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维利亚主教堂

十二世纪时西班牙南部在穆斯林的阿尔摩哈德(Almohad)王朝时期。塞维利亚与科尔多瓦和格林纳达为王朝在西班牙的三座主要城市。1172年,大清真寺在塞维利亚动工,到1198年完成时,达到135米X113米的巨大规模,几乎和科尔多瓦清真寺一样大。天主教王国征服伊比利亚半岛后,1402年拆除了清真寺,历时117年建立了号称世界最大的哥特式教堂。

 

图一 阿尔摩哈德(Almohad)王朝疆域和塞维利亚

 

图二 塞维利亚主教堂鸟瞰,从东北角望去。

 

图三 塞维利亚主教堂鸟瞰,从东南角望去。

 

图四  塞维利亚主教堂平面。 左为北。

 

图五  塞维利亚主教堂鸟瞰剖示图

 

在外面绕着教堂走一圈,觉不出教堂如何大,而且有些摸不着头脑。从北面看,原清真寺的院子-桔园-保留了下来,高高的院墙完全遮挡了教堂的北立面。从南面看,东南角是文艺复兴时期修建的圣器室和议事堂,挡在前面,而且轮廓线复杂。西南角是另一组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虽然不高,也足以遮挡视线,模糊教堂体量。剩下东西方向,因为吉拉达塔(Giralda)是留用原清真寺的宣礼塔,位于教堂东端的祭坛一侧,感觉有些突兀。习惯于科隆主教堂,布尔戈斯主教堂,巴黎圣母院那样高塔位于西端入口两侧的哥特式教堂布局,塞维利亚主教堂的布局好像孙悟空变的那个旗杆位于后面的庙宇。呵呵,其实没那么严重,这也不算孤例,锡耶纳,和比萨的主教堂塔也都放在一侧的。

 

图六  从东面看塞维利亚主教堂,圣器室和议事堂的体量和穹顶遮挡了教堂主体。

 

教堂的售票处在西南角的那栋新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这栋建筑原来是一个天主教兄弟会(Dependencias de la Hermandad Sacramental)的所在,不甚高大。时至下午,售票处空无一人。进得门来,走过一些展室,展示一些宗教画和教堂的物件。庭院里展出一件替换下来的彩色玻璃窗的石头窗棂框架,当是初建时的原件吧。据说当时穆斯林摩尔人的石工技术远高于天主教徒,而且法国哥特教堂玻璃窗多用铁窗棂,这石窗棂很可能为摩尔工匠所造。

 

图七 庭院里展出的替换下来的彩色玻璃窗的石头框架。

 

从兄弟会的小门进入教堂,尺度的骤变如五雷轰顶。穹顶远远的飞升上去,山岳一样的高不可及。中厅的空中极远处,向上投射的灯光中,一只鸟在飞,不是麻雀那样急急得扎向哪里,而是慢慢的翱翔。眼前的柱子,六七个人拉手围不过来,全不似人工造物,连同上面的十字拱,几乎没有任何装饰和划分,素朴中一种史前的蛮荒力量直击心魄。刚刚在兄弟会古典主义建筑中处处可觉的人的尺度,在这里被碾得粉碎,扬弃无踪。

 

图八 中厅

 

图九 侧廊

 

图十 管风琴。 管风琴前面的一跨十字拱和屋顶1888年曾经塌过一次,后来重建的。

 

哥特式教堂十二世纪发源于法国北部,慢慢向东发展到德国,向西发展到西班牙,向北到英国,向南到意大利。早期哥特式教堂三开间的多。后来越建越大,五开间的也不少。中间的开间最宽,称为主厅或主殿(Nave),两侧的开间称为侧廊或边堂(Aisle)。侧廊比中厅低,这样中厅可以开高侧窗照亮穹顶。在五开间的教堂里,一般最外端的侧廊(1,5开间)较2,4 开间更低。可是塞维利亚主教堂的四个侧廊开间一样高,开间又比较高大,显得教堂空间异常广阔。加上在侧廊之外,两边又各加了一开间的小礼拜室,使教堂的总宽度达到100米,容积50,000立方米,在哥特式教堂里超过排名第二的米兰主教堂容积四分之一。

 

图十一 侧廊之外的小礼拜室,现在的功能更接近宗教艺术品的陈列室。

 

图十二 圣坛后面的这个屏风是塞维利亚主教堂可以和其它教堂争胜的内饰,横跨整个中厅,高达20米。1482年开始雕塑,花了几代人的时间,1564年完成。上面的36组雕塑表现了耶稣从出生到升天的重要场合。

 

