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理浩径第五段行经狮子山麓, 到九龙凹, 可遇风雨亭及回归亭, 两亭相邻, 却有很大的差别, 不过殊途同归, 其功能都是一样的。
风雨亭由有心人仕合力用木头搭建的长方形四角棚, 因其小而简陋, 姑且也称为棚, 题匾“风雨亭”三字笔道遒劲, 两旁还有对联“小亭有缘便行客, 名山无福不能游”, 对得虽不算工整, 但非常切“亭”, 一旁黑版上的“长篇大论”, 日後将一一录来分诸於同道;
回归亭则由政府所建的水泥钢筋木顶六角亭, 和政府在其他山道上所建的亭相似, 最突出的是一块大横匾, 上题“香港回归纪念亭”七个大字, 虽然做得似模以样, 但字写得很幼稚, 一看署名, 噢, 原来是出自首任特首董建华的之手, 没想到这野径闲亭, 也很有政治气氛, 却可惜没了文化色彩。不论市民对董特首的喜好程度如何, 这字题得就实在不敢恭维了。
看著那边的风雨亭, 这回归亭除了占著交汇点的有利位置, 不外大一点、坚固一点外, 於文化素质, 真是相形见拙。
这後建的回归亭, 为何没有令风雨亭消失呢, 一是风雨亭的生命力强, 生於自然; 二就是造化弄人, 要让回归亭献丑了。也怪回归亭的建造者不黯民意, 在这荒山野径建亭, 却勉强安上个回归的名堂, 弄巧成拙, 虽则可能无心, 却造成了一山二虎的尴尬局面。
希望政府做事做得有文化一点, 至少不要贻笑大方吧。顺便提一下, 此处有两个相隔二三十米的指示牌, 同样指上狮子山顶, 一个曰500米, 另一个曰400米, 自相矛盾, 误导上山人士, 特别是初访者, 真有点让人丈二和尚摸不著头脑。渔农署标错距离者远不止仅此一处。
佐料∶当日在望夫石看直升机吊水救山火的情形, 来两张开开胃, 点缀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