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財的買賣怎麼能沒有權貴?

本人是《妄議前朝》系列叢書的作者,在文學城,我會長期分享我在書中的觀點。期望大家能從中領略到更多的近代史知識。同時也能感悟到與以往有所不同的視角。
***我的所有文章均為原創,歡迎轉發,轉發時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打印 被阅读次数


    由於鴉片的原產地並不在東亞大陸,因此,最初的鴉片主要來源於海外輸入。隨著鴉片在醫藥以外領域的價值不斷攀升,東亞大陸的人民很快對這種高附加值的經濟作物產生了濃厚興趣。

    如何將其移植到本土成為了當時頗具吸引力的科研攻關項目。經過幾代農業科技人員的努力,到清朝中期,罌粟不僅在東亞大陸落地生根,並很快得以推廣和普及。大清皇室成員以及各級官僚大量參與到本土鴉片的生產銷售活動之中。

    至少到一八零零年,西南各省的本土鴉片產量就已經遠遠超越了進口數量,也就是說,在鴉片戰爭爆發的四十年前,大清國的鴉片市場中,本土鴉片就已經取代了進口鴉片,成為了市場的主導。隨著前後幾任清國皇帝出於各種原因下令禁止鴉片的進口,使得本土鴉片價格隨之暴漲,本土鴉片的獲利空間更大了。種植、加工、運輸、販賣逐漸成形。

    在當年,能夠參與並壟斷這類暴利行業的一定不會是什麼凡夫俗子,到一八三零年代,浙江、福建、廣東等省官僚與部分皇室成員積極掩護罌粟的種植加工,產量大大增加,他們成為了鴉片本土市場中最重要的獲益者和操盤者。

    關於本土鴉片與進口鴉片的博弈,解釋起來的確有點複雜。我們都知道,在早已習慣自給自足的東亞大陸,自古就沒有依靠進口維繫本地區大宗商品市場的習慣,尤其是農產品。自給自足從來就是這裡的人民和統治者最引以為傲的傳統,胡蘿蔔、辣椒、玉米、西紅柿這些舶來品便是很好的例證。難道鴉片會是兩千年來唯一的例外嗎?清國有廣袤的土地,氣候適宜,又有無數能工巧匠,還有蓬勃的民間購買力,鴉片的熬製技術和吸食技術也已經傳入清國,更自豪的是,大清國人民還創造出了品質超群且老少咸宜的菸槍。有什麼理由讓洋人的進口鴉片在大清國內橫行?

    由此我們可以進一步推斷出,英國商人所販賣和走私的那些鴉片,對清國整體鴉片市場的影響非常有限。就算當年,林大人在廣州真能完全阻斷鴉片走私,充其量也只能影響到清國龐大鴉片市場中的高端消費那部分。就像現在的東亞大陸,就算徹底斷絕所有的香菸進口,也不會影響到廣大煙民的日常消費。

    在鴉片戰爭之前,大清國的鴉片市場已經形成,分為大眾市場和高端市場,並且各自按照市場規律運行。然而,事實並非如此簡單。在清朝小農經濟的背景下,本地罌粟的種植和鴉片的生產非常分散,難以被政府或權貴們壟斷。如果國家或權貴們想要壟斷這部分市場,必然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和精力。這導致以本土鴉片為主的利益集團一直面臨著利潤率偏低的困境。

    另一方面,由於清國施行一口通商和公行制度,大清國所有商品的進出口完全集中在廣州十三行手中,這就為政府或某些權貴集團壟斷鴉片進口提供了先天的條件。

    我們都知道,一旦市場被壟斷,壟斷者便可以輕易地操縱價格,暴利便隨之產生。問題在於,誰能壟斷大清國的鴉片進口呢?要完成這樣的壟斷,需要巨大的資金和隻手遮天的權利。現實中,真的有人做到了這些。

    在鴉片戰爭爆發之前,十三行中的怡和行,便是我們能在檯面上看到的一個例子。關於怡和行的故事有很多,其老闆是一個叫伍秉鑒的人,熟悉這位老闆的人可能並不多。說出他的名頭很可能會嚇到大家。一百八十年後,美國《華爾街日報》刊登了一個《縱橫一千年》的專輯,統計出了上幾個世紀世界上最富有的五十個人,這位伍秉鑒老闆便是其中一人,能登上這個富豪榜的華人只有四位,其中包括赫赫有名的和珅。《華爾街日報》在專刊中指認伍秉鑒是十九世紀中葉的世界首富,其財富比同一時代的美國首富要多四倍。非常巧的是,怡和行正是十三行中的老大。他們的財富是怎麼來的,難道不值得我們拷問一下嗎?有人說怡和行是靠茶葉生意發財的,要想讓我相信這個說法,除非茅台的老闆能成為當今的世界首富。

    關於怡和行的故事,我在後面還會細說,在這裡,我想提醒大家,伍老闆真的是世界首富嗎?我認為,他大概率只是一個白手套,因為他發跡和敗落的速度和姿勢,與當今阿里巴巴的傑克·馬非常相似,二人最大的區別在於傑克·馬的財富在伍秉鑒面前,顯得有些過於寒酸了。而他們背後那層深不可測的黑幕從來就未曾被世人所窺見。

    我從來就不相信面對像大清國這樣的極權專制政府,一位或一群洋商人敢於挑戰其權威,並將極權專制政府搞得坐立不安、手足無措。這樣的案例以前沒有,現在沒有,將來也不會有。對虎門銷煙那段歷史相對熟悉的人應當知道,林則徐在虎門銷毀鴉片後,當初被林大人扣留在公行的英國商人被恩准離境,數數人頭一共有十六位。大家說說,這十六個人,僅僅面對林則徐,便已經狼狽不堪、抱頭鼠竄了,有誰能相信,就這十幾位仁兄,能把大清國搞成了白銀外流、幾無可用之兵?玩笑是不是開得太大了?

