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婚礼

花样童年,苦难少年,读书就业青年,海外奋斗壮年,匹夫不可夺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生首次参加的美国印度教婚礼,已经过去两周多了,但对于印度教族的强大凝聚力,对于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观念,与西方文化的良好融合,确实印象深刻,超出了以前对印度三哥的认知。

1987年到美国时,在大学国际中心的欢迎仪式上,就见到许多印度学生,那年月,医学院,工学院似乎是中印传统领地,有些专业甚至各占一半,朋友们会戏称他们的大楼为“中印友好大厦”,因为在太平洋那边无法友好,边境争端多,到了此地,没得边境可争了,同一个专业,同一个课题,各显神通,拿出本事吧。

以后的几十年,在国际会议上,学校,系里的论文交流中,总是有印度人以其独特的口音,侃侃而谈,几年下来,医院各个系科,许多管理层和许多研究中心的顶尖高手中,印度人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学校肿瘤中心的那位印裔教授,更是放弃哈佛医学院的重金聘请,坚守在这小城中,手里拿着六个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以一个中国小老板,统领一帮华人博士后,一个印度小老板,管理着印度博士生,博士后,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发文,拿经费。

2024年9月28日查了一下美国网上的记录,美国的印度裔是1820年就来美国的,但在1899年到1914年期间,依然只有六千多人,不成气候。1965年肯尼迪总统改变移民政策后,印度移民大增,多数为留学生和技术移民,目前有二百五十七万人,亚裔中位居第三,排在华裔,菲裔之后。但其家庭平均收入为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一美元,亚裔中为第一位,高于日裔的九万五百五十美元,华裔的七万七千二百零九元。

这个族群有五大特点:

精英人士为主,64%为大学生,44%为硕士以上学位,高于美国人28%的大学普及率,和华裔的44%大学生普及率。1968年以来,获得诺奖五人,硅谷总裁的7%为印裔,其中有电脑创始人,百事可乐主席,而30%硅谷的工程师,美国宇航局的30%员工为印裔。美国的医生中,白人为62.2%,亚裔为18.6%,印度裔为8.5%,西裔为9.5%,非裔为5.1%。美国的外科医生中,白人为76.6%,亚裔为12.7%,印裔为8%,西裔为5%,非裔为1.8%。印裔博士为五万九千名,亚裔博士中占22%,大陆和香港博士为一万六千人,占6%。印裔的百万富翁为25万人,占其人口数量的10分之一左右。

2. 这些印度移民的60%为印度教,社会上层的所罗门教徒最多,比较团结。

3. 由于受英国多年的殖民教育,其价值观与美国社会的主流观念较为一致,矛盾较少。

4. 在保存印度教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融合了许多西方文化,与美国社会基本上能和谐共处。

5. 关心政治,积极议政,参政,担任议员,市长的人数极多,英国前首相,美国的现任副总统都是印裔参政的典范。

此次邀请我参加的印度裔新郎新娘,男方是缅因州波特兰市的人,女方是密西根州的人,他们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大一开始恋爱十年,终于修成正果。期间经历了英美的两地恋,美国的两地恋,新冠疫情的考验,结果还是大一时的恋情战胜了距离的考验。两人的宗教相同,双方父母一方是希尔顿酒店的总裁,一方是印度驻美外交官,门当户对,好像是富二代配了官二代,但是他们毕竟在美国长大,门第观念不强。大一的初次见面是在红十字会里当义工,冬天送寒衣,送饭时的互相帮助,暴风雪时一起开车去寻找流浪汉,把他们及时送去庇护所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有了爱情之花。

这次女方为主的婚礼是在此地的万豪酒店举行了三天,缅因州男方要举办两天,去年11月已在印度办过三天,看看,想想,也感到累。以前自己的婚礼是从下午六点开始,一桌桌敬酒,说好话,没吃几口饭,只是偷喝了一点水。而星期五晚上,印度人的婚礼一开始,先由新郎和他的男伴们,兄弟室友发小们,连蹦带跳的随着音乐起舞暖场,当他们进入舞台后,就排列两边,接着音乐声再起,新娘和她的伴娘闺蜜们跳着,舞着,扭着进场,新娘和坐在摇椅上的新郎牵着手,由女士们围在中间跳舞,然后伴郎们也加入舞圈,边鼓掌边起舞。

