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和年初在日本和上海的旅行观感(5

3岁定终生。从善并不一定减少生活里的痛苦,择恶一世肯定不安。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以前出门游玩只能住旅店,没有其他选择。有了民宿这个平台后,出门旅行又增加了点刺激。在不同国家和民宿主人聊天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不仅可以快速了解各种实用信息,还可以增长很多平时学不到的东西。比网络和谁谁谁告诉你的要有用的多。

住的民宿是一幢日本普通的小楼房。由50多岁的马来婆自己经营,她英语有限,中文流利。和我聊天常常要带点英语。她自己住一楼客厅旁的一间房。底楼一间和二楼两间作民宿出租。

8小时的时差,人虽然精疲力尽,其实也只睡了2个多小时。熬到早上7点钟,到楼下客厅打算喝杯咖啡。马来婆已在客厅里忙碌着。打过招呼和她闲聊了一会儿,她说来日本20多年,日本老公过世多年。平时做些短工。出租3间房以补家用。然后询问我来东京想去哪儿玩等等。看着我有些迟疑,马上介绍了一通东京的名胜古迹和网红打卡之地。我知道她在她的民宿网页上有提供导游的服务。我如实告诉她我来东京是因为女儿在东京开导演会议,住在涉谷。会议结束后一起去大阪住几天,然后去上海,主要是陪女儿去上海。如果各自从欧洲单独飞,路上甚感无趣。被她拖来东京也顺便散散心,走走看看而已。我去年已来过大版。马来婆听完我的话张着眼睛将信将疑的看着我。我猜在她的认知里,哪有来东京对吃,购物和参观名胜古迹不感兴趣的。这老家伙要么是胡说八道,要么是另有不可告人的隐情。是个怪人。

当然我只是没敢对她说日本的东西对我没什么吸引力,吃,我个人没觉得日本的食物有多美味,什么高级的牛羊肉和海鲜,在我所居住的城市,品种没有日本多,但食品的信誉,质量绝对不低于日本。日本的名胜古迹,我不懂美学和建筑艺术,但感觉上和上海的豫园都不能比。和欧洲建筑相比,那。。。。

从马来婆那里了解了点简单实用信息,附近哪家餐馆可以吃到多一点大米饭,来去的交通信息等等,一个人就漫无目标的去街上闲逛了。东京的街道和建筑,除了干净。和八,九十年代上海的有些区域在很多地方很相像。大脑里回想起80年代初,看日本的电影和一些图片。东京是令人向往的地方。日本的朋友还为我办了东京的一所什么学校的入学通知和经济担保。终因当时政府不给护照而只能绝望的作罢。后来护照政策放松,时过境迁。在西方各国辗转,时光匆匆就再也没有和他们联系。不知如今这些日本朋友是否还在人间。去年九月在大阪心中也同样浮现出这种伤感。物是人非,由它去吧。想想年轻时的无知,总想掌握自己的命运,甚感荒唐可笑。

用西瓜卡进入车站。内心却很纠结,自己在问自己,究竟游,行兼并还是以行为主。自去年9月独自在大阪京都等地盲目逛了几天。对游览日本的名胜古迹就几乎失去了兴趣。我对日本的文化历史,知之甚少,也不感兴趣。对佛教和古建筑更是一窍不通。远远看看就行了。从我个人的欣赏角度,日本的亭台楼宇寺庙,建筑风格和上海城隍庙---也就是豫园都不能相比,只是日本的建筑物外多挂了点大小不一的红白灯笼而已。更不要说苏州的园林相比了。好多地方参观还要收门票,特别是去年9月去京都,在一个叫二条城御殿的地方进去看看,看见大门外很多欧洲游客,心里有些后悔。凡是欧美游客多的地方基本上都不怎么好玩,都是被忽悠来的。无奈脚上起泡,实在想找个地方歇歇脚。付了10欧元门票进去。围着几幢低短的建筑和空空如也的花园。里面有个茶室,人很疲劳只想先坐下休息,要了个单球冰淇淋。付钱时还是吓了我一跳。1500日元,几乎是11欧元。我一开始还以为自己没听清楚。我居住的城市生活开销大概和日本一样,但也没有11欧元一个单球冰淇淋。

想来想去还是觉得随意而行吧,先去东京市中心看看。脑子里忽然想到先去问车站管理员要一张地图。地图一目了然。日本的游客信息中心不多。要弄一张地铁路线图或旅游地图不容易。大的火车站的办公室有些有,有些也没有。看着车厢里男男女女不管是坐着的还是站着的,没有一个不在低头摆弄着手机。时髦话叫‘刷’手机。一下子有点分不清是在上海地铁里还是在东京。中文媒体总是说东京人的生活和工作节奏压力怎么大。随意看了一眼旁边坐着的年轻人,正低着头手指快速的在屏幕上上下滑动,以为他在回复或接洽什么工作。仔细看了一眼他的手机屏幕,好像是个新闻网页。他如此不停的快速滑动根本不能看文字。再看看旁边一个菲律宾女人,也是30多岁吧,在一个语言APP界面上不停的上下划动,其实是一种很严重的焦虑症。

大阪书生 发表评论于
活着。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