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教的婚礼

花样童年,苦难少年,读书就业青年,海外奋斗壮年,匹夫不可夺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生首次参加的美国印度教婚礼,已经过去两周多了,但对于印度教族的强大凝聚力,对于印度传统文化与西方现代观念,与西方文化的良好融合,确实印象深刻,超出了以前对印度三哥的认知。

1987年到美国时,在大学国际中心的欢迎仪式上,就见到许多印度学生,那年月,医学院,工学院似乎是中印传统领地,有些专业甚至各占一半,朋友们会戏称他们的大楼为“中印友好大厦”,因为在太平洋那边无法友好,边境争端多,到了此地,没得边境可争了,同一个专业,同一个课题,各显神通,拿出本事吧。

以后的几十年,在国际会议上,学校,系里的论文交流中,总是有印度人以其独特的口音,侃侃而谈,几年下来,医院各个系科,许多管理层和许多研究中心的顶尖高手中,印度人如雨后春笋,不断冒出。学校肿瘤中心的那位印裔教授,更是放弃哈佛医学院的重金聘请,坚守在这小城中,手里拿着六个百万美元的研究经费,以一个中国小老板,统领一帮华人博士后,一个印度小老板,管理着印度博士生,博士后,相互竞争,相互帮助,为了一个共同目标,努力发文,拿经费。

2024年9月28日查了一下美国网上的记录,美国的印度裔是1820年就来美国的,但在1899年到1914年期间,依然只有六千多人,不成气候。1965年肯尼迪总统改变移民政策后,印度移民大增,多数为留学生和技术移民,目前有二百五十七万人,亚裔中位居第三,排在华裔,菲裔之后。但其家庭平均收入为十万三千八百二十一美元,亚裔中为第一位,高于日裔的九万五百五十美元,华裔的七万七千二百零九元。

这个族群有五大特点:

精英人士为主,64%为大学生,44%为硕士以上学位,高于美国人28%的大学普及率,和华裔的44%大学生普及率。1968年以来,获得诺奖五人,硅谷总裁的7%为印裔,其中有电脑创始人,百事可乐主席,而30%硅谷的工程师,美国宇航局的30%员工为印裔。美国的医生中,白人为62.2%,亚裔为18.6%,印度裔为8.5%,西裔为9.5%,非裔为5.1%。美国的外科医生中,白人为76.6%,亚裔为12.7%,印裔为8%,西裔为5%,非裔为1.8%。印裔博士为五万九千名,亚裔博士中占22%,大陆和香港博士为一万六千人,占6%。印裔的百万富翁为25万人,占其人口数量的10分之一左右。

2. 这些印度移民的60%为印度教,社会上层的所罗门教徒最多,比较团结。

3. 由于受英国多年的殖民教育,其价值观与美国社会的主流观念较为一致,矛盾较少。

4. 在保存印度教的传统文化的同时,接受融合了许多西方文化,与美国社会基本上能和谐共处。

5. 关心政治,积极议政,参政,担任议员,市长的人数极多,英国前首相,美国的现任副总统都是印裔参政的典范。

此次邀请我参加的印度裔新郎新娘,男方是缅因州波特兰市的人,女方是密西根州的人,他们都是卡内基梅隆大学的计算机硕士毕业,大一开始恋爱十年,终于修成正果。期间经历了英美的两地恋,美国的两地恋,新冠疫情的考验,结果还是大一时的恋情战胜了距离的考验。两人的宗教相同,双方父母一方是希尔顿酒店的总裁,一方是印度驻美外交官,门当户对,好像是富二代配了官二代,但是他们毕竟在美国长大,门第观念不强。大一的初次见面是在红十字会里当义工,冬天送寒衣,送饭时的互相帮助,暴风雪时一起开车去寻找流浪汉,把他们及时送去庇护所的共同努力,使他们有了爱情之花。

这次女方为主的婚礼是在此地的万豪酒店举行了三天,缅因州男方要举办两天,去年11月已在印度办过三天,看看,想想,也感到累。以前自己的婚礼是从下午六点开始,一桌桌敬酒,说好话,没吃几口饭,只是偷喝了一点水。而星期五晚上,印度人的婚礼一开始,先由新郎和他的男伴们,兄弟室友发小们,连蹦带跳的随着音乐起舞暖场,当他们进入舞台后,就排列两边,接着音乐声再起,新娘和她的伴娘闺蜜们跳着,舞着,扭着进场,新娘和坐在摇椅上的新郎牵着手,由女士们围在中间跳舞,然后伴郎们也加入舞圈,边鼓掌边起舞。