图十三 哥伦布的墓葬,经过迁往拉丁美洲三个世纪之后。1899年回到西班牙,落在这个教堂里。雕塑抬棺的四位骑士代表组成西班牙的四个古王国卡斯蒂利亚、莱昂、纳瓦拉、和阿拉贡(Castilla, Leon, Navarra, and Aragon)。

塞维利亚主教堂的中厅高度42米,比不上科隆主教堂的48米,塔高101米,远低于斯特拉斯堡主教堂的142米,和乌尔姆主教堂的161米。内部天花的装饰几近于无,彩色玻璃窗更是不足道。所以教堂艺术史甚少提到它。然而它的清简,却益发突出了哥特教堂建筑的本质。

欧洲建筑史上,古希腊,古罗马建立起来的古典传统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且不论十六世纪文艺复兴,十七,十八世纪法国古典主义的直接传承; 十七世纪以后的巴洛克,手法主义的变法亦是古典传统内的革新;五世纪到十五世纪的拜占庭风格,千年黑暗时期的罗马风建筑,也皆源出于此。就连伊斯兰建筑也有不少渊源借鉴于古典主义。两千多年来,西方建筑史上唯一自外于古典传统的完整体系就是哥特风格。

 

图十四  侧廊的穹顶,柱,十字拱,砖拱,所有这些结构构件袒露无遗,清晰的展示着重力的传导路线,展示着冷峻的理性精神。

 

艺术史学家沃林格(Wilhelm Worringer, 1881-1965) 曾讲哥特建筑艺术“这是一种超然于生命的辉煌成就,而不是辉煌的感受到生命本身”。超越生命 – 这就是哥特教堂建筑的本质。 这本质既来自于教会罪恶化此世,理想化彼世的设计要求,又来自于建造工匠们对理性的追求,对非生命无机世界规律的美的不懈探索。这两者从维特鲁威那种发自对自然生命的热爱,讲求比例,均衡,布局,尺度的和谐美的古典传统看来都算得上是野蛮,和偏执。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哥特建筑风格发源和传播尽在曾经的古罗马偏远省份,一些化外之地。

古人对类似哥特艺术精神这种形而上的理念大约都有些戒惧。论语中记载当学生们问孔子什么是仁,什么是义,如何从政,如何行孝,孔子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例如“闻斯行诸”)。后人都是讲孔子的因人施教,其实这后面更深远的是对绝对真理,普世原则的拒绝。春秋时期百家当中,大概很有些将一家之理念绝对化,祸行天下的。看看孔子之后两百年,商鞅变法以后的秦国,人民从耕田种地的百姓异化成争相割下他国血琳琳人头的禽兽。在宋襄公那样墨守古军礼,彬彬有礼的打仗的人看来,可不是恶魔临世。

想象每天闭堂之后,灯全灭了,最后一抹暮色从高高的侧窗暗去,持一只蜡烛漫游这昏蒙晦暗的巨大空间,一定迷人。会不会听见千百年前人们的祈祷?塞维利亚是十五世纪西班牙宗教审判的中心。成百上千的人在塞维利亚审判,很多被烧死。尽管审判是在瓜达尔基维尔河对岸的圣乔治城堡(Castillo San Jorge)。可是直线距离也就是一公里多。这边是作为上帝的家,天堂大门的主教堂,那边是地狱之门的审判所。那些祈祷中有多少揣揣不安的心啊。

从新石器时代的洞穴,遗址可以看到原始人类的画作。这些岩石上的画,陶器上的花纹对自然世界的摹写,不论如何笨拙或逼真,按照沃林格的说法,都算不上艺术的起源。艺术起源于当人们试图表现自然里没有的东西,与随日出日落,岁月流逝而凋零的生命无关的东西。这样的艺术超然于生命之外,表现了自身的规律和必然性。而人们的心灵从对这种规律和必然性的审视中得到一种永恒的慰籍。塞维利亚主教堂大概是可以这样去观看的。

多少年以后,当地球生命在太空以前所未见的尺度建设居住地,环日能量收集带时,那时的人工智能能体会到哥特教堂建设者们的幸福和慰籍吗?

 

图十五吉拉达塔,主体是清真寺的宣礼塔,精巧的窗洞,砖雕赋予高塔良好的尺度。 顶尖部分是改做风信塔后加的文艺复兴风格的塔尖。尺度与原塔融合的不错。

 

图十六 从街道进到桔院的院墙门,是古清真寺的原物,有丰富雕刻的马蹄拱门洞,名叫宽恕之门。

 

图十七 宽恕之门的门扇是包铜的,伊斯兰风格精致花饰。抽象的构图呈现的静态的美与哥特风格颇为异趣。

 

 

Eduardo Toldra (1895-1962) .  Ave Maria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