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马屁的人,更喜欢欺负人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在社会中,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的欺软怕硬现象层出不穷。生活中,你会发现,那些爱拍马屁的人,往往更喜欢欺负人。

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为理解这一现象提供了基本框架。根据马斯洛的观点,人类的基本需求可以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当人们无法满足更高层次的需求时,他们往往会通过扭曲的方式,来实现某种替代性的满足。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实际上是人们为了追求社会认同与地位感的一种行为。

在人际关系中,欺负弱者能带来一种暂时的权力感,弥补了个体在社会中缺失的尊重与权威。相反,巴结强者则是在试图通过依附权力来获得保护和利益。这种两面性的行为,揭示了人在不平等社会结构中的挣扎:面对强者,他们无法反抗,唯有屈服;面对弱者,他们则通过欺压来满足内心对控制与力量的渴求。



进化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行为模式很大程度上源于生存与繁衍的进化需求。在原始社会中,个体为了生存需要融入群体,而群体中的权力和地位,决定了个体的生存机会和繁衍机会。依附强者能获得保护与资源,而压制弱者则能巩固地位、排除竞争对手。这种进化遗传的倾向,在现代社会中仍然存在,尽管它以更加复杂的形式表现出来。



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实质上是权力关系在日常生活中的一种延续。那些喜欢欺负弱者的人,往往是因为在与强者的互动中无法获得平等对待,因而将这种压抑的情绪,投射到比自己更弱小的个体身上。这不仅是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更是一种通过施加力量来寻找心理平衡的方式。

现代社会的阶级与权力关系往往具有相当的稳定性,这导致了一部分人无法通过正常的渠道获得社会地位或权力。在这种情况下,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便成为一种“

替代性”


的权力行为。个体在压抑的环境中,通过这些行为来建立虚假的权力感,从而缓解内心的无力感与挫败感。

这种现象在职场、学校、家庭等各个社会结构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职场中,员工为了讨好上司,往往会对同级别或地位更低的同事施加压力。拍马屁与欺负人看似是两个极端的行为,但实际上它们都源自对权力的渴求与焦虑。拍马屁是为了依附权力,而欺负人则是为了通过他人的弱势感受自身的强大。

喜欢拍马屁的人也往往喜欢欺负人,因为他们并不真正关心他人的感受或利益,而是只关心如何通过权力获取利益或保护自己。对于弱者,他们并不觉得有义务去帮助或支持,反而会觉得欺压弱者是维护自身地位的一种正当方式。相反,他们对强者的谄媚表现出一种内在的对立心理,即他们无法承认自己的弱小,因而通过依附强者来弥补内心的空虚。

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的行为往往揭示了个体内在自我认同感的脆弱。这种脆弱源于对自身价值的怀疑,以及社会对个体成功标准的压迫。社会往往通过物质财富、权力地位等外在标准,来衡量个体的价值,而这种衡量标准会让许多人感到无法达到。因此,他们试图通过施加权力、欺负弱者的方式来暂时提升自我认同感,或者通过巴结强者来掩饰自己内心的无力感。

那些喜欢欺负弱者的人,内心其实并不真正强大。他们往往在与社会、与自我较量中败下阵来,于是通过欺负更弱小的人来转移注意力,缓解自我认同的危机。同样地,拍马屁的人通过谄媚来获取强者的认同,但这种认同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内心的脆弱。


社会的竞争压力和对成功的崇拜,进一步推动了这种媚强欺弱的现象。现代社会中,成功往往与权力紧密相连,许多人认为只有通过掌握权力才能实现自我价值。强者代表着成功,代表着可以依附的资源,因此巴结强者成为了许多人追求“

捷径”

的方式。而弱者则被视为失败的象征,成为那些渴望成功的人用来贬低、打压的对象,以便凸显自身的“

相对优越”



这种心理机制推动了个体在与他人互动中表现出两面性:对强者的谦卑和对弱者的残忍。通过对强者的谄媚,他们能够暂时获得虚假的安全感;通过对弱者的欺压,他们能够短暂地享受优越感。然而,这种优越感和安全感是建立在脆弱的社会结构之上的,当环境或权力关系发生变化时,他们的心理平衡也会随之崩塌。

心理学研究表明,欺凌行为往往与从众心理密切相关。当一个社会或群体中的某些权力关系固化时,个体会为了适应或融入这种权力体系而参与欺凌行为,尽管他们未必真正认同这种行为。比如,在职场中,一些人为了取悦上司,不惜对同事和下属施加压力或作出不道德的行为,表面上是为了竞争,但实际上是出于对自身地位的焦虑和恐惧。

这种欺弱与媚强的行为不仅揭示了人性中的黑暗面,也反映了个体在社会结构中的软弱与无助。那些喜欢欺负弱者的人,内心往往充满了对强者的恐惧与焦虑。他们深知自己无法真正抗衡强权,因此选择通过欺压弱者来找回心理平衡。这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但也是一种逃避现实的方式。

喜欢拍马屁的人往往表现出一种自卑的心理状态。他们并不认为自己有能力通过正当手段获得成功或权力,因此选择依附强者作为生存策略。在这种依附关系中,他们不断降低自我价值感,以获取强者的保护或认可。然而,这种依附并不能真正解决他们内心的困境,反而加剧了自卑感与依赖感。

心理学家阿德勒的“


自卑与超越”

理论指出,自卑感是人类行为的重要驱动力,个体通过各种方式试图克服自卑感,实现自我超越。然而,对于那些通过拍马屁和欺负人来满足自己的人来说,他们并未真正实现超越,反而陷入了对权力的依赖与对弱者的蔑视中。这是一种畸形的超越方式,最终只能导致更深的心理失衡。

喜欢巴结强者与欺负弱者的人,实际上揭示了人性中的权力悖论。他们通过这些行为试图缓解内心的无力感与焦虑,但最终只会陷入更深的自我否定与依赖之中。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中尤为普遍,特别是在权力结构高度固化的社会环境中,人们更加依赖于这种虚假的权力感来寻求心理平衡。

然而,这种平衡是脆弱的,谄媚与欺凌都无法真正解决个体内在的困境。唯有通过真正的自我认同与价值实现,个体才能从权力关系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建立更加健康的社会互动模式。

秒秒 发表评论于
权力过于集中,在一个集体里来一个人把所有的权力都归于自己所有,就会出拍马屁的人。非常被拍的和拍的都让人恶心
最西边的岛上 发表评论于
博主是研究人文科学的专家吧,写的入骨三分哈。赞!

我不喜欢也不会“拍马屁”。不过虽然我自己不在乎,但明白在崇尚“你好我好大家好”的社会环境里,如果不做的话,有可能被视为另类而不受欢迎,如果这种社交对一个人的存在感很重要的话,那他/她必须去拍,哪怕是违心的。

所以觉得在爱拍马屁的人里,分被动的和主动的。 被动的一般对其他人无害;但对那些主动去拍,而且拍得很离谱,把被拍者捧到天上的人,是要非常小心,遇到了能躲开最好。

还有一个好玩儿想法,那些主动拍马的人心里应该明白他们在说假话拍,心里有委屈不平衡,所以他们需要找可以欺负的无辜对象把这种不平发泄出来后达到暂时的平衡。其实如果他们心里没魔障,不主动去拍,也就不用欺负无辜了。

要是人性可以这么直接简单就好了 ;-),那大概就是理想中的乌托邦了吧?


lovelife2 发表评论于
媚上欺下的人,一旦获得了更多的权力,就会欺负他们曾经拍过的人。这样的人和例子在中国的历次运动中屡见不鲜。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