腥风血雨里的南明短命王朝(五十七)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自从海澄县易手之后,郑成功的兵力尽管还相当强盛,但控制的地盘差不多仅限于金门,厦门,南澳等沿海岛屿。为了解决兵饷来源和扩大影响,郑成功除了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海外贸易,还亲自统领军队进攻福建省会福州。1656年(顺治十三年)七月,郑军攻克闽安镇,沿着鼓山一线进军福州,被守城清军击败;郑军固守闽安镇长达一年之久,到次年(1657年)九月才为清军收复。清军收复闽安镇后,解除了郑成功对省会福州的威胁,而且在收复战役中歼灭了郑成功部五六千人。

 

在广西,湖南衡州大捷之后,孙可望出于嫉妒,竭力限制李定国部的发展,甚至设计加以谋害。在这样的情况下,李定国被迫改变战略方向,决定由广西向广东进军。如此,一方面可以避免同驻守在贵州和湖南西部的孙可望发生摩擦,另一方面又可以指望与福建厦门一带的郑成功部和广东抗清义师配合。李定国是南明最杰出的军事家,他不仅始终以反清复明为己任,而且能用卓越的战略眼光分析全局。他看到既然同孙可望并力恢复湖广然后东进的计划由于孙可望的偏狭性格再无可能实现,那就转而另辟蹊径,联络郑成功共图复兴大业。李定国的战略意图是,同郑成功会师,首先收复广东,进而夺取福建,江西,浙江,江苏等省。如果这一计划实现,拥戴南明的各支抗清武装就将控制整个江南,然后分路向北推进,全国形势就有可能大为改观。然而,这一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郑成功的态度。

关于李定国同郑成功的关系,从各种遗留下来的史籍分析,似乎可以导出这样的结论:就是说李定国更多地从抗清大局出发考虑问题,而郑成功却往往把自己经营的闽海利益置于首位。李定国在衡阳战役后,完全可以凭借本部兵力控制广西全境,为福自操,而根本无需苦口婆心地乞援于郑成功。他在率部退入广西后,一面委曲求全地防止同孙可望完全决裂,一面积极部署东征,派出使者联络郑成功,希望得到郑成功的全力支持,完全是以大局为重。李定国决策要东攻广东,对郑成功寄予厚望。然而,郑成功志不在此,因而对李定国一味迁延应付。郑成功是担心会师广东之后,他的割据自雄的局面将难以维持下去。

1653年(顺治十年,永历七年)二月,李定国率部从广西贺县出发,占领战略要地梧州,接着师出广东。三月十四日经封川县攻占开建和德庆州,同月二十五日进抵肇庆城下。次日李定国亲临肇庆城外,指挥部队从东,西,北三面强攻,同时分兵占领四会,广宁。李定国大军入粤,使得两广地区的抗清力量受到鼓舞,纷纷起而响应,配合作战。在这种形势下,郑成功如果积极响应李定国邀约,派遣主力西上,广州清军势必难以顾及两端,东西合击收复全粤是有相当把握的。但郑成功按兵不动,使得这一计划无从实现。

肇庆战役从三月二十六日开打。李定国亲自指挥部队架梯攻城,清肇庆总兵许尔显据城拼死抵抗。李定国见强攻受阻,改用挖掘地道透入城中战术,许尔显在城中挖掘了一条同城墙平行的深沟,在深沟地道中同李军展开肉搏战。许尔显虽然竭力抵抗李军,但迫于李军势大,迫不及待地向坐镇广州的平南王尚可喜请求援兵。尚可喜接到求援请求立即亲自统领主力赶赴肇庆,后与城内守军合力击败了李定国军。

李定国强攻肇庆被击退,原本寄予希望的郑成功军杳无音讯,他审时度势决定主动撤回广西。第一次进攻广东的战役就此结束。李定国在肇庆战役中虽然未能得手,兵员损失并不大,每次战败捐躯者各几百人。(待续)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