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阿泷草”日本“七変化”(绣球花)

海纳百川,取他人长高求成长;
刚自无欲,走自已道尔符正道。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希波尔特用日本的植物改变了欧洲的庭院。绣球花在日本有別名:“八仙花”、“七変化”,“紫阳花”,学名中有一“Otaksa”是日本人名“阿泷”。阿滝(otaki)是1823年(200年前)27岁的医学家希波尔特(原籍德国、从荷兰来的医生),在日本行医时结认的一个病人,她的源氏名叫其扇(Sonogi),長崎丸山遊郭寄合町引田屋的遊女(花柳界女人),而希波尔特却对“小泷”一见生情,两人后来结婚生子。后来希波尔特被江户政权剥夺了爱,被驱逐出境,但他还恋恋不忘情人“阿泷”,在他的著作中,将绣球花取名绣球小泷草。后来受到日本学者的批判。Hydrangea Macrophylla var. otaksa。
   “紫阳花的颜色会根据土壤性质的不同而改变,如碱性土壤就开红花,酸性土壤就会变成紫色,所以又被叫做七色花,或八色花。花语是花心,水性杨花,善变。”
紫阳花的意义当然不仅限于此,否则,在日本就不会受到如此多的喜爱了,事实上,在日本民众的心目中,紫阳花的地位仅次于樱花。《源氏物语》中有夕雾将一枝紫阳花送给云居雁乳母的一段描述:紫阳花会变化多色,有“多变的妖姬”之意。因花儿会散发孢子和在雨中开放,也称之谓“雨中的精灵”。江户时代的末期,这种花被希波尔特介绍到了欧洲。希波尔特的功不可没。当时的日本处于锁国状态下,外国商人们只能集中住在长崎市一个叫出岛的指定地区。不许他们走出这个地区。
  希波尔特1823年来到长崎不久,就遇见一位叫楠本泷的美丽女性。两个人很快结婚了。当时希波尔特28岁,泷只有17岁。希波尔特深爱着泷,写信回乡说“决不会娶泷以外的女人做妻子”。两人生了个女儿叫小稻。
  但是,希波尔特和泷的幸福生活并没有持续多久。小稻3岁的时候,希波尔特因为想要把当时被列为最高国家机密的日本地图和带有葵花纹服装带出日本而被判驱逐出境。两人的婚姻生活仅仅持续了6年。被驱逐回国后,希波尔特开始运用它广泛的知识,向欧洲人介绍日本的风土文化、植物和艺术等。
  其中希波尔特最爱的,是这种开在雨季的美丽的花——紫阳花。紫阳花的学名叫作“Hydrangea Macrophylla var. otaksa”。这是希波尔特向欧洲介绍紫阳花的时候起的名字。希波尔特把泷叫做“Otakusan”,并把自己对妻子的称呼加在了紫阳花的名字里,那就是紫阳花的学名最后的“otaksa”的部分。
  两人结婚35年后的1858年,希波尔特再次来到日本,日本已经开始走向开放。希波尔特与妻子终于再会了。他们的女儿稻,学着父亲的样子,成了日本最早的女医生。希波尔特拿出自己珍藏的妻子和女儿的头发和装满回忆的纪念品,流着泪对她们说:无论什么时候我都没有忘记过你们。

世界上许多东西都是模模糊糊的,人生在世,兜兜转转,为名为利,忙忙碌碌,到最后发现,赤条条的来,赤条条的去,什么都带不来,什么也带不走。
“荣华总是三更梦,富贵还同九月霜”,一切的功名利禄不过是过眼云烟。
  从2000多年前的桃花开始,原产于中国的花卉源源不断地西行,改变了整个世界花园的面貌,也让中国有了“园林之母”的美称。
   桃花、萱草:最早传入欧洲的花
   中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根据植物学家俞德浚的说法,在亚洲大陆上, 东西方的交通和植物的交流至少已超过2000年。历史上有确切记载的是自西汉开始, 但大量园艺植物种苗的交流直到16世纪以后, 才从海道开始。19世纪初,大批欧美植物采集家先后来中国,将大量中国植物介绍到欧洲。这股热潮在20世纪30年代到达了顶峰。
   罗马时期是西方古典园林的一个兴盛时期,但当时花园的生产性质远大于其观赏性质。当时著名的博物学家普利尼认为, 花虽然漂亮, 但很娇嫩而且很快就会凋零。食用和药用植物才是人类真正需要的。这代表了罗马上层社会的一种普遍认识。就在这样的大环境中,中国的桃花来到了罗马。根据俞德浚的研究,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把桃从波斯或小亚细亚带到希腊,是欧洲有桃的最早记录,因此过去有西方学者认为其起源于波斯。之后桃渐次传入今天法、比、荷、德、英等国的区域,9世纪后栽培渐盛。但桃树其实原产于我国西北部,栽培已逾3000年,远在波斯之前。
