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51中学回忆集序

统一全部宗教,哲学和科学
打印 被阅读次数

2024年2月中,我们北京51中6个群的共150个同学,在微信上讨论选写回忆录,虽然同学们目前居住在全世界上的不同国家,但我们都会在不同的时间内观看手机,用回忆的方式进行畅谈,汇聚文章,以求增进同学之间的情谊,求得永久的思念。

我们相互认识有的是在5-6岁的童年,有的是在中学11-12岁的时候,那时我们都是风华少年,翩翩少女,意气风发,壮志凌云,而今我们都已鬓发花白,年近花甲。

从微信群上同学们不停发来的信息,有的同学正在旅游途中, 遍观祖国大好山河,周围群山峻岭,瀑布溪水和云霞缠绕,他们会不自觉的拿出手机,拍下美景,然后将美颜照片上传。

有的同学正在家中和餐馆与亲人、友人聚餐,把那盛满美食的盘子、杯子展示,然后高兴的品尝和痛饮美酒,任思绪漂流的发几句感言。

有的同学正在影视剧院,娱乐场所和歌厅观看节目,放开歌喉和开怀大笑,浮想联翩而流连忘返。

大家都在一起玩美了,玩High了,还一起创作,分析美文和照片,把那些往日的回忆和图片作为文物收藏,足以让同学们永久的怀念,抒发平时的情感。

征集回忆录正好是在3月春天的季节,万物苏醒,清和气爽。抬头仰望星空,深感宇宙的浩大,环视观察周围,体会万象的繁杂,以选写此回忆集,来抒发胸中的意向,用手机拍照,来让视觉和感觉达到合一,这种愉悦之情达到极致的幻觉,就是我们这些退休同学的人生休闲的乐趣。

人生在这世间,同学间的互相交往,眨眨眼一天就过去了,摇摇头一生就过去了。有的同学性情安静,喜欢在室内写字画画,摆弄花草,谈谈理想和抱负;有的同学性格开朗,喜欢外出爬山踏青,任凭自己的感觉观察自然,寄托心怀。

即使每一个人的志趣和情怀都是不同的,性格也有文静和活泼的,但是当同学们都被目前的校园回忆录的文章激发时,也都会非常的兴奋,都会发自内心感到高兴,都会相互传递早先同学们的聚会照片,以及名字,并把他们汇集成书,同时又感到快乐和满足。

当同学们对那些曾经引起自己兴奋的事物感到远去时,对以往自己迷恋的偶像感到情感失落时,也就会对于人生发自内心的感慨。那些曾经引起自己痴迷和追逐的时光,是那样的短暂,已然成为往日的回忆,而这种叹息都是在迷迷糊糊中产生的。当随着回忆的增多,自己的生命也在一步一步地走向老年。

人的寿命长短是由大自然造化来决定的,有许多以前杰出的同学,目前已经不在人世,而且无论谁的生命长短,最终都免不了会到日暮年终。古人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们是不是都有所感触,而从内心感到阵阵伤痛呢?

每当我们仔细的研读古人的文章时,都会感到古人和今人在情感上的相互吻合,特别是在写同类型的文章时,都会禁不住的叹息和感慨,竟然不约而同的写作手法和方式是完全一样的。

为了让未来人看到今天人的生活,就要把今天同学们的回忆文章会聚起来,将每一个人的情感记录下来,只有文章,也只有文章才能不怕时间的流逝,而得以永存。

这篇回忆集序,是在不知不觉中写完了,因为我常通读古人的文章,写完后竟然感到与古人写的思想和某些观点相合,这就是宇宙的法则。相信人生就是如此,即使古、今、未来的社会不断变化,也引起不同的世道场景的变动,但它的真谛是不会改变的,一定也是大致相同的。

这部作品,基本上是集中大部分同学的共同智慧凝结而成,相信将来的读者,如果看到和读到我们的书,也一定会对我们今天的回忆文章有所借鉴和感悟。

                                                 海之涛                         2024年3月31日

本书特别鸣谢!

