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是石榴籽

 

“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第一次见到这一标语石化了。说“哭笑不得”就太过粗浅,是“五味杂陈”。标语源于习总2014年5月28日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4年4月27日至30日,习总到新疆视察,几天中看见的都是歌舞升平、一派祥和,毕竟维吾尔普通老百姓亲汉的占绝大多数。当然,那些年由于送孩子全天候去清真寺学经的越来越多,以及受疆独教材的影响,亲汉的比列逐年下降。另一方面,新疆人要面子也是有传统了。1942年8月底,蒋委员长携夫人到酒泉公干,醉翁之意在于局势动荡的新疆。在招待所里思量再三,为了大局,委员长把安全留给了自己,把危险让给夫人,于是宋美龄作为全权代表代夫出征,飞往迪化会晤盛世才,以收抚独霸一方的新疆王。汽车在市区内行驶,南关一带街道两旁原本是平房的商铺一夜之间变成一派簇新的两层楼,显得市井繁华。其实,那些不是两层楼,而是为了迎接中央领导临时赶工,只把靠街的那一面墙加高,从街面上看起来像两层,背后还是原来的一层平房,上面那层家徒一壁。

习总这一趟可谓行程繁忙,在南北疆各地与各族代表亲切会谈,一展未来宏图。代表们当然都点头认同,所到之处洋溢着民族团结的气氛,30日上午还专门会见了宗教人士代表、下午听取自治区领导汇报,似乎边疆无恙。没成想当天傍晚七点,一群暴徒在乌鲁木齐市火车南站出站口持刀乱砍,同时引爆爆炸装置,造成3人死亡(1名平民与2名暴徒),79人受伤。没隔多久,5月22日清早7点多,几名暴徒驾驶着两辆越野车冲撞进乌鲁木齐市公园北街早市,直接碾倒十几人,并向车外扔炸弹,接着引爆车辆,一连十多声连环爆炸持续数分钟之久,造成43人死亡(无辜市民39人),94人受伤。

人们以为之后的处理会照旧遵从1984年以来的惯例:对待少数民族犯罪分子少捕少抓、处理从宽,能放的就放,能少判的就少判。没想到变天了,有人硬气起来了!习总要求:“必须采取果断措施,把恐怖黑道暴力分子的嚣张气焰打下去。”这是三十年来没有过的声音。政府终于开始全面整治,依法抓捕暴徒,并在学校、商场、市场、银行、邮局、医院、宾馆、加油站等等所有公共场所实行安检。被暴乱分子骚扰了三十年之久的人们宁可每天受着X光扫描也愿意配合有关部门的排查:相信大多数人都是良民,可如果一千万人里有千分之一的不法分子那也是一万,散布到各地防不胜防。

5月26日、28日,习近平连续召开两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研究新疆社会稳定问题,确定要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遏制宗教极端势力渗透蔓延,着手在南疆全面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质量,采取措施帮助南疆发展。在第二次会上,他语重心长:“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

我看到标语已是两年以后了,在路上走着,冷不丁前面一个大横幅,眼珠子差点掉出来:那时只是北疆安全了,可惨状还记忆犹新、南疆仍传来伤亡消息,抱什么抱!但理智告诉我,从小到大的少数民族邻居、同学、同事,他们都热情、讲义气、和善地做着守法市民,可以跟他们抱;二道桥、山西巷一带有维吾尔兄弟姐妹在危机时刻冒险掩护、救助汉族,可以跟他们抱;吐鲁番的果农委屈地说之前闹事的不是吐鲁番人,可以跟他们抱;阿克苏地区公安局副局长买买提江·托乎尼亚孜执行任务时被恐怖分子杀害,数万名当地民众同仇敌忾地帮助警方抓捕歹徒,可以跟他们抱。

可这表达,也太浅显了吧,就好比刚读完一篇宏论,正努力领会世界前沿的信息,一转眼再看这比喻,像去幼儿园接孩子的用语。无可奈何地探察了几日,恍然大悟:民间歌谣式的比喻直白、形象,比干巴巴的“团结”一词接地气,民族兄弟们一下就听懂了,很喜欢这个说法,于是跟汉族更亲近,汉族也就慢慢消气、自我疗伤了。双方的交流用贴近对方生活的表达就能促进相互理解,也就愿意互相尊重、互作妥协,社会就会变和谐。

想通了,便欣然接受“石榴籽”的比喻,一颗颗水汪汪、红溜溜的石榴籽团抱在一起,大家一块甜(新疆的石榴是甜的),多开心。前不久回去跑了一大圈,身为一颗石榴籽见到了男女老幼很多颗,一路一家亲。喀什艾提尕尔清真寺里的巨幅羊毛挂毯上,两位和田大娘花了18个月的时间织出56朵石榴花、6个石榴,图案典雅、精致得像工笔画。在南疆留意了各地维吾尔人的居民区,各个都花园一般,石榴籽们的生活真很甜。他们现在烦心的是因制裁导致的棉花、核桃、红枣等滞销。

