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新加坡(3)
优质教育我信服
来新加坡几年,多次听当地人感叹“我们什么都没有,只有人。”可不是吗,国土面积仅724公里的小岛国,除570万人没有其他资源呢,难怪新加坡政府几十年如一日注重精英教育,努力保证每个国民都受到最好的教育。
我没来之前就对新加坡的教育怀有好感,2011年,儿子儿媳告知“打算要个孩子”时,我随即建议他俩去新加坡打工,原因很单纯,新加坡被公认有亚洲最优质的教育和安全良好的环境。半年后儿媳只身赴坡,随后儿子也离京到坡,从最普通的程序员做起,安家立业,如今小孙已经4岁多。2015年至今,我们老两口三次南下帮助带孙,眼见新加坡教育之优越超乎先前预期。
几年间遇见过多个专门来新加坡求学的小留学生,孩子健康快乐,而陪读妈妈们真不容易,既要忍受两地分居又需负担不菲的学费加房租,她们追求的无非是这里卓越的教育环境。
友好贴心的养娃天堂
2018年初,我家小孙一岁多,儿媳开始物色幼儿园,我也跟着看过几处,感觉都还不错,儿媳好中求好,换了一家公司上班,新单位附近有所优质幼儿园属于协办单位,公司员工子女入托每月可减免800新元。一岁半的小孙很快入托了,最初两天小孙有些恋家,迅速适应,小2班十多个小孩有三位老师,一位新加坡华族英语老师、一位来自台湾的华语老师,还有一位马来族老师。台湾来的潘老师特别温柔和善,孩子们都喜欢她,我孙第三天就笑着入园了。如今我去接孙,孙多次嘱我“奶奶明天你晚点来,让我多玩会儿。”这话让我开心,可以想见孩子在幼儿园有多快乐。
新加坡有完善的教育体制,双语教育已经推行几十年,幼儿园和小学都有英语、华语、马来语老师,各族孩子同班相处,从呀呀学语时就开始掌握双语或多语。我孙三岁半时,就开始担任我们老两口的翻译,中英两种语言切换自如。
新加坡政府为缓解人口老龄化、鼓励生育,设有奖励金额:公民生第一个孩子可获津贴2·1万新元(约10.5万人民币),逐个递增,第五个及后面的孩子每次可获3·5万新元。据世界NGO组织的报告,近几年新加坡保持着“最适合儿童成长国家”美誉,2019年在176个参赛国中,新加坡位列第一,排名超越了普遍认为儿童福利最好的北欧三国瑞典、芬兰、挪威,亚洲挤入前十的国家只有新加坡和韩国。
新加坡对儿童的保护和教育细致到位,各种儿童设施齐全,硬件设施超级“儿童友好”,各大商场每一层和邻里中心都很方便找到母婴室,母婴室里设施齐全,尿布台、冲奶粉的冷热饮水机和有隔帘的哺乳软椅。
(照片:我家人周末常去的巴西立海滨儿童游乐场有方便轮椅上下的大秋千,专门为残疾儿童设计,岛上各游乐场都有这类设施。)
公共场所如图书馆上下楼梯都有双排扶手,高的适合成年人,低的适合儿童。说起图书馆,只有北京五环内面积的小坡,至少拥有26个公共图书馆。周末我们经常带孙去淡滨尼社区图书馆,门口有还书用的自动行走机器人,馆内藏书超多,凉爽舒适,每次可免费带走借阅22本书,一个月到期前手机会受到还书通知,点击即可办理延期,爱看书的大人孩子在这里好有福!
由于连续17年没发生过一起儿童拐卖,新加坡的父母少操很多心,稍微大些的孩子独自下楼玩耍无须担心。一年前网上调查,多数家长表示孩子 10岁,也就是小学四年级就可以自己上下学了。我住的院子里,离学校稍远的小学生或坐校车或乘公交,学校离家近的都是步行。我看见小学生们基本都是自己或结伴上下学,校门口接送的家长少之又少,跟在北京见到的幼儿园和学校门前爷爷奶奶拥堵着,或父母接孩子的车队排成串的场景大相径庭。
2019年看到有人做过一个实验,让自家刚满3岁的小娃独自出门去买早餐,为确保安全,全程有人悄悄尾随,娃不知道,自己搭电梯、过马路、点餐、还钱(买单)、提着盒子回家。孩子妈妈看录像时激动得落泪,为自家孩子骄傲。北上广的亲友,您敢吗?