    更何況,同林則徐一起戰鬥在第一線的兩廣總督鄧廷桢大人的公子,便是當時廣州數一數二的菸商。至於鄧大人背後又有那位中央大佬,我不知道,似乎一百多年來也從來沒人關心過。

    凡是經歷過改革開放的人,大約都知道我到底在說什麼,鄧廷桢不算什麼大人物,伍秉鑒更什麼都不是,要不是林則徐大慈大悲,砍了伍先生的頭也不過是翻一下手掌的事情,世界首富又怎樣。那麼林大人總算一個人物了吧?錯。沒幾天,皇上為了平息洋人的怒火,便發配他去新疆了。可是鴉片生意卻依然如火如荼,皇上也不再過問了,我只能說,掌控這一切的那個利益集團才是真正的大佬,具體是誰,沒人知道。我能肯定的是,他們不是英國人。

    我大膽地推測,經過幾十年的發展,鴉片在大清國已經成為了一個比較成熟的產業,否則,皇帝老人家是不可能有閒工夫關注此事的。以大清國長年排外的特性,外來鴉片始終被打壓和嚴管也是必然的。所以國內自產鴉片才是這個市場形成和逐步壯大的根本動力。而國內市場必然會控制在一些權貴或利益集團的手中,這一點應當沒人懷疑吧。

    上面說了,國內鴉片(當時稱土煙)的質量的確算不上上乘,雖然數量龐大,但是利潤終究有限。與此同時。一些高端需求也是十分迫切的,面對這部分需求,進口鴉片無疑是一個不錯的補充。但是做著門生意,投資巨大同時風險也巨大,畢竟大清國還處在鎖國狀態。但是,這些難題,在某些特定人群面前,就不算難題了。這幫人便是皇親國戚和貴族集團。其中的細節,我們後人並不知道,但是通過觀察現今中國之現狀,真有一堆權貴在背後大操大辦,我是一點都不會感到驚訝的。我只是不知道湖廣總督李則徐以及他的伯樂鴻臚寺卿黃爵滋,在這齣戲中扮演怎樣的角色。

    大家都知道,絕對的權力帶來的必然是絕對的腐敗。在極權專制社會,權力集團、利益集團利用權錢交易乃是此空見慣的事情。道光一朝,甚至威武的李則徐就能出淤泥而不染?我看未必。在權貴面前,要麼妥協、要麼同流合污,沒有其他的可選項。

     鴉片戰爭,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那個年代發生了許多有趣的事情,但是由於許多奇怪的原因,我們現在看到的卻是極度扭曲的歷史。還原那段歷史,是我這一系列文章的目的。但是每片文章的篇幅是有限度的,分段發表,難免帶來結構和邏輯上的斷裂,因此,如果大家希望看到更完整的內容,歡迎在網上購買我的作品:《妄議前朝》之鴉片與戰爭(點擊書名可以前往購買,您可能需要登陸“樂天書城”)。朋友們的購買對我是一種肯定,也可以變相支撐我完成更多的寫作,畢竟寫文章要花費不少的時間和精力。

    《妄議前朝》正逐漸形成系列,除上面提到的書外,《妄議前朝》之洪教主的地上天國,也已經出版,如果大家對太平天國歷史感興趣,可以順手在網路上一併購買。我的第三本關於洋務運動的書正在創作中,預計年內出版。屆時我會通告大家。

    購買我的書當然是對我最大的支持,暫時不購買也不是你的錯,能讀我的文章已經讓我感到三生有幸了,做為一個剛到美國的中年文青,能通過文章結識大家,足可以令我“偷著樂”了。



橫河橋 发表评论于
系列文章真好!
陸仁蟻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油翁' 的评论 : 您已經不只一次鼓勵我了,十分感動。腐敗從來就不是人品問題,權力的無序是腐敗的根源。我們之所以在歷史教科書上看不到鴉片背後的權貴,不是他們不存在,而是今天這些權貴依然在東亞大陸橫行。
陸仁蟻1 发表评论于
回复 '来自南蛮的老狗' 的评论 : 謝謝你的鼓勵。我會持續寫這樣的文章,只要大家喜歡。
来自南蛮的老狗 发表评论于
读了先生每一篇文章,甚是过瘾。
油翁 发表评论于
這篇文章談到了清朝時期鴉片市場的形成和壟斷情況,提到了怡和行等權貴集團的角色,暗示了權力帶來的腐敗現象。文章用事實和邏輯分析了鴉片問題,讓人深思歷史背後的真相。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