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乡时写的革命诗稿

一个人的成长如此孤寂,有时,我们需要一个灵魂里的伙伴,来见证与分享所有快乐与忧愁……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前些日子去了一趟牟平城,空荡荡的街道没了从前的烟火气。牟平城四十多年前去过两次,那时的牟平还是个县,去牟平城叫作去县城。第一次去是参加青年点的会计培训,每个青年点去一个人,那次的情景有写过;第二次是去参加牟平县知青代表会议,说是代表会议,实际全县知青都去了,浩浩荡荡街上全是人。知青大会开了四天,因为正值暑假,学校里没人,大家都睡在教室里。

   第一天坐在县城的大礼堂里听县委副书记作报告,听完报告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带领我们参加知青代表会议的是第三任带队干部,我们叫他谭队长,谭队长比前两任队长脑子灵光,要求大家每人都写一首诗,不必押韵,接着发给每人两页木钟厂的公用信笺,嘱咐我们字体一定要工整。大家于是开始在日记本里打草稿,脑瓜快速转动,搜索一些时下流行的革命词汇,然后抄写在信笺上并交给谭队长,谭队长便领着大家一起将诗稿贴在了大礼堂的北侧墙壁上。很快就有其他的青年点跟着效仿,纷纷将扎根农村的决心书贴在墙上,只是字体没我们工整,信纸也不统一。

   第二天由县知青办主任传达省知青代表会议精神,然后县知青代表上台发言:在斗争中前进,在斗争中扎根。

   第三天总结两年来所取得的成绩和传达参观大寨的情况:大寨的经验千条万条,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一个“斗”。

   第四天上午举行发奖仪式。四天里大会纪律很好,伙食也不错。

   四十多年后,再回忆墙上的那些诗作,其他知青都写了些啥已完全没有印象,只记得写出来的诗都较短,有的只有四行,谭队长也并没计较;只有我的那首最长,写了两页,而且押韵。今天再读当年写在日记里的草稿,马上会想起窦唯唱的那首歌——《无地自容》。

   下乡三年写了四本日记,其中的三本如今仍会常常翻看,里面抄录了好多老歌和闲暇时画的图画,每首歌每幅画都能忆起当年的情景,惟有这本专门应付检查的革命日记很少翻看,因为里面没有属于自己的东西。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