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1)·恨君不似江楼月》
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
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2),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1 采桑子: 词牌名,又名“丑奴儿(令)”、“罗敷媚(歌)”等。
2 亏:(月亮)有缺,不圆。与“满”字相对应。
吕本中(1084年—1145年),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祖籍莱州,寿州(治今安徽凤台)人。仁宗朝宰相吕夷简玄孙,哲宗朝宰相吕公著曾孙,高宗朝资政殿学士、东莱郡侯吕好问子。吕本中是横跨两宋的诗人和词人。吕本中以祖荫入仕,于北宋徽宗朝担任枢密院编修。南渡之后,吕本中在高宗绍兴年间赐进士出身,召为起居舍人。吕本中曾向朝廷建议恢复大计,因为与秦桧意见相左,被弹劾罢职。罢职后,他授徒讲学,名闻一时,人称“东莱先生”。吕本中为官期间清廉正直,他还专门撰写过一篇讲述为官准则的《官箴》。吕本中于高宗绍兴十五年卒于上饶,享年61岁,谥文清。
吕本中20岁左右戏作《江西诗社宗派图》,使“江西诗派”得名。他虽然未把自己列入其中,但后人多视其为“江西诗派”成员。他的诗的确也受黄庭坚和陈师道的影响,但诗风自有特点,表现出工稳清畅。吕本中词作存世虽然不多,但题材多样,有数首佳作。吕本中的词有明显的“以诗入词”的特点。此外他创作出几首带有民歌风味的词作。被认为是对小令的开拓。
吕本中著有《春秋集解》、《紫微诗话》、《东莱先生诗集》等,存诗约1270首。词多散佚。当代文献学家赵万里《辑宋金元人词》辑有《紫微词》,《全宋词》据之录吕本中词27首。
诗词作品影响力总体评分: 1.
唐风:吕本中出生于北宋末年(公元1084年),字居仁,世称东莱先生,他祖籍莱州,寿州(今安徽凤台)人。他是南宋的官员,也是那个时代知名的诗人和词人。
宋雨:他出生于官宦世家、书香门第,祖上光宰相就出了三个。宋太祖时的有个宰相叫吕蒙正(他写了《寒窑赋》),是吕本中的先祖,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出自布衣的宰相。吕蒙正的亲侄子吕夷简是宋仁宗的宰相,吕夷简第三子吕公著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
唐风:吕本中是恩荫的进士,仕途主要是在南渡以后,官也做得不大。唐宋时期对恩荫为官有一些限制,简单地说就是朝廷给达官显贵的未中进士的后代一些低级官位,之后就要凭本事了。没有能力而仅靠“红基因”是不可能发达的。就吕本中的情况而言,情况更为不利。南渡以后,吕本中曾向朝廷建议恢复大计,因与秦桧意见相左,被弹劾。吕本中罢职后,授徒讲学,名闻一时,当时人称“东莱先生”。
宋雨:为官期间,吕本中清廉正直,他还专门写过一本关于官员道德的的著作《官箴》。在《官箴》中,吕本中强调了为官三准则:“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知此三者,可以保禄位,可以远耻辱,可以得上之知,可以得下之援。”本文具有敦促官员勤政廉政的意义。吕本中这样一位只当过小官的人,死后能得到朝廷的谥号“文清”,说明他得到上层的尊重和认可。
唐风:吕本中属于江西诗派诗人。其诗受黄庭坚、陈师道的影响,并继承和发展了江西诗派的风格。吕本中有1200多首诗存世,但词作大部分散失,仅存27首。吕本中的词有明显的“以诗入词”的特点,表现出了江西诗派诗法的痕迹。历代词评家对吕本中的词评价较高,当代也有人认为,吕本中的词水平高过他的知名度,有被埋没之嫌。
宋雨:他虽然存词不多,但题材却比较多样,有闺怨词、咏物词、羁旅词等,他的词具有清丽、朦胧、淡雅的婉约风格。他南渡后的词还有表现恢复中原的愿望。另外,吕本中少数词作中还带有典型民歌风味。比如现在我们赏析的这首“采桑子”。
