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東急就章(64)

在歷史學術研究上,個人與官方進行著雙方力量絶對不成比例的對决,在大陆是歷史性的常態。所有的結局都是沒有任何想象空間的。在康、雍、乾三代是滿清的文字獄最興盛之時,那時只要皇帝認爲你居心叵測,那就死無葬身之地,旣使是死了的人也會被挫骨揚灰,你可以翻翻有關滿清文字獄的資料,由此你就知道紅朝太祖在向誰學習了,也明白了爲什麼一定要要驅除韃虜。因爲它代表並維持了華夏文化中最落後、最野變的那部分,當年的革命前輩的鮮血和生命白白地浪費了,滿清雖然結束了,可蘇維埃以其原教旨主義對獨裁做出了新的叙事。在新中國的前四十年只要官家出手後,那所有與官家持不同調子的人就馬上被毁尸滅跡,因此袁偉時還算幸運的,起碼沒有被開除公職和清理出教師隊伍。經常有人説,現如今的中國畢竟是有所進步了,是的,從總體而言那块土地確實與一百年以前不同了,但改變的更多的是科學、技術方面。這種改變根本不是那块土地的執政者所心甘情願去做的,他們在這一點上與滿清的統治者是一脈相承的,他們打心裡是絶對不希望任何外來的東西去撓亂其費盡技倆維護的統治秩序,只有當他們被逼無奈、走投無路時才不得不放開一點點,而一旦他們恢復到可以控制的時候,就會立馬把這些先進的科技方式變本加厲地用於對付自己的細民,而且馬上閉關鎖國,建立完善各類“長城”來禁錮子民們,如果可以對科技逹到自主運用了,則相關聯的世界就面臨著危機。

人是非常容易忘記過去的,比如今天已經六、七十歲的人,他(她)們大多數都把其生命的前三十年置之腦後。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忘卻那時的中國是個什麼情形,他們不記得“家用電器”這四個字在那時並不存在於漢語之中,他們當時的終極梦幻理想是“樓上樓下、電燈電話”。因爲那時的電力並不是普及的,那時國營企業用電“停三開四”和“停二開五”是最常用的詞語,旣使是以電爲生活能源的主要大城市,其家中必備品中亦必有蜡燭,因爲停電是常態。旣使到了七十年代末鞍山地區也僅是鞍鋼直屬的少量住宅有管道煤气,鞍山市部分城區可以使用液化汽罐,以煤爲家用能源的不是少數而是大多數,那是以“鋼都”著稱的地區。關東地區從一九二一年至一九三0年就已經逐漸建立了發電厰七十七家,那還是在僞滿洲國之前的事。但當我下鄉時,劃歸東三省的原屬内蒙古自治區的幾個盟和地區的廣大農牧區仍然不知電爲何物。一九七六年的赤峰市大街上沒有紅緑燈,市里沒有公共汽車。一九七五年昭烏逹盟召開紅代會,其會議議程中的重要一項是參觀赤峰火車站。所有與會人員步行半個多小時去看看“新鮮西洋景”。今天我們中的很多人嘲笑朝鮮,但當時朝鮮的平均人民生活水平要比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高很多,因爲朝鮮在紅朝太祖的扶持下,是按照當時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條件進行建設的。我一直有個疑惑,如果太祖有子承繼其業,那華夏是否就成爲了名實相符的“西朝鮮”?

説到太祖,那可是個人物,指數風流,點畵春秋。現如今他老人家仍是相當數量之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心中的紅太陽。這沒有什麼可奇怪的,全世界從古至今您數一數,誰死了能有幾億人哭靈?而且當時細民們的談論中心有兩?,一個是毛主席去世了,中國人民以後可怎麼活啊?第二個就是比較誰哭得最帶感情,誰哭得花樣翻新。想想太祖留下了什麼?看看華夏大地有什麼東西可以吹噓其歷史超過了四十年,至今仍可以爲細民們造福?當年的紅衞兵唱著“北京的金山上”走向廣闊天地,他們的孩子唱著“我愛北京天安門”成長,但至今北京仍不是每一個中國公民能够立足之地,“北漂”所積存的内涵也不是現代中國人所能消化得完的。記住天安門並不是太祖留下的,那是明朝皇帝建的。想必建設之初絶沒有人會想到那裡會是個大墓,而且是個不朽之軀。也不會想到紫禁城之一部分至今仍是皇宫内院,那裡從袁世顗開始已經有好幾任皇上龍馭上賓,且寶座從未空置過。

經過了一塲世界歷史上都未有過的浩大劫難,在文化大革命後太祖留下的是一個破敗的山河,民衆特别是農民和城鎭細民苦不聊生、國民經濟已經崩潰,國將不國。中國共産黨在彼時的開放是不得已而爲之的,他們所面臨的正如滿清在太平天國軍興之後的境况。統治的兩大要素一是錢、二是武裝部隊,最主要的就是錢,沒錢私家的黨衞軍也會成爲敵人,因此當時的開放主要目的就是吸收外資以維持政府運作,從而延續統治。當然這一點也不是他們自己想出來的,而是學習滿清統治者的前例。知道嗎?滿清最後的維持不是滿人和蒙古人,而是漢族的精英們,是他們一直在維係那個統治,有了滿清的外殻,則他們就是利益均沾,亦就是旣得利益者,沒有滿清的皮,他們的毛將焉附?八十年代中國的情况正如滿清,當年的所謂改革開放就是因爲漢族的旣得利益者們共同維繫了共産黨的統治係統,使其得以喘息而後反嚙。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