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0 大师的风范

《科大瞬间》与您分享中国科大校友和教师校园内外真实、亲切的回忆以及多视觉、多维度的人生感悟。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科大瞬间】特刊
《我们心中的科大》--建校60周年庆

大师的风范

常庚哲(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

华老在上课

1958 年春,国家决定创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随后,全国各大报纸上相继刊登介绍这所大学各个系科的资料。兼任数学 系主任的是大名鼎鼎的华罗庚教授。对于一个学习数学、即将走 向工作岗位的青年学生,这一消息真是令人神往。当时,说实在 的,一提起中国科大,我首先就想起就是“华罗庚”这三个大 字。

1958 年 10 月,我从南开大学被分配到中国科大,我的神 往竟成了现实,真是喜出望外。到了科大之后,在教室里和校 园里,见到华先生的身影是经常的事。那时他还不到 50 岁,风 采照人,一派大学者的风度。当时我给关肇直先生当助教,华先 生上数学系学生的高等数学,但只要课不冲突,我就去旁听华先 生的课。

华先生上课十分生动,不拘形式。他一边思考,一边推导, 有时写了一大黑板,居然会推倒重来,再换一种他认为更好的证 法。唯其如此,我感到更有启发。只有大师级的人物,才能有胆 识、有能力这样做。

我这里只讲一个关于“综合讨论班”的故事,因为我印象特 别深刻。1964 年,在华先生的指导和主持下,成立了“综合 讨论班”,每周举行一次,事先发出通知寄给有关单位。“综 合”二字体现了不限学科,只要是有兴趣、有意义的数学问题都 可以拿来讨论。

我记得,参加讨论班的,除了我校师生之外,还有从科学 院数学所、从北京大学等高校来的专家,济济一堂。安徽大学的 青年教师、如今安大的李世雄教授,还远道从合肥前往参加。只 有华先生这样的数学大师,才能有这么大的凝聚力和号召力。

我的一本经历过 37 年风霜、已经褪了色的笔记本里,记 载着这样一个故事:在 64 年 7 月 23 日《综合讨论班》上,讨 论“拉 夫 伦 捷 夫 方 程”,用 到 以 下 结 果:设 为 实 数 且 求 证:.......

事隔一周,在 7 月 30 日的讨论班上,北京大学闵嗣鹤先 生给出了一个证明。受到他的启发,我突然想起另一个证明,举 手之后便走上黑板,结果在推演中,算不下去。我满脸通红,十 分尴尬,第一是当众出丑,第二是生怕华先生训斥。但我的第二 种担心是多余的,华先生没有骂我,我走下黑板,他继续平静地 点评这个题目。

我很是难受,中午饭都不想吃。受教务处处长王榆的派遣, 我当天夜里要到安徽招生。中午,我极力来修补我的证明,最后 总算成功了,我写了一封信给华先生,装上了我的证明,从华先 生办公室的门缝里塞了进去。晚上,我就愉快地登上了南下的火 车。

等我从外地回来,我看到了华先生的回信。这是他当天 (7 月 30 日)回复我的,又提出了一个比我的办法更简洁的证 明,只有四行。在信的最后,他写道:“……可见开始的想法是 迂回曲折的,事后类多‘先见之明’,能不怕曲折搞出东西来, 再求直道,研究之道在焉。”

华老对我的细心呵护、谆谆教导使我终生难忘。

谨以此回忆纪念一代宗师、数学泰斗、我们崇敬和景仰的 老师华罗庚教授诞辰 90 周年。

作于 2000 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