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早年的海归经历 16(董教授经历的culture shock)

D老师并不姓董,他也不是中国人。他生于美国、长于美国,是Caucasian,是美国某大学的教授。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时候,被重点实验室的主任挖过来,全职在重点实验室工作。D老师著作等身,含多篇nature science, 引用上万,我们都很期待他的到来。  

主任问我,“D老师最近要来学校洽谈入职的事情,他到了会和副校长见面,你能帮忙做一次翻译不?”我说行啊。主任的英文我听过,他早年公派留学加拿大,拿的博士学位。他英文口语语速极慢,在句末处会随机加入“哦啦啊咿呀”等语气词,颇具中国南方方言的韵味。我听得懂他的英文,但是听他那极慢的英文,我心中有种想抽人的冲动,想扼住他的咽喉使劲抖抖,把他还没有说出来的话,从喉咙里一次性都抖出来。

D老师先来了实验室,我们相谈甚欢。然后主任、D老师、我三人去了副校长办公室。这副校长就是上次我被正校长骂了后,安慰我的那位。他几乎所有时候都在微笑,我仔细回忆,居然回忆不起他不笑的时候。副校长固执而又自信地秀着他的英文,仿佛别人能不能听懂,那是他们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他磕磕巴巴地聊了一会儿,我不知道D老师听懂没有,反正我们俩听得面面相觑。不过笑容是跨语言的交流模式,从保持微笑的角度来说,副校长干的很棒。不管怎么样,聊完以后大家都很满意。然后副校长送我们出来。走在走廊里,我突然发现走路的队形有讲究。走在最前面的是副校长和D老师,他俩并排走在最前面,副校长应该是刻意的和D老师保持水平位置一致,他俩的身位各自靠近左右两边的墙,留出了走廊中间给我们走路。实验室主任走在走廊的中间偏副校长的一侧,他满脸陪笑背着手走着,却始终比第一梯队的副校长落后了一个身位。我想走上前去,实验室主任,轻轻的用手拉了我的衣服,意思是让我走在他身边。我突然发现,原来走路的身位是由社会地位来决定的,不能错的。

当时大学希望D老师赶紧签合同,但是D老师要求先看懂了合同再签字。于是主任安排了几个英文好的硕士生帮助D老师办手续。在和学校签合同之前,这几位硕士生已经把合同翻译成了英文。本来中文合同里的语言模棱两可的地方就不胜枚举。可想而知,这份英文的合同的语言也是模棱两可的。D老师问了好多问题,比如这句话里的may指的是什么意思,这里为什么用的是was 不是has been 等等,硕士生无法解答。我也解答不了,于是只能带他去人事处问。人事处负责他的引进的老师,一见到我们就满脸笑容地说:“董老师好”然后blah blah的问候着“董老师”。我刚开始一头雾水,不知道她在和谁说话,我们来的就俩人,我们没人姓董啊。不过看她说话的姿态,是在和D老师交流,我突然明白,她们按照D老师姓的首字母,已经把D老师的姓汉化成“董“了。如此汉化,实在过于简单粗暴,难道全世界的姓,用26个中文字就可以搞定?首字母是H的老外都姓“黄”,首字母是L的都姓“李”?

大家一起读起了合同。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就是中文不是逻辑推理的语言,而英文讲究逻辑推理,所以很多在中文中可以意会的地方,在D老师这里就成了必须要先搞清楚的问题。我们讨论来讨论去,然后人事处的老师不耐烦了,说了一句石破天惊的话,她说,“董老师,这合同,你先签了再说,没事的。别的后续事宜以后都好商量。”我翻译给D老师,他听了直接石化,这句话直接击破了他多年来形成的合同意识,他急了,“签都签了,还商量什么?” 我当时突然想到个坏点子,从赵丽蓉的“麻辣鸡丝”的小品想起的,我想说:“他们非要你签字,你就签个”董老师”在上面。” 我当然忍住了没说。

不管怎么说,D老师最后终于入职了,他的老婆也来了,分配在学校外事办工作。他入职后,给他分配了一间超大的办公室,进门处一张小办公室,坐着给他分配的女秘书,一排绿植隔断后面是他的超大办公桌,办公桌后面是老板椅,他舒服地藏在椅子里面。他说这是他职业生涯以来最大的办公室,他把办公室照相,让后分享给了他在美国的同事,好好的炫耀了一番。

然后他就张罗着买别墅了,买别墅这事D老师入职前一直在说,我们听者都觉得有点哭笑不得。他入职前说,他一定要住house,因为他从小到大住的都是住house。而且他说,他看到这个城市里确实有 house。他显然是不了解中国房地产的行情,当时本地好的地段的townhouse都是千万级别的价位了。他入职前我和他的交流中,发现没人告诉他本地house的价格。我掂量了掂量语气,给他说了,本地的house很贵,想给他心里打点铺垫。当然我也不敢说的太细,我怕把他吓跑了,不来了,我负担不起这个责任。其实中国的house和美国的house根本就是两码事,中国的house 是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那是奢侈品,并不属于工薪阶层。我拜访过中国的house,好多家都雇佣了住家保姆,我还看到过townhouse里面每家每户都标配的电梯的,而且是酒店级别的电梯。美国的house哪有这么豪华的?美国哪个普通的工薪家庭,雇佣住家保姆的?

