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祝氏过敏煎组方以及哮喘原理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组方】

防风、银柴胡、乌梅、五味子、甘草各10克。

【用法】

水煎,每日一剂,早晚服。

【方解】

方中银柴胡味甘性凉,清热凉血;防风味辛甘性温,祛风胜湿;乌梅味酸性平,收敛生津;五味子味酸性温,敛肺生津,滋肾涩精,甘草味甘性平,清热解毒,调和诸药。五药配合,寒热共济,有收有散,收者顾其本,散者祛其邪,故对过敏性疾患有良效。五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甘草有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并有降低血清总IgE作用;五味子能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并有拮抗炎性介质的作用;防风增强免疫功能,防风多糖能提高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并能提高NK细胞的杀伤活性;乌梅也有增强机体免疫力、抗过敏作用。

【适应症】

凡过敏试验阳性者,均可采用本方。

【随症加减】

过敏性荨麻疹属于风寒者,加桂枝、麻黄、升麻、荆芥;风热者加菊花、蝉衣、银花、薄荷;血热者加丹皮、紫草、白茅根;热毒内盛加连翘、银花、甘草、蒲公英、紫花地丁、板蓝根。脾虚者加木香、砂仁;湿热者加白扁豆、薏苡仁等。 过敏性哮喘,常加莱菔子、白介子、苏子、葶苈子、杏仁。 过敏性紫癜,常加藕节炭、血余炭、荆芥炭、茜草根、旱莲草、仙鹤草。 过敏性鼻炎,常加蝉蜕、白芷、菖蒲、辛夷、菊花、细辛、生地、苍耳子、葛根。对冷热空气过敏者,常加黄芪、白术、桂枝、白芍、生姜等。

按语:祝谌予所制过敏煎组方简单,药味平淡,但立方确有巧思,非常严谨。五药组合,有收有散,有补有泄,有升有降,阴阳并调,实乃大家也!在临床应用中随症加减,并采用西医的辨病,中医的辨证,加减有制,应用广泛,值得临证参考。

**************************

哮病发作时治标、平时治本是治疗本病的首要原则。分不同时期进行辨证论治。发作期需攻邪为主,治标需分寒热,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缓解期治本为主,当分阴阳,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用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达到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的目的。

******************************

中医把哮喘按病因分为三种,一是风寒哮喘,治疗可用麻黄、桂枝、白芍,细辛、半夏,五味子、甘草、干姜等药物,此方中医称为小青龙汤,能平喘散寒;二是热喘,可用麻黄、杏仁、生石膏、甘草等药物治疗,此方称为麻杏石甘汤,有清热、化痰、定喘的功效;三足痰喘.可用陈皮、半夏、茯苓、甘草等药物治疗,此方称二陈汤,有燥湿化痰、降气定喘之效。此外,如果哮喘兼有喘促气短、言语无力、咳声低微、自汗怕风等肺气虚的症状,则可以加用六君子汤,它由党参、白术、茯苓,甘草、陈皮,半夏组成,有益气、健脾、平喘之功。如果有喘促日久,呼多吸少,动则更甚气不得续,汗出、肢冷、,畏寒等肾虚症状出现,可加用金匮肾气丸治疗,它是由熟地,山药、山茱萸、丹皮、泽泻、茯苓、附子、肉桂等组成的,尺仃补肾纳气之功效。

***************************

「哮喘的西醫病理是支氣管因過敏反應收窄,以致阻礙空氣進出肺部,導致產生獨有的高頻哮鳴聲。」

以病人自己描述的病狀,加上觀察病人呼吸的情況,配合聽診耳聞病人的呼吸聲,病人並沒有出現支氣管收窄的問題,診斷上不屬於哮喘。不過我仍然告誡他們:「這種咳嗽氣促,中醫辨證是外感風寒,內有痰濕,風寒外感可透過藥物袪風、散寒、解表,但內有痰濕涉及肺、脾兩個臟腑虛弱,痰濕蘊結的問題,必須注意平日調理肺脾,增強體質,一旦體質進一步變差,甚或久病連累中醫的腎臟,腎主納氣,一旦腎不納氣,就可以演變成哮喘。」

