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质疑
这首词作者究竟是不是毛泽东,争论不休。本人想就现有的一些资料做一个分析。
先预设作者是毛泽东,疑问有:
1. 1936年2月(原诗写作时间),毛泽东刚刚经历了长征和第五次反围剿,红军生存极度困难,用丁玲的话说就是“兵残将败,惨不忍睹”,毛泽东怎么会有心情写下那么浪漫豪迈的诗句?此时自身难保,还想着要做秦皇汉武之后的帝王?
2.毛自己解释说“风流人物”指的是人民。这不可信。毛对于人民从来就是利用,无论长征途中还是在陕北,毛的肃反整风杀人如麻,没有一点仁爱之心。毛将自己的妻子都当成了工具,贺子珍前后怀孕10次,连长征路上都不停的生,到了延安,贺子珍大着肚子,毛就和洋女人,和江青,和丁玲眉来眼去了,连自己的妻子都不屑的人,你说他热爱人民?
3. 从诗词角度,如果“风流人物”指“人民”,之前就不应该用“秦皇汉武”,牛头不对马嘴,难以自圆其说。
4. 1936年2月,毛要么还在瓦窑堡,要么往东渡过黄河,哪里有什么“北国风光”还有长城内外?
5. 1936年的毛泽东,根本没有心情创作诗词,但唯一的一首是吹捧丁玲的“昨天文小姐,今日武将军”,然后就出现了这首沁园春。从当时的环境和毛泽东的心理状态看,这首沁园春有些前后不搭。此外,毛泽东一生中唯一一次给知识分子作家写诗,说明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6. 如果沁园春确实创作于1936年,可能真与胡乔木无关。如果排除1936,那么胡乔木就绕不过去。胡乔木在清华就读期间,曾任共青团北平西郊区委书记,共青团北平市委宣传部部长,那么,“北国风光”、“长城内外”是否有了出处?
7. 说胡乔木没有这种帝王气概,不假,但中国文人溜须拍马起来也是叫人叹为观止的。谁能想象写出《女神》的郭沫若能那样肉麻?毛泽东在36年不会想到当皇帝,但不妨碍胡乔木当上大秘之后给主子戴上一顶高帽子。
最后,毛泽东在1936年有没有帝王的野心,可以参考丁玲的一段回忆,权当八卦一笑:
妻子贺子珍住进了老乡家里生第五胎娇娇(即李敏)。
……
他是个帝王思想很重的人,那时候的红军队伍,中央机关,驻扎在陕北瓦窑堡,可不像后来的这样风光排场。经过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九死一生,剩下的人, 兵残将败,惨不忍睹。无论是高级领导人还是普通士兵,个个破衣烂衫,面黄肌瘦,四散在当地老百姓家里,懒懒散散地进行整休。
这就是我一九三六年离开南京监狱,到陕北来投奔中央红军时看到的样子。在瓦窑堡,我第一次见到毛委员。他瘦高瘦高的个子,头发也很长,衣服很旧,裤 子上打着补丁。那时大家还不称他为主席,熟人都喊他原名润之。他大约原先也听过我的名字,晓得我也是湖南人,所以见了面很随和,亲热,爱开玩笑:久闻不如 一见,你就是鼎鼎大名的丁玲啊?他问了我许多上海、南京的情况,特别是鲁迅和左联的情况,为甚幺要有国防文学和革命大众文学?这两个称号的争论等等。
有三天三晚我们都在一起。后来话说的多了,他便说起跟革命相关的事来。他拉着我的手,扳住我的指头,一个一个地数起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来。他封贺子珍 作皇后。丁玲,你就封个贵妃吧!替我执掌文房四宝,海内奏折。但我不用你代批奏折,代拟圣旨……,那是慈禧干的事情,大清朝亡在她的手里……接着,他又封 了其它的一些红军女性作六院贵妃。再后,他和我数起七十二才人来。可是,瓦窑堡地方太小,又很偏僻,原有居民不过两千人,加上中央机关干部,警卫部队,也 不过四五千人,又是一个以男人为主体的世界。把瓦窑堡地方上稍有姿色的女人算在一起,也凑不了七十二才人。还包括了几个没来得及逃跑的财主家的姨太太呢。
他是个有趣的人。在他最落魄的日子里,也没有忘记作皇帝梦。他扯着我的手说:看来瓦窑堡民生雕敝,脂粉零落,不是个久留之地,嗬嗬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