入职后,我们问他:“你有多少的预算来买house?”没想到D老师已经憧憬好了,他说,“我不是有300万的安家费吗?我准备都拿来买house。”我们一听觉得不对,300万能买到house吗?肯定可以的,但是那估计是离学校开车走高速一个小时的地方了。实验室主任想了想,说,“找个本地的学生,带他去附近看house,哪儿贵去哪儿,多看几个地方,让他知难而退。”

然后D老师问,“我那300万的安家费为什么还没有到账。”学院秘书立刻给他办这事,发现情况不妙,这300万是由省里和学校共同负担,并不是一次性发放,是每年发放一百万,分三年付清,而且每年必须提交申请,批准后才能发放,而且申请是有截止日期的,最气人的是:当年的截止日期已经过了,也就是说当年的100万要等到下一年才能拿到了,而且这300万要第四年才能拿齐。D老师愤怒了,他几次交涉无果后,终于咆哮了,他闹了几次,从学院闹到大学校长那里,没人能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对话,我听了好几次。

D老师:“合同里面不说了给我300万吗?为什么不给我?”

学校:“没说不给你啊。这300万你一定能拿到,但是要等等。”

D老师:“合同里没说要等啊?”

学校:“合同里不可能把所有细则都写进去的。再说合同里也没有说一次性付清啊。”

D老师:“都说要给我300万了,为什么还要申请?如果申请通不过,怎么办?“

学校:“放心,肯定通过的,就是个手续问题。“

D老师:“既然是个手续问题,能不能学校马上给我300万?手续你们自己完成去。“

学校:“我们也有我们的财务制度,不能这样做的。”

D老师:“第一个100万,你们为什么不在截止日期前给我申请,这是你们的错吧?”

学校:“这个锅我们不背。当时我们多次叫你赶紧在合同上签字,你却非要看懂了合同才签字,翻译来翻译去的,耽误了入职时间。其实我们又不会骗你,你应该更多信任我们。We are family.”

闹了几回后,D老师也就渐渐消停了。人总是需要住的,他也垂头丧气的住进了学校给他安排的公寓,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其实住公寓也挺不错的。”我为老头迅速地适应了中国而感到高兴。其实这就是中国的合同中的一个通病,我叫它 (un)intentional under-informativeness,就是单位有意无意的把一些重要信息,隐藏了起来。我在国内见过很多,比如说的年薪30万,结果去了才发现,只能拿到70%,剩下的30%要等到第三年考核合格以后才发放。从单位的角度,他觉得没有骗你。但是从个人的角度,肯定是觉得被耍了,被欺骗了。

然后D老师开始做科研了,他立刻发现,文献下载很不方便。他的电脑装上了vpn后可以上googlescholar了,但是他继续提出还有很多文献不能下载,然后他又咆哮了。因为他来之前在中国排名第三的大学访学过(中国排名第三的大学挺多的),那个学校购买的文献库比这所理工科985大的多,他在那所大学没有遇到过这么多的文献下载问题。他咆哮道,“来之前,你们说这两所大学是on the same level!on the same level!!”我想,“天地良心,这话还真不是完全胡说,这两所大学确实都是985。”但是这话确实又似是而非,因为985大学之间差别很大的。北大清华是985,西北农林也是985,你能说北大清华和西北农林are on the same level?D老师开始很不满意,直到有一天,他告诉我,“其实googlescholar也挺好用的。”我再次为他迅速地适应了中国而感到高兴。

有一天,他的秘书辞职不干了。她说,“每天各种各样的杂事太多,去新校区跑一次报销就要花一整天。自己在外边公司也找到了涉外文秘的职位,没这累,工资还翻倍。” D老师也各种抱怨说,每次带他去购物就是去最贵的百货公司,一块表几十万的地方,“I  am not rich.”   我想应该是秘书把他当有钱人了,其实他的收入也就50万人民币,和国内的大款没法比的。实验室主任告诉我,在给他讲待遇时,他听到发表文章有现金奖励时,眼睛里立刻放出了光芒。我觉得实验室主任的情商很高,观察很仔细。试问,国外的教授,发文章是本职工作,谁发文章拿到过额外的奖励?D老师被中国大学的土豪震住了。

D老师很快发现学校特别喜欢邀请他去参加各种人才工作会议,其实我们中国人都懂是怎么回事。因为这样的全职来工作的老外专家很少,所以需要他去充门面,展示我们学校的国际范。几次过后,D老师烦透了,我们都可以想像,坐在一个会议厅里面,和一群完全不相干的人,听着完全不懂的语言,还要规规矩矩地坐几个小时,谁也受不了啊。于是他又忍无可忍地咆哮了,结果这事闹到了副校长那里,副校长深表同情,说:人家听也听不懂,以后就算了吧。这才把D老师解放出来。

D老师最后还是留了下来,把职业生涯的最后一站放在了中国,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了中国的教育事业。现在刚刚退休了。他的业余爱好是写诗,他的老婆的业余爱好是欣赏他写的诗。祝福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

预告:下一集《海归博士被骗6万元》

eagleinflight 发表评论于
好文!欣赏作者。
Bernard01 发表评论于
故事娓娓道来,文章朴实有趣。赞!
dong140 发表评论于
作者真有才。
平等性 发表评论于
好文章,朴实无华,娓娓道来,内在自有精气神。大大的赞一个!祝周末愉快!
smithmaella 发表评论于
写的真好,一篇比一篇好!
杨和柳 发表评论于
他的业余爱好是写诗,他的老婆的业余爱好是欣赏他写的诗。祝福他们的晚年生活幸福。
***
每一个做个实验填写数据滥发文章上瘾的学者,在晚年都会成为诗人。在EI、SCI的春风吹过的地方,开满一朵又一朵的诗人,这是一种无可避免的脑损伤。
三圣乡隐士 发表评论于
回复 'AP33912' 的评论 : 不是犹太人。
AP33912 发表评论于
俺猜50%之上这老D是犹太人。
投石 发表评论于
写得太逗了,笑喷了几次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