但作为亚欧大陆中心方圆1500公里内最大的城市,乌鲁木齐的石榴籽们有点愁。他们常年忍气负重,这几年为了扶贫帮困也没少受罪,但眼下又有新问题。时间太紧,只来得及走马观花地去了几处有代表性的地方,光看见二道桥的国际大巴扎人群往来如织,似乎举着各色彩旗的导游们一窝蜂似的把游客往那里领,而繁华了二百多年的的大十字、南门明显冷清。也请带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游览一下当年的迪化城、巩宁城、水磨沟,可好?眼见门庭冷落的汉族店家们在那里苦苦硬撑。历史上的汉城在宣传册中找不见历史的真实,让人们误以为二道桥是乌鲁木齐老城、还埋怨缺少民族风,究竟是为什么?

遇到一位年轻的媒体人,告诉我曾在和田援疆6个月。谢谢!赶紧求他替乌鲁木齐以汉人为主的其它景点做宣传。可他说:
“作为维吾尔自治区的首府,乌鲁木齐已经绝大多数都是汉人了,你还想怎样?”
我懵了:“什么意思?新疆本身是省。1955年被苏联忽悠成了自治区,这个错误什么时候纠正?”
他有点茫然,显然不知道这段历史。
我接着说:“况且,乌鲁木齐本来就是汉城。”
一听汉城,他反应激烈,脸一绷:“那不行,乌鲁木齐是各民族共同的家园。”
我郑重地看着他:“这跟政治正确无关,我说的是历史,清朝的时候老百姓就管迪化叫汉城。是共同的家园没错,但乌鲁木齐的主体从一开始就是汉族,是解放以后的民族政策让汉族的比例降到了现在的百分之七十多。”
他显然也不知这段历史。我继续:“汉族人民一直在克己奉公顾大局,努力地与各少数民族一起建设共同的家园。况且,在您设想的家园里,汉族处于什么位置?”
他见我固执,耐心地谆谆教导:“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少数民族是石榴籽,汉族好比粘合剂。”
只是粘合剂?我立马反驳:“不对!汉族既是石榴籽,也是粘合剂。”

就在刹那间,有一些了然:说过的话不会全实现。
就在一转眼,发现你的脸仍有我担心的从前。
我的世界飘起雨点,淋得让我无法从容淡然,
淋得连隐藏的伤感都那么的明显。
想要给你的依恋,是我一厢的情愿,
那越来越少的人口数字,也牵动不了你的视线。
我已经看见,还有悲剧仍将上演,
剧中难有喜悦,我在你梦里还是那么不起眼。

其实也不吃惊,从懂事起就知媒体对新疆的宣传一直有偏向,后来更甚。以为最近几年已有改变。我看着他,试图做最后的争取:“仅2017年一年,全疆汉族户口迁出一百多万,之后继续迁出,您知道吗?2022年的数字:全疆幼儿园与小学生的汉族比例只占同龄百分之二十多,您知道吗?”
他了,承认都不知道,似乎对我说的数字有所怀疑。
不禁长叹一声:这两个数字,尤其幼儿的比例,令我揪心了多少个日日夜夜,如果不采取措施,能预见只会越来越严峻,五年、十年后会更低,竟然没被重视,连援过疆的正规媒体人都不知道。能感觉出他的坦诚、善良,他还很年轻,怪不了他啊。从人数来看,目前汉族是将近一半的石榴籽;从工业、农业、科技、商业来看,汉族是一大半的石榴籽;从歌舞方面来看,汉族确实只是粘合剂。新疆历史、现状应该作为全国文科类高校的必修课、理科类的选修课,还应在中学历史课本中增添内容。

作为多民族成员中的一个,汉族当然是石榴籽。援疆人员很辛苦,但他们都是短期的,新疆本地的扶贫帮困人员、每一位生活在那里的建设者们则需献完青春献终身,吃过多少苦、受过多少罪,才让现在的石榴这么甜。但年轻人不一样了,纷纷选择离开,他们不愿再像父辈那样只讲付出不管回报,他们还考虑让自己的下一代有更好的发展。年轻的石榴籽、粘合剂在离开,这是新疆最大的隐患。不远的将来汉族总人口还能占到20%吗?

遵纪守法的汉族石榴籽们,为了政策上不歧视民族同胞、为了顾全大局、为了让社会更快地回复正常,他们承受着所有的不公:凭什么明知他们是受害人且手无寸铁也要安检?凭什么他们因讲究卫生而被处分?凭什么要让他们分担结亲家庭的医疗费用?凭什么一有纠纷就该他们忍让?凭什么苦活累活是他们、领赏是别人?如果政策只向少数民族倾斜,是不是逆向歧视?在新疆,汉族是被边缘化的弱势群体。有位叫“全球战略”的网友非常睿智地提出:“新疆问题千头万绪,关键的绩效指标之一应是汉族疆一代、疆二代和疆三代有多少百分比愿意留在新疆、建设新疆”。真是战略眼光。我们也是石榴籽,我们还是粘合剂,多做了一份付出不该被忽略另一份的贡献,更不该受到变相的惩罚。

我是一颗小小的石榴籽,以自己微弱的声音问一句:习总说了那么多个相互,有没有说过汉族不是石榴籽、只是粘合剂?

