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动乱中的哲学“罪案”:杨献珍的荒唐遭遇

苏向东教授号清慧居士离群索居精进修行
打印 被阅读次数

文革动乱中的哲学“罪案”:杨献珍的荒唐遭遇r

文化大革命(1966-1976),这场席卷中国的政治风暴,将无数人卷入荒诞的漩涡。知识分子首当其冲,成为“反动学术权威”的靶子。在这动乱年代,哲学家、中央党校前校长杨献珍因提出“合二而一”的哲学观点,背负了所谓的“哲学罪案”,不仅事业毁于一旦,还经历了监禁、流放的磨难。他后来将这段经历写成《我的哲学“罪案”》,记录了那个时代的非理性和悲剧。本文将聚焦杨献珍的遭遇,揭示文革中哲学争论如何被扭曲为政治迫害的荒唐事。r

一、“合二而一”引发的风暴r

杨献珍,1896年出生于湖北郧县,是一位自学成才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早年投身革命,1927年与毛泽东在武汉相识,支持其农民运动主张。1950年代,他担任中央党校校长,致力于辩证唯物主义教学。然而,1962年,他在哲学探讨中提出了“合二而一”的概念,认为对立统一不仅包含矛盾的斗争性,也包含统一性,强调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整体性。这一观点本是学术争鸣的正常表达,却在文革前夕被扣上“反党”的帽子。r

杨献珍的“罪名”源于与毛泽东的“一分为二”观点的所谓对立。毛泽东在1957年莫斯科会议上提出“一分为二”是普遍规律,强调矛盾的斗争性。杨献珍的“合二而一”被指责为否定斗争、调和矛盾,进而被解读为反对毛泽东思想。1964年起,全国掀起批判“合二而一”的运动,报刊发表500多篇讨伐文章,中央党校内部更是天天批斗。杨献珍悲愤地说:“历史上株连九族的例子有,但‘合二而一’株连远超十族。”仅中央党校,就有154人因支持他的观点被牵连,甚至有人自杀。r

二、从学术到牢狱的荒唐逻辑r

文革爆发后,杨献珍的处境雪上加霜。1967年9月,71岁的他被逮捕,关押在北京郊区监狱,接受非法审讯。罪名不仅包括“合二而一”,还追溯到1959年他对“大跃进”的批评。当时,他私下说“大跃进”导致的浮夸风是“叫花子主义”,被告密者上报,成了“右倾机会主义”的证据。更离谱的是,他与彭德怀的友谊被渲染为“杨彭反党集团”。彭德怀罢官后住在北京挂甲屯,杨献珍常去探望,还派秘书王哲民为彭辅导学习。这本是朋友间的正常交往,却被指为“两个反党分子的勾结”,王哲民因此被开除党籍,发配农村。r

在监狱中,杨献珍受尽折辱。审讯者要求他承认“合二而一”是反党纲领,他却坚持那是哲学思考,而非政治阴谋。一次批斗会上,有人高喊:“杨献珍,你用哲学向毛主席开火!”他无奈回应:“我只是讲了统一性,哪里开火了?”这种荒唐的指控背后,是文革时期学术被政治化的极端表现。哲学讨论不再是思想的碰撞,而是忠诚度的试金石。r

三、株连无数的“罪案”涟漪r

杨献珍的“哲学罪案”不仅毁了他个人,也波及无数无辜者。他的学生、党校教员,甚至素不相识的人,仅因写过支持“合二而一”的文章,就被打成“杨派分子”。中央党校哲学教研室副主任孙定国不堪迫害,跳湖自杀;讲师黎明投井身亡。一名军队战士因撰文赞同“合二而一”,竟被判死刑。杨献珍在《我的哲学“罪案”》中写道:“那些受株连的人,我大多不认识。他们不过说了几句学术话,却付出了生命的代价。”r

更荒唐的是,批判“合二而一”成为一场全国性的政治表演。地方报纸、党校课堂、工厂车间,都要表态反对杨献珍。某工厂工人被要求写批判文章,不懂哲学的他抄袭例文,误将“合二而一”写成“合二为一”,竟被指“篡改罪名”,挨了批斗。这种形式主义的狂热,凸显了文革中理性的丧失。r

四、从流放到平反的曲折路r

1975年,杨献珍结束8年牢狱,74岁高龄的他被开除党籍,流放陕西潼关。他在乡下种地、挑水,身体每况愈下,却仍坚持读书思考。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才回到北京,接到中央组织部的平反通知。1981年,他出版《我的哲学“罪案”》,以平实的笔调记录了这段荒唐历史。他写道:“批判‘合二而一’的8年,哲学成了棍棒,学术成了牢笼。”r

杨献珍的平反并非个例。文革结束后,胡风案、邓拓案等文化冤案陆续纠正。然而,他晚年并未沉湎于个人苦难,而是反思自身在早期运动中的错误。他曾坦言,1950年代对刘建章的逼供是“忠诚的愚蠢”,并亲自向受害者道歉。这种自省在当时极为罕见,显示了他作为学者的良知。r

五、荒唐背后的时代悲剧r

杨献珍的“哲学罪案”荒唐在哪里?首先,学术被无限政治化,一句哲学观点被扭曲为反党罪行。其次,株连范围之广、手段之残酷,远超常理。哲学本是探索真理的工具,却在文革中沦为迫害的武器。杨献珍的遭遇只是冰山一角。文革期间,老舍、傅雷等知识分子被迫害致死,科研、教育停滞,文化传统受创。正如杨献珍在书中叹息:“哲学成了罪案,真理何处安放?”r

这段历史提醒我们,理性与宽容是社会进步的基石。杨献珍的坚持与反思,也为后人留下了一面镜子:面对狂热与偏见,保持独立思考有多难,又有多珍贵。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