基础教育与分流利弊
新加坡的基础教育是小学六年、中学四年和初级学院两年。12年里重大考试共有五次,依次为小四分流、小六会考、中二分源、O水准考试和A水准考试,与中国高考“独木桥”的考试制度明显不同。五次和一次相比,升学压力因分散、分流被减轻。一卷定终身太残酷,引发过多少无奈悲叹:寒窗苦读十二载,一生命运被短短三天和几张试卷无情锁定,一次高考成绩就能体现真实水平与综合能力吗?
新加坡中小学课程为半日制,我家紧邻一所小学,邻家小学生每天早晨7点半上课,下午1点半放学,没有课外作业。学生在校午餐,“学校的饭好吃吗?”同楼邻居三年级男孩闵昊回答我“很好吃!”他妈妈说:“学生营养餐每人每顿家长只需交1元,其他由政府买单。肉类只提供鱼和鸡,因为马来穆斯林禁食猪肉,印度餐禁食牛肉。”
新加坡中小学7:30举行升旗礼、唱国歌,然后上课。课程设置科目丰富,主课是英文、数学、母语专业课,副课有体育、音乐、美术、阅读、艺术、手工、社会研究和健康等,3年级开始增加涵盖范围很广的科学课,因富含趣味而广受欢迎。各项课程中都包含对情谊、生活技能和社交技能的培养,以及未成年人的情绪管理。
分流制度从小学开始,三年级期末考试后,按成绩将学生分为三类,重新分校分班。很多人批评这么早对学生分流,会影响未成年人的自信心,教育部门解释这么做可以将认知不同的学生分别施教,营造出适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合理环境。许多事有得有失,新加坡这么做或许是高一层级的另一种公平?据说新加坡政府对所有学生全程监控,确保不遗漏每一个可塑之才都能获得重点栽培。
2002年,新加坡作家梁智强制作了一部电影《小孩不笨》,用三名慢班学生的遭遇控诉了分流教育的弊端,引起不小的反响,促使政府作出反思,从2004年起推行小学教育改革,逐步将快班和中班生源合并,到2008年,快班、中班和慢班生源的分流制度被全面废除,只是成绩拔尖的学生分流到名校的制度被保留下来。小学阶段的期末考试多数也被取消,改用以平时积分做评估,切实减轻了小学生和家长的思想压力。没有绝对的公平,拥有纠错机制格外宝贵。
新加坡的中学分自治中学、政府中学和自主中学三种。自治和政府中学的学费统一由教育部规定,自主中学自定学费,一般会贵些。中学生选读7~9门课程参加毕业文凭考试,另外体育、公民教育两科和课外活动是不需要考试的必修课。
4到6年后,根据中学毕业成绩和课外活动的特长加分申报高校。高校分高级中学、初级学院和理工学院,半数以上的中学生进入高等教育中心(相当大专),有5所理工学院、3所工艺教育学院可供选择,其后成绩优秀的少数毕业生有机会最终进入名牌大学。
新加坡大学预备课程教育中心分理科与文科两种,但理科学生必须修读文科科目,文科学生也必须修读理科科目。两三年后学生将参加剑桥高级文凭考试,取得剑桥高级证书者可进入大学。
新加坡教育部门从每次考试中悉心选拔出一批“精英”,然后加以分流,多元化教育模式结果是考试竞争虽激烈,但每个学生能获得适合自己下一步深造的路线与机会。优秀的理工学院学生依靠自己的努力,击败初级学院的竞争对手,最终被世界名校录取的例子屡见不鲜。分流形式有消解升学压力的效能,有利呵护未成年人的健康心态。
精彩免费的课外活动
新加坡小学校放假时间与中国不同,中国学校放寒暑假,暑假长近两个月;新加坡每年6月和12月放一个月长假,3月和9月放10天短假。新加坡中小学实行“半天制”,“半天制”让学生从单一课堂中解脱出来,有更多时间的支配权,有充分时间参与精彩纷呈的课外活动。假期和下午放学后,新加坡学校为学生提供上百种不需要额外支付费用的艺术活动,让孩子在实践中挖掘兴趣并建立自信,每掌握一项技能都被加分计入毕业成绩。