晚饭后,先是由新郎新娘的父母们,哥嫂,叔婶,弟弟弟媳夫妇等六对资深夫妻一起群舞,替新人祝福。随后,新娘的哥嫂送上一对双人舞,表达祝愿。接着,因为婶婶家是宝莱坞的歌星,逮住拿着纸条,临时抱佛脚的叔叔,唱着自编自演祝福新娘的歌曲:“31年前,我的哥哥有了个漂亮的,爱笑的女孩子,你是他的宝贝。今天,你是最美的新娘,你是他的宝贝。互爱互敬吧,为了人生的爱情。互谅互让吧,为了未来无悔。” 长辈的真情流露,也是感人,而且是用英语唱的,不知是否是为了人数不多的其他种族嘉宾。

然后,女方家的全体女宾上场,嫂子,弟媳,闺蜜,室友,一律赤脚,跳起了传承多年多代的舞蹈,据说美国和印度的亲友们是在视频的指导下排练的,难得一上台就如此协调,不过她们的年纪大概是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女士,手脚协调多了。印度来的新娘老奶奶,白发苍苍,92岁了,不会讲一句英语,见人就笑,跳舞更是多年前的事,但她伴着节奏摇着身体,也是开心。

接着,男方家的全体男宾登场,答谢女方家的女士赤脚舞。他们没有赤脚,但皮鞋却是五彩缤纷,其中一位白发的美国老汉更是反潮流勇士,节奏感,步伐总是独立鸡群,慢了许多拍。席间的贵宾们倒不是为跳得好的新郎鼓掌,而是为乱跳的,白发魔女的老爸加油。过了一会儿,白发魔男自觉气喘,一个转身下台,不顾别人一再为他鼓掌,他先喝口水,再檫把脸,坐下后看着其他男士继续跳舞,就是为个开心,又不是舞林大赛,没关系的。而其它七位男士的舞蹈,不知是否没排练,还是没有领头羊,总是不齐,你出脚他出手,你摸脖子,他摸头,一个摸衣襟,一个摸肩膀,看糊涂了,笑糊涂了,好在最后统一着勾肩搂背,抱成一团,跳着一只脚,也是一片鼓嘈。

然后,新娘唱着听不懂的印度歌答谢,再接着,新娘家,新郎家的赤脚女士们,新郎家,新娘家的皮鞋,健身鞋男士们,全体上阵,手舞足蹈,跳着热闹非凡的宝莱坞印度舞,把气氛渲染。后来主持人更是邀请能跳的,想跳的来宾一起上台大跳特跳,此时,我倒担心起这二三百人的盲肠来,我的妻子那年就是在上海大厦,我表妹的婚礼上跳出阑尾炎的,以至于乐极生悲,半夜两点去急诊开刀,历史的教训必须记住啊。不过看他们的晚会程序,倒也是精心策划,女方,男方,轮流上台,井然有序,大家开心。

周六早上十点,是在花园里搭起花台,摆满椅子和坐垫,全部是印度教的婚礼议程。新郎由伴郎开路,哥哥,父母跟随,新娘由伴娘开路,哥哥搀扶,父母殿后,走上花台。接着主持仪式的印度牧师先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大家,这是用古老传统的印地语祈祷,80%美国出生的印度人都听不懂的,没关系,天热可撑伞,口渴有饮料,肚子饿进大楼有厨房。因为印度教认为,人生有四个阶段,婚前,婚后,完成使命前,完成使命后,婚前的夫妻名字与婚后的夫妻名字都是不同的。大家听不懂,可以玩节目单后面的填字游戏,也可以围着高尔夫球场散步,反正听不到我的声音响,就是快吃午饭了,而且天上有无人机巡视,对它挥手,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手机信号发给它就可以了。

接着,新娘新郎端坐在花台中央,新娘父母坐在左边地上的垫子上,新郎父母坐在右边地上。牧师象唱歌一样朗诵着经文,撒水撒花瓣,撒盐撒粉末,而新郎新娘间要朝对方鼻尖上撒蔗糖。新郎母亲一直双手合十,新娘母亲则和牧师互动,我听着不懂这唱歌般的经文,倒想瞌睡,于是去餐厅坐着喝水,房间里有空调,大人小孩不少。不知道这样的仪式还能传承多少代人,可是多数人还在太阳下坐着,坚持了三个小时,撑开了一片白色的蘑菇伞。

