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斧神工大西部,玻璃桥端景无数。
古老沧桑荒几度,蝙蝠顶上瞰峡谷。
没去过西部不算真正了解美国文化。没去过大峡谷算不上真正去过西部。所以,这次国家公园之行自然而然地包括了大峡谷。实际上大峡谷也是国家公园。

沿着新建的小路登上胡佛大坝观景台,762英尺(60层楼)高横跨亚利桑那和内华达两州的大坝尽收眼底。大坝呈漏斗型,上大下小。五条泻洪口和旁边的机房清晰可见。放眼望去河岸两边黑色的岩石似条纹一样从上而下。看不到山峰,山顶似乎都是平。难道是科罗拉多河把高原切开了吗?

大坝的不是建造来观赏的。作为最伟大的世界建筑奇迹之一,胡佛大坝实实在在地为下游的三个州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水源和电力。同时又为大萧条时期的经济复苏增添了动力。
可谁又知道修建大坝是多么艰辛的呀!以当年落后的建筑技术,在半沙漠的气候中,成千上万的美国人民不屈不挠顽强奋斗地了五年, 在这荒山野岭中建成了世界第一高坝。与此同时又创造多个建筑史上的世界第一。不能不说胡佛大坝是美国开拓精神的象征。
再看当今美国社会,开拓奋斗的精神早已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怎样巧取豪夺得到政府福利。换句话说,就是怎样不劳而获。拿着粮食卷开着奔驰车,而且,这样的人越来越多。
学校教育完全脱离现实。教科书里充满了莫名其妙的东西,例如今天可以自称是男的,明天可以自称是女的,如此之类的垃圾。不知道何时才能矫枉过正呀!
沿93号公路朝东后转北进入去大峡谷西缘(峡)的公路。不知不觉间忽然感到一种莫名其妙的不舒服。这时才注意到路旁是如此荒凉。一片又一片低矮破旧的房屋。说不上是断壁残垣,但的确是破旧不堪。
坑坑洼洼的地上,一个又一个五花八门像盒子一样的旧房子。横七八竖着的木杆和电线。恍若到了另一个世界。一问才知,这是印地安人的保留地。
不是没看见过破旧的房屋。早在60年代就到过四川和贵州偏远的山沟沟。印象中农村的房子很简陋,好像还不至于这么破旧,使人感到凄凉。
最近,加州不是有政客提出要给某一有色人种发多少多少钱作为历史补偿吗?如果要赔偿,印地安人是不是应该有优先权。毕竟他们才是这片土地的原住民呀!平等,如果要以肤色为标准,就不必谈平等二字了。
一个多小时后地势高了起来。也开始看到一些现代化的建筑。过了小型飞机场(直升飞机),就是大峡谷西缘(峡)入口处的停车场了。
真正的大峡谷公园被认为是峡谷的南缘(峡),那里通用国家公园的门票和年票。临时买票每一辆车只收35美元。而西缘则是由印地安人的派拉部落单独管理(也许是一种政策优惠吧),门票是每人65美元,与南缘相比真是天壤之别。



到西缘来的人大多对号称世界第八大奇景的玻璃桥情有独钟。从玻璃桥1219米处眺望大峡谷之壮美应该是一种难得的心旷神怡的享受。所以一直有夙愿去孙悟空到此一游。但不知道为什么在计划西行的一开始犹豫不决了,似乎是廉颇老矣,雄心已逝。若干夜晚一想到玻璃桥就开始心悸。仿佛自己会从桥上坠入谷底。不知道是不是一种心里暗示。到达西部后一直在犹豫是否要上桥。
接驳车很快就到达老鹰岩,没法再拖了。就象哈姆雷特剧中那样做还是不做这是一个问题。俗话说得好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想到妻弟一语(不要往下看)惊醒了梦中人。顿时一股豪气油然而生。


还有让人称奇的是魔幻的岩石色彩。随着云彩的飘移,光线发生变化,岩石断面的色彩也随之而起舞,而且不同高度断面的变化也不尽相同。让人应接不暇,眼花缭乱。
阳光明媚则五彩缤纷。阳光柔美则黄旗紫盖。太阳隐去则橙黄桔绿。七彩缤纷,光怪陆离。不知道是否可以借用东坡先生的那一句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来形容此刻的奇景呢?





站在诸红色的乱石上,蓝天就在头上,白云伸手可及。近山璀璨,远山苍莽。科罗拉多河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匐于凯巴布高原上。好个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人与大自然赫然一体,浑然天成。
二十二年前(2000年秋)在丹佛参加全国会议时曾 偷得浮生半日闲 游览了洛矶山。到达11800英尺高的大陆分水岭时,同事马克提醒说左手边的水流入大西洋,右手边的水流入太平洋。可当时并不知道右手的水是怎样流入太平洋的?
此时此刻,望着那脚下的科罗拉多河,洛基山脉的雪水自然而然地呈现在眼前。那胡佛大坝不是挡住了雪水吗?一瞬间当年的疑惑迎刃而解。
迄今离西行已经三月有余。可锡安国家公园的壮观,布莱斯国家公园的缤纷,胡佛大坝的艰辛和大峡谷西缘的种种种种恍若就在眼前。
与此同时,感受到了美国文化的精髓,及不屈不挠的开拓进取的精神。从人类生存的角度来看,西部地区的条件可以说是极其恶劣。可先驱们却以这种精神与大自然搏斗。否则哪有今日的美国呀!
不得不说,随着岁月流逝,这种真正的美国精神也在一天一天的流失。要让美国再伟大,没有开拓进取精神肯定是水中捞月一场空。
202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