晚饭后,先是由新郎新娘的父母们,哥嫂,叔婶,弟弟弟媳夫妇等六对资深夫妻一起群舞,替新人祝福。随后,新娘的哥嫂送上一对双人舞,表达祝愿。接着,因为婶婶家是宝莱坞的歌星,逮住拿着纸条,临时抱佛脚的叔叔,唱着自编自演祝福新娘的歌曲:“31年前,我的哥哥有了个漂亮的,爱笑的女孩子,你是他的宝贝。今天,你是最美的新娘,你是他的宝贝。互爱互敬吧,为了人生的爱情。互谅互让吧,为了未来无悔。” 长辈的真情流露,也是感人,而且是用英语唱的,不知是否是为了人数不多的其他种族嘉宾。

然后,女方家的全体女宾上场,嫂子,弟媳,闺蜜,室友,一律赤脚,跳起了传承多年多代的舞蹈,据说美国和印度的亲友们是在视频的指导下排练的,难得一上台就如此协调,不过她们的年纪大概是二十多,三十多岁的女士,手脚协调多了。印度来的新娘老奶奶,白发苍苍,92岁了,不会讲一句英语,见人就笑,跳舞更是多年前的事,但她伴着节奏摇着身体,也是开心。

接着,男方家的全体男宾登场,答谢女方家的女士赤脚舞。他们没有赤脚,但皮鞋却是五彩缤纷,其中一位白发的美国老汉更是反潮流勇士,节奏感,步伐总是独立鸡群,慢了许多拍。席间的贵宾们倒不是为跳得好的新郎鼓掌,而是为乱跳的,白发魔女的老爸加油。过了一会儿,白发魔男自觉气喘,一个转身下台,不顾别人一再为他鼓掌,他先喝口水,再檫把脸,坐下后看着其他男士继续跳舞,就是为个开心,又不是舞林大赛,没关系的。而其它七位男士的舞蹈,不知是否没排练,还是没有领头羊,总是不齐,你出脚他出手,你摸脖子,他摸头,一个摸衣襟,一个摸肩膀,看糊涂了,笑糊涂了,好在最后统一着勾肩搂背,抱成一团,跳着一只脚,也是一片鼓嘈。

然后,新娘唱着听不懂的印度歌答谢,再接着,新娘家,新郎家的赤脚女士们,新郎家,新娘家的皮鞋,健身鞋男士们,全体上阵,手舞足蹈,跳着热闹非凡的宝莱坞印度舞,把气氛渲染。后来主持人更是邀请能跳的,想跳的来宾一起上台大跳特跳,此时,我倒担心起这二三百人的盲肠来,我的妻子那年就是在上海大厦,我表妹的婚礼上跳出阑尾炎的,以至于乐极生悲,半夜两点去急诊开刀,历史的教训必须记住啊。不过看他们的晚会程序,倒也是精心策划,女方,男方,轮流上台,井然有序,大家开心。

周六早上十点,是在花园里搭起花台,摆满椅子和坐垫,全部是印度教的婚礼议程。新郎由伴郎开路,哥哥,父母跟随,新娘由伴娘开路,哥哥搀扶,父母殿后,走上花台。接着主持仪式的印度牧师先用流利的英语告诉大家,这是用古老传统的印地语祈祷,80%美国出生的印度人都听不懂的,没关系,天热可撑伞,口渴有饮料,肚子饿进大楼有厨房。因为印度教认为,人生有四个阶段,婚前,婚后,完成使命前,完成使命后,婚前的夫妻名字与婚后的夫妻名字都是不同的。大家听不懂,可以玩节目单后面的填字游戏,也可以围着高尔夫球场散步,反正听不到我的声音响,就是快吃午饭了,而且天上有无人机巡视,对它挥手,可以带你去任何地方,手机信号发给它就可以了。

接着,新娘新郎端坐在花台中央,新娘父母坐在左边地上的垫子上,新郎父母坐在右边地上。牧师象唱歌一样朗诵着经文,撒水撒花瓣,撒盐撒粉末,而新郎新娘间要朝对方鼻尖上撒蔗糖。新郎母亲一直双手合十,新娘母亲则和牧师互动,我听着不懂这唱歌般的经文,倒想瞌睡,于是去餐厅坐着喝水,房间里有空调,大人小孩不少。不知道这样的仪式还能传承多少代人,可是多数人还在太阳下坐着,坚持了三个小时,撑开了一片白色的蘑菇伞。

晚上七点半举行的婚宴,倒是基本西化,入场时,近60岁的新娘父母打头阵,又蹦又跳,新娘母亲的纱丽朝下掉了好几次。新娘父亲最早在密州开个小旅馆,新娘母亲在印度则是个医生,后来新娘的父亲商场得意,成为希尔顿酒店总裁,印度商会会长,新娘母亲就全力以赴,帮助夫君,打开了局面。接着进场的新郎父母也是又蹦又跳,一向严肃的外交官父亲眼镜跳落了,他自己也笑得可爱,兄弟姐妹们则跟着父母进场。然后,音乐声奏起,烟火腾空飞扬,婚礼主角新郎新娘以新的名字入场,嘉宾们蹦跳着为其欢呼雀跃,共庆人生的新旅程。接着,新郎与母亲跳舞,新娘与父亲跳舞,倒是与美式婚礼的程序一样,只是跳的是印度舞,音乐不一样。但更不同的舞蹈表演则是由新郎和女方的哥嫂一起跳着,最后由两位男士高举女士,不知是否是个传统的节目。