晚上七点半举行的婚宴,倒是基本西化,入场时,近60岁的新娘父母打头阵,又蹦又跳,新娘母亲的纱丽朝下掉了好几次。新娘父亲最早在密州开个小旅馆,新娘母亲在印度则是个医生,后来新娘的父亲商场得意,成为希尔顿酒店总裁,印度商会会长,新娘母亲就全力以赴,帮助夫君,打开了局面。接着进场的新郎父母也是又蹦又跳,一向严肃的外交官父亲眼镜跳落了,他自己也笑得可爱,兄弟姐妹们则跟着父母进场。然后,音乐声奏起,烟火腾空飞扬,婚礼主角新郎新娘以新的名字入场,嘉宾们蹦跳着为其欢呼雀跃,共庆人生的新旅程。接着,新郎与母亲跳舞,新娘与父亲跳舞,倒是与美式婚礼的程序一样,只是跳的是印度舞,音乐不一样。但更不同的舞蹈表演则是由新郎和女方的哥嫂一起跳着,最后由两位男士高举女士,不知是否是个传统的节目。

接着,全体听了三个报告。新娘的同学介绍当年大一的约会由什么原因而起,哪个室友送的纸条,好像是国内80年代的校园恋曲再现。新郎的发小则讲从小时候打游戏机,到高中做AP功课,考大学考研究生的趣事。研究生室友则讲在十年恋爱马拉松后,新郎于十个月前义正言辞地宣布,他和大一的初恋订了婚,送了戒指,见了对方父母。而女方的乒乓球技术如何厉害,功课做累了,项目做累了,总是把他拖走出气。每次他都想着如何去赢,削球对攻如何压拍打出自己的节奏,反手突袭如何掌握时机,如何发出不同的球来,手腕高抛低吸,左右弧旋球如何交替变幻,虽然每次都作赢球的梦,每次比赛汗流浃背,携尽全力,但十年中只赢了新娘两局,因为她是美国国家队选手,他是大学校队的选手,不在一个档次。结婚后,估计新郎在新娘的耳提面命,时时教导后,技艺会提高,希望他能多赢几局。

三个报告结束,又是开始由新郎新娘主跳一曲,随后伴郎团,伴娘团分别上场,接着便是愿跳的都上场。连新娘哥嫂的三个月婴儿,婚礼上的花童,也由父母抱着,东转西转,一点不闹,四处看着。

婚礼后,我问过我家的印度邻居,他们说印度人有上千个宗教派别,东南部的教派在婚礼上载歌载舞,而其它的教派则不一定会载歌载舞的庆祝婚礼。我问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目前是否依然严重,贫富悬殊,阶层固化的情况如何?贱民阶层是否有机会获得命运的改变?他们说,到美国留学是个极大的机会,美国社会是讲平等,特权阶层没有在印度那么厉害,但在各个宗教间,还是有严格的壁垒,婚姻自由,教育自由,都是相对的,我参加的这场婚礼是印度上层社会的特色,与普通阶层,与一般的印度医生,律师,工程师的婚礼很不一样。

我记得1969年插队时,淮北阜阳的女孩没有名字,极少读书,婚后铁蛋妈,二狗妈的乱叫,2015年机场接来的一个名校博士生,还是不和女士一个桌吃饭,否则吃不下饭。2020年美国的华裔晚会上,一位仁兄吃不惯牛排,当着高帽厨师的面吐在桌上,把美国厨师长的脖子都气红了。这里的美国女士,常要去中东人的家里,劝他们让女孩子念书,因为美国是12年义务教育,教育平等是重要的人权,而有许多中东人的女孩子是12岁后不读书的,平时也不可以和父亲,兄弟一起祷告。

今秋的美国社会,政治风云起伏,大选前景难测,党派对立,观点极端,政治暴力时隐时现,要能凝聚社会各界,各族裔的力量,求同存异,坚持民主平等,进步文明,不是件易事,但我还是相信美国的文明传统,前途还是光明的,天不会塌。



洪屏72梅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酸柚子' 的评论 : 世界之大,难以穷极。人间故事,难以言尽。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文明,天下太平些,百姓好过些,社会进步有些保障。
酸柚子 发表评论于
也参加过以前老板(印度人)的女儿婚礼,载歌载舞的,大饱眼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