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世界上只有两种蓝:一种在希腊的圣托里尼岛,另一种在摩洛哥的舍夫沙万 (Chefchaouen)小城。还有人说,世界上有三大蓝城,一个是圣托里尼,一个是印度的焦特普尔,第三个是舍夫沙万。位于爱琴海中的圣托里尼我去过,曾被那里的蓝色迷醉。而焦特普尔,我因生病而错过,留下了遗憾。来到摩洛哥,我无论如何也不想留下遗憾。我要去舍夫沙万,看看它跟圣托里尼到底有什么不同。
在圣托里尼,白色是主色调,而蓝色是配色。如洗的白色房屋衬托着亮蓝色的屋顶,就像爱琴海的白色海浪搭配着碧蓝天空。虽然很多人说这种希腊标志性形象的蓝白色源于蓝色的恶魔之眼,但真正的原因是,20世纪30年代圣托里尼发生了霍乱,希腊政府把岛上的所有建筑物都涂上了价格低廉的白色石灰,因为当时人们认为石灰有抗菌的作用,能够防止疾病的传播。而蓝则来源于一种叫loulaki的清洁剂,这种清洁剂也很廉价,当大量的清洁剂和石灰混合后就出现了亮蓝色。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可是,蓝色在远古时跟紫色一样,都是尊贵、奢侈的颜色,因为它们都很难获取。紫色是从稀有的海螺中萃取而成的,而蓝色则来自青金石或钴蓝铜矿。因盛产青金石的阿富汗距离古埃及和米索不达米亚平原都非常遥远,因此运输成本极高,这让蓝色成了颜色中的“贵妇”。不过,史学家们说,古埃及人自公元前2500年就用蓝色油漆木材,制作纸莎草纸和画布,还用蓝色釉做彩陶,并给木乃伊的包裹布着色,以帮助死者对抗邪恶的来世。等古埃及在第十八王朝后期陷入衰落后,蓝色便只用于法老的面具、造像和墓葬中的装饰,而不是普罗大众能消费得起的颜色了。无独有偶,古罗马时的凯撒大帝在他的《高卢战记》中说,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在作战时会将脸涂成蓝色去威慑敌人,老去时会把头发染上蓝色。
凯尔特人和日耳曼人为什么有这样的习俗人们不了解,但古埃及人对蓝色的尊崇是因为他们认为蓝色是新太阳神阿蒙的面孔。我不知道古埃及使用的蓝色是不是整个蓝色系列中的所有,但我知道,古希腊人从印度进口靛蓝用于绘制壁画,而古罗马人从印度进口靛蓝则用于制做底层人的服装或丧服。古波斯人在他们的细密画中也大量使用蓝色,东罗马帝国把蓝色运用在教堂的马赛克装饰中。在伊斯兰教中,蓝色象征纯洁,很多穆斯林相信蓝色是他们的先知默罕默德最喜欢的颜色,而欧洲贵族则被称为“蓝色的血”。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们还把蓝色转移到了圣母玛利亚身上。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看来,蓝色的尊贵和奢侈不仅仅因为它的难萃取,还因为空中之神。那么,不在海边的舍夫沙万这个蓝城也跟天空之神有联系吗?是的。此城跟犹太人有莫大的关联,而蓝色在犹太教里代表的是天空和天堂,犹太人的上帝耶和华居住在那里。在《希伯来圣经》中,有49次提到过地中海中有一种天蓝的蓝色颜料。一个犹太诗人还曾在他的诗歌里这样深情地写道:“一切神圣之物皆从这些颜色显露出来,白色象征崇高信仰之光辉,蓝色恰如苍穹之容颜。”
但是,为什么犹太人要在摩洛哥建造一座城呢?这跟西班牙半岛上的“收复失地运动”有关。
