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1953年1月—),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职业外交官。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兼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是继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也是中国外交系统第一位女性正部级官员。先后担任过驻菲律宾、驻澳大利亚、驻英国等国特命全权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看世界
内容简介 · · · · · ·
出版傅莹此文集的初衷在于增进中国与世界的了解。这是作者公开出版的第二部文集,内容主要是关于如何看世界,旨在回应当时国际上所关心的一些问题。文集分成世界秩序、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中美关系、中俄关系、东亚问题、南海局势等九个篇章,其中部分内容系在国内首次公开发表。在国际形势发生复杂深刻变化之际,希望此书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和把握中国对外政策与国际关系的态势和趋势。
《看世界》的原文摘录
这个世界新秩序包括三个支柱。一是作为道义制高点的西方价值观;二是作为安全基石的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以美国制定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和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在美国的世界秩序观念中,联合国体系反映和贯彻了美国领导下的秩序原则与规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秩序也好,体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各国之间需要开展更加广泛的沟通。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更需要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政策和战略意图及时和清晰地传递给世界,从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秩序的核心是沟通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举个最近的例子:在叙利亚一国之土地上,聚集了政权更送、大国干预、极端势力兴起、人道危机等人们可以想象得出的几乎所有动荡元素,很难通过哪个秩序结构找到一个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大国,所面临的挑战同样很大。因为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或者说充当国际层面“玩家”的经验,需要扩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尤其是在公众层面。我们不仅需要维护好自身的国家利益,还应该拓宽眼界,考虑更加广泛的利益。中国人也需要逐渐从历史上“受害国”心态的束缚中走出来,成长为真正的世界公民。这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全球秩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之间能否开展真诚的对话与合作。中美有广泛的合作,同时也有矛盾和完争,两国关系早已经超出双边层面,对全球的影响日凎巨大。中美之间的合作会使世界受益,而任何冲突,如果不能妥善处置,都可能给世界带来风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前不久基辛格博土来北京,我应他的要求安排了一场与中国年轻人的对话。说到世界秩序变革问题时,大家纷纷对美国提出批评。基辛格耐心听完后,反问:“年轻人,如果现在把领导这个世界的权力交给你,你对世界秩序的构想是怎样的?”大家没有答案,显然都没有想好。 我们需要有更多具体的思考,不仅有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提前落到中国人的肩头,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最大机遇在中国并为此而调整自己时,中国能为解决全球难点提供什么方案?能为促进全球均衡增长提供什么样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利好,从而真心实意地与我们携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脱欧显然不是英国政府的政策选择,而是民众的利益选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逐渐积累,认为自己的关切得不到关注,脱欧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贏得美国大选出乎美国媒体的意料被视为更大的“黑天鹅”事件,美国学者称之为政治大地震,是底层民众的一场革命,因为他们的疾苦得不到关注和解决。虽然媒体和精英都渲染特朗普多么不靠谱,但民众宁肯一试,因为他们已无所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充满不确定性形势下看经济全球化/60
见到基辛格博士,他在谈话中坚信美中两国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主张多沟通,真诚合作。对于未来秩序,他认为世界进入一个共同秩序的前景是存在的,但是会很艰难。 围绕这个情况,我与中国学者也交换了意见,大家的观察是,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存在美国对中国深层次的失望:一是美方所期待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带来政治制度变革”的情况没有发生,中国版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相反,中国取得的成功和增强的自信使中国道路更加不可逆转。二是融入国际体系之后的中国,并没有成为屈服于美国意志和利益需求的辅从,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设计和塑造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方向。三是中国经济进人改革的深水区,美国一些大企业长期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好景不再,它们有些不适应甚至抱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90
在英国和西方,人们认为当今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是“美国治下的和平" (Pax Americana)。概括看这个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或西方的价值观,二是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三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组织。这个秩序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也在现代世界发挥作用,美国作为主导者从中获利匪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失序与秩序再构建/24zhongguoshi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得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战的重要机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然而,时代的转换不像翻书页那样简单,时代的逆流仍在一些地区流动。数据显示,冷战后全球武装冲突和战争数量虽有下降,但导致较多人员伤亡的地区冲突和一定规模的战争仍时有发生。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我们需要有更多具体的思考,不仅有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提前落到中国人的肩头,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最大机遇在中国并为此调整自己时,中国能为解决全球难点提供什么方案?能为促进全球均衡增长提供什么样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利好,从而真心实意地与我们携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美历届新总统上任都对中国有些严厉判断,经过实践中的磨合总会找到合作路径。中美关系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难以撼动,两国经济相互深度依存,美国人也承认,任何针对中国的制裁性举措都难避免导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看世界》的原文摘录
