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父辈

花样童年,苦难少年,读书就业青年,海外奋斗壮年,匹夫不可夺志。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人过七十,该整理清楚杂物,留给后人,留给自己个干净的环境。初中,高中,大学,研究生的教材,笔记本很好处理,扔了就是。“新英汉字典”,“生物学字典”,“牛津字典”,慢点扔,缓期执行,父亲的“康熙字典”,Websters字典也属缓刑人士,以后再做打算。至于自己的博士论文,自己留着,做个纪念吧,女儿是绝对看不懂的,隔行如隔山,万寿以后陪我一起烧掉?不管它啦,由女儿处理。

然而,颇费周折带来的十几本父亲的相册,从1932年到2007年他拍下的同学家人亲友,中外风景照片,倒是蛮难处理。每张照片后面,父亲都写上了时间,地点,人物,仔细查看了,倒是引发出我对他人生探索一番的兴趣。

尤其是当我翻出了1937年4月他在上海南洋中学的毕业前夕,和那届的同窗拍下的许多珍贵照片,把他们1933年进校后,在学校内读书,科研,参加体育活动的生动形像,以一本“丁丑级毕业纪念刊”,反映了远去的那代人的青春痕迹,弥足珍贵。

我是第一次知道,他们当年的学生组织已按不同的兴趣,分为是14个小组,再加1个顾问组,1个部长。国文,英文,数学,理化,史地,体育股六个股由一名编辑主任,3-5名编辑组成;摄影股,艺术股,文书股,调查股,会计股,广告股,出版股,则由一个主任,一个到五个助理或干事组成。一个学生可以担任几个股的主任,或干事的工作。比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经济系的王念祖教授,既是广告股主任,也是国文股的编辑主任,英文股的助理,摄影股的助理;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所教授,台湾中研院院士吴元黎教授,则是国文股和英文股的编辑。徐志摩先生的长子徐积锴先生是文书股的文牍,程十发先生是文书股主任,调查股主任和艺术股助理。看着他们这届中学毕业生37位委员的合影,也是颇为感慨,虽然这些前辈已都不在人间了,但看着他们在课堂上读书,实验室里钻研,礼堂里聚会,体育场上竞技的身影,不由得为那代年轻人的认真学习精神,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而感动。

虽然当年在南洋中学念书的年轻人,不少是富家子弟,官家子弟,华侨子弟,但在马尼拉华人义勇队中抗战牺牲的学子,在云南保山,缅甸腾冲,江西万家岭捐躯的南洋学子,有多少人,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会想起南洋的校歌,在战壕里,在热带雨林的行军途中,更有多少次和战友们回忆起学校的生活。逝者如斯,复何求?

我的姑母姑父,和我自己也是南洋的学子,几代人的南洋情结在这校庆前夕格外强烈,虽然大洋彼岸的中学,和我越来越远,可是在我心底的一个角落,依然有着当年的少年郎,记忆不老,青春永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