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是如何割韭菜的

汉武帝大笔花钱,府库为之一空。于是汉武帝决定向民间收割财富。最肥的一茬是谁?当然是商人。

武帝初年,随着经济发展,一大批大工商业主崛起,家业万贯,实力相当雄厚。汉武帝对这些巨商非常反感,认为他们虽然如此有钱,却对国家没什么用,因为他们“不佐国家之急,黎民重困”,指责他们不帮助国家的急难,导致黎民百姓陷于重困之中。

那么,怎么搞到他们的钱呢?

汉武帝的第一步是“卖爵”。挂起一批诱人的诱饵,把他们的钱钓出来。“诏令民得买爵及赎禁锢,免减罪。”

买了爵位有什么好处呢?打仗不会征发你去当兵,也不再征用你当劳力,免除终身的徭役。买了武功爵的人,还可以当官,可以免罪。此项政策一出,商人们纷纷踊跃出资,国家获取了巨额的财富。

然而汉武帝花起钱来如同漏斗一样,这笔钱不长时间就花光了,怎么办?

汉武帝还有第二步,“加税”。钓不出来,就直接加税。汉代对商人本来征1.27%的商税。汉武帝发布了一道“算缗”令,要求商人主动向政府呈报财产,老实交代家里有多少房子、多少马匹、多少钱财,税率由1.27%提升为6%,提高了4倍多。6%的税率,今天看起来并不能算高。而且官府的规定是你主动申报,并不主动上门来查。听起来很宽松,汉武帝很仁慈啊。

所以“富豪皆争匿财”,人性古今相同,几乎所有商人都心存侥幸,多多少少有所瞒报,也就是说,普遍违法。

但要命的是汉武帝有后手跟着,等商人都申报后,又下发了一个“告缗”令,这个厉害了:谁隐瞒不报,或呈报不实,其他人可以向官府告发,告了以后,官府就查抄没收他的全部财产,分给告发者一半。这叫作“告缗”。

这一下,几乎所有商人都掉进陷阱了,而且掉得还没法抱怨:谁叫你不老实,想占国家的便宜?这回报应了吧?

为了将“告缗令”落到实处,汉武帝任用了一批残酷无情的酷吏,去各地审理告缗专案。一时间人们为了发财纷纷告发,“告缗”成了穷人的生财之道,国家和底层百姓都发了财。

这还没有完。等大量普通百姓通过“告缗”发了财之后,汉武帝又搞了一个扩大化,下令无论城乡一概实行“告缗”,普通百姓也列入范围。“其初亦只为商贾居货设,后告缗遍天下,则不商贾而有积蓄者,皆被告也。”一开始“告缗”针对的是商人阶层,接着全国所有人都被纳入其中。穷人通过告人得来的不义之财,转眼也因为被别人告而被剥夺。“告缗遍天下,中家以上大抵皆遇告。”

“中家”就是中等富裕的人家,在当时的财产是10万钱左右,也就是说,家里的财富达10万钱的都被告了。天下所有中产阶级以上的人都破产了。

这套组合拳打得如此漂亮,全天下人毫无招架之力。国家得到多少钱呢?《汉书·食货志》说,朝廷“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单“告缗”一项,朝廷得民财数以亿计,老百姓因为交不起钱被没入官府为奴婢的以千万数,武帝时期的全国总人口大约为4000万,因告缗成为奴婢的居然达到1000万。其他没收入官的土地、住宅更是不可胜数。国家财政得到极大改善,“县官有盐铁缗钱之故,用益饶矣”。地方财政也有钱了。

不过这并不是最后一步。最后一步是什么呢?更绝了。

我们讲过,汉武帝“搞创收”的第一步是卖爵,百姓买了爵,可以不用服徭役,不用去沙场征战了。不过这样一搞,国家虽然有了收入,但是可以征发的民众减少了。“法既益严,吏多废免。兵革数动,民多买复及五大夫、千夫,征发之士益鲜。”因为国家不停打仗,老百姓拼了家底买爵位,替国家当兵服役的人不够了。

这对汉武帝来说不成问题。把天下人的钱搞得差不多了,汉武帝又开始了“政策调整”,进行爵位贬值,“于是除千夫、五大夫为吏,不欲者出马”。原来说的话不算数了,让千夫和五大夫爵位的人为吏,不愿为吏的可以用马匹顶职,把原来的旧吏罢免。百姓在买爵位上已经花了很多钱,但是爵位低的并没有带来想象中的“免役”,而是跟往常一样依然服徭役,而且“故吏皆适令伐棘上林,作昆明池”,被罢免的旧吏也都要去给他修上林苑和昆明池。

因为这样一次一次地收割财富,到武帝末年,小农普遍破产,流民剧增。几十年征战,50岁以下、16岁以上的壮丁几乎都被征发当兵,青壮年妇女也要戍守边疆。史书说,汉武帝的统治导致“户口减半”,也就是国家掌握的户口比以前少了一半。而今天学者的研究成果证明,汉武帝时期,人口减少了1500万。

汉武帝打击匈奴、安定边疆,这当然是有大功于后世的。然而,一个人做事的时候,必须对成本与收获有一个基本估计,对国家和社会的承受力有一个基本估计,不能一代人非要完成几代人的事。汉武帝这样穷兵黩武,劳民伤财,好大喜功,使得国力耗尽,为汉朝的覆灭埋下了祸根。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