为“逼”着孩子玩,学校经常组织比赛,定期举办文艺汇演,这类活动不仅帮学生发挥出潜能,而且能培养协同合作的社交能力,为日后升学的综合成绩提供必要的加分。必读课程之外有了上百种丰富多彩的活动,覆盖了能力不同、兴趣各异的学生,这些课外兴趣班是免费的,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参加,家长无需再交费,对国家对小家都有益处。
兴趣活动展现出各自的长处,针对具有体育、艺术等特长的学生,新加坡教育部创办了新型学校,因主科成绩低迷而沮丧自卑的学生最适合进入这类学校,便于发挥特长恢复自信,重新定义成功,梦想成真的事例举不胜举。在新型学校中,有人熟练掌握了一门技艺,有人提升了擅长的口才,有人勤于思考学会了创意划策,这些实干型人才国家都需要,人才济济构成健康完整的社会。精英教育优先将高分学霸保送进名校,同时为所有学生提供多样化的竞争性选择,从强调学科学到关注软技能,新加坡教育有板有眼、不急不躁、舒缓自如地协助更多孩子找到属于自己的广阔天空。
这正是我要给新加坡教育体制加分之处:全体学生循序渐进地发展自己独特的天赋和兴趣,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潜能,重点放在培育学生的理解能力与应用能力。新加坡的教育自成一体,成效显著,难怪新加坡的学生这么猛,时不时在国际大赛上拿个大奖啥的回来。
精英教育与重奖优秀
新加坡教育体制沿用了英国方式,也吸取东西文化的精华,在东南亚国家中处于领先地位,目前47%的新加坡国民拥有大学文凭。新加坡的大学学制与澳大利亚、新西兰一样,需3年获得普通学士学位,获得荣誉学位通常需要4年。新加坡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是岛上两所最知名的高校,不仅在东南亚首屈一指,在全球顶级大学中也排名靠前。
新加坡重视教育,从政府出资发放的数额可观的奖学金中得以体现。邻居袁老师夫妇俩退休来坡前在武汉工作,儿子留学后在新加坡就业成家,一个孙子一个孙女学习成绩都好,俩孩子都拿过不止一次奖学金,小学三年级期末因考试成绩优秀先后各获300多新元(相当于1700元或更多人民币),不仅如此,两个孩子原来都在附近的“尚育小学”念书,按规定奖学金获得者均被保送转学到重点学校。我曾羡慕地问袁姐“俩孩子很努力吧!”袁姐说“哪里啊,连作业都没有,爸妈不在家时净看手机。”我不信“成绩那么好,不用功还行?”袁姐告诉我“华人家庭普遍重视教育,尚育小学马来和印度孩子多,成绩拔尖的多是华人学生。”
这种情况前些天再一次被印证,我儿子的朋友,一对来自西安的夫妻,周末欢天喜地约请我儿子、儿媳去他家做客,原来他小学三年级的儿子喜获政府奖学金,并被转学到名列前茅的名校,这意味着孩子将来上重点中学、著名高校有了直通车,还意味着明年该上小学的妹妹也能进入同一所知名小学。新加坡小学有个不成文却被延续已久的规定,兄弟姐妹中老大上哪所学校,弟弟妹妹优先获准同校就读。三年前,朋友为让老大男孩进入这次即将就读的著名小学,夫妻俩费了不少劲最终因竞争激烈前功尽弃,没料到男孩在普通小学因成绩好,借分流制度追赶上去。那天两家聚会中,朋友一句“原想买辆丰田,没想得了辆大奔!”,儿子儿媳听了哈哈大笑。华人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以及新加坡政府对人才的偏爱,通过这件小事让我看得更清楚了。
新加坡极其重视人才,建国初李光耀先生就强调:“新加坡唯一的自然资源就是人才。”新加坡治国优先考虑的是对人才的投资,国家奖学金制度一路护送最优秀的学生去世界顶尖大学深造。在新加坡读书的学生考上全球名校的几率,比留在原籍者明显要高,牛津大学、剑桥大学、哈佛大学等世界名校不约而同看重新加坡学生,2019年同样分数申报剑桥大学,中国学生申请成功率为13.5%,新加坡学生高达20%。
