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大冰的小屋”真实记录

来大冰的小屋吧,装一下文艺(B)再走!———题记

大冰的小屋是个普通卧室大小的小房子,坐落在丽江城的东北一隅。

大冰的小屋营业到后半夜,属于几个驻唱歌手轮班制,每次只有一个歌手在场,间隙聊聊天那种。门票40块,可以选一罐啤酒或者一瓶豆汁。

我和太太进去时候已经是夜里十点。正在唱歌的是一个云南本地小姑娘,叫可可。她自己还在上学,家里比较晚穷,是勤工俭学。她自称是00后的未成年人,不知是为了活跃气氛开玩笑的还是真的。她弹唱了五六首歌,吉他弹法略显稚嫩,但挺灵动的,唱完就开始和大家谈笑。期间有一些人不断地进去,屋子本来就小,可可就不断地指挥大家挪挪,腾个位子。后来,可可就让大家点歌,大家连说十来个歌名,她都笑着说不会。后来坐中间一个刚退伍的老兵说,我点一首《军中绿花》吧。可可说,这个我会。于是,大家仿佛回到了军训的时候了。老兵还陶醉地自己毫不尴尬地开始指挥,尴尬了一群想听民谣的文艺青年。

后来可可说,我到钟了,下面请出来咱小屋的二号男技师。

门口来了一个戴牛仔帽身材短粗的汉子。他坐定之后,声音低沉地说,我来自祖国的大西北,我叫x剑峰(姓什么我忘了)。他说了几个西北的乐队名字,问我们听说过没有,我们都说没有。于是他说,好吧。

他扫视了一下全场说,好的,应该都是被大冰的书骗来的吧。

全场大笑,都说,对,被骗来的。

他唱了一会稀奇古怪的民谣,又进来一个朋友。他看了一眼说,得,又骗来一个。笑声让那个朋友手足无措,犹如错进了女厕所的君子。

我问剑锋说,大冰书里有你吗?

他说,惭愧,没有。

我想起大冰曾经在一本书里写过,我手里的素材多的是,还够我写十年。看到这些长相不俗,深藏不漏,欲言又止的歌手,我觉得大冰应该不是在吹牛逼。于是,我对剑峰说,会有的。

他抱了抱拳,又开始弹起粗犷的旋律。

大冰的小屋里面是不能拍照的,只能拍门口。但是他唱歌的时候很陶醉,于是我就冒死偷拍了一张。

那个退伍军人又要开始指挥,打拍子了。剑峰毫不掩饰地说,兄弟,我不需要。于是,他只得悻悻作罢。

我说弹个《成都》吧。剑峰说,算了,都弹烂了。后来剑峰又弹了很多曲子全没有听过,只是第一首歌听过,就是《去大理》,他把歌词里的所有“大理”都换成了“丽江”。因为这里是丽江,是大冰的小屋总舵。虽然这个小屋也西迁了几米,不是和“老兵火塘”对门的那个老屋子了。

夜色渐渐降临,大家都没有离开的意思,仿佛有一种装逼要装全套的意思。至少我是听不下去了,不知道走时候怎么打招呼,拜拜了您呐?趁着歌手陶醉,听者假装陶醉地间隙,我和太太就跑了。外面依然是大俗特俗的商业街,还有大跳艳舞的喧闹酒吧。不知道为什么,我特么竟然有种如释重放的感觉,我竟然觉得那些嘶吼着狂甩长发的电吉他歌手和浓妆艳抹的舞娘也从吵闹变得可爱起来。最起码不装,最起码真特么的俗。

我们站在丽江古城的最顶端拍个夜景,那一刻空无一人,那一刻才真文艺。

总结:大冰的小屋是很多文艺青年的灵魂打卡地之一,但去了一次之后感觉也不过如此。不必把那个狭窄局促的破屋子说的神乎其神。四十块钱还不如我去老兵火塘那里吃着肉吹吹牛逼。当然这里也没有诋毁的意思,去一下体验一下还是不错的,我也去装过13了嘛。这样解释可能更准确——那里更像一个教堂一样,是一个大家完成自己内心仪式感的地方。至于你能不能得到上帝的救赎,仪式感意义不大,赎罪券没大意义,内心深处的忏悔才是最重要的。

2021.3.13丽江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