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谋子《金陵十三钗》恶评如潮映衬中国基本走势

潘晓来信的作者之一。老么咔嚓眼的。不迎合不争论,不自以为是否定其他,不以为掌握真理,只是口无遮拦唧唧歪歪。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老谋子《金陵十三钗》恶评如潮映衬中国基本走势

              2012年1月2日

何必

张艺谋:“砸大片”跟“仇富”一样……(略。)

哈哈。

老谋子丢人现眼到了美国了吧。

有关电影票房,内容五花八门。

(何必注,略。)

洋鬼子中文媒体的相关文字。

(何必注,略。)

来自俺收到的电子邮件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加拿大毛派人士发来的相关内容。

李宪源

(何必注,略。)

白祖诚老先生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李延明发来的相关内容。

(何必注,略。)

呵呵。

老谋子的金陵十三钗,还是恶评如潮吧。

必须要申明的是,俺对电影一无所知,对于电影的形式和内容没有什么资格说三道四。俺不是不喜欢电影,而是既没有时间也没有钱去消费。从时间上说,俺觉得进电影院是个很浪费的事儿,大老远跑去,或早或晚,反正都是个约会,太麻烦,没有严丝合缝的时候,总是得添堵,要是赶上堵车或者其他情况,就更加气急败坏。以前文革时,还经常有电影队到院子来放露天电影,不用跑路,现在可好,电影院都在闹市区,实在懒得去;另外,俺自从弄这个“一个人的日报”(昨天俺祝大家新年快乐的文字发出后,很多朋友回复,北京李延明、张大雄、香港潘嘉伟……其中常凯兄说向“一个人的日报”致敬;北京社科院戴建中兄则说“一个人的日报万岁”……在此一并谨致谢忱。)后,花费在这个上面的时间越来越多,也谋杀了俺其他很多兴趣爱好,到现在每天坐在电脑前的时间得有14个小时,几乎把俺醒着的时光全部抢劫光了;从钱方面看,俺早在十多年前就写过文字,说美国电影票的价格平均的6.22美元,而中国的电影票价格动辄就上百元,那时候人民的币还没有开始升值,可就这样计算中国的电影票价也远远高出美国。俺就纳闷,中国电影真的比美国电影好?或者,美国大片到了中国就身价倍增?凭什么让中国的国民以仅仅相当于美国佬二十分之一(李延明转发的材料里说是三十四分之一)的收入去看比米国人还要贵的电影?从江泽民朱镕基到胡锦涛温家宝,扩大内需就是用通货膨胀和高物价对国民进行洗劫,习近平李克强也只能继续走这条路没有其他选择,中国物价全面超过美国,这已经是尽人皆知的事儿了。像看电影这种具有选择性而不是必须的事儿,为什么俺就可以不去为这种强取豪夺做贡献?实际上,中国电影也像中国其他事务一样,都越来越走精英高端路线,从大众文化产品像精英消费品转变,人们曾经计算过,如果让一个农民工看一场中国电影相当于他们收入的多少,如此文化现象,让人唏嘘不已吧。而且,还有很重要的一点,中国的电影越来越糟糕,越来越惨不忍睹。一个最突出的事实是,中国电影界的三驾马车张艺谋、冯小刚、陈凯歌垄断中国电影三十多年,三十多年十三亿人就看他们三个人的作品,这太不正常了吧,而且,他们丫早就显得江郎才尽黔驴技穷,拍摄的电影投资越来越大,可里面越来越烂。这种垃圾,恬不知耻地瞄准中国国民已经非常干瘪的腰包,肆无忌惮地在我党搜刮民脂民膏方面助纣为虐狐假虎威。这三块料,也有着极其强烈的帝制思维,竟然可以动用广电总局的权力,让所有具有竞争性的影片都避开自己作品的档期,前两年,俺就曾经就《阿凡达》遭到《孔子》和《三枪》前后夹击的状况说三道四嬉笑怒骂过吧。当电影也不可避免地与权力勾搭成奸时,中国的艺术何去何从,还用说么?而这种状况下,俺当然会对看电影采取抵制心态咧。到现在,俺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进过电影院啦。懒得给他们丫捧场。这等垃圾货色,实在让人渐行渐远。与此类似的,当然还有中国足球。曾几何时,俺也是逢中国足球队比赛必须看的,但逐渐受不了那些刺激,没完没了的挫折和打击,最终选择了放弃,只是偶尔看欧洲几大联赛的片段,已经把看电视足球赛的爱好折腾得差不多荡然无存咧。实际上,就这么点儿兴趣爱好,还都被中国电影和中国足球之类的垃圾给亵渎侮辱得体无完肤,

