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推荐——《五邑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郑重推荐————————————《五邑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五邑华侨的抗日救国运动 www.XINHUANET.com??2005年05月30日 11:38:51??来源∶华声报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的枪声标?著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从这时起到1945年8月抗战胜利,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了8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在这个时期,五邑籍华侨焕发出极大的民族热忱,以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全力支持祖国的抗日战争,把抗日救国运动推向高潮,为抗日战争的彻底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一、广泛组织抗日救国团体 “七七”事变後,五邑籍华侨以前所未有的热情和精诚团结的精神,组织了许多更具规模的抗日团体。其中最具意义的是“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的成立。 1936年,旧金山有两个抗日救国会,即“华侨拒日救国後援总会”和“中华民国国民抗日救国总会”,前者以中华会馆为主体,会同各社团组成,主持人为陈敦朴、李圣庭、何少汉、黄锦添等;後者以个人为单位,主持人为邝炳舜、尤永增等。中华会馆当时曾出面同双方洽谈,设法合并但未成功。“七七”事变後,7月29日,8月2日和16日,中华会馆多次召开紧急会议,讨论团结抗日事宜。台山籍侨领、宁阳总会馆主席黄仁俊等提议成立“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国民抗日救国总会及国民党右派均不参加。後经黄调琴总领事出面调解,双方以团结抗日大局为重,同意组织统一的抗日救国团体。8月21日,中华会馆召开全侨大会,侨团侨校参加者91个,共100多人。大会透过成立“旅美华侨抗日统一义捐救国总会”(简称“义捐救国总会”),选出邝炳舜为主席,何少汉、李云煦为副主席,陈敦朴、黄君迪、司徒有惠为监察委员会常务委员。该会的统属分会47个,遍布美国、墨西哥及中南美洲大小城市300馀处。其中美国有29个,墨西哥15个,中南美洲3个。“此为全美洲各地华侨抗日救国会之规模最庞大者。”它显示了美洲华侨大团结的精神大发扬,是美洲华侨抗日救国运动走向高涨的重要标?之 “七七”後,美国华侨组织的救国会,有据可查者,计92处。“凡聚居华侨一二百人之埠,便有救国会之组织,人数较少不易组织者,则隶属於邻埠或邻州之救国会”,其数目之多、分布之广,由此可见。为了向国际上显示华人之大团结,梅友卓及芝加哥救国後援会於1938年6月2日在芝城举行“中国团结日”大巡行,芝城华埠停业一天,全体华侨上街游行,参加者达4000多人,西人也前来观看,热闹非凡,“西人誉为芝加哥立埠以来,外侨巡行之最大规模者”。 在东南亚地区,开平籍侨领司徒赞、台山籍侨领黄洁、新会籍侨领黄一飞都是当地抗日後援会的领导人之一。1937年8月2日,巴达维亚(即雅加达)成立了“巴达维亚华侨捐助祖国慈善事业委员会”,其前身是“华侨救国後援会”,因荷属印尼当局惧怕日本帝国主义,而不许使用含有敌意的字眼,故用此名。司徒赞被选为文书主任,其夫人刘金端被选为该会妇女组副主任,协助筹款和救济等工作。夫妇二人为抗日救国出生人死,忘我工作。珍珠港事件後,印尼危在旦夕,荷印殖民政府为保住自己的统治地位,向巴达维亚中华总会提出要求,联合华侨力量组织“抗敌後援会”,共同御敌。司徒赞作为总会文书主任,负责起草了“抗敌宣言”。1942年3月5日,日军占领印尼,荷印殖民政府投降。4月4日,司徒赞和爪哇爱国侨领及知名人士540馀人,以“敌性华侨”的莫须有罪名被投入西爪哇西泠狱中。司徒赞因曾起草“抗敌宣言”,不仅遭追查毒打,而且惨遭抄家之祸,最後被监禁在芝马墟最大的国际集中营里。1943年3月,刘金端也因暗中筹款接济国内派来的工作人员,被日寇发觉而遭逮捕,以“叛逆华侨”的罪名被日本军事法庭判处10年徒刑。司徒赞夫妇在狱中坚贞不屈,直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才恢复了自由。他们的斗争精神受到侨胞的热情赞扬。 黄一飞的事迹也很感人,他是巨港油区工会副主席,巨港沦陷前夕,为了不让日军得到战略物资,他亲手炸毁了勿拉柔油厂,被工人们称为“孤胆英雄”。 