这个世界新秩序包括三个支柱。一是作为道义制高点的西方价值观;二是作为安全基石的美国军事同盟体系;三是以美国制定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和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全球经济。在美国的世界秩序观念中,联合国体系反映和贯彻了美国领导下的秩序原则与规范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秩序也好,体系也罢,说到底还是人与人的沟通和理解。各国之间需要开展更加广泛的沟通。中国作为新兴的大国,更需要学习如何将自己的政策和战略意图及时和清晰地传递给世界,从而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持。 秩序的核心是沟通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举个最近的例子:在叙利亚一国之土地上,聚集了政权更送、大国干预、极端势力兴起、人道危机等人们可以想象得出的几乎所有动荡元素,很难通过哪个秩序结构找到一个 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大国,所面临的挑战同样很大。因为中国缺乏现代意义上的世界大国,或者说充当国际层面“玩家”的经验,需要扩展自己的国际视野,尤其是在公众层面。我们不仅需要维护好自身的国家利益,还应该拓宽眼界,考虑更加广泛的利益。中国人也需要逐渐从历史上“受害国”心态的束缚中走出来,成长为真正的世界公民。这需要一个过程 未来“全球秩序”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美之间能否开展真诚的对话与合作。中美有广泛的合作,同时也有矛盾和完争,两国关系早已经超出双边层面,对全球的影响日凎巨大。中美之间的合作会使世界受益,而任何冲突,如果不能妥善处置,都可能给世界带来风险。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前不久基辛格博土来北京,我应他的要求安排了一场与中国年轻人的对话。说到世界秩序变革问题时,大家纷纷对美国提出批评。基辛格耐心听完后,反问:“年轻人,如果现在把领导这个世界的权力交给你,你对世界秩序的构想是怎样的?”大家没有答案,显然都没有想好。 我们需要有更多具体的思考,不仅有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提前落到中国人的肩头,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最大机遇在中国并为此而调整自己时,中国能为解决全球难点提供什么方案?能为促进全球均衡增长提供什么样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利好,从而真心实意地与我们携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进入21世纪的“秩序”争论/10
脱欧显然不是英国政府的政策选择,而是民众的利益选择,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英国民众对政府的不满逐渐积累,认为自己的关切得不到关注,脱欧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2016年11月8日特朗普贏得美国大选出乎美国媒体的意料被视为更大的“黑天鹅”事件,美国学者称之为政治大地震,是底层民众的一场革命,因为他们的疾苦得不到关注和解决。虽然媒体和精英都渲染特朗普多么不靠谱,但民众宁肯一试,因为他们已无所失。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充满不确定性形势下看经济全球化/60
见到基辛格博士,他在谈话中坚信美中两国合作的大方向是正确的,主张多沟通,真诚合作。对于未来秩序,他认为世界进入一个共同秩序的前景是存在的,但是会很艰难。 围绕这个情况,我与中国学者也交换了意见,大家的观察是,在这些表面现象之下,存在美国对中国深层次的失望:一是美方所期待的,“中国实现现代化必将带来政治制度变革”的情况没有发生,中国版的“戈尔巴乔夫”没有出现,相反,中国取得的成功和增强的自信使中国道路更加不可逆转。二是融入国际体系之后的中国,并没有成为屈服于美国意志和利益需求的辅从,而是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参与设计和塑造国际和地区事务的方向。三是中国经济进人改革的深水区,美国一些大企业长期在中国获得高额利润的好景不再,它们有些不适应甚至抱怨。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探索中美之间的相处之道/90
在英国和西方,人们认为当今世界秩序是由美国建立和主导的,是“美国治下的和平" (Pax Americana)。概括看这个秩序有三个支柱:一是美国或西方的价值观,二是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三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组织。这个秩序有其形成的历史原因,也在现代世界发挥作用,美国作为主导者从中获利匪浅。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失序与秩序再构建/24zhongguoshi
中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受害者,也是帝国主义发动的不义战争中得觉醒者和奋起反抗者,正是两次世界大战带来的国际格局动荡和殖民体系瓦解,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摆脱外侮、结束内战的重要机会。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然而,时代的转换不像翻书页那样简单,时代的逆流仍在一些地区流动。数据显示,冷战后全球武装冲突和战争数量虽有下降,但导致较多人员伤亡的地区冲突和一定规模的战争仍时有发生。 (查看原文)——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我们需要有更多具体的思考,不仅有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提前落到中国人的肩头,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最大机遇在中国并为此调整自己时,中国能为解决全球难点提供什么方案?能为促进全球均衡增长提供什么样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利好,从而真心实意地与我们携手前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
美历届新总统上任都对中国有些严厉判断,经过实践中的磨合总会找到合作路径。中美关系已经长成参天大树,难以撼动,两国经济相互深度依存,美国人也承认,任何针对中国的制裁性举措都难避免导致“杀敌一千,自伤八百”的结果。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全球格局与中国角色/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