「因咳成喘」西醫是不認同的,咳嗽就是咳嗽,支氣管炎就是支氣管炎,與哮喘無關。西醫理解慢性咳嗽的病人是不會逐步變成哮喘的,因為哮喘本身是一種過敏性疾病,有致敏原,若病人本身已經對某些物質過敏,在傷風感冒、罹患氣管炎期間會容易誘發哮喘出現,重點是本身先要身體帶著過敏的因素,才會發生哮喘問題。


但問題就出現了,假設身體過敏是先天性,但有過敏體質的人,未必都會發展成哮喘,即使患病,發作的頻率和病徵的嚴重程度亦不相同,部份兒童哮喘可以在他們長大時「斷尾」。既然先天稟賦我們無法改變,那麼是否有些措施可以透過後天的護理去改善身體狀態、增強體格,增加自己對周遭環境變化的適應能力來減少哮喘發作呢?在這方面中醫療法就有可用和值得研究的空間。

中醫拆解哮喘成因及症狀
中醫理解哮喘分為「發作期」和「緩解期」,發作期以感受外邪為主,身體受風寒或風熱所侵襲,引動「伏痰」,於是誘發氣促喘鳴。醫治重點除了袪除風寒或風熱外邪之外,重點是處理「伏痰」的問題。中醫認為「伏痰」是哮喘的夙根,是哮喘病發的重要因素。伏痰的形成,與肺脾兩虛,內生痰濕有關,患者除了平時容易覺得有痰,需要清嗓子外,一旦傷風咳嗽,容易有白痰,或鼻涕倒流,出現喉嚨痕癢、陣發性咳嗽,尤其是夜晚躺臥時特別容易咳嗽、氣促,到第二天起床時常會咳出很多痰涎。中醫病機是由於肺氣不足或脾胃虛弱,運化失司,導致水穀精微不能正常消化代謝,形成水濕,慢慢生痰。除病徵外,氣虛痰濕的人容易感到疲倦乏力,對寒冷、潮濕天氣的適應力下降,形體虛胖,大便容易稀爛,容易消化不良,舌頭腫脹甚至舌邊有齒印,脈是細弱無力的。

食譜食療
哮喘藥方、食療、改善哮喘貼士
要改善肺脾兩虛、痰濕內蘊的體質,視乎症狀的嚴重程度決定需要採用藥物治療還是食療養生,不能一面倒只靠喝藥材湯、用食物保健,否則病重藥輕,既無法起效,也拖延了病程。中藥常用有補益肺脾、袪痰濕的方劑包括玉屏風散、四君子湯、六君子湯、參苓白朮散、補中益氣湯等,要按照症狀的細節辨證再由中醫師處方。

很多人日常接觸到的由中藥黨參、淮山、茯苓、白朮、扁豆等組成的湯方,一般是在身體失調已有改善,病情穩定時作養生鞏固之用,偏方如蘇葉紅糖湯、薑茶只能暫時紓緩症狀,但肺脾虛弱的根本還是要繼續處理。治療不能取代養生,患者需要注意平日要多做帶氧運動鍛煉身體,增強正氣,改善心肺機能,也要注意保暖,尤其很多公眾地方冷氣開得大,一定要記得帶外套添衣,肺脾兩虛的人士要留意盡量不穿背心、低胸或露背上衣,或太短的褲或裙子,避免感受風寒。也要注意少食生冷,例如喝凍飲、食雪糕、魚生等。

一旦肺脾虛弱延久不癒,或由於年老、久病、操勞或先天稟賦不足,牽連腎臟,病人有機會出現腎不納氣的喘促問題,屆時治療要肺、脾、腎三臟並重,納氣平喘,常用的治腎平喘方劑包括蘇子降氣湯、三子養親湯、定喘湯、金匱腎氣丸、附子理中湯、右歸丸等,需要由中醫師根據病情處方。中藥如冬蟲夏草、蛤蚧、鱷魚肉等也有一定的平喘作用,但藥物的份量、配搭最好還是要個別諮詢中醫師,因為每個人的體質、病況都有不同。

**************************

https://yuyattong.com/%E4%B8%AD%E9%86%AB%E6%B2%BB%E7%97%85/%E4%B8%AD%E9%86%AB%E7%9C%8B%E5%93%AE%E5%96%9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