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莹 看世界

傅莹(1953年1月—),蒙古族,内蒙古通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职业外交官。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英国肯特大学国际关系学硕士研究生。曾任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兼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副部长,是继王海容之后中国第二位女副外长,也是中国外交系统第一位女性正部级官员。先后担任过驻菲律宾、驻澳大利亚、驻英国等国特命全权大使,是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大使。

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科院全球战略智库首席专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特邀副理事长,清华大学兼职教授、人工智能国际治理研究院名誉院长。

看世界

作者: 傅莹

出版年: 2018-6-1

页数: 337

内容简介  · · · · · ·

  • 2014年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一百周年,国际上高度关注战争与和平的问题。从年初到年中,西方国际研究学界中出现了种观点,担心亚洲出现紧张甚至冲突,认为中国有点像“一战”之前的德国,经济高速发展,民族情绪高涨,军备快速增长,对中国是否会走上地区扩张道路有许多议论。在5月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论坛上,这种观点十分盛行。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世界秩序/1
  • 我们需要有更多具体的思考,不仅有宏观的也包括微观的。当越来越多的国际责任提前落到中国人的肩头,当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未来最大机遇在中国并为此而调整自己时,中国能为解决全球难点提供什么方案?能为促进全球均衡增长提供什么样的改革理念?如何能让更多国家和人民感受到中国崛起带来的利好,从而真心实意地与我们携手前行 055 (查看原文)
    —— 引自章节:在世界变局中构建中国责任/47
  • 时代的转换不像翻书页一样简单,时代的逆流仍在一些地区涌动。 21世纪会不会重复20世纪的旧路? 美国世界秩序VS中国国际秩序 美国的世界秩序观念,从威斯特伐利亚体系为根基延续至今,包括三个支柱,作为道义制高点的西方价值观,作为安全基石的美国军事同盟,以美国制定的国际经济金融规则和制度安排为基础的全球经济。 “美国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一是美国或者西方价值观,二是美国主导的军事联盟,三是联合国及其下属机构。 中国所认同和支持的国际秩序,“二战”后建立起来的联合国框架和围绕这个框架形成的一系列机制,即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家秩序和国际体系。这个秩序最初是二战战胜国主导设计,基于民族国家理念和多边主义的“世界政府”理想而创建的,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为核心。 中国人讲“定力”,就是要有耐心,看准时机和条件,再做判断,最重要的是办好自己的事。 美国作为海洋强国,历来主张弱化沿海国的主权,强调自己的军队可以在他国专属经济区进行与公海相同的各种军事活动,包括进行各种军事侦查和军事演习。 双方都在摸索,彼此的言行也在塑造对方的言行,宜保持谦逊,更新思维,不能简单套用旧的观念和模式。 修昔底德陷阱: 约2400年前,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写出巨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描述了雅典人的崛起及其在斯巴达人心中引发的恐慌,是如何使得战争在新兴国家和守城国家之间无法避免。1980年,美国作家赫尔曼·沃克在一次演讲中首次引用“修昔底德陷阱”概念,用来警告美苏之间冲突的风险。2012年,哈佛大学的格雷厄姆·艾利森教授再次对这个历史隐喻进行了量化研究,并运用到对中美结构性矛盾的论述中,他和他的团队研究了人类历史上新兴大国与守成大国互动的16个案例,发现多数走向了战争,只有四例(包括美苏冷战)得以用非战争的方式处置利益冲突。这项研究似乎想证明大国实力增减的宿命性结局。 世界上... (查看原文)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