二、采用多种形式宣传抗日救国 全面抗战爆发後,五邑籍华侨抗日救国宣传的形式更加多样,除了原有的报刊、文艺形式外,还创办了电台,使抗日救国宣传更加深入、更有成效。 在这个阶段里,五邑籍华侨新创办的报刊中,影响最大的是唐明照、梅参天等人创办的《美洲华侨日报》。 唐明照,1910年生於思平县圣堂塘龙村。1920年随家人移居美国旧金山。1927年回国人读天津南开大学,1930年考入清华大学。1931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北平(今北京)市委组织部长。1933年返美上加州大学,成为该校美共支部负责入。1937年在纽约华侨“衣联会”任英文干事。抗战初期,唐明照就以《先锋》周报(1934年改称《先锋报》)为基地,不断著文抨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号召华侨团结起来,声援祖国抗战。1940年7月7日,唐明照同梅参天、冀贡泉、徐永英及纽约华侨“衣联会”负责人等创办(美洲华侨日报》,唐明照为首任报社社长。1942年,唐明照应徵人伍後,梅参天接任社长一职。 《美洲华侨日报》选在“七七”纪念日创刊,意在提醒全体华侨勿忘国耻,勿忘天职。该报每天对开8版,内容丰富,有中国新闻、美国和国际新闻、华侨社区新闻,深受侨胞喜爱,不仅在纽约发行,还发行到美国西海岸、加拿大及南美洲。在40年代後期至50年代初,其发行量平日可达4000多份,为当地华文报纸之冠。1941年“皖南事变”後,该报率先揭露事实真相,不断抨击国民党当局的消极抗战行径,并与司徒美堂的《纽约公报》、旧金山的《世界日报》等报刊联合发表“十报宣言”,强烈声讨蒋介石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分裂、投降、倒退行径,表达了广大侨胞要求团结、抗日、进步的心声。这个“宣言”在美洲产生很大的震动,使《美洲华侨日报》的影。向进一步扩大。它是美洲华侨社会第一家以左派立场出现,积极报道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抗日根据地军民英勇顽强斗争事迹的华文报纸。该报还积极维护华侨的正当权益,是广大华侨的“代言人”。 “衣联会”除利用发通电、声明的方式表达对抗日救国的态度外,还专门编印了数10万份抗日传单,发给数千家洗衣馆,由会员们放在洗干净的衣服口袋里,向广大中外顾客宣传中国抗日的必要性和正义性,争取他们的同情和支援。这种宣传方式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黄仁俊担任社长的《国民日报》,台山籍古巴侨领朱家兆参与工作的《开明公报》,也为抗战救国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 在缅甸,台山籍华侨音乐家李 协助光未然主办《新知周报》,出任主编,大力宣传抗日救国。 在文艺宣传方面,黄文湘、梁朝杰、胡景南等人写作的通讯报道、小说、新闻评论,脍炙人口,影响很大。 台山旅美华侨画家馀亚所利用画笔作武器宣传抗日救国的事迹感人肺腑。馀亚所双腿残疾,只能用凳子支著行走。为了支援祖国抗战,他从美国回到祖国,努力作画,在国内的《救亡日报》、《新道理》、《半月文粹》,香港的《大众日报》,越南的《南洋日报》上发表,起到了教育群众、打击敌人的积极作用。 台山籍华侨黄柏旋自幼喜爱音乐,抗战时,他在旧金山成立了“叱吒音乐社”,自任社长,编印了《叱吒风雨集》,收集的全是抗日歌曲。音乐社经常公开演出,用歌声激发侨胞的爱国热情。音乐社的歌声感动了美国著名黑人歌手保罗.罗伯逊,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他在美国到处演唱中国抗战歌曲,声援中国人民的正义斗争。 在缅甸,李 是缅甸华侨战时工作队的组织者和音乐指导,他同光未然、赵讽等著名音乐家一起,谱写抗战歌曲,“在全缅甸的每个角落里,要把抗日歌声传遍。” 创办电台宣传抗日,这是五邑籍华侨宣传抗日救国的创举。其创办人是唐宪才。 唐宪才,祖籍恩平圣堂琅珂村,1912年生於上海,两岁时随母亲赴美国旧金山。他的父亲唐琼昌是美国洪门领袖、孙中山的挚友。1937年抗战爆发时,唐宪才正值血气方刚之年,对日本侵略者的罪行怒不可遏,决心报效祖国,为抗日战争尽一分力。1938年4月,他在夫人陈杏媚的支援下,在旧金山办起了“金星公司电台”,自任总经理兼总编辑,唐金源为副总编辑,胡景南为新闻评论员,播音员是陈杏媚。陈杏媚出生在美国,从小酷爱中华文化,对广东粤剧、四邑民歌更是情有独钟。她知识渊博,口齿伶俐,音质圆润,艺术素质好,深为侨胞称赞。 金星电台每天播音9小时,对内以粤语、对外以英语报道中国抗战最新消息,并有娱乐专辑节目,甚受听众欢迎。金星电台的广播对激励华侨团结抗日起了极好的作用,如发起“一碗饭”募捐运动,获得广大侨胞甚至西人的热烈回应,募得不少钱汇回祖国援助抗战。电台为维护华侨权益,作出很大努力,如邀请政府官员解释有关法令,帮助不少华人在移民案中坦白更正自己的姓名从而获得合法的居留权。 