   这一时期传入罗马的名花还有原产于我国并经古人改良过的栽培萱草(即俗称的“黄花菜”)。由于其形状很像百合, 而且每逢花季时, 每天都有一些花凋谢和盛开, 因此西方人称之为“天天百合”。
   梅花、牡丹:欧洲人曾认为只是想象。
   罗马帝国崩溃后,欧洲进入了长达500年的所谓“黑暗时期”。之后经过文艺复兴的洗礼,以及地理大发现带来视野的拓展和审美趣味的变化,到十七八世纪时,园艺重新在欧洲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对于奇花异草的渴求,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花园中来自异域的花木的品种和稀有程度,成为主人财富、见识和身份的象征。
   西方一些早期旅行者和商人从中国带回一些以花卉为装饰的工艺品后,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面对那些中国工匠笔下的梅花、玉兰、茶花、牡丹、菊花、玫瑰、竹子等花卉,欧洲人一度认为这只是出自东方人浪漫的想象。随着海上交通运输的改善,越来越多的植物标本被运到欧洲。到17世纪中叶,欧洲人开始发现,在遥远的东方,有一个庞大得难以想象的园林植物宝库,在等待着他们的开启。
   到了18世纪, 西方人通过各种途径从我国输入的花卉已经不少, 著名的有石竹、角篙、射干、蔷薇、牡丹、月季、芍药、茶花、榆叶梅、菊花等。   中国菊花 点缀欧洲秋冬庭园
   在早期传入欧洲的中国花卉中,最重要的是菊花和月季。菊花在我国有两三千年的栽培历史,约8世纪时传入日本。约在1688年, 荷兰引进了6个漂亮的菊花品种。随后英国人肯宁汉姆在舟山采集到两个重瓣的小菊花品种的标本。1751年,瑞典植物学大师林奈的学生奥斯贝克从澳门带菊花到欧洲。1789年, 当时英国皇家学会主席班克斯又重新引进中国的菊花,其后一段时间英国栽培的菊花主要由此种培育而成。
   菊花为西方人所重视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菊花盛开于秋天花少的时节, 且花期长达一个月以上, 给众花凋零的秋日园林带来了璀璨的美,使十一二月的欧洲温室充满花卉的芬芳。
  蔷薇、杜鹃 改变欧洲园林的面貌
   今天的年轻人最熟悉的花,恐怕要数玫瑰花。实际上,汉语中玫瑰、蔷薇和月季这“三种”花,在植物学分类上都是蔷薇属,在英语中也只有一个名字—rose。
   中国是蔷薇科植物分布的中心,该科植物60%的属和一半左右的种(近1000种)分布于中国。得益于从中国的引进,目前在欧洲的蔷薇属花卉已经有超过2万个园艺品种。
   俞德浚指出,欧洲各国蔷薇品种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1800年以前, 欧洲各国庭园栽培的品种都属于法国蔷薇, 其中只包括三个主要种, 即法国蔷薇、突厥蔷薇和百叶蔷薇。从19世纪初起, 从东亚引种的四季开花的中国月季和香水月季落户,把欧洲蔷薇品种推进到了一个新阶段。其中最重要的四个品种都来源于中国:1792年引进的矮生红月季、1793年引进的宫粉月季、1809年的彩晕香水月季和1824年的黄花香水月季。它们大大丰富了西洋蔷薇园的色彩,并延长了蔷薇园的花期。世界著名的观赏花卉杜鹃自古以来是中国的名花。全球有杜鹃花属植物约800种,中国有650种。仅英国派出的采集者就曾在滇西北、川西和藏东一带进行了长达28年的收集,得到大量的杜鹃花和报春花,著名的有朱红大杜鹃、腋花杜鹃、绵毛杜鹃等。
   欧洲园林不少花木带有中国基因
   在西方庭园中和蔷薇同享盛名的植物应属茶花。18世纪初,在英国、法国和比利时,茶花是培植在少数富有阶层花园温室内的珍贵花卉。茶花属中约3/4的品种原产于中国,最早由日本传入欧洲,1739年以后有一些重瓣的园艺品种从中国沿海口岸传到西欧。200余年来在西方庭园中已培育出山茶花新品种3000个以上。
那么,在今天的欧洲园林中到底有哪些花木带有中国的基因呢?仅以最为人熟知的品种为例,欧美著名的观赏树木中, 银杏、水杉、拱桐、木兰、泡桐、樱花和多种松柏树种,全部或大部分来自中国;观赏灌木中的六道木、醉焦草、小蘖、栒子、连翘、金缕梅、八仙花、山梅花、石楠、火棘、杜鹃花等属,草本花卉中如乌头、射干、翠菊、飞燕草、石竹、龙胆、百合等属,都有不少种类来自中国, 或有不少品种是利用中国植物为亲本杂交培育的新品种。曾有园艺学家如是评价:在任何北温带的园林中,如果没有几种来自中国的植物,那么它就不值一提。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