 

2024年3月17日

 

请参看

就在刹那间——改编《吻别》

走吧,去寻曾经的城

走吧,去跟的哥聊聊天

 

附:

2014年乌鲁木齐火车南站暴力恐怖袭击案件

https://zh.wikipedia.org/zh-hans/2014%E5%B9%B4%E4%B9%8C%E9%B2%81%E6%9C%A8%E9%BD%90%E7%81%AB%E8%BD%A6%E5%8D%97%E7%AB%99%E6%9A%B4%E5%8A%9B%E6%81%90%E6%80%96%E8%A2%AD%E5%87%BB%E6%A1%88%E4%BB%B6

 

2014年乌鲁木齐公园北街早市暴力恐怖袭击案

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4%E5%B9%B4%E4%B9%8C%E9%B2%81%E6%9C%A8%E9%BD%90%E5%85%AC%E5%9B%AD%E5%8C%97%E8%A1%97%E6%97%A9%E5%B8%82%E6%9A%B4%E5%8A%9B%E6%81%90%E6%80%96%E8%A2%AD%E5%87%BB%E6%A1%88

 

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抱在一起

http://www.71.cn/2015/0929/840310.shtml



注:本文中有一部分原在《走吧,去跟的哥聊聊天》中,后来觉得作为最大的隐患,这个话题应该单列出来,博客上全球战略网友的留言也促使我做了这一改动。谢谢战略!看过这部分内容的友友请海涵。本想与《就在刹那间——改编《吻别》》合并,考虑到那篇里提及的另外几条建议又会增加别的主题,于是作罢。

 

snowandlotu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全球战略' 的评论 : “不学历史,不吸取教训,历史就会重复。”太同意了,我真担心这个,才把这一话题写了一篇又一篇,真希望有关人员能看见、能意识到。谢谢战略!
全球战略 发表评论于
谢谢引用!“有位叫“全球战略”的网友非常睿智地提出:“新疆问题千头万绪,关键的绩效指标之一应是汉族疆一代,疆二代,和疆三代有多少百分比愿意留在新疆,建设新疆”。真是战略眼光。” 很高兴能有一点贡献!回顾历史:当年疆二代李白离开了西域(他只是个名人,历史上有记载,肯定有很多疆二代一起走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中国(唐朝)就失去了包括今天新疆在内的西域。所有的历史都是当代史!不学历史,不吸取教训,历史就会重复。
snowandlotus 发表评论于
各位,很抱歉,昨晚有点着急,今天才发现最后的排版有问题,回头再改吧。
snowandlotu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BeijingGirl1' 的评论 : 嗯,是地大人少。沙漠面积大,但还有很大一片戈壁荒滩是可以人工改造成良田的,但是缺人。

妞妞有见地,一下就看出需要中央有政策,是应该高薪高补贴鼓励移民。我不知是他们没意识到还是财政不允许。九十年代的时候新疆工资在几年时间内从全国第二高断崖式地降到垫底,当时少数民族是很有意见的,也促成更多的人倒向疆独。那时江朱执政,这是他们的重大失误,后来搭进去的维稳费用早够发高工资的了。

四九年随王震进疆的人可能没剩几个了,五、六十年代去的也走了很多。我父母都不在了,以前没时间听他们讲经历,现在已经听不到了......

谢谢妞妞!
snowandlotus 发表评论于
回复 '百里舟' 的评论 : 是,很复杂,亲汉的、反汉的、两边倒的,各族之间也有牵制,一不留神就不知道得罪了哪一波,反正汉族就是那个需要做出牺牲的,气人。谢谢留言!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那些生产建设兵团的老人, 真正建设国新疆的, 很多都不在了吧? 再有几十年,连他们的后代都要不在了。 历史就这样慢慢地遗失了。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另外是不是大多数地方不适合耕种, 水少? 沙漠是有一大块的。 “石榴籽”这个说法很有意思。 大家都是国家的籽, 不该分新疆籽还是汉族籽。 雪莲的新疆序列非常好。 支持你出书! 我觉得这是真正对中国有用的书。 你可以和新疆专业的学者联合起来。
BeijingGirl1 发表评论于
没有去过新疆, 感觉你讲的非常有道理。 其实新疆还算是地大人少吧? 可以鼓励内地人口过去, 但中央要有政策才行。 有利可图, 人们就会迁徙的。 特别是现在, 交通发达饿情况下。
百里舟 发表评论于
新疆民族问题的复杂性,远远超出了我的想象。谢谢介绍!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