坐落于海拔约600米山上的舍夫沙万最初由伊德里斯一世的后裔于1471年兴建,此时离“收复失地运动”大功告成只剩21年了。随着穆斯林在西班牙最后一个王朝格拉纳达王朝的落幕,很多异教徒,包括穆斯林和犹太人都从伊比利亚半岛逃了出来,一些犹太人便跑到了舍夫沙万。舍夫沙万在柏柏尔语中,意为“山羊角”;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瞭望群峰之巅”,而在西班牙语中,意为“角”。不管是在哪种语言中,都能看出舍夫沙万的地理位置很独特。而伊德里斯一世的后裔选中此地也是因为舍夫沙万位于里夫山(Rif Mountains)山谷中的独特地形。他在像山羊角一样的山坡上建起了堡垒,用以抵抗葡萄牙人的攻击。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也许是伊德里斯一世的后裔看中了犹太人的贸易网络,也许是他们需要更多的人丁,总之,这些犹太难民被接纳。凭借着犹太人善于经商的本事,这些人在舍夫沙万过起了“高筑墙,广积粮”的世外桃源生活,与外界隔绝,特别是与基督教世纪隔绝。这导致了小城中的人说的是中世纪的犹太西班牙文,被称为西班牙语的化石。也是因为众多犹太人住在这里,所以他们按照自己的习俗,把小城变成了蓝色之城。在摩洛哥,凡事有犹太人社区的城市,都会有犹太人的经典蓝色,比如索维拉和菲斯。
随着从伊比利亚半岛来的更多穆斯林的加入,舍夫沙万的建筑风格也趋于安达卢西亚化,城市也进一步繁荣。到17世纪时,城市已经扩张到城墙上有十个城门的大城,安达卢西亚的几位著名诗人和哲学家也定居在这里。这时的舍夫沙万变成了白色为主,蓝色为辅的白蓝小城。可当希特勒于1934年当上德国元首后,他对犹太人进行了种族大清洗,一大批新的犹太人跑到这里来避难,他们同样把房子漆成了蓝色,让小城重新变回了蓝色为主。虽然这些犹太人在以色列建国后陆续离开了舍夫沙万,但他们的蓝色房子却被保留了下来,让今天的舍夫沙万成了世界闻名的蓝色之城。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我跟先生一边回顾着舍夫沙万的历史,一边从菲斯开往这个蓝城。从菲斯到舍夫沙万,要开近4个小时,谷歌地图给我指向了山谷。这里时而是寸草不生的山峦,时而是橄榄树伴生的良田,还有一大片一大片的桔子树,如此大面积的桔子树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为什么摩洛哥的桔子那么便宜了。虽然山谷中有的路是破的,但景色不是无聊的。还没开到舍夫沙万,我们就从很远处看见高耸的山峰下一个蓝白小城,我们想都不用想,这一定是舍夫沙万。
按着谷歌地图的指示,我开进了舍夫沙万。谁知道,谷歌地图让我从好几级的台阶上开上去。没办法,我只能掉头自己找路,沿途都没有停车场,我一路开上了山,那里是舍夫沙万的最高点,也是城墙所在地。我们走进城门,一进去就发蒙,根本不知道我们的民宿在哪里。当地人告诉我们从楼梯一直往下走,可我们走了几十级台阶就发现有岔路。没办法,我敲开了一家的大门,这家的男主人很好,带我们去了我们的民宿,一路上都是弯弯曲曲的迷宫,也都是蓝色的海洋。临走时,我给了男主人2美元。
去舍夫沙万沿途
去舍夫沙万沿途
去舍夫沙万沿途
