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
直面错误
我一走进厨房,抬头看到逗逗正站在厨房的流理台前。我并没有太注意他,只是准备从他身边擦身而过,开始做饭。
这时候,逗逗转过身来,面对着我,缓缓开口说:我想我还是告诉你吧。。。。。。
一听这话,我自然知道一定是发生了什么,于是顺口一问,你又打破什么了?
逗逗弯腰从流理台下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塑料袋,吱吱唔唔的说,我刚才打开柜子门,不小心把一个小调料盘打碎了。
“那你为什么要放在柜子里呢?”我问。
“我听到你进来,第一反应就是想先藏起来。”逗逗说。
“那为什么又拿出来呢?”
“我后来想想还是应该战胜我害怕的心,还是应该告诉你。”逗逗抬头看着我的表情还是有些胆怯和忐忑。
我什么话也没说,走过去,给了他一个紧紧地、大大地拥抱,儿子也紧紧抱住我,这一刻我感受到他内心的放松与放下。
我轻轻在他耳边说:谢谢你做了正确的选择,谢谢你战胜自己。
第二天早上上学的时候,我又重新提起这件事。我问逗逗:“昨天你选择告诉妈妈之后,后悔吗?”
“不后悔。“逗逗很快的坚定的回答。
”那是什么感觉呢?“我继续问。
”轻松。我把事情说出来了,就不再担心,也不用再害怕了“。
之所以隔一天又重提此事,目的是要加强孩子内心对于第一时间直面自己错误或失误之后的轻松感。以往孩子总是会担心家长知道自己的错事,会大加指责,为了避免指责,自然而然选择隐藏,侥幸希望永远不会有人发现。也许真的会有那么一两次不被发现而侥幸过关,然而我们都知道这不是正确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如果家长想要引导孩子直面问题,我想首先要做的是让家长本身不要成为孩子恐惧的一个要素。犯了错,有了失误,已经够让孩子恐惧的了,如果家长的态度成为另一重恐惧,那么想要让孩子学会面对错误就是难上加难了。
那么,是不是为了免除孩子对家长反应的恐惧心理就应该完全不管呢?当然不是,过犹不及。家长不是孩子面对问题时的一重恐惧,但家长应该是孩子面对问题时的好帮手。中国人讲事不过三,西方人喜欢说从错误中学习,所以,我一般会给孩子三次机会去修正同样的错误,但每次帮助的角度不同。
第一次,初犯,我会首先平复孩子紧张的心情,然后和孩子一起分析造成错误的原因,如何避免错误,同时很重要的一点是和孩子一起分析这一次修正错误的方法对不对。
第二次,再犯,这一次我会施加一点压力在孩子身上了,因为重复自己的错误就有些愚蠢了。这一次的讨论的重点我会放大为什么会允许问题再次出现?是不是自己没有重视?而且这一次,重中之重是谢绝找客观原因,一切都要从主观角度去认识,才能够更大程度的去杜绝第三次。
第三次,三犯,这一次就必须要让孩子为自己的愚蠢承担后果了。前面两次做为家长,也许我们可以适当的帮孩子处理,将后果弱化,但是第三次再犯,孩子必须百分百的承担后果。这一课的重点是要让孩子意识到,有些错误带来的后果还有机会改变,但有时候可能永远没有机会了。
作者:赵睿(AM1300中文电台主播, RoseHills玫瑰岗纪念公园生前规划顾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