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魂西行是真的。

鬼魂西行是真的。
Zhiyan-Le,2015-05-04。

但丁:“罗马城墙的石头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有部1935年发行的老影片《鬼魂西行》(The Ghost Goes West),大致情节:一位年轻漂亮的美国姑娘说服了她的百万富翁的父亲,在欧洲买下了一个整座中世纪古堡,包括里面的古典家具、古董文物、花园石路、生活用品,还有一个在18世纪欠下复仇债的鬼魂,等等所有一切,都买了下来。那位百万富翁把古堡大卸八块全都搬到美国、再恢复修建起来。于是,古堡里的鬼魂和复仇债也到了美国,一出出旧世界(欧洲)和新世界(美国)之间的冲突喜剧故事就出来了。

当时,那是美国文化艺术界的重大事件。英国电影《鬼魂西行》嘲笑美国人粗鲁野蛮的物质主义:在欧洲人眼里,美国人那是试图通过“买历史”而显得文明。可那些欧洲人却不嘲笑自己是通过“卖历史”而显得文明。据说,这部影片老早前就翻译成了中文且在中国大陆上映,至今大约80年了。

多年里,我曾以为那影片是个虚构的动人故事。在老美朋友鼓动下,去纽约参观了修道院博物馆,才知道影片《鬼魂西行》的背景是真实故事,确实有位美国富翁在欧洲买下了整座古堡、整个搬到美国纽约并重建起来。那古堡就是去参观的那座修道院博物馆,叫“克拉依斯特”(The Cloisters)。

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介绍说:西方的工业革命和现代化高潮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而结束,到1930年代,社会进入“后现代化”阶段。其一大特点是反省工业革命和恢复文艺复兴基本原则,而在文化领域,突出一个表现就是大量收集整理文艺复兴前后的文史资料和各种文物,尤其是其中的宗教文物、巴洛克前期的艺术和科学文物。

当时,颇有前锋思想的一位美国雕刻家兼收藏家,叫乔治•巴纳德,一边在法国工作,一边收集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物。他的收藏成果和收集思想得到了美国当时最大富翁洛克菲勒家族的关注。该家族搞慈善和文化事业的约翰•洛克菲勒出面,买下了巴纳德的全部收藏,还选中和购置了法国的一座中世纪晚期和文艺复兴初期的修道院古堡,那不但购置古堡建筑、且把里面所有的古董、美术、家具、书籍、甚至连石路花草树木,全都买下来。

在宗教界人士、博物馆专家和建筑工程师的帮助下,洛克菲勒请工匠把那座古堡拆卸成一砖一瓦,然后,整个地把所有购置文物全都运到了美国。洛克菲勒家族不但是石油和银行大亨,也是房地产大亨。他们选中了纽约市曼哈顿岛上的一块地皮,在那里,完全按照原来的样子、一砖一瓦地恢复修建起了那座古堡,也恢复了所有摆设装饰和石路花草,起名叫“克拉依斯特”,意思是欧洲中世纪时代的修道院建筑的拉丁文法语的通称。

整个工程于1938年完成和向社会开放。洛克菲勒家族把那座克拉依斯特修道院的所有资产无偿地捐献给了纽约市、由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负责经营管理,从而成为社会公共文化财产、成为所有人都可以自由观赏的修道院博物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美地位发生巨变,克拉依斯特修道院成了欧美(特别是美洲)学习借鉴中世纪宗教文化和文艺复兴初期文化及其建筑史的实物宝藏。

我参观时拍摄的建筑部分的照片视频(除特别说明之外,照片为本人现场拍摄)。分别说明如下:
 


[]1938年的克拉依斯特修道院博物馆。坐落在美国纽约曼哈顿岛北端,哈德逊河畔。来源: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古堡线条。自拍。任何建筑的美感都离不开线条走向和材料选择,它们能充分反映某时期的美学观和价值观。
克拉依斯特修道院的建筑线条继承了中世纪流行的哥特式高耸入云的线条、体现了崇高的品质;同时,又借用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多层次方圆线条改造了它、体现了文艺复兴初期的人文思想和美学思想。整个古堡使用的是石头材料,给人以庄严、稳定和永恒的感觉,正如文艺复兴初期的诗人但丁所说:“罗马城墙的石头永远值得我们尊敬。”
要从所有方向看,才能获得克拉依斯特修道院建筑全貌印象。本人摄影角度选择,是为了捕捉最典型感觉。譬如,近景圆形部分让人感到古罗马社会的人间力量;中景的方型和阶梯部分让人感到古希腊的科学和艺术的知识力量;而远景的耸立入云的部分则让人感到通向上帝的信仰力量。这些感觉恰恰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精髓内容。当然,我做摄影取景还有个感觉:莎士比亚《罗米欧与朱丽叶》的故事。

