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天上午:秃鹫餐厅
早餐是酒店自助餐,餐厅叫jungle junction (丛林交界处),是一个半室外餐厅,离我们客房有几十米。沿路放置了大小不一的石雕,餐厅旁边还有一个石雕花园,集中展示了当地艺术家的石雕作品。津巴的石雕很有名,著名的石雕艺术家大多是绍纳族人。津巴布韦石头资源丰富,有色彩丰富的蛇纹石(serpentine),比较软的肥皂石(soapstone),有坚硬的黑色弹簧石(springstone),有verdite,lepidolite,还有石灰岩以及花岗岩,所以自古以来原住民便有石雕的风气。酒店里展出的石雕风格相似,线条流畅简洁,创意抽象夸张,装饰性很强,我十分喜欢。可惜太重,不然可以弄一个石头回家。
在我们几位大妈一致要求下,W导同意带我们去参观菜市场,但再三强调这是非计划活动,提醒我们注意安全,不要丢失。司机开了几分钟,在一个半室外的建筑物面前停下了。市场不大,蔬菜水果种类屈指可数,个头都偏小,一看就是没怎么上化肥的有机食品,唯一超大号是牛油果- 有小蜜瓜那么大,花了1美金买了一个,付钱的时候,周围几个摊主都在对着我笑,不知道为什么?干货有各种豆类,形状各异五颜六色,大都不认识,唯一卖肉类的摊位是笼子里十几只活鸡。东西是论个卖,没人用秤。市场有卖服装杂货的摊位,都出所意外的干净整洁,也没有小时候国内菜市场特有的味道和杂乱。
午餐在Vulture (秃鹫)餐厅,它建在高坡上,景色不错,有点像我们昨天看滑索的餐厅,不同的是我们现在面对的是开阔的矮树草原。高潮是每天一点钟喂食秃鹫。还有半小时,秃鹫从四面八方赶来,一时间天空密密麻麻的黑点,我们还看见了在恩戈罗火山口里看见过的秃鹳,别看它们样子丑陋,飞起来倒是仪态万千,细细的脖子,长长的腿,配上宽大的翅膀,飘飘欲仙,但它们落地姿势可不好看,踉踉跄跄的掉到树枝上。肉没来的时候,鸟都站在树上。时间到了,餐厅的工作人员拎着一个桶来到餐厅前的空地,开始扔肉,这时秃鹫们炸开了锅,顾不得礼貌,争抢起来,工作人员扔完了赶紧离开,要不然会给秃鹫踩踏了。秃鹳虽然个头大,却不抢,耐心地站在一边,等秃鹫漏下的肉。倒不是秃鹳绅士,而是它的喙不够尖没法撕咬猎物,只能等秃鹫口中的漏网之鱼。很快肉没了,这时一个疣猪闻着味过来了,不知道吃上了没有,五丑里三丑同框。据靠秃鹫比较近的队友们汇报,现场味道很难闻。秃鹫和秃鹳以食腐肉为生,很不招人喜欢,不过它们对维护生态平衡十分重要。它们能迅速地消灭动物尸体,它们的超级胃酸可以消化一些别的动物无法消化的细菌,比如炭疽杆菌,结核病菌,狂犬病毒,霍乱细菌,等等,从而减少了细菌的传播,试想如果没有它们,大自然会可怕很多。
第十三天下午:参观大瀑布
下午3点我们去看大瀑布,W导说这是看瀑布最好的时间,人少,雾气也少一些,是看彩虹的最佳时间段。公园位于赞比西河的西岸,维多利亚大瀑布由津巴和赞比亚两国共同拥有,两个国家在自己境内都建公园供游客欣赏大瀑布,据介绍说,在津巴一面看瀑布更壮观,因为是隔着赞比西河,视线开阔。
利文斯通
说起大瀑布不能不提利文斯通,他是第一个见到大瀑布的欧洲人,瀑布的名字就是他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的,我们在桑岛旅游的时候就提起过他,他是19世纪后半叶英国最伟大的探险家。当时欧洲人对非洲北部的地理环境比较熟悉,而对非洲的中心,及广阔的刚果盆地和非洲大湖区(现今坦桑,肯尼亚,赞比亚一带)则很陌生。利文斯通于1852-1856年从东向西横穿非洲中南部,他是第一个完成这样的壮举的欧洲人,也正是在这次探险中,他第一次见到维多利亚大瀑布,当地人称之为打雷的烟雾,他还看见了赞比西河和其它几个大湖。十几年之后,另一位探险家史丹利于1874年在这个地区进行了更为详细的探险,他从桑岛出发,环游了维多利亚湖和坦噶尼喀湖,于1877年沿着刚果河一直到达了大西洋,成为第一个走完从刚果河源到出海口的欧洲人。自此欧洲完成了对“非洲之心”的探险,非洲的总体地理知识为人所知,这对欧洲列强19世纪末20世纪初争夺非洲(scrumble for Africa)带来了便利。1870年,非洲大陆10%的地区被欧洲正式控制和殖民,这个数字1914年达到了90%。
不过,利文斯通来非洲的初心是传教,不是探险。利文斯通加入了伦敦传道会,本来打算去中国,可是那时鸦片战争爆发,他于1840年改去非洲布道。利文斯通的标签很多:伟大的探险家,传教士,医生,废奴主义者,他被公认为19世纪英国最有名的英雄之一。他学习当地语言,和非洲原住民关系很好,深受非洲当地人的爱戴。他还是个坚定的废奴主义者。
他坚信3C:Christianity,commerce,civilization ( 基督,贸易,文明)。利文斯通认为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基督教是整个社会道德的指南,通过合法的商业,非洲人可与欧洲人进行贸易,以提高自己的生活水平。这两者都需要一个良好的政府体系,以确保人民的公民权利。他一生致力非洲中部的探险,其主要目的就是找到一条可以通航的河流,这样非洲中部便可以对欧洲开放贸易,并接受基督教的转播。另一目的是希望通过他的发现提高他的声誉,有利于推动废奴运动。利文斯通在非洲传教30年,最后死在非洲。