唐风:是的,你看这首词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就有明显的重复和循环往复的特点。“南北东西”和“暂满还亏”各重复了一次;上下阕的第一句中只有一个字不同;韵字中“西”和“亏”都重复了。【采桑子】这个词牌并没有叠句和叠韵的要求。大部分的采桑子作品没有任何重复。这种情况与【忆秦娥】、【如梦令】、【钗头凤】等词牌不一样,后者是要求有叠韵的,比如“秦楼月,秦楼月”,“错,错,错”等。
宋雨:吕本中可能不是首先让【采桑子】出现叠句的人。李清照笔下的【添字采桑子·芭蕉】也出现了叠句、叠韵:“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离人,不惯起来听。” 显然这种重复增添了作品的情韵。这首词是李清照南渡后不久的作品,反映了她对故国的眷念。了解这一背景,我们就可以理解作者叠句的用心。
唐风:几十年以后,当辛弃疾写他那首著名的《丑奴儿(采桑子)·书博山道中壁》时,叠句的方式几乎与吕本中一模一样:“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比李清照和吕本中要晚两代人,他的《丑奴儿》中重复的格式,我认为可能受到上述李清照和吕本中作品的启发。
宋雨:所以说,“诗词无同字韵”的说法不绝对,只能说“大多”或“一般”无同韵字。在这方面,词比诗还要灵活一些。除了上面词人匠心独运的发挥之外,还有一种情况,即全诗或全词用同一个字入韵,称为“独木桥体”,也称“独韵诗”或“同尾诗”。这应该算是一种趣向,但辛弃疾和黄庭坚等大家也都写过这样的作品。
唐风:古体诗长诗,偶尔在隔得比较远的地方出现一个同字韵应该不是大问题,虽然我认为也宜避免。如果韵脚字不够,我宁可换韵。近体诗是严格的,不应该出现同字韵。因此,在上万首古代律绝中,出现下面这首七律《自叙》,而且作者是晚唐著名诗人杜荀鹤,就让人“不懂”了:“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
宋雨:我们不可能知道这究竟是失误还是故意所为。但这位“小小杜”水平是很高的,我们没有资格取笑他。到宋朝,有人突然有鼻子有眼说杜荀鹤是“小杜”(杜牧)的私生子。死人无法辩解…… 我们回到吕本中的“采桑子”。这首词是借月亮来抒发思念之情的,宦游的丈夫和家中的妻子聚少离多,于是在漂泊中思念着对方。这首词词既可以从丈夫的角度看,也可以从妻子的角度看。我个人稍微倾向于是代言体,即妻子的角度。这样把丈夫比作月亮,而自己处于“江楼”之上,有个“月明人倚楼”的美人靠动作,似乎更合情理。
唐风:本词高明之处在于,把有关月亮的两种比喻分别放在同一首作品的上下阕,代表不同的涵义。上片比喻月亮随人,让我想起了一首老歌《月亮走我也走》。如果爱人是月亮的话,就可以时时见到,这就算从不分离了。
宋雨:如果按这个标准,现代人简直不需要见面了,天天“心中无明月,低头刷手机”,有手机和社交媒体就完全可以做到“天涯若比邻”了。然而,现代人虽然享受科学技术带来的巨大方便,同时恐怕也失去了一些传统上用以寄托感情的非常珍贵的东西,比如手写的家信或为爱的较长时间等待。
唐风:到了下阕,同样是江楼月,作者却恨之,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若是只有月圆的日子代表团圆的话,那么大多数日子都是天各一方。于是心中充满着对对方的思念,并憧憬着下一次团圆的日子。
宋雨:写明月的古诗词不可胜数,古今中外都常用月亮寄托相思之情。然而在这首词中,对月亮的比喻却有独特之处,作者把月亮随人走和月亮亏多满少这两个意向,一爱一恨,分别放在上下片中,而且感情真挚,比喻贴切,重复合理。本词看似简单浅白,却是一首匠心独运的佳作。
【在论坛中与网友交流(点入见文章下面)】
《唐宋韵》30.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吕本中 - 唐宋韵 - ♂ (30119 bytes) (3290 reads) 07/28/2023 10:17:19 (15)
【《唐宋韵》30. 《采桑子·恨君不似江楼月》吕本中】 - 唐宋韵 - ♂ (31793 bytes) (2372 reads) 07/28/2023 10:12:3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