二战末期,美国总统杜鲁门、副总统华莱士、史迪威将军、宋美龄等都曾到金星电台广播。1945年联合国成立期间,电台印制了一本中英文对照的联合国成立手册,刊有当时许多政要人物包括中国代表团成员之一的董必武为金星电台的亲笔题词。当时中国代表团的主要成员也常在金星电台广播。金星电台为联合国的成立作出了积极贡献。 侨领邝炳舜、刘光福以亲身经历宣传抗日援华,令人感佩。1941年夏,邝炳舜回国慰劳抗战军民返回美国後,不辞辛劳,走遍美国26个州的广大城乡,行程11260多公里,所到之处,发表演说,宣传在中国的所见所闻,聆听其演说的侨胞达20多万人次。刘光福1931年回国时结识了蔡廷锴,被邀出任十九路军秘书,负责同西方国家打交道。他回到澳洲後,或著文或发表演说,宣传十九路军抗日英雄们的事迹,揭露日本法西斯的暴行;他还联合侨界及进步人士发动华侨捐款支援中国抗战。 三、慷慨捐输支援抗战 抗日战争中,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面对的是经济和军事实力都很强大的日本帝国主义,但贫弱的中国坚持了14年,最终打败了强大的日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海外广大华侨的慷慨捐助,无疑起了巨大的作用。五邑籍华侨更是功不可没,他们在捐款、认购公债、侨汇和献物等方面都作出了无私而巨大的贡献。 (一)捐款 华侨的捐款活动都是在抗日救国会的领导下进行的,有的地区还专门成立了筹饷组织,如纽约华侨在1939年10月13日成立了“纽约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总会”(简称“纽约筹饷总会”),由54个侨团组成。为了动员华侨更多地输财出力,同时显示华侨的大团结,1943年9月5日,在邝炳舜、梅友卓等的推动与主持下,“全美华侨抗日救国筹饷机关代表大会”在纽约举行,参加者有36个救国会,代表71人,会期7天。大会议程除听取各埠救国会工作报告外,主要讨论改善侨汇、鼓励购买公债、统一捐款办法、救济粤灾、惩戒避捐之富侨等。出席大会的代表即席义捐11650美元,汇回祖国慰劳前线将士。这次大会,“集全美华侨於一堂,步调之一致,意志之集中,与范围之广泛,洵为美国华侨百年来破天荒之义举,空前之大团结与大合作。” 抗战时期,五邑籍华侨捐款的名目繁多,如一日捐、一月捐、新年捐、“七七”献金、“双十”献金等,此外,还有棉花捐、游艺捐、劳军捐、演戏捐、卖花捐、“一碗饭”捐、劝售纪念章捐、航空献机捐等。侨胞们提出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逃避义捐,非我族类,捐而不力,不算爱国”的口号。我们要对世界各地的五邑籍华侨的捐款作一个精确的统计,是很困难的事情。有材料说,从1937-1945年的8年间,美国华侨的捐款总额为5600万美元以上,加拿大500万美元以上,墨西哥200万美元以上,古巴240万美元以上,其他国家估计一个侨胞平均每月约捐美金1元。全美洲8年合计捐款约在69156115美元以上。抗战後期,欧亚两洲大部分地区已沦入“轴心国”之手,因此,这一时期的华侨捐款,大部分为美洲各国华侨所捐献,其中,五邑籍华侨的捐资最多。例如,五邑籍华侨积极回应宋庆龄的倡议,开展“一碗饭”捐献运动,旅美国台山华侨女青年人人在衣服襟上挂上“我是中国人”的徽章,在街头作演讲宣传及募捐。仅1938年7月17日这一天,美洲2000多个城市筹得的“一碗饭”捐款就达100多万美元。 在美洲的捐款活动中,各地侨领起了带头作用。台山籍美国致公堂领袖阮本万捐资30万美元,他还不顾年迈,到各埠做宣传发动,共筹款3500多万美元。邝炳舜捐10万美元,他领导的“统一义捐总会”8年间共筹捐500万美元。梅友卓捐10万美元,他领导的“芝加哥华侨救国後援会”8年间共筹捐240万美元。新会“旅美柯利近省华侨救国统一会”主席李廷栋,共筹捐36.3万多美元。“罗省华侨救国会”副主席、新会籍华侨赵宝光募得22.5万美元。纽约“衣联会”的台山籍侨领陈金坚,是个洗衣工人,每周工资只有6美元,也毫不吝惜地捐出自己的积蓄。“衣联会”在各洗衣馆里设置“捐款箱”,以方便工人们捐献。 华侨中的工人、店员、职员、教师等,收入低微,为了支援祖国抗战,个个节衣缩食,将自己的“血汗钱”也捐了出来。台山附城籍的一位姓叶的女华侨,是个寡妇,她典当了全部首饰,连同自己多年的积蓄共3万多美元,亲自送到救国会,之後她到圣母院当了修女。台山海宴籍的农牧场主颜广礼,战前每天抽雪茄烟十几支,全面抗战爆发後他戒了烟,8年如一日,将省下来的钱悉数捐给祖国抗战事业。台山冲蒌籍一位姓伍的老华侨,年逾古稀已退休在家,为了支援抗战,重又回到洗衣馆,将每月工资全部献给祖国。 东南亚地区的五邑籍华侨回应陈嘉庚“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简称“南侨总会”)的号召,积极参加义捐和募捐,其中卖花捐和郑潮炯“卖子救国”的事迹最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