小插曲,利文斯通在非洲失联,史丹利于1871年找到了他,那句“ 我想您是利文斯通医生吧?” 让史丹利一举成名,自此这两个人的命运经常交集。利文斯通在英国和非洲均享有极高的声誉,他在非洲因病去世后,他忠实的非裔仆人把他的心脏埋在他死去时的树旁,把处理过的尸体裹起来,徒步15000公里,转道桑岛送回英国。利文斯通被葬在伦敦威斯敏特大教堂,丧礼史丹利在场。史丹利则是比较有争议的人物。他是英国人,后加入美国籍,最后又改回英国籍。他参加过美国内战,先服役于联邦军,被捕后参加北方海军。和利文斯通不同,史丹利非洲探险的目的并非纯粹为了探险。1878年史丹利受雇于比利时国王leopold II(利奥波德二世),前往刚果河盆地探险,和当地部落签署协议,目的是建立利奥波德二世的私人殖民地刚果自由邦。利奥波德二世对刚果自由邦的统治十分残暴,大批刚果人被迫害致死,这段经历让史丹利备受争议。他死后希望葬在威斯敏特大教堂利文斯通旁边,遭拒。
彩虹
进了维多利亚大瀑布公园,W导给我们一人发了一件雨衣,我们奇怪,大太阳天,为什么穿雨衣?W导说一会儿就知道了。维多利亚大瀑布是世界上第三大瀑布,宽1700米,落差超过100米。导游图标有十几个景点,第一个景点就把我们震撼了:人未靠近,先听到雷鸣的水声,感受到阵阵寒意自谷底升起,而细如牛毛的雨花则披头盖脸。靠近一看,一条白链半空中垂直落下,不知道有多深,看不到底,溅起的水花形成了白茫茫的浓雾,好一个冰晶玉洁的世界。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瀑布边上的彩虹,非常完美的1/4圈彩虹,好美丽。怪不得利文斯通盛赞这里的景色:
scenes so lovely must have been gazed upon by angels in their flight. ( 如此美景定会让飞过的天使驻足凝视)。
第二个景点是利文斯通的雕像,底座写着他推崇的3C:基督,贸易,文明。以后几个景点都是从不同的角度看瀑布,不管哪个角度,都非常壮观。瀑布的形状如同一个巨大的丁字,赞比西河宽阔平坦的河道被一把锋利的刀横切了一条长达1700米深100米的口子,在刀口中间,垂直切开另外一个宽100米左右口子,不过这第二刀是弯弯区区的,河水以雷霆之势从第一个切口奔流而下,全部挤到100米左右宽的陡峭的峡谷里,然后沿着之字形的峡谷一路喘急咆哮冲向下游。维多利亚大瀑布桥建在第二个峡谷上。大瀑布落下的时候,被上游岩岛割成好几个,宽窄不同,雪白的水柱飞流直下,气势磅礴。溅起的水花可以高达300米,大老远就能看见。4月是水量最多的时候,那时应该更壮观。我们很快体会到雨衣的好处了:瀑布溅起的水花如同下雨,不过有些地方风大,水花四处乱飞,雨衣也不管用,鞋袜也湿了,冷嗖嗖的。最让人惊喜的是彩虹,W导说了句很浪漫的话:维多利亚大瀑布不缺彩虹。不但不缺,还到处都是,一转头,便是一个新的彩虹,有45度彩虹,90度彩虹,我还第一次看见了一个180度的彩虹。在维多利亚大瀑布公园,没有风雨,一样有彩虹。河边因为瀑布溅起的水花,特别潮湿,水汽所及的地方植被茂密,各种树木拥挤在一起,树叶肥硕,青葱欲滴,典型的热带雨林气候,是神奇的微型小气候。离开河边很短的距离,没了大瀑布的水汽的滋润,植被则变得稀疏矮小。
游玩之余,我没有忘记提升自己,问大家:为什么瀑布的水是白色的?估计大家对我这种灵魂拷问有点怕了,只有专家信手拈来回答道,这是因为水从高空落下,撞击岩石以及相互撞击,形成了大量的气泡和水花,光线通过它们时被折射和散射,导致水看起来是白色的。专家就是专家!这雾气好大,有队友感叹道。专家进一步纠正,严格意义上,我们看到的不是雾,雾是空气中的水分冷却达到露点温度凝结而成,而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水在坠落的过程中由于撞击而形成的微小水颗粒,被空气带到空中,造成水雾弥漫。 景色相似但成因不同。专家进一步阐明,韦导安排我们下午三点来看瀑布是有道理的,这个时间段万里无云,是看彩虹的最好时间,没有云雾遮挡太阳,再加上瀑布撞击出来的小水滴上扬,这便有了彩虹的两个必要条件:水雾和太阳。哇,专家,I服了U。
科普一下,我们都知道彩虹的颜色由外到里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彩虹的形成是当阳光进入雨滴时,光线发生折射(改变方向)和色散(分解成不同颜色)。由于不同颜色的光有不同的波长,它们在进入和离开雨滴时的折射角度也不同。红光的波长最长,折射率最低,所以红光在雨滴中的弯曲程度最小。因此,红光在离开雨滴时形成的角度最大,使它出现在彩虹的最外层。而紫色波长最短所以在彩虹的最里面。
晚餐在酒店吃饭,男士们享用专家千里迢迢从中国带来的茅台,我们女士要了几瓶矿泉水,结账的时候发现1瓶7美金,有点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