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律】 自遣
作者: 月旦茶点
行吟紫陌自悠哉,怕问偶从何处来。春到常思顾鸣雁,古稀始爱木无才。
高台日暮总迷向,野岭秋深常发呆。醉玉颓山云邂逅,添删误笔费鸥猜。
七律 季秋有题
作者: Meander (月旦茶点)
云岭镜涵芦荻秋,鹰扬鹤舞自风流。庄周一蝶拟浑沌,渔父三竿复放收。
题叶当题著霜叶,盖楼应盖济川楼。日边城古凤凰远,客里刻瓜撩鬼愁。
&&&&&&&&
《学诗百法》By 刘坡公
乃民国人刘坡公所著,刘坡公者,未详其人;书中所论甚丰,兹节录其第四纲章法之编及第五纲一部分以飨初学。然诗之有法又曰诗无定法,诗之有法者是对于初学者所言,诗无定法则是对于熟手而言,了然于心则诗无法而自成法矣;诗法之论前贤甚多,读者不可不察;诗无定法者,诗法惟变可概也。
中华之古典诗词:情贵真,意贵曲,脉贵贯,语贵雅,味贵厚,格贵高,法贵变,思贵精,锦绣成文。诗之教者,温柔敦厚也。
按:阅帖过程发现偶有错字,兹不改,请自行辨别。
第四纲 章法 起笔突兀法
做诗起笔,有明起、暗起、陪起、反起之别。明起者,开口即就题之正意说起,随之明见题字,然不得谓之骂题。暗起者,不就题面说而题意自见。陪起者,先借他物说起以引申所咏之物。反起者,不说题之正面而先从题之反面着笔。学者明此诸法,起笔者尤以来势突兀为胜,若一涉平淡,便觉句法不挺矣。兹录唐诗得力在起两句之一首于下,以便学诗者有所取法焉。
和晋陵陆丞相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萍。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
上诗首句拈出独有二字,次句便以惊字作衬,有登高一呼之概。
承笔衔接法
律诗以第二联为承笔,或写意,或写景,要与上联起笔衔接,不可松泛。起笔一联,仅浑括大概。点醒题意,全在此联,且需留有不尽之意,以开下文转笔一联。兹录唐诗中第二联最警切之一首,以飨读者,俾知醒题之法也。
军中闻笛 张巡
岧峣试一临,虏骑附城阴。
不辨风尘色,安知天地心。
门闲边月近,战苦阵云深。
旦夕更楼上,遥闻横笛声。
上诗第三四句写军中情状,紧接上句看见虏骑之悲感,而全题之用意醒矣。
转笔呼应法
转者,就承笔之意,转捩以言之也。其法有三,一、进一层转,二、推一层转,三、反转,总以能与前后相呼应,活而不板者为佳。唐诗之注重转笔而上下一气者,当推杜甫《春望》一首,兹特选录于下。非学到功深者,断难揣摩其万一。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上诗第五句言兵祸之久,第六句言乡信之重,是全诗最着力处,而与首句写乱后景象、末句自伤衰老,通体均相应也。
合笔结束法
合者,结束全诗,俾有下落也。或开一步,或放一句,总以言有尽而意无穷者为佳构。唐诗中合笔之足以惊人而传诵一时者,首推刘禹锡之蜀先主庙诗。兹亦照录于后,以为学者之模范。
蜀先主庙 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上诗结句言蜀妓凄凉不言蜀灭,而蜀灭之意自在其中,以此结束全题,真觉余韵悠然,有缥缈欲仙之致。
因原帖乱码,无法显示,故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