78和79届主要参与编辑的

同学和文章作者:

一班:陈晶,樊长江,孟昭君,任淑仙,吴雅琴,马春英,赵兰英,李桂芬,李继华

二班:曹蓓,吴荷萍,王煜焕,任玫,张宏鸣

三班:黄金玉,杨艳萍,刘丽,蔺秋红,张润兰

四班:王清波,沈飞,顾小明,陈刚,连少军,徐建华

五班:许德起老师,厚兰英,赵焕菊,杨承柯,孙喜林,张洁

六班:陈淑英,王俊英,余洪,聂涛明,张利民,荀淑英,赵玉明,宋瑞怀,宋路

七班:陈维平,刘荣玲,蔡景丽,付冰,杨志红

八班:严秀琪,贾永清,周清昭,梁音,张来起



通过6个星期的与同学们在78-79届名单、照片和文章上的沟通,终于完成了这一历史的回忆,同学人数大约300多。感谢所有参与编辑的同学们,没有同学们的参与,此书几乎无法完成。

这个书的编写艰难之处在于,全体同学名单是在1973-1974年左右形成,是原始班的安排,距离今天有50年,之后进行过多次插班、转学、并班、再并班的组合,为了高考,又分成文科班和理科班。到后来,几乎一个班,1-2年就变化成新的班和新同学。因为学校已消失,名单也没有了。

许德起老师还专门去了一趟15中学,通过关系看到保管我们原51中学生的档案。当年的学生档案,没有年级学生名单的条目,只有每个人的入学登记表和毕业登记表,基本都是残缺不全。

感谢许老师为此事来回的奔波和辛劳。

还好通过同学们的记忆,基本还原了当年同学的名字。在整理同学名字的过程中,有一些同学只知道名字的发音,但名字的写法可能不一定正确,有些同学还改了名字,或中途转学,充满了一些混乱,但最后还是完成。这就是一个奇迹,要写也是能够形成一个长文,再次感谢所有支持和参与编辑的老师和同学们。

 我以前听说过一些学校有同学录的完成,比如北大同学回忆录,但那也就是一个班,很难做成一个年级,因为一个年级有不同的专业,更别说做两个年级。

而今天的我们,是试图做两个年级78-79届,共8个班,真是一个挑战。

大学生回忆录好做,因为水平差不多,都水平高。可中学就不同了,相差甚远。

78届的前4个班,经历的是混乱的班级,老师的无奈、痛苦不安的压力;而79届的后4个班,经历是不断的升学和竞赛的压力。

从前后同学的文章中就能感到,后4个班与前4个班的写作方式不同。

当然了,我们为了使这部回忆录未来成为不朽的经典,也试图对它进行升级,变成一部体验人生的布局书,融入银河系文明体系。希望能在中国的文学历史上留下一页,让人们永远记住北京51中学78-79届,至少子孙后代永远记住它而永垂不朽! ?

                                                               

文/ 海之涛

                                                        2024年3月30日

后记

我有时是一个非常怀旧的人,我的心愿是重新找回童年的感觉。当年我在51中读书时,因为年龄,男女同学都不说话,我也没有特别注意周围的同学。而现在,当我不断地审视这些同学的图片时,那种感觉是非常的美妙,使我一下子就倒回了少年。

比如这个照片的她叫李文琳,我记得她,我在老师的办公室门前还无意的撞到她身上,可能是走的太急了。她当时就不在乎的对我莞尔一笑,音容笑貌我至今都记得。

可是当我读到沈飞的文章,谈到李文琳同学已去世,我再比对她的照片,才知道原来是她,顿时我就感到内心难过。还有同学们谈到的那些已经过早去世的同学,比如王树荣、任罡、李晓东等,他们在51中时是那么的优秀。他们的离去,都使我们的这个集体感到无比难过和缅怀。还有一些优秀的老师,如安亚东老师、赵继祥老师等,他们独特的教学方法和音容笑貌,一直都留在我们的心中。

51中是我中学学习起步的摇篮,很多同学我都见过,只是对不上姓名,当我慢慢地按照姓名比对照片时,就全部找到了她们当年的音容和笑貌。那些老师和同学,都是围绕我当年学习和玩耍的时空环境,我一直怀念他们。

                                                       

( 文/ 海之涛 2024年3月29日 )

国际书号/ISBN: [ 978-0-6456607-7-7 ]

书名:  50年后的再相聚----北京51中学78-79届校园回忆录

TitleMemoirs of Beijing No. 51 Middle School

主编:海之涛

Chief Editor:  John Chang

出版宇宙法则出版社

Publishing: Universal publishing

john678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covi20' 的评论 : 就是在5院和原印刷一厂旁边
john6789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无法弄' 的评论 : 在北京西城西便门附近
covi20 发表评论于
是哪个边上有个印刷一厂,和5机部第五设计院的中学吗?
无法弄 发表评论于
哇,能在纸上聚集也不错啊!51中在哪?我是54中的,同学都没啥联系了,羡慕你吧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