新加坡政府对所有学生全程跟踪,持续把成绩优异者保送进最好的学校。部分优秀中学毕业生带奖学金进入新加坡最好大学,部分获全额奖学金送往英、美著名高校,成绩保持优秀者再获添加奖学金,直至取得硕士、博士学位,然后大多数人自愿选择回国进入重要部门或公务员序列,现任议员、部长中不乏这样一步步靠政府奖学金完成学业的学霸。2015年我写过一篇博客文章《邂逅新加坡议员》发在网上,说的就是我儿子偶遇一名淡滨尼区议员,亲切热情的他,小学中学都曾是“李光耀奖学金”获得者,哈佛大学毕业后回国成为公务员,2015年已是连任两届的议员了。
别具一格的特色教育
我和家人两次到位于市中心的艺术与科学博物馆参观,这座博物馆紧邻金沙酒店,被一座多彩的莲花池围绕着,建筑外观犹如一朵绽放在水中的巨大白莲花,也有人说它犹如伸开的十指,象征新加坡的热情好客。这座现代化建筑的建材采用的是制造赛艇的特殊材料,建筑弧度极其考究,能最大限度地收集雨水,将环保与艺术科学融为一体。馆内更加新奇美观,格外激发人的好奇心与创意冲动,我家小孙开心不已,我们老两口也返老还童,不停地画啊、扫描啊,欣赏自己创造的作品被梦幻般地在彩色超大屏幕上呈现动态画面,我有生以来第一次如此被激发出想象力和创造性,返老还童中感慨万千。
我和老伴儿2019年6月初离京再度来到新加坡,一个多月后到当时2岁半小孙的幼儿园参加种族和谐日活动,那天一早儿媳给小孙换穿上对襟传统汉装,到幼儿园一看,哇,五光十色好漂亮,活动室张灯结彩,小朋友们身穿汉族、印度、马来、朝鲜、斯拉夫传统服装,一张张小脸喜气洋洋。老师在几张桌子上准备好了多种民族传统美食,请小朋友和家长随意品尝,还安排有大班孩子的表演和反映民族团结的幻灯片。
那次愉快的活动让我耳目一新,回家后借着余兴我了解到这一节日的缘由:建国前一年1964年7月21日,新加坡发生过华人和马来人的严重冲突,造成23人死、454人伤的悲惨事件,为避免种族冲突重演,1997年政府将7月21日定为种族和谐日,所有学校和幼儿园都在这一天举办纪念活动,告诫国人融洽相处,不分种族和宗教。
新加坡以华人、马来人、印度人及欧裔人为主,是个多种族国家,政府为种族和谐作出持续不断的努力,在公共场所的各种指示牌和地铁报站均采用英文、华文、马来语、淡米尔语四种语言。新加坡的小朋友们从小就接受种族和谐的教育,不仅为新加坡安宁,也为全世界和平。恐怖主义之所以盛行,起因就是种族不和谐,让孩子从小悦纳种族和谐,各族互相尊重互相学习,新加坡这项特色教育我必须点赞。
很多人听说过新加坡有鞭刑,但很少有人知道学生违纪也会挨鞭。这里教育制度素以严格著称,中小学至今允许校长或训导主任在家长同意的情况下使用鞭刑处罚学生,有些时候鞭刑甚至可以在师生们面前当众实施,虽然很少施行,且校园鞭子比监狱行刑鞭具细小,但它延续至今本身就会对全体学生起到威慑作用。
兴趣培养与务实能干
新加坡注重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新加坡的老师在课堂上讲授过程中允许学生提问,老师解答,以便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课堂上通常采用课题展示和学生分组讨论,以便当堂消化,必要时辅以课外实践活动,效果明显强于填鸭般的灌输式授课。
据说新加坡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把每个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才算好老师,老师们讲课前先给学生讲个笑话或放段幽默视频,把孩子们逗得哈哈大笑,大脑随之兴奋起来,唤醒充足的精神领悟新知识。中国也有老师能把课讲得妙趣横生,可惜总体仍停留在灌输式教学,把知识塞给学生不利于消化与吸收,许多学生课外不得不再交费上补习班才能完成规定的作业。
