年对抗赛时就打过,所以对这里的场地并不陌生,于是我俩就下场开始切磋,他妈妈就坐在场边看我们在场上挥汗如雨…
而最令人惊讶的是,打完球后聊起来才得知他们一家都是乌克兰人,而他们这次趁来这边滑雪度假,顺道来城里看望的亲戚,正是刚刚才从乌克兰死里逃生来到蒙特利尔的乌克兰难民,他们的亲戚更是来自战斗最惨烈的乌东地区,乌克兰第二大城市哈尔科夫… 可以说他们是经历了九死一生才在几天前刚刚抵达蒙城,并同样被安排住进了当地的一家酒店,这才是正儿八经的难民呀!我是彻底被震惊了,完全无法想象我们在灯火通明、温暖如春的室内网球场享受着网球的快乐,另一边地球的某个地方,却正在经历着空袭和轰炸、断电断水… 一时间竟有点语塞。原来他们一家移民多伦多已经多年,儿子也是在多伦多出生长大的,所以一开始完全没想到他们会跟乌克兰有什么关系?我试图安慰他们说,在21世纪的今天怎么还会发生这种反人类的事情,更何况两国如同手足… 可是稍微令我有点意外的是,儿子的妈妈接过话说到,“他们”想要发动战争“他们“就会这么干,才不会在乎谁是受害者,在南联盟、在叙利亚、在阿富汗… “他们”都这么干过… 忽然间感觉话题似乎有点敏感起来,老实说我不确定她说的这个“他们”指的是谁…(不知大家对此又有什么看法呢?)就没把这个话题再继续深入下去,只感叹能生活在加拿大这样一个和平的国家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回家后我和LD又聊起来,或许我们是否也应该反思一下,多听听各方面的声音,多从不同渠道了解一些信息,把这些偶遇中的小故事写出来也并非要表达什么观点和立场,纯属个人分享…
巧遇三:耄耋夫妻高山滑雪起敬意。前面两个巧遇引出的思考似乎有点沉重,最后来个相对轻松一点的吧,也就是上周,又是一个万里无云、蓝天白雪的好日子,体感零上5、6度,不觉中已迎来了春季滑雪,当天在Gondola缆车上刚好跟一名雪场救援队员坐在一起,就聊了起来,才知道雪场的救援人员都是志愿者,他们来做志愿者的唯一回报就是可以在雪场免费滑雪,感觉这个机制挺不错,难怪在这边滑雪经常看到但凡有人摔倒,立刻就会有救援人员赶到用担架把伤者拉下山… 我们在欧洲滑雪可没这种待遇,要么花重金请直升机救援,要么自己想办法乘缆车下来。我跟LD说欧洲应该也借鉴一下这种用志愿者的办法,他说阿尔卑斯山那边滑雪范围太大太广,要找那么多志愿者估计没这边这么容易… 后来那个志愿者还告诉我们那天他还刚救援了一位79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意外摔倒了,他们刚把她送去了医院,都年近80了还在滑雪已经够令我们吃惊的了,而更令我们吃惊的是,他说老太太是跟他先生一起来滑雪的,而她先生更是已经90岁了!OMG,这可太令人惊叹了!不禁让我们又想起前一年的夏天,在这附近碰到的那位89岁高龄还在玩轮滑的老翁,寻思该不会是同一个人吧?反正每每听到这种故事总是非常令人鼓舞,顿时感觉我们自己都年轻了不少,还可以滑很多年的雪…:)
另外,由此还跟一位来自瑞士的网友在朋友圈引申出一个有趣的话题,话说这边的救援志愿者都是统一着装,而且所有雪场的志愿者都穿同一种红底白十字的滑雪服,就如同瑞士的国旗,瑞士的朋友就不干了,你们凭什么把我们瑞士的国旗穿在身上,而不用红十字呢?;)其实一直以来俺也有点纳闷,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设计,于是就在网上做了一下初略的调查研究,似乎最合理的解释是这样的,当今瑞士的国旗是从历史传承演变而来的,不属于设计性的受Copyright保护的标志,而红十字是一个组织经过设计而成、受Copyright保护的标志,也就是说红十字是不能随便用于商业用途的,在北美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官司,最后商家输了,所以现如今在北美就没人再敢随便乱用红十字这个标志了,滑雪场的救援队虽说是志愿者组成的,可说到底还是私人性质带商业用途的,所以才选用了不受Copyright限制和保护的瑞士国旗的红底白十字,而国际上普遍认可的First Aid标志是绿底白十字,雪场选用红底,估计是因为在白色雪道上红色更为醒目吧,我想以上就是比较合理,也最接近真实的解释吧… 也算是个有趣的插曲。:)
最后贴一段前两天滑雪实拍的视频,这估计是这个雪季的最后一次滑雪了,等旅行回来雪季应该已经结束了,视频中都是一镜到底,记录了从山顶一路滑下来的全过程,大都是黑道还有部分双黑道,感觉经历了各种回转和蘑菇雪包,一路飞奔… 哈哈
谢谢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