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在流失(漂流杂记之十一)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揣支毛笔漂四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中国传统文化在流失

写下这个题目,并非耸人听闻。这是我和几个文友正在热烈讨论的问题。引发这场讨论的起因,是我们在网上看到一篇《谁撩开了中国女人的裙子》。

谁撩开了中国女人的裙子?是渐进的西风吹动了并撩开了中国女人的裙子?!

中国的女子历来被认为是最保守的。千百年来,在孔圣人《三从四德》的教诲下,别说撩开裙子,连笑也是不能露出牙齿的。循规蹈矩、相夫教子、从一而终,是女子的美德。至今保留在民间的那些贞节牌坊,便是那段历史的存照。

在我的印象中,七十年代末,中国的女子还是相当保守的。那时在北京流传着一个“德性和惯性”的笑话,说的是公共汽车刚开动,一男子碰到一女子身上,女子骂道:德性!男子说道:同志,这不是德性,是惯性。而在同一时期,国外就不是这样。记得那时我第一次去苏联,苏联女子的开朗大方连我们这些大老爷们儿也自叹不如。在联欢晚会上,人家大大方方主动邀我们共舞,我们却是躲闪在一边。

然而未及几时,中国的女子告别了保守,进步的步伐之大之快,令人瞠目结舌,开放的程度比西方有过之而无不及,突出地表现是:

在一些大中城市离婚率越来越高;

在一些特殊的群体中换马的频率越来越快,周期越来越短;

活跃在大中城市的“特别服务小姐”人数越来越多;

青年人试婚、老年人搭伙、情人现象越来越普遍;

重婚、包二奶(二爷)的丑行层出不穷;

越来越多的女子漂流到东南亚,西欧北美,沦落风尘 ------

这是社会的进步,还是道德的堕落?国人尽管可以评说。

对此有人把它归咎于改革开放,我不以为然。我认为这是中国传统文化流失的产物,上述现象则是道德文化流失的产物。

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还表现在下列方面:

一、 古典文学的退化。

如果我们做一个试验,拿《东施效颦》、《邯郸学步》、《南辕北辙》、《刻舟求剑》、《揠苗助长》、《名落孙山》、《河东狮吼》、《虚与委蛇》、《削足适履》、《指鹿为马》等十个成语,在城里随便路考十个高中生,有几个能够准确地说出这些成语的出处?

考 考在读的大学生,有多少人能够把《木兰辞》、《孔雀东南飞》、《将进酒》,翻译成流畅的白话文?有多少人能够说出十个词牌,写出标准的格律诗词?

如果我们浏览一下新华网、新浪网、雅虎网上网友的网评,其中的病句、错别字有多少?

再看看各省市电视台娱乐节目支持人的脱口秀中和打出的字幕上,逻辑的混乱、修辞的不当和错别字又有多少?

随便到哪一个大学,看看天之骄子中有多少人能写出一笔像样的钢笔字?一个具有 13 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书法家只有 8000 个,是否太少了点?!

国人的文字水平亟待提高,这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一个消息,有人主张减少中学语文课本中古文的比例,甚至干脆取消古文。若果真如此,就是古典文学的悲剧。

二、 京剧之花的凋零。

京剧、昆曲是中国的国粹,然而这株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奇葩已经凋零,到了需要抢救的地步。现在除了在北京的长安大戏院和央视的戏曲频道能看到京剧、昆曲以外,还能在哪里看得到这一国粹?

千禧之年我在莫斯科遇到在俄罗斯巡回演出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之子梅葆玖先生,在谈及中国京剧现状时,在他不无忧虑的眼睛中,我的心灵有着千年一叹的震撼。

现在我们在哪里能够观赏到一台纯正的民歌晚会?

现在我们在哪里能够听到一场经典的民族音乐?

几乎所有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都是通俗歌曲,近乎疯狂的“超女”及“超女”的粉丝们更把通俗推向极致。央视的春晚,民歌民乐显然已经退居二线,成了点缀。我并不反对通俗,但能不能百花齐放,给民歌、民乐予以必要的尊重,留一席位置?

不是要学习外国吗?那就学学俄罗斯吧,人家是芭蕾舞、歌剧、现代剧、民歌、通俗并存,各放异彩,相映生辉。

难道我们今天在抢救京剧,明天又要像抢救十二木卡姆和蒙古长调那样去抢救民歌民乐吗?

三、 建筑艺术的危机。

北京的四合院和苏州园林,是中国南北建筑艺术的经典。然而今天到北京看看,还有多少完整无缺的四合院?到南方看看,除了作为文物保护的为数不多的园林建筑以外,没有一座新建的苏杭式园林。而那些幸存下来的园林建筑,又因无钱修缮而慢慢破败。

目前,中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在大兴土木,然而有几处具有中国的民族建筑风格。中国的城市已经完全淹没在火柴盒般的块垒和方阵之中。

引人深思的是,在我们热衷于高层、放弃经典的同时,老外却在弘扬中国的建筑艺术,据媒体报道,在澳大利亚和美国将分别建造中国园林。

一百年以后,如果我们的后人把北京、上海与莫斯科、圣彼德堡、罗马、圣保罗、布拉格等城市作比较,不知作何感想,是赞美还是遗憾抑或是抱怨?