接着,全体听了三个报告。新娘的同学介绍当年大一的约会由什么原因而起,哪个室友送的纸条,好像是国内80年代的校园恋曲再现。新郎的发小则讲从小时候打游戏机,到高中做AP功课,考大学考研究生的趣事。研究生室友则讲在十年恋爱马拉松后,新郎于十个月前义正言辞地宣布,他和大一的初恋订了婚,送了戒指,见了对方父母。而女方的乒乓球技术如何厉害,功课做累了,项目做累了,总是把他拖走出气。每次他都想着如何去赢,削球对攻如何压拍打出自己的节奏,反手突袭如何掌握时机,如何发出不同的球来,手腕高抛低吸,左右弧旋球如何交替变幻,虽然每次都作赢球的梦,每次比赛汗流浃背,携尽全力,但十年中只赢了新娘两局,因为她是美国国家队选手,他是大学校队的选手,不在一个档次。结婚后,估计新郎在新娘的耳提面命,时时教导后,技艺会提高,希望他能多赢几局。

三个报告结束,又是开始由新郎新娘主跳一曲,随后伴郎团,伴娘团分别上场,接着便是愿跳的都上场。连新娘哥嫂的三个月婴儿,婚礼上的花童,也由父母抱着,东转西转,一点不闹,四处看着。

婚礼后,我问过我家的印度邻居,他们说印度人有上千个宗教派别,东南部的教派在婚礼上载歌载舞,而其它的教派则不一定会载歌载舞的庆祝婚礼。我问印度社会的等级制度目前是否依然严重,贫富悬殊,阶层固化的情况如何?贱民阶层是否有机会获得命运的改变?他们说,到美国留学是个极大的机会,美国社会是讲平等,特权阶层没有在印度那么厉害,但在各个宗教间,还是有严格的壁垒,婚姻自由,教育自由,都是相对的,我参加的这场婚礼是印度上层社会的特色,与普通阶层,与一般的印度医生,律师,工程师的婚礼很不一样。

我记得1969年插队时,淮北阜阳的女孩没有名字,极少读书,婚后铁蛋妈,二狗妈的乱叫,2015年机场接来的一个名校博士生,还是不和女士一个桌吃饭,否则吃不下饭。2020年美国的华裔晚会上,一位仁兄吃不惯牛排,当着高帽厨师的面吐在桌上,把美国厨师长的脖子都气红了。这里的美国女士,常要去中东人的家里,劝他们让女孩子念书,因为美国是12年义务教育,教育平等是重要的人权,而有许多中东人的女孩子是12岁后不读书的,平时也不可以和父亲,兄弟一起祷告。

今秋的美国社会,政治风云起伏,大选前景难测,党派对立,观点极端,政治暴力时隐时现,要能凝聚社会各界,各族裔的力量,求同存异,坚持民主平等,进步文明,不是件易事,但我还是相信美国的文明传统,前途还是光明的,天不会塌。

 

 

 

 

 

 

洪屏72梅花 发表评论于
回复 '酸柚子' 的评论 : 世界之大,难以穷极。人间故事,难以言尽。多些理解,多些包容,多些文明,天下太平些,百姓好过些,社会进步有些保障。
酸柚子 发表评论于
也参加过以前老板(印度人)的女儿婚礼,载歌载舞的,大饱眼福。
登录后才可评论.
Logo

Looks like your ad blocker is on.

×

We rely on ads to keep creating quality content for you to enjoy for free.

Please support our site by disabling your ad blocker.

Continue without supporting us

Choose your Ad Blocker

  • Adblock Plus
  • Adblock
  • Adguard
  • Ad Remover
  • Brave
  • Ghostery
  • uBlock Origin
  • uBlock
  • UltraBlock
  • Other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Plus icon
  2. Click the large blue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3. Click refresh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the AdBlock icon
  2. Under "Pause on this site" click "Always"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guard icon
  2. Click on the large green toggle for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Ad Remover icon
  2. Click "Disable on This Websit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orange lion icon
  2. Click the toggle on the top right, shifting from "Up" to "Down"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Ghostery icon
  2. Click the "Anti-Tracking" shield so it says "Off"
  3. Click the "Ad-Blocking" stop sign so it says "Off"
  4.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Origin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Block icon
  2. Click on the big, blue power button
  3. Refresh the page
  1. In the extension bar, click on the UltraBlock icon
  2. Check the "Disable UltraBlock" checkbox
  1. Please disable your Ad Blocker
  2. Disable any DNS blocking tools such as AdGuardDNS or NextDNS

If the prompt is still appearing, please disable any tools or services you are using that block internet ads (e.g. DNS Servers).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