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煤矿的秉渊平洞 - 纪念抗战时期为工业殉职的工程师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月,1939年5月9日重庆天府煤矿发生过一起重大矿难,为了纪念在这次矿难中牺牲的工程师孙秉渊等45人,上世纪著名实业家,“能源之父”孙越崎将原来的峰厂平洞命名为秉渊平洞,并亲笔题写秉渊平洞4个大字相嵌于洞口之上。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东部及中部大批工矿企业迁往西南地区,从而使西南地区的工业有了较大发展。当时,煤炭是重要的工业和交通燃料,为了坚持长期抗战,在国民政府工业部门的组织和推动下,东部及中部地区的煤矿技术管理人员携带机器设备,背井离乡,克服重重困难,辗转千里,在西南后方扩充建立了一批煤矿。其时,天府煤矿是抗日战争时期后方最大的煤矿基地之一,为支援抗战后方的生产建设及生活提供了能源的保障,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孙秉渊辗转至重庆,受聘出任北碚天府煤矿工程师。

孙秉渊1936年毕业于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 极具才华。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是早期中国工程师的摇篮,人才辈出,历史上有陈立夫,林继庸,孙越崎等不计其数。大学毕业后,他受聘太原晋绥兵工测探局。 1937年七.七事变,北平沦陷,他返回北平接应家人,后经塘沽,香港,桂林, 武汉,在战乱流亡中,最后于1938年 抵达重庆。

就这次矿难,北洋大学矿冶系学长,民国“工业之神”,台湾行政院经济部工业委员会委员,林继庸在《林继庸先生访问记录》一书第156页纪念抗战时期为工业而殉职人员的章节中,有一段对孙秉渊和与其同时殉职的另一技术人员的专门叙述:“孙秉渊,吉林延吉人,北洋大学采矿系毕业,… 由工矿调整处以技术员名义派往天府煤矿公司服务,担任井下工作,他两人均是有作为的青年,我对于他们的将来报有甚大的希望,曾时时去涵勉励。(民国)二八年五月九日,天府煤矿公司矿内连斜井煤气爆炸,北碚电话报告,说… 两员均受重伤,闻报之下,心为凄然 …”

《不忘国仇 肩挑抗战煤炭与石油重任的孙越崎》一文有这样的叙述:”工程进展很快,但非常艰苦,完全是工程技术人员和工人用血汗在地球深处同大自然拼搏。1939年5月9日,在100米井底的水仓旁安装水泵时, …… 电缆起火,引起瓦斯爆炸,技术员孙秉渊等45人不幸遇难。为了纪念这批为天府建设献身的罹难者,公司决定以孙秉渊命名,将峰厂平洞命名为“秉渊平洞”,孙越崎亲笔题写“秉渊平洞”四个大字,刻石嵌于洞口之上。”

由于资方追求利润,设备陈旧简陋,1939年5月9日发生瓦斯爆炸后,又限于医疗条件,未得妥善医治,孙秉渊一个多月后于6月28日不幸以身殉职。虽然没有挥洒在抗日疆场,却以己之力,为了抗日战争的早日胜利,他将一腔青春热血祭洒在远离故土三千三百公里之外的重庆天府煤矿。一个前途无量, 踌躇满志公子的抗日救国,实业救国的理想,在战火纷飞中搁浅。

孙秉渊1915出身于吉林延吉的一个非常富有的官宦家庭。他身材高大1米8,相貌英俊刚毅,从容自信,英气逼人,让人过目不忘。自幼聪明过人的他,勤奋好学,有胆有识,小学毕业后,独自一人由延吉龙井经韩国仁川,乘客轮前往天津考入南开中学, 他曾两次跳级,高中毕业后考入北洋大学工学院矿冶系。他勇敢正直,忧国忧民,有记载他曾参加北洋大学一二. 九学生运动, 被捕一日后以爱国无罪释放。据同学回忆:“二月一日凌晨一点钟,全副武装的天津保安队四百多人及便衣侦探四、五十名,突然包围了天津北洋工学院,由学校当局带领封锁各处宿舍,逐室进行搜查。 ...  孙秉渊严厉质问军警为什么要逮捕爱国志士 …” 。孙秉渊生长在中国近代一个非常动荡的年代,从小目睹列強争霸,有着浓厚的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情结。

他的一生短暂而耀眼, 像一颗划过天际的流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