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潇潇雨,半世落寞缘。
何须风中吟,晏坐已惘然。
窗外有雨,窗内有声。
耳中有雨,手中有茶。
夜已深,雨声虽浓,却看不到。
但,听得到。
就这么静静的听着,听着。
大自然是奇妙的,有各种各样的声音,能给人各种各样的感受。
生命是奇妙的,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感受。
雨声潇潇。
雨声淅沥。
雨夜适合回忆。
夜深忽忆少年事,只忆相思知不知。
你曾经与谁在雨中同坐?
苏州,是苏州吧?
有一处亭台,叫“与谁同坐轩”。
经常有人贬低中国文化。
说中国文化里没有平等意识自由意识科学意识。
中国文化当然有它的弱点,但是,通灵之处,也是别人难以企及的。
比如,造一座亭子,感慨与谁同坐,这样的奇思妙想,我就没在别处见过。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写此诗之时,却不知道,诗中人,早已不在人世。
那一场夜雨烛窗之约,终究是落了空。
我们曾经思念的人,有多少已经阴阳两隔?
阴阳两隔,远隔天涯有何不同?
与咫尺天涯,又有何不同?
或者,你看着那个躺在手机很多年的号码,却永远不会再次拨出。
或者,你思念的人,早已经想不起你的名字?
你早已经不是她心目中的白月光或者朱砂痣,而是遥不可及的过往,而是遥远记忆里的一粒残渣,而是一声苦笑,或者撇嘴的嗤笑?
那些思念过我们的人,还有多少还残存着对我们的记忆?
她是否还记得,你对她曾经的温柔缠倦,她对你的缠倦温柔?
她是不是已经记不清你的样子,当然也不可能知道你现在的样子。
甚至,她已经搜刮枯肠,都再也想不起你的名字。
她几年能想到你一次?
有多少人会在弥留之际,脑海中闪过你的影子?
有一天,我们离开人世时,会有多少人偶尔会想起我们?
或者,还有几个人,十年后还能记得我们的名字?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我们终究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我轻轻地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
——你倒是想带走呢,带的走吗?
一杯杯清茶,慢慢的泡,慢慢的品。
一滴滴清雨,慢慢的听,慢慢的沉。
有茶便好,有雨则妙。
毕竟,在这白驹过隙的无情时光里,还有雨,还有茶。
茶可以入心,雨可以入魂。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有一位忘年交,莫大先生,衡山派的掌门。
喜欢隐姓埋名,做一闲散老者,游走江湖,掌中一把胡琴,一曲“潇湘夜雨”,能使人“一曲肝肠断,天涯何处觅知音”。
嗯,串词儿了,那是周星驰的天残地缺。。。
不过,味道差不多吧,都是那个调调。
中国文化,总少不了喜欢清冷孤寂寂寞萧瑟之意。
忽然想,金庸笔下人物,千千万万,其实,每一个,都是金庸自己。
那他在下笔之时,是怎样把自己一劈两半儿,分作了令狐冲和莫大二人的?
莫非一个是年轻的自己,一个是年老的自己?
一个年轻潇洒,斗酒快剑,快意恩仇,独孤求败,肆意挥洒间,水火相融,岁月灰飞烟灭。
一个垂垂老矣,西风残照,意气萧瑟,青锋归于胡琴,金归于木,木归于土,岁月化作风中曲,曲中意,摧心肝。
莫大似乎一生都没什么朋友,与令狐冲即使是忘年交,似乎也只有一次推心置腹。
那一次舟中夜谈,似乎是他们唯一的一次。
——不知为何,忽然想起来坂本龙马的船中八策。
八竿子打不着啊。
不知道,那一次,莫大先生与令狐冲的舟中夜谈,是不是在金庸的心中,是年老的自己,跟年轻的自己对谈。
金庸似乎朋友很多,比较近的朋友,也有香江四大才子。
但是,看大家的回忆文章,看其他三人提到金庸之时,言语间,金庸似乎也没有真正如挚友般,倾诉过什么。
或许是他性格使然,或许是他把所有想跟朋友说的,都通过书中人,诉说过了。
既然说起金庸,脑中把金庸著作过了一遍,还有何处写到了雨,写了什么,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
一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