[]三维焦点。自拍。文艺复兴美学思想:三维焦点在中心。本照片用后期思想:焦点不在中心。
三维空间替代二维空间,是发生于中世纪后期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最重要的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变化。这个思维对后来发生的电影艺术有极为重大的影响。19世纪末期到现在,是四维空间替代三维空间,也是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的重大变化。这些变化对西方文明发展的影响极为深远;而对中国文明的发展似乎没有影响,譬如,中国还是沉浸在二维空间的思维,略有三维空间思维,但拒绝四维及以上的艺术思维和科学思维(甚至称之为“迷信”和“伪科学”即意识形态敌人)。

[]建筑之美。自拍。该修道院有许多石头柱子,每个柱子的雕塑图案都不一样。可以说,这是古希腊、古罗马和中世纪三个历史时期的建筑柱子的集大成者,是研究欧洲古代建筑美学历史的实物集大成者。

[]欧洲古代建筑柱子的集大成者。自拍。

[]光线。自拍。光线,总是建筑美学和摄影作品的精髓。古代修道院里能有现代派艺术风格的光线,那不是很奇妙的感觉吗?传说:修道院里是很暗的。其实不然。进到克拉依斯特修道院内部,可见到相当充分的阳光。
问及建筑采光设计,介绍员回答:“哎呀呀,那要说几个月吧。”据介绍,克拉依斯特修道院已经成为美国建筑工程和美术美学等领域的中世纪建筑美学研究的样板。(注:在那个修道院博物馆里,不少担任志愿者介绍员的人其实是正在搞相关研究写书的作家或在校的博士生。)。

[]园林。自拍。修道院里有几处园林。介绍说,那里的花草都是按照原品原样栽培的。可说,那个修道院也是欧洲宗教建筑园林花草的集大成者。

[]平等概念和社会公正。自拍。玻璃窗及其美术设计是中世纪教堂主要装饰之一,记录了当时的许多故事。这里是修道院许许多多的窗艺之一。
中世纪:人间很不平等;在教会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审判讲究的是公平公正(审判者:蒙眼、手持天平;被判受罚者:一穷一富)。这是西方现代化过程中的社会平等和社会公正公平的思想来源。

[]艺术和科学:女性和自由。来源:修道院博物馆。这幅作品成于1427年,是巴洛克艺术的前身。
中世纪,等级观念延续,但在教会里则实行自由平等,女性和男性一样、穷人和富人一样,享有充分自由平等机会从事艺术和科学。教会垄断了艺术和科学。一方面,在教会拥有政权之际即所谓黑暗时代,那束缚甚至窒息了艺术和科学。另一方面,那使得艺术和科学避免了战争等破坏而获得相当完整的幸存,以至于出现了教会主持的学院和学校、不问其它而专职学习研究,因而被称为“象牙塔”。这是现代社会的艺术、科学、中学和高等院校教育、以及科学院的前身。

[]宗教文化和现代文化。来源: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左图:哈格,1475年。右图:马蒂斯,1909年。中世纪宗教艺术和后现代自由艺术,相隔400多年,都是著名经典。能感到它们之间的历史联系吗?

千言万语说不尽克拉依斯特修道院。从朋友鼓动我去参观后至今,每年我都要去克拉依斯特修道院看看,每次都有从现代生活回到中世纪、又从中世纪经历文艺复兴而走到现代的感觉。


Photos, source: Ghost Goes to West, Youtube.


#-#-#

 

zhiyan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556517' 的评论 : 谢关注。我也很喜欢那部影片。
zhiyanle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谢鼓励。
油翁 发表评论于
zhiyanle的文章内容丰富有趣,对欧美艺术和历史有深入探讨,令人受益匪浅。期待更多类似精彩文章的分享!
556517 发表评论于
年轻时最喜欢的影片,看了好几遍,还可以背诵一些经典的台词,例如,父亲,父亲,我不想去美国那个令人诅咒的国家。还有男女主人公一起猜,什么是英语里最长的词,等等。好像是童自荣的配音。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