我们以为,这里的民宿也跟马拉喀什和梅克内斯的一样,也有开放的天井,屋内也没有暖风。可谁知道,我们住的民宿不仅天井是封闭的,而且还有暖空调。让我们意外的是,整个三层楼的民宿布置得像一个艺术品。蓝白色的墙壁配以伊斯兰风格的精雕细刻,还有雕花的大门,非常雅致,我们一下子就对舍夫沙万的印象特别好。因为是午饭时间,所以我们询问民宿主人哪里的饭店好,他一指民宿旁边的Clock Cafe,说它是舍夫沙万最好的餐厅,我们欣然前往。也许真是小城最好的餐厅吧,里面人来人往,座无虚席,我们等了半个多小时才吃上饭。但味道也不怎么样,还挺贵的。
不管味道怎么样,我们算是把肚子填饱了,也有力气爬上爬下去逛这个蓝色的小城。小城其实不太大,但楼梯很陡,有好几条商业街。这里的传统房屋由石砖瓦、木材和石灰建造而成,房屋中心有一个开放的庭院,庭院中种着各色鲜花。因受到安达卢西亚建筑风格的影响,因而蓝色小巷中还有弧形的砖拱门。自16世纪起一直到1912年西班牙入侵这里,犹太人和穆斯林都在小城过着岁月静好的生活。而基督徒一律被排斥在外,有三个不服气基督徒,一个是只在城里待了一个小时就被驱赶出境的法国籍探险家和传教士,第二个是伪装成当地商人和流浪汉,但也被驱逐的伦敦时报记者,第三个是被劝阻但硬闯,结果一进城门就被乱棒打死的美国传教士。
舍夫沙万民宿
舍夫沙万餐饮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对基督徒做的恶事不仅让它在西班牙的武力下不得不打开城门,而且在之后的里夫战争(Rif War)中遭到了惨绝人寰的轰炸。当时的飞行员曾这样描述舍夫沙万:“这座城市从空中看起来很可爱,拥抱着高山,周围环绕着许多花园和绿色植物。我俯瞰着众多的避难所、六座清真寺、中世纪的地下城和有喷泉的大广场”。今天的这里,很多都物是人非,只有犹太人留下的蓝色和浓郁的伊斯兰风情给舍夫沙万做了最长情的注脚。
不过,这里的蓝色不仅仅是天空之神们的天蓝,还有深蓝、湖蓝、钴蓝、粉蓝、浅蓝等,仿佛是蓝色系大家族的一场聚会,让我们在小城的每一个转角都能遇到不一样的惊喜。而且舍夫沙万的蓝,很多并不是把整栋房子都漆成蓝色。它的蓝色有时仅仅涂在房子四周的墙上,还不一定涂到顶,墙上依然留有原始的土黄或青色。房子的门也是五颜六色的,还点缀着五彩缤纷的花盆植物,这些都让舍夫沙万的蓝别具风情。在这里,如果石板路上没有漆上色彩,那表示可以通行;若是被涂上淡蓝或白色,则表示此路不通。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舍夫沙万
我们在斑斓的小城中上串下跳,乐此不疲,感受着各种蓝色散发出的迷人气息,最后走到了城下的麦地那,这里是蓝色小镇的心脏,“心脏”的广场边除了有各式餐厅外,还有一个城堡博物馆(Musée de Kasbah)。这个由红泥建造的城堡曾是舍夫沙万创建者的行宫,现在还保留着完整的构造和布局,内部是舍夫沙万人类学博物馆,展示了当地居民的传统手工艺术及作品。我们对这样的博物馆没有兴趣,于是走入了麦地那中的市场。这里的市场规模不能跟菲斯和马拉喀什的相比,甚至不能跟索菲拉的相比,但依然人头攒动,非常热闹,窄窄的街巷两侧都是琳琅满目的商店和画廊。
等我们走遍了麦地那再回到广场上时,太阳已经西沉。我赶紧跑到一个酒店顶楼的阳台上去看日落,可是晚了。站在小城的制高点上,我用目光扫视着舍夫沙万这个山坡上的蓝城,知道它在我心中永远不能跟圣托里尼相媲美。虽然舍夫沙万的蓝是主体,而圣托里尼的蓝只是配色,但舍夫沙万没有滋养人类文明的地中海。我要到那片蓝色的大海去,去告诉它:风吹过的地方,都是我对它的思念。
路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