新加坡教育不用教材,相比中国采用固定教材授课更加灵活,老师讲课的依据是老师自己编写的讲义,这样更有利教师为不同的学生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面对不同接受能力的学生,学校还会开设高级班和普通班,方便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跟上教学进度。新加坡学校布置的校内作业也与中国不同,不仅有类似中国的对课堂所学内容的巩固练习,也鼓励学生对所学内容提出疑问或有兴趣深入了解的问题,学生可以写出报告或开放性的作业,以此增长知识,培养创造力。
很多新加坡中学每个学期都要分组研究一个大课题,这个课题往往是大学生研究的课题。初中学生涉猎大学课题,高校大学生被安排协助完成公司提供的技术项目,难免遇到很多麻烦,等课题和任务完成时,学生们体验到的成功喜悦可想而知,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学会团结协作和不轻言放弃的精神,这是一笔多么大的财富啊!
有一次我和儿子闲聊,说起新加坡教育,儿子感慨:中新两国高校毕业生的差距非常明显!我追问“差在哪里?”在IT公司做技术总监的儿子告诉我,十年来已面试并录用过许多来应聘程序员的高校毕业生,中国名牌大学毕业生普遍傲气,眼高手低,做程序员需要手把手从头教起,薪金要求也高。而新加坡高校毕业生低调,薪金要求不高,上手快,因上学期间已经有过多种技术实践,一上岗就能独立干,只差个熟练提高过程,最难得的是踏实,不像大陆的程序员动不动就跳槽。
国际化素养整体最高
2020年10月23日,国际学生评估调查结果出炉,这个备受全球教育行业以及学生、家长关注的国际化榜单,这次给小坡一个大惊喜:新加坡中学生的国际化素养在参与评估的27个国家和地区、总计25万学生中排名第一!学霸容易培养,但国际化素养整体性提升绝无可能一蹴而就。这届评估覆盖了涉及全球性课题的知识和技能,其中“国际化视野”这项是考核学生的价值观,死记硬背派不上用场,参与评估的全部是15岁的大孩子。新加坡学生在2020年评估中脱颖而出凭的是什么呢?正是“国际化素养”的高水平。参与评估的27个国家和地区的25万名学生中有6676人来自新加坡的166所中学,拿到国际化素养评估中最高等级,秒杀其他参与国家或地区,分数远超平均水平。
“国际化素养”主要考核4种能力:1、对世界的了解程度,2、文化包容度,3、沟通能力,4、奉献精神。新加坡是个多种族社会,幼儿园小朋友就开始多民族相处和多语言交流,学校和职场都是双语环境。据媒体披露,此次评估中还参考了各学生家庭经济条件情况,发现家庭清贫的新加坡学生尽管所得分数较低,但他们的平均分却高过多数参赛国中富裕家庭的学生,说明在国际化素养这一项,新加坡学生无论家境贫富,有着整体性的领先优势。
新加坡卓越的教育水平与国际化视野,吸引来不少名人政要把孩子送来读书,2020年10月24日文莱国阿齐姆王子英年早逝,新加坡政要多人发去唁电哀悼,阿奇姆王子小学、中学都在新加坡读书,接受基础教育。各国领导子女在坡读书的还有:印尼总统佐科·维多的儿子,印尼前总统苏西洛·班邦·优多约诺将军的两个儿子,非洲津巴布韦前总统罗伯特·穆加贝和现任总统的女儿,越南国家主席阮明哲的儿子等。听说金融“巨鳄”吉姆·罗杰斯的女儿也在新加坡上学,有不少影视明星如李连杰的两个女儿,赵本山的龙凤胎子女,张柏芝的两个儿子,吴镇宇的儿子等,都在新加坡接受的基础教育。
用人唯才与包容开放
