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很久没联系的朋友,给我发来她的个人网页,里面有张她小时候和姐姐的合影。
她在旁边写道:“小时候的照片里,姐姐总是很温柔的样子,我则是嬉皮笑脸。而且,所有和姐姐的合影里,姐姐都是这么揽着我。:)”
照片里,小小的她,在同样小小的姐姐怀里,笑的开心又肆意,正灿烂的童年。她姐姐也是,只多了呵护的温柔,小小年纪,就有了母亲般的慈祥。姐姐的臂膀轻轻的围着她,有时候在腰上,有时候在肩膀,而她,就象母亲怀里的小鸟,乖巧而自由。
一时间,情思飞扬,不能自己。
我也有姐姐,而且不只一个,可是,却从来没有过被姐姐呵护的感觉。
也许是爸爸妈妈并不懂得“爱的教育”的缘故吧,小时候,我们并不懂得互相关心。
高中时,我在外住校三年,几个姐姐没有去看过我一次。每次看到别的同学的父母家人去看他们,并带些好吃的东西,我的心里总是酸溜溜的,却不能表现出什么。我总是微笑着客套过了,就躲出宿舍,把空间留给别人,自己则找个没人的地方,想自己的心事。
每个家庭的感情表达方式,都是不同的。这是我大了以后才明白的道理,我的家人,并不是不关心我,而是他们有着自己的方式。
小时候的拥抱,我记忆里,关于一个女孩儿。
小时候的我,比较大方而且胆大,不象现在做事情,束手束脚瞻前顾后的,不够爽快。
据说,我小时侯被定了一门娃娃亲,姐姐们常常拿这个来取笑我,我却无法反击——因为我根本不知道,也许是不记得吧。姐姐为了证明,就找出照片给我看。
照片上,两个孩子,靠在一起,脸上是灿烂的笑,眼里是明亮的纯真。
姐姐笑话我:你看你看,你不是说没有吗?你不是说是人家抱着你吗?还不承认,好意思!
我一看,果然如此,我的手,有时候环在她的腰上,有时候拢着她的肩膀,她的头,靠着我的肩。
我没有不好意思,只是觉得庆幸:原来我那么小就有那样的经历啊。原以为单薄的童年,又多了一份记忆,而且是快乐的记忆,怎么能不开心呢。
从小到大,父亲对我,总是批评的多,夸奖的少。记得初中有次他老人家给我写评语,来了句:阳奉阴违,不思进取。我那时侯看了很好笑,认为他写这样的话是不合适的。现在回想起来,却觉得他实在是一眼就看出了我的本质。可惜的是,他书生气太重,虽然知道我的毛病,却没有办法教我改正。
上大学时,他送我去学校,临别没有多说什么,只嘱咐我别舍不得吃,要注意锻炼身体,就离开里,不象别人的父亲,这样那样的事情,做了很多。因为我高中三年都住校,他并不担心我的适应问题。我从小就跟着他到处乱跑,并没有到陌生的地方不习惯的问题,却觉得他对我不够关心,而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快。
那时侯的我,还不明白父亲的感情表达方式,并没有觉得父亲对我的牵挂有多深。
那年放假回家时,父亲没有去车站接我,我自己回家。路上我又在怀疑,为什么自己的家人总是这么不在意我,他们是不明白表达呢,还是根本就忽略了这些?
到了家,一进门,习惯性的叫“妈妈我回来了”,闻声出来的,却是父亲。
父亲看到我,眼睛立刻亮起来,大笑着快步走来,说着:“看我这傻儿子回来了。”
父亲一下子把我拥在怀里,重重的抱我,还拿胡子茬扎我,怎么也舍不得松开,就象我小时侯,他每次出差回来一样。父亲的怀抱,温暖而宽大,有着他自己的气味,那样的味道,我至今记得。
我挣了几次,他都不肯放手,直到我提醒他,我该和妈妈说说话了。
我那时侯才明白,原来,父亲是那么的想我。我在他的心目中,是那么重。
遗憾的是,后来父亲去世,我终于没能让他看到我最后一眼。无意的挥手,原以为是小别,却成了永诀。
听姐夫说,父亲临终那几天很痛苦,却一直忍着,一声不吭。
还是妈妈明白父亲,就直接告诉他:儿子来不及回来了,我就没告诉他。
当天晚上,父亲就去了。
我终于没有机会和父亲再次相拥,虽然我很想再抱抱他,告诉他,儿子其实很想他很爱他,并不是他想象的那样,老是躲着他。
我也知道,父亲临终前,一定很想抱抱这个不孝的儿子。
虽然,这个儿子给他带来的,更多的是生气,是不听话,是在他临老了却跑到万里之外,让他看不到了担心。
虽然,在他临终写下的那些文字里,他还误会了我,以为我很多事都支持妈妈,对他有所误解。
其实,我怎么会误解他呢,我只是照顾妈妈的情绪,没说出来罢了。
好傻的父亲。
记得小时候刚刚看西方电影,对接吻很是推崇,觉得中国电影里总是到拥抱为止,实在是土气的可以,哪里象外国的接吻那么浪漫,那么引人暇思。后来慢慢的大了,事情经的多了,想法也就慢慢改变。接吻在我眼里,慢慢褪色,却觉得拥抱的味道越来越好,觉得接吻的感情浅了很多,拥抱的感情才更加的深挚。接吻,不过是情欲的冲动就可以的,深深的拥抱,却是能进入内心深处的。
或许,那是因为现代人,解除了对性的束缚,渐渐小看了性,而高看了感情的缘故吧。
慢慢的,变的更喜欢用拥抱表达感情,在一个人的怀里,也把另一个人拥在怀里,那样的相偎相依,更加的令我心仪。
也或许,是我老了的缘故,不再有接吻里付出热情的力气,只有在拥抱里相互取暖的力量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