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英才新作《中国三行诗理论与技巧》技巧篇 ——— 十八、抽除空间

十八、抽除空间
 
抽除空间,就是把一物与另一物之间的空间抽除掉,使两个原本相距遥远的物体看上去仿佛紧靠在一起。
 
要用好抽除空间的创作手法,最好一方的物体大,另一方的物体小,把小物体直接置于大物体之中,这样,以大衬小,以小映大,更为形象。比如,你要描写船与月,你不说月下有行船,或者月旁有行船,而直接说“船在月中行”,这就把月与船两者之间的空间抽除掉了。这是把小物体置于大物体之中。又比如,你要描写人面前的山,或者马后面的云,你不说山耸立在人面前,或者云衬托着马,而说“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李白),这就把两物之间的空间抽除掉了。这属于把大物置于小物旁。
 
抽除空间法能够大大提高描写的形象性和文字的张力,让读者看到大小互为映衬的景象。
 
例1.
 
夜空
 
一只孤雁
横过圆月
破镜望重圆
(徐英才)
 
这首三行诗,在描写其叙述对象“夜空”时,采用了空间抽除的创作技巧。本来大雁在夜空中飞行,无论飞得多高,离月亮的距离仍然相去甚远。但这首诗抽掉了大雁与月亮之间的距离,直接说“一只孤雁/横过圆月”,仿佛大雁就在月亮的家门前飞行。接着,这首诗借用这个孤雁横过圆月的情景,用一句中国成语“破镜望重圆”来升华主题。一只大雁之所以在空中单独飞行,是因为它掉队了。它努力地飞,是在争取早日归队,回到它的伴侣身旁,这恰恰就是“破镜望重圆”。
 
这首三行诗之所以吸引人,就是因为那只大雁横过“圆月”的景象,恰恰正好就像一个破镜的景象;它努力地飞行,横过月亮后,又恰恰就像破镜重圆的景象。大雁与月亮构成的那幅图像,本身就既恰好描绘出它当下分离的处境,又为它“破镜望重圆”做了一个至关重要的埋设。
 
例2.
 
秋原
 
羊群在蓝天上悠闲地吃草
远山高耸背脊 牵手
斜阳  圈起岁月的栅栏
(廖仲强)
 
这首三行诗,在描写诗歌的叙述对象“秋原”时,一连用了两个空间抽除法。我们知道,羊群不可能在“蓝天上”吃草,但它们在山脊上映衬着蓝天吃草的景象远远望去就像在蓝天上吃草一样,可见作者在这里把草原与蓝天之间的空间抽除了,把羊群直接置于“蓝天上”。这是这首作品采用的第一个空间抽除法。接着,作者又说“远山高耸背脊,牵手/斜阳”。我们也知道,远山也不可能直接拉着斜阳的,但远远望去,我们看不到“远山”与“斜阳”之间的空间,斜阳就像倚着远山一样,因此,诗人在这里把“山脊”与“斜阳”之间的空间抽除了。这是这首作品采用的第二个空间抽除法。这两个空间抽除法,大大地提高了作品描写的形象性和文字的张力,让我们看到了一物与另一物融合在一起的恢弘场面:蓝天、斜阳、远山、羊群。诗人在对诗歌的叙述对象“秋原”进行了这两个具象化处理后,用“圈起岁月的栅栏”对作品进行升华,把这一切美好的景色都综合在岁月的流淌中。
 
 
思考题:
 
阅读下列三行诗,指出诗内哪个部分采用了抽初空间的创作手法:
 
1. 桂花
 
开在嫦娥窗口
每天
为思乡补妆
(冷慰怀)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山径
 
甩起长鞭
岭上 洁白羊群
啃着青青的天
(鼎立)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英雄碑
 
傲骨一根 
捅破
天。
(赖杨刚)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长江说
 
谁也没我的剑犀利 
一洪劈开
南北 温寒 还有将与才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老农
 
一把锄头
硬是把太阳从东边拽到西边
然后掮着月牙下山
(徐英才)                                  答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