“我们崇尚的教育理念是每个人都必须接受教育,发挥全部潜能。但并不是说每个在新加坡出生的孩子都要接受大学教育。”推崇精英主义的新加坡,把个人能力和成绩视为基础,作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必要条件,原则是保证每个学生接受合适的教育,不同学生有不同的去处。
精英教育充满了竞争性,前提是公平性不容亵渎,熟人关系在这里基本派不上用场,另外无论孩子家境如何,只要肯努力能达标,都能选择并进入理想的学校。数据显示:小六会考中三分之二的高分获得者来自低收入家庭的学生,奖学金帮助他们顺利进入名校,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三个月前,多名议员在国会上展开过一次辩论,探讨怎样的教育制度最符合本国方向?并继续关注贫富悬殊带来的教育不平等,呼吁通过教育保持社会流动性。教育部长王乙康重申“保底不封顶”的政策理念,指出:在遴选方案时必须体现出符合用人唯才的理念,未来教育方向要更包容更开放。
2020年,一部关于新加坡教育的纪录片《无声革命,新加坡教育解读》,播出后引起很大反响。这部纪录片跟拍了两名在新加坡政府学校读书的孩子,如实记录了近年新加坡对教育不断反思、改进的过程,观众再次被拥有“全球顶尖教育水平”的现实震撼到,被誉为亚洲第一的新加坡教育体系载誉的同时也面临挑战,促使更多人对政府采取的变革措施进行审视。
教育行业的地位可以从学生参加工作的起薪得到印证,新加坡起薪最高的行业是教育,薪资为3450新元,其次才是政府,第三为金融行业。2020年疫情导致失业率大增,新加坡各行业高校毕业生起薪都有明显降低,唯独教育行业起薪依然是3450新元,政府部门起薪略有降低为3300新元。须知新加坡奉行的是高薪养廉,公务员薪水不是一般的高而是绝对的高,听说李显龙总理的薪水在各国首脑中高居榜首。我在坡同院朋友姚大姐的儿子十年前从英国毕业回国当公务员,每月薪金3万多新元(相当于15万或更多人民币),2019年初因在公务员高等华语测试中斩获高分每月加薪一万新元,我的天,一次考试成绩好,居然每月加薪相当5万人民币。在这种前提下,起薪继续保持优势,足见教育行业地位之高。
2016年9月李振盛摄影作品展在新加坡市中心举办,其间南洋理工大学新闻学院诚请李先生去做报告,李振盛老师让老友我去陪讲,那场报告精彩,师生反应热烈,报告会后校方引导参观,那是我看过的最美校园。新加坡驰名全球的高校有国立大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两所,看过一所想看另一所,2020年10月,我和老伴儿又参观了新加坡国立大学,同样是一所没有门禁的开放式大校园,同样美好有序。回程路上我暗自祈愿:以后不管我孙考上其中哪所高校,我都会开心,也都不会感觉陌生啦!
“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多数人后来都变成了盗版。”我很欣赏这句话,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培育出多彩多姿、诚实向上的人,而不是用统一模具复制出整批整批的无脑木偶。这是我来新加坡后,对教育的一份新感悟。
下次我说说新加坡的鞭刑,朋友们再见!(2021年2月12日)
又记:找到一篇2021年2月写的文章,谈的是我对新加坡教育的观感。其中有句话: “每一个人出生时都是原创,可悲的是多数人后来都变成了盗版。”我很欣赏这句话,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培育出多彩多姿、诚实向上的人,而不是用统一模具复制出整批整批的无脑木偶。这是我来新加坡后,对教育的一份新感悟。
于向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