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歌剧院的设计,有很多独特之处,我挺喜欢。
不过,有一些蜜汁思路。
比如。。。这个棒棒糖。
是周星驰“功夫”处得来的灵感吗?
当然,这不是人家伊东丰雄的锅,而是广告上活动主办方的事儿。
不过,大门设计成这样,别有一番风味——像水瓶还是保龄球?
而如何利用好这样的大门,也是本事。
从里面看出去是这样。
这个建筑的特点之一就是各种曲线。
这是一个靠光影投射的钟。
不停旋转,在周边墙上的投影不停变换,作出光影流动的效果。
照片效果一般,现场看更有意思。
前台,一进大门的视角。
我不知道怎么游览,因为时间问题,在选择人工导游和机器导览之间矛盾了半天,等人工要两个小时一次一个循环,下一拨要等一个多小时,机器自然是不如人工详尽细致,价格却又差不多,各有优劣,两难选择,我问这问那,没少麻烦人家小姑娘。
台湾人的服务态度还是值得称赞的。
此处空间比较大,因为设计的时候,就考虑可以举办小型活动。
这个设计很有意思,墙上是圆孔,忘了是天光还是灯,地下是薄薄的一层水,可以反射圆孔,仿佛是一个个的月亮。
我开始没注意,差点儿走进水里,还好事先做了功课,反应过来,要不然,自己的鞋子湿了不说,打碎琉璃盏就不太好了。
旁边是电梯,坐这个电梯上下,看着那么多小月亮,和墙上反射的水波纹,感觉不错。
柱子旁的凹槽是有水的,也是曲线,取义曲水流觞。
嗯,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放小纸船。
墙上的小孔,是火灾时喷水用的。
喷水时成为水幕墙,可以隔离火源和传导。
沿着曲水流觞曲径通幽,可以到卖纪念品的地方。
这个建筑没有空调,调节温度用的是与巴黎奥运会类似的方法,流水带来凉气。
地下的这个通气孔,就是把水的凉气传递进入大厅之用。
高清照片效果明显更好,但是。。。转换太麻烦,只能委屈大家将就着看了。
坐着那个漂亮的电梯,看着水波光影,到了二楼。
依然是曲径通幽。
地毯,幕布,墙壁,都是为了吸音而采用的设计。
从这个门进去,就可以进入歌剧院了。
现在是参观时间,没有演出。
换一个角度的电梯井。
圆窗之外,应该是天空。
蓝天空?
还是蓝月亮?
唉,本来多好的一个意向,硬生生被搞成了洗衣品牌。
工业文化对语言文字破坏可见一斑。
这个是几楼忘了。
像是剪纸,花鸟蝴蝶,各种动物,像风筝,像京剧脸谱,又像一束花。
细部,蝴蝶翅膀其实是一张张人脸的剪影。
据说每一张都不一样,是根据所有工作人员的脸剪出来的。
这样纪念付出努力与贡献的人,足见用心。
怪不得日本和台湾有那么多感人的好电影。
巧思。
据说,这个视角也有讲究。
对面的白色装置,是一只耳朵。
说实话,不太像啊。
寓意是在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里,还有真正的森林,而人类,要学会,在这样的环境里,学会安静下来,学会倾听大自然。
——说实话,我已经忘了这几张照片为什么被保留下来,看到那个白色的东西,我仿佛记起来,又不能确定。
希望我的解读不是自己的臆想,而是设计者的原意。
其实,离歌剧院很远。
是说远方也有知音吗?
俯视楼梯。
还记得刚才有一张仰视楼梯的照片吗?
据说这是本建筑唯一的对称。
餐厅。
可惜没时间,要不然可以坐下来喝杯咖啡,或者下午茶。
以后有机会再来吧,在这里进餐,看看外面的景色,然后听一场歌剧。
楼顶,有一个花园。
日本很喜欢这么做,东京有很多,银座就有好几个。
这些可爱的小东西,以及各种装置,好像是一位日本艺术家的作品。
骄阳似火,转了一圈,一身大汗,赶紧逃回室内。
这个东西,是桌子还是凳子,忘了。
只是觉得好看,就拍了。
好的电影,是要去电影院看,才好,家庭影院再怎么样,效果也差得远。
高保真音响,再还原,也比不过音乐厅。
照片再高清,也比不过去真正的山里,真正的海里。
身临其境的全方位感受,是间接手段无法替代的。
这些建筑,也只有自己站到那里,自己进入其中,才能体会到它的好。
不曾真个也销魂,只能是自我解嘲。
销魂当此际,才是正解。
怎敌她临去秋波那一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