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哈顿911纪念馆

随翻随摘随忆 能感受得到 , 那块绕在南院上的云,又来了,看着厚。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曼哈顿911纪念馆

展厅第一部分:飞机撞向双子座。墙上,屏上,长廊两边,全是从各个角度拍下的照片,人们在看。人的中看和不中看,不在摆拍,而在随机“扣”下的。而在面临突变,面临出乎预料的灾难前,往往将平素里见不到的品质,公诸于眉眼。照片里的千千万万,有一点很共同:“稍有人心者,怎知道会有这样的罗网”,都一副“哪里见识过这样的恶魔?”的美国大男孩相。

读过看过听过美国的种种,留下的印象是,美国和美国人的印堂之亮,眉宇之阔,心思走向,和其他地方的人,没得比。

读《独立宣言》,对比《人权宣言》,就曾有个感觉,法国人,是个自由油子;而美国人,则是一副要将“一切都须重新来过”,创造人类新生境的姿态。

在曼哈顿来回逛,觉得用闹市,繁华都市,最现代化城市来说它,都不确切。二十四小时车水马龙的百老汇大街,到处都可以拍出风情的教堂街;好多旧楼,一身的旧时帝国打扮,但走到面前就是满满的朝气蓬勃。街角咖啡店,时装店,超市,mall, 都有一种别的地方没有的兴冲冲,像是卖的是未知,买的是未来。一百美元,眨巴眼就没了个零找;也不是亇很方便很星味的地,睡一晚两百多,还没处讲。一派“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李白气象。

这儿和这儿人的心思像是并不完全放在所居住的城市,甚至并不完全放在所在的地球上。这儿时尚的是海底湖天,好高骛远,一山望着一山高…. 而当上述这些一下凝结成目睹旷世灾难时错愕,惊异,震撼的表情,又一次展露曼哈顿人的中看,耐看,好看的底蕴。这真是个随时都能摆拍,能抓拍,在任何时候都不失教养风度的地方和人群。

没有哭天喊地,头撞墙,抓拽自己头发的歇斯底里,没有“生死大矣”就是过不去的祥林嫂式的绝望,见到的是老男人的沉重,女人们不可置信的惊怵,年轻女人的静默,人们手牵手祈祷,都有着古希腊古罗马雕像般的质地。

拿破仑说,伟大和渺小只差一步。这是拿命运当骰子。直面惨淡的人生,举望双子座被飞机冲撞,不作鸟兽散,不只管拍照发视频,而是凝望着,祈祷着,希望着….. 显出的是高水准的文明,高品级的人的素养。

展厅第二部分:飞机撞双子座以及双子座坍塌。

撤出的人群,见不着前挤后拥,不,有如平时见到的电影音乐会散场,排队,惊而不慌,一点点都不乱。

警察消防员各司其职。逆撤离方向而行,步伐坚定,神情坚定。后来有人说,他们是曼哈顿永不消逝的双子座。这个评价比“保卫红色江山靠枪杆子,刀把子”,像《汉姆雷特》和《智取威虎山》的差别别。

一个厅里,在不断播放最后的通话:“我爱你!”“我害怕极了。我爱你,爸爸!”“烟太大。”咳嗽声“我爱你,爱我的家人!”从来听到的是:“人之将死 ,其言也善”,多少顾虑和算计!而当这直面死亡,产生宗教般爱意的伟大,谆谆耳边,磊磊落落于眼前,不由震动得发颤。

“ missing”,原来是个很疼的词!坍塌现场的周围,站满了高举着“ missing”牌子的人,牌子上有照片。举着的人槁目枯泪。

政府在扬言报复。有人拉出“战争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条幅。

死者的名单,长得瘮人。有一个人对着话筒无数遍地重复“????掉了多少家庭,多少家庭,多少家庭……”是啊!罗马帝国的铁蹄,奥斯曼帝国的血膛,二次世界大战…… 除了毁掉了多少家庭,多少家庭之外,就是毁掉了多少家庭,多少家庭!这重激愤写在废墟边站着的阿拉伯店主脸上,黑人消防员脸上,亚裔面孔上。政府一个劲地在拉动爱国情潮,但整个曼哈顿灾区里的人给你的印象,是他们陷入了沉思!

曼哈顿,很重!曼哈顿岛,很大!

展厅第三部分:After 911

意识形态化。俗了。

好多好多星条旗!

好多好多政客叭叭叭叭。

控诉塔里班的场景,悬赏捉杀宾拉登的广告….

废墟被清理,在原地建立纪念遗址,博物馆,市长宣布,曼哈顿重新开放。

时间永是流逝,街市依旧太平”是冷得使上下牙齿打战的不为任何所动的真实。欧美人是怎样深地得罪了阿拉伯人,不然怎么会这么恨得去走这样的极端?那几个驾机撞楼的人,都是最要活年纪的年轻人,屏上放着他们进机场通关的视频,都神情自若,都举止寻常。他们正踏上必死的路,就在几个小时之后。

抑或这不是欧美人与阿拉伯人间的仇隙,而是人与人问未绝迹的兽性!走出911纪念馆,一脑子这样的念头。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