中国电影带给人们什么呢?1980年代中期,俺还在监狱里时,社会上就发生过中国女性化的讨论,而那次讨论,最脍炙人口的就是电影,那日本高仓健的“男子汉”形象与唐国强的“奶油小生”进行比较。这种现象到现在如何了呢?今天新浪网上有《新民周刊》“从男孩危机透视性别教育缺失”的专题。现如今中国还有“男子汉”么?这两天和周围人讨论起此事时,人们说姜文、张艺谋、冯小刚、葛优等等中国男人形象的出现,很是给中国男人掉价。这种观点,前不久俺与一个荷兰鬼子讨论时,对方也提及了如此观点,认为葛优这种货色居然能够在中国大红大紫,很让人不可思议,不知道中国的社会取向为什么会是这样。俺则说,姜文根本不是什么中国男人,而是地地道道的中国流氓形象的代表。实际上,中国电影里描述的中国男人,都是一个个越来越恶俗不堪的形象。前面,朱大可对于老谋子的批评,也可以看出来老谋子作品的基本转变轨迹,更是可以看出来中国电影的基本走向。事实上,老谋子的转变到俗不可耐的进程,其他大名鼎鼎的电影人概莫能外。到现在,中国出现了葛优、赵本山、小沈阳等“丑星”当道、以及姜文这等流氓当道的局面,(这肯定还要包括号称与葛优一起的成龙、李连杰三大票房支撑的主儿们悉数都丑化而流氓化的趋势。)这当然是中国整体状况的一种反映和表现。从中国电影里,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包括海外华人,下同)越来越人渣儿化的大势所趋。

问题还不止于此。去年年初与《盲山》《盲井》的导演、三十多年的老朋友李扬见面喝酒时,李扬提及姜文的《让子弹飞》,说整个电影界都在目不转睛地看我党会对这部充满了政治隐喻的作品如何反应,如果网开一面,那么就会有很多类似题材一拥而上,现在的情况是,中国理财渠道逼仄,资本无处可逃,看准了电影,大量的资本进入电影圈儿,使得电影投资比以前容易得多。而这种现象,在俺看来,则意味深长。电影与权力勾搭成奸,现在又与资本翻云覆雨,结果会是什么样,恐怕不难设想。

老谋子的表现到底如何?很多人还对丫挺的在《老井》里的演出记忆犹新,但那却是吴天明执导的。老谋子成为中国电影节首当其冲的导演后,整个历程就是一部中国堕落的历史的缩影。

2007年1月29日出版的《中国新闻周刊》刊登了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朱大可“大片的帝国暴力美学”一文。其中颇为尖刻地指出,所谓“大片”,就是以亿元人民币为结算单位的电影生产模式。……正是在这种财经信念和数字游戏上,建构起了“大片主义”的价值信条:相信只有这种大片才能给中国票房带来赢利的无限希望。……但这种票房思维还只是大片主义的表皮,它的真正本性,则是以电影的方式,实践权力美学的“四项原则”。权力美学的第一原则,就是时空的伟大性,也就是竭力营造广阔的空间和高速行进的时间,以及置身于这个超大时空中的大数量人口和器物。权力美学的第二原则,乃是意志的统一性。权力美学的第三原则,就是向观众展览奢靡的生活方式,豪阔的排场、盛大的照明体系(焰火和宫灯)及被高度垄断的财富。权力美学的第四原则,是指数日益高涨的暴力。……中国大片不仅是帝国暴力美学的样本,也是“假、大、空”的反人性读本。被文革摧残、又在上世纪80年代获得初步张扬的人道主义理想,经过二十多年的围剿,终于在大片里完成了自我销毁的程序。在那些王朝内讧和家族争斗中,人性的畸形、变态和扭曲,上升到了美学的非凡高度。爱、善、和平以及追求真理的人性崩解了,瘫痪在熙熙攘攘的大片票房的门前。……张艺谋的“团体操美学”,甚至引进了大数量的硕乳(色语),有人在互联网上惊呼,怀疑自己“进了奶牛场”。但在我看来,这不仅是某种文化恋乳癖现象,也是一则耐人寻味的寓言,暗示着皇帝、国家和流氓暴力的乳汁,正在养育中国大片,令其散发出令人晕眩的气味。嬴政的权力美学,彻底改造了当代电影,它的亡灵成了中国票房的救星。这是重大的文化转折。在经过反专制和反法西斯的漫长斗争之后,我们不得不重返人性沦丧的“大片”现场。……耐人寻味的是,这种权力美学被抬升,受到褒扬和推广,成为光芒四射的样板。用大片打造的新一代视觉“教科书”,正在轰轰烈烈诞生。民众掏钱购买这种视觉“教科书”,从中学习各种反面的道德经验,就此滋养着人性中最危险的部分。可以想象,在“教科书”诲人不倦的指导下,这些黑暗影像将在未来发扬光大。……这就是大片的历史结局,大片的制造者们,必定要为此而自食其果。……