四、 民间工艺的衰落。

中国的民间工艺分布在全国各地,诸如北京景泰蓝,天津杨柳青年画,陕西户县农民画,江苏惠山泥人,宜兴紫泥茶壶,山东剪纸,潍坊风筝,浙江青田玉雕;绢塑,面塑,面人,牙雕,木雕,石雕,竹雕,刻纸,内画,蜡染,丝绣,竹编,草编等等,历史悠久,享誉海内外。然而这些饱含中华民族智慧,闪耀着灿烂文化光辉的民间工艺,却在步履艰难地行走。 05 年 4 月,我在北京期间,和热心于民间工艺的《中华五千年》网总裁朱耀明先生、副总裁张亚坤女士、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的工艺美术家杨福泉先生、著名书法家赵勇先生,一起参观了座落在崇文区的《京城百工坊》。《百工坊》的副总裁领我们逐一参观了各个展室和大师工作室,逐一介绍了各位工艺美术大师。使我感到有些鼻子发酸的是,那些大师年事已高,最年轻的也已接近六十。特别是有些民间工艺因为没有经济效益,而濒临失传的边缘。如果再不整理,再不传承,那么很可能在他们这一代成为绝唱。

五、 书画艺术的泡沫。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百花园里,书画艺术是最为灿烂夺目的一朵。涌现出无数大师名家。且不说远的,近的就有徐悲鸿、张大千、齐白石、傅抱石、刘海粟、李苦禅、李可染、关山月、李凌云、许邻庐、何海霞、于希宁、冯大中、徐希、应野平、黄永玉、舒同、启功、沈鹏、欧阳中石、李铎、刘炳森 ------ ,还可以列出一大串名字。

与京剧艺术所不同的是,同样在市场经济这块土地上,京剧之花在凋零,书画却是遍地开花。促成这一繁荣景观的外因,一是随着国门的洞开,书画艺术走向世界,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认识到书画的艺术价值和潜在的经济价值,成为人们竞相收藏的热点;三是在人们拥有漂亮的新房以后,书画成为营造家居文化氛围的最佳装饰。

但是在这繁荣的背后,隐藏着一个新的危机。那就是有一部分书画家在名利的驱动下,急功近利,开始浮躁起来,许许多多粗制滥造的作品走出书斋画室,流向市场,形成书画市场的泡沫状。还有一部分书画家则是伴随着西方文艺思潮在中国的登陆,追风赶潮,背离传统,标新立异,走上一条“俗浅怪骇”的道路。更有少数书画家不是扎扎实实地提高技艺,却是互相吹捧,互相炒作,互相包装 ------

原中国美术馆收藏部负责人于沁女士不无忧虑地指出,如果这种浮夸之风继续下去,那么在现存老一辈的书画艺术家之后,到底能有多少名副其实的名师大家,有多少可资永久收藏的精品佳作,实在是个值得思考的大问题。

六、 舶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不管别人怎样评点毛泽东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但是这篇半个世纪前的讲话中有关“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论述至今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国加入 WTO 以后,中国的文化艺术应该与世界接轨,中国应该兼收并蓄外来文化的精华,这没错,也是文化艺术界的共识。问题是现在到底是在学习借鉴还是在照抄照搬?这一点我们可以在时下的舞台上找到答案。

电视台的娱乐节目主持人是最具代表性的。看看那些主持人,从发型、服饰,到语言、手势、台风,几乎全部从港台抄来搬来。庸俗的搞笑,蹩脚的插科打诨,言不及义的脱口秀,肉麻的作秀和无端的发嗲,实在让人头皮发炸。

娱乐圈内的炒作之风越刮越烈,看看一些娱乐报道和对明星们的追捧,其手法和文风与时下的港台几乎不二。连明星们的婚姻恋爱、怀孕生子、买房装修,都成为炒作的材料。尽管国人颇多烦言,娱记们却乐此不疲,而且还有继续升级之势。

走笔于此,又从网上看到一则消息,在即将举行的全国青年歌手大赛前,有人对电影《闪闪的红星》作了恶搞。谁都知道,《闪闪的红星》是在十年浩劫当中,唯一一部为广大观众称道的影片,被誉为红色经典之作。现在却被肢解篡改为潘冬子一心想成为歌手,而胡汉三成了大赛的评委。有人怀疑这是大赛组委的炒作。若果真如此,则人们将怎样看待这一年一度的大赛?

最 近有人著文,指出当前国人中存在的N种 流行病,讽刺了部分人存在着严重的崇洋媚外。我想之所以产生这些流行病,与媒体的导向和娱乐圈内部分人的“表率”不无干系。

无庸讳言,舶来文化已经严重地冲击着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还将继续冲击下去。

七、 教育学术领域里的造假。

在中国流传着一句经典民谚:这年头除了妈是真的,其他都有假的。第一次听到这话,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仔细想想也是,在中国的市场上,吃穿用的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在各个角落。假烟、假酒、假药、假保健品、假奶粉、假纯净水、假饮料、假冒名牌衣服、鞋子等等,不胜枚举。

如果说商品的造假是利欲熏心,那么教育和学术领域里的造假就不可思议了。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少数人为了达到追名逐利的目的,不惜斯文扫地,采取一切不择手段:制造假文凭、假证书;炮制假学术论文,假学术报告;编造假科研成果、假学术成果;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假冒伪劣商品还只是损害消费者的利益,而假冒伪劣“人才”则是极大的害人害己,误国误民!

有人问:中国为什么拿不到诺贝尔奖?为什么?是该好好地问一个为什么???

现在让我们回到本文的开头,到底是谁撩开了中国女人的裙子?答案是显而易见的:是我们自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流失导致道德的堕落!

由此,我认为在我们大力推进科学发展、打造和谐社会、提倡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今天,继承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当是重中之重,要中之要,最中之最!

舍此,别无它途。

豆沙小月饼 发表评论于
我也曾为此忧心。后来觉得,传统文化如今只能依靠家庭传承了。所以决定尽自己所能,让我的下一代不要失了灵魂和信仰。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