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原物理系主任赵凯华老师仙逝,享年95岁。在我们的心中赵老师是物理系永恒的灯塔,每个年级返校团聚都必请先生出席,比亲人还亲。先生教我们那个年级电磁学的时候才50出头,而如今我们都60多了。时间都去哪儿了。
有幸亲聆赵老师讲课是privilege ,不仅是知识的增涨,更是灵性的提升。先生授课的高屋建瓴源于其深厚的功底和造诣,既严谨、又风趣。声音洪亮极具穿透力和感染力,听课的学生绝对不会走神。先生授课逻辑清晰、语言简练,引导学生循序渐进,仿佛亲自发明或发现了一大定律,无不享受其中。下课了还不舍得走,缠着先生一问再问,耽误吃午饭也不在乎。当年北大食堂去晚了可就没饭吃了。
先生早年曾公派到莫斯科大学留学,师从等离子体理论专家Vlasov,仅用一年半写就学位论文,获得苏联副博士学位,其实就是现在的PhD博士学位。那年头苏联的正博士大概像法国的国家博士,可望而不可及,拿到时已经不需要了。
上世纪七十年代先生编著的《电磁学》、《光学》是我们的宝书,百读不倦。后来的《新概念物理教程》《新概念高中物理学读本》也成为经典。2010年北京大学设立赵凯华物理教育基金,2016年先生获国际物理教育奖章 ,2022年荣获中国物理学会终身贡献奖。
先生长期承担繁重的行政工作,系主任一职长达十年之久,占去了太多宝贵时间。其实我们更想听他讲课,而不是大会小会的领导讲话。可是又有谁能顶替呢。德高望重的先生不少,任劳任怨的岗位大家都知难而退。作为系主任不仅抓教学科研还要管提职分房婚丧嫁娶。幸好本博在物理系任教年间未曾因提职分房的事找领导力争。先生在校外的任职也多,曾任《物理通报》《物理》副主编,《大学物理》主编(1982至2009年)。上世纪八十年代组织了“神经网络:学习与识别的现代途径”国际研讨会。是不是人工智能的先驱。
赵先生的父亲曾是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如果先生也选择经济这个领域,以其深刻的思想、开阔的视野、高尚的情操,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不堪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