嘿嘿。

朱大可对老谋子横刀立马,也颇有时日了吧。

老谋子忿忿不平地说,对于电影大片的抨击,也反映出现如今中国人仇富那样的基本脉络。只要是大片,就肯定会遭到仇富那样的对待。

此言不虚耶。

开篇,介绍了老谋子的这部被充满希望剑指好莱坞票房和奥斯卡奖项的《金陵十三钗》在美国遭到的冷遇。美国佬对老谋子如此作品的评头论足,很有意思吧。

老谋子自从《红高粱》获奖之后,就对这种大喜过望一直耿耿于怀朝思暮想,希望自己能够走上美国奥斯卡的红地毯。那种渴望经年累月挥之不去,并且潜滋暗长节节攀升。如果老谋子最终可以问鼎奥斯卡,那么一个霸占盘踞垄断中国电影界三十多年的朽木不可雕的货色也可以染指人类电影最高奖项,就像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那样,是中国的幸运,还是世界的悲哀?

老谋子成为中国不可多得的炙手可热的人物,也历久弥坚了吧。《印象刘三姐》把桂林山水糟蹋得够呛吧?(陈凯歌《无极》对当地环境的破坏、冯小刚《集结号》对自然资源的毁灭性如出一辙吧?)而丫挺的还成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和表面上的总导演。这叫什么?清华孙立平说,“赢家通吃”。姚明不仅仅获得了美国NBA的巨额薪资合同,在中国还获得了太多的政治荣誉,太多资源都被越来越少的人所占据,这与中国财富集中度越来越高异曲同工吧。而老谋子在此当仁不让,成为了中国电影界的教父级的人物。可是,像《三枪》那样的垃圾货色,被骂得昏天黑地,老谋子当然会看上去很是委屈,私下里则让中国委府阻止其他影片同时上映了,教父也就如此摇身一变成为电影界的皇帝,就像《建党伟业》以及《建国大业》(这部影片首映时,俺嬉笑怒骂的标题是什么?“见过大爷手淫啦”,哈哈哈。)的韩三平那样。

要让一个皇帝具有人文情怀,那可是个非常错综复杂的事儿吧。因此,不管是《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人们称之为“满城尽带黄金乳”),还是现在的《金陵十三钗》,都越来越趋向堕落恶俗吧。朱大可说老谋子金陵十三钗是“情色爱国主义”。俺对于如此盖棺定论不以为然。俺这些天被一个头痛不已的问题一直搅扰着,那就是中国人的情感和情商状况到底是什么样?如果说中国人是负道德状况,那么当然也可以扩大化为中国人的负情感状况了。让金陵十三钗的风尘女子与秦淮河青楼姑娘等量齐观,朱大可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实际上提高了老谋子的档次,或者降低了陈寅恪金庸们所描写的对象。温家宝说,中国道德滑坡何等严重,香港媒体说,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是时候,如此说来,老谋子影片里的妓女的道德是可以和前辈们相提并论的么?或者说,老谋子的道德状况是最缺德时代里的一个经典范本了吧。要不然美国佬对老谋子如此作品几乎一边倒地批评指责呢。现如今的中国人缺德无以复加,老谋子当然未能幸免,让如此缺德的作品走出国门向全世界展示中国人的人渣儿形象和所作所为,丢人现眼也就瓜熟蒂落了吧。也就是说,朱大可指责老谋子“情色爱国主义”,太高抬老谋子了。俺越来越感觉,中国人的很多问题出在了这个“情”字上。俺曾经面对情商测试的题目左顾右盼沉默寡言了良久,琢磨着,如果让中国人都来做一下这种情商测试,结果会是什么样?估计及格率会非常惨不忍睹。(俺曾经对于道德的量化评价问题很是冥思苦想过,而如果把情商测试看作是道德测试的一个不那么科学与合格但聊胜于无的替代品,未尝不可。)中国人的智商状况如何姑且不谈,而中国人的情商状况却是一泻千里。因此,把老谋子的恶俗带上“情”字,简直是对这个字的一种亵渎。老谋子有情么?老谋子近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赤裸裸的肉欲,与情何干?

作为一种文化产品,这就是个大问题了吧。十七届六中全会做了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民间讽刺说,让一帮子没有文化的人来干文化,一语中的不?那么,以此类推,老谋子这等没有灵魂的人来干灵魂救赎的说道,让丫挺的这种只看肉体没有精神的主儿来代表中国文化,也就只能表现为金陵十三钗这等对人性进行侮辱的勾当了吧。

那么,朱大可对老谋子经年累月的不依不饶又是什么样呢?

李延明转发朱大可对金陵十三钗的那篇批评,其中漏洞百出吧。

比如,朱大可提及,现如今世界经济萎靡不振,而老谋子如此作品就投资6个亿。这话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经济凋敝的情况下,电影投资就不应该如此挥金如土了呢?这就可以看出来,朱大可的经济学以及经济危机时代文化消费的经济学原理是何等缺乏了吧。2008年华尔街金融风暴之后,美国佬也是如履薄冰,失业率居高不下。可这时,人们却发现,电影院票房却一飞冲天。经济危机时,人们更愿意到电影院里去寻求一种假象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安慰。因此,朱大可把老谋子大投资稍带上经济危机,明显是一个画蛇添足的巨大败笔吧。

而且,斯皮尔伯格《辛德勒名单》的票房如何呢?大获全胜。也就是说,一部好电影并不是意味着只有艺术上的成功而不可能名利兼收。老谋子指望金陵十三钗票房盆满钵满,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真正的问题在于,老谋子太利令智昏唯利是图了,名利双收的代价是言必称美利坚向美国佬卖身求荣,或者说,《辛德勒名单》用严肃方式解构历史也赢得了普遍的赞誉,而老谋子歪曲人性亵渎灵魂,在丫挺的眼里只剩下奥斯卡大奖和滚滚而来的钞票了。

朱大可没完没了地拿老谋子说事儿,把老谋子骂得狗血喷头,什么帝国暴力美学啦,什么情色爱国主义啦,而朱大可让咱们看到了什么呢?与老谋子殊途同归的是,言必称美利坚,老谋子寄望好莱坞和奥斯卡,朱大可则对斯皮尔伯格顶礼膜拜。

朱大可是文化批评教授,这种文化批评,看起来只是批评中国文化。

俺一直认为,中国文化太应该批评了。

但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文化就是人类的终极。

朱大可去年还发表宏论,说中国应该有一场新文化运动,并且希望八年后再进行如此讨论时,中国文化会有如此翻天覆地。

问题是,中国还有这八年么?历史还会给中国这么长时间的机会么?就算言必称美利坚的话,反正,前苏联不复存在了,南斯拉夫彻底成为历史了,而要知道,中华民族到了最缺德的时候,那么中国通过言必称美利坚就可以比道德状况比中国人强很多的前苏联、南斯拉夫更加具有幸免于难的命数么?

显然,朱大可根本没有这种思路,就像很多人那样,以为只要言必称美利坚就可以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却全然无视在老谋子以及中国文化现象之中透露出来的比制度决定论要复杂得多的文化决定论里面中国文化的百转千回。

由此,老谋子金陵十三钗的整体路线,只不过是中国大趋势的一个浓缩写照罢了。老谋子如此,朱大可如此,中国人概莫能外。

嘎嘎。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