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上皮特·赛尔金(Peter Selgin)的英文小说写作课时,那开课的破冰形式几乎有点巫术表演的意思:他鼓励大家都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教室的中间空地形成一圈,然后让大家跟着他一起,一边向上向下甩动双臂,一边深吸一口气后慢慢呼出、并随心所欲发出“哇啦哇啦”的古怪又可笑的声响……大家一面跟着做,一面不由自主地笑,确实达到了亲近和放松的目的。然后他让大家回到自己的座位,写自己来上课路上遇到的人或者事情或者冒出的想法,大概半小时后,每个人都念一下自己写了什么……
记得那是个夏天感觉还没完全过去的日子,因为去上课的路上遭遇英文一场特别的“热带风暴”(Tropical Depression),我就写了自己路上遭雨的尴尬、进而对于这个词组的好奇,并把意思“曲解”为“热带忧伤”……皮特听了我的朗读,十分赞赏,说因为他们的英语是母语,对这类词汇熟视无睹,而我给出了焕然一新、令读者眼前一亮的陈述。
因为这样别开生面的形式和他让人备受鼓舞的称赞,我喜欢上了赛尔金老师的小说写作课,并连着上了两次他的写作课。他对我后来提交的几篇小说也大加赞赏,不仅用各色铅笔细细标出每一处需要改正的错误或者改进的用词,也标出他喜欢的段落、句子或者词汇,又另写一封整整一页纸长的评论,并以极其郑重亲切的“Dear Aiguo”开头,让我受宠若惊。当然最令我鼓舞的是他不吝赞美的评论,他说“在还没看到你的作品之前,我就有一种感觉,你不是一个写小说的新手”(我后来告诉大家我曾经在中国出版过一部长篇小说《有女知秋》);“祝贺你又写了一篇出色的小说,而且很优美……你对于这种微妙情感的描写和把握,会让许多作家嫉妒,他们也应该嫉妒”;“我们应该讨论讨论你该如何进一步修改你的小说作品,并把它们投出去发表。我真还有些建议。”
近20年过去了,每当我在写作路上迷茫或者疑虑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皮特·塞尔金这样一位良师。因为喜欢,有好几个学写作的朋友跟我一样,上了至少两期塞尔金的小说写作课。我们后来还自发组成一个虚构写作小组。有两三年的时光,我们每个月聚一次,一起互相阅读和评论小组成员的最新作品……
皮特是个多才多艺的意大利裔美国人。他毕业于纽约的一个艺术学院,曾经赖以谋生的职业是在各种聚会和邮轮上为客人们画肖像。他的画作曾出现在《纽约客》等著名杂志上,文学方面他迄今已经出版过散文集、小说集、长篇小说、剧本、儿童绘本、写作工具书等等,并曾获得各种大大小小的奖项,他也曾编过文学杂志,并且担任插画师。他是我认识的美国人里头少有的艺术家和作家,不仅一直更新自己的网页,还有专门的维基页面介绍。
皮特更是个有趣的人。曾经读他的散文集《一个左撇子的自白》,因此知道他用左手画画写字而这只左手又曾经被房东的大狗咬伤,差点毁了他的职业生涯。他高中毕业后迷茫于人生的意义,因此没急着上大学,反而去开了一阵子大卡车谋生。他有一个双胞胎兄弟,兄弟俩小时曾经一起玩火、把自己的家烧成灰烬。兄弟俩的爱好更是大相径庭,他是作家和艺术家,而兄弟乔治则是一名经济学家,曾是乔治亚大学的经济教授。皮特曾经有过一段婚姻,却因他执着于完成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而和太太P选择了离婚。他曾经着迷于泰坦尼克号,并在家里开了一场以泰坦尼克号为主题的画展。皮特喜欢游泳,也不讳言自己人到中年遭遇前列腺肿大的尴尬和痛苦……
曾经年轻英俊、潇洒不羁的皮特,在年近半百之际,为了更稳定的生活和医疗保险,选择了读一个创意写作的MFA学位,并希图以此来谋一个更稳定的教职。维基页面说2021年时他是乔治亚学院和州立大学(Georgia College & State Univeristy)创意写作项目的副教授。
我很欣慰皮特的才华和坚持终有回报。想起那一两年跟着皮特上课的日子,他略带沙哑的嗓音浸满意大利式的热情和坦诚,在课堂上用各种小技巧启发大家互动和发言,课后在咖啡馆的小聚里他更是毫无老师或者长者的架子,会跟我们说起各种生活琐事。对于学生的优秀作品,他总是不吝夸奖;对于需要提高的作品,他也从不虚与委蛇自己的观点,而是直接指出不足,并给予具体的改进意见。他让我们对小说写作的技艺着迷,并且信心高涨,认为发表乃至成功的那一天就在不远的前方。
让我一直记忆犹新的一件事,是皮特对于自己美国人身份的审视。他在一篇散文里说他曾参加一个美籍意裔作家的研讨会,结果会上多数作家在那里诉苦,说身为意大利人在美国成长过程里的艰辛和饱受歧视。皮特感到深深的不适和难以苟同,他认为自己就是美国人、美国生活和美国精神的体现,觉得那些作家的委屈姿态十分可笑。作为一个中国人,一个生活在美国的亚裔,读到这种文字和现象,忍不住要哑然失笑,也不禁要审视自己:我们自我感觉作为少数民族的“悲惨”到底是不是真的,或者只是一种心理上的暗示?也许,我们从来不曾真正懂得在美国成长和生活的含义。
最后一次见到皮特是参加他和当时还没离婚的太太P主编的杂志首发会。他穿着西装,意气风发,亲吻每一位来宾的双颊,叫我这个中国男性简直不知如何回应。他给我们发邮件通知他散文集出版消息的时候,我回信祝贺,并问他还记不记得我。他说“当然”,还有“你那个关于波士顿和纽约之间的长途汽车的小说。”说得我很不好意思。这辈子也许只有皮特这样夸过我,“You are too young to be so talented。”
有时我觉得,自己跟这个所谓的“天赋”也许正渐行渐散,但离那个“年轻”的区段,毫无疑问的,是距离越来越远了。但偶尔想起如今应该年近70的皮特、这个美籍意大利人的时候,看见他网页上的笑意盈盈的个人肖像,总会有暖意和笑意自心头升起,想着某一天我也许还会有机会告诉皮特自己写作方面的最新消息。
Peter个人主页:https://peterselgin.com/
Selgin维基页面: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ter_Selgin
(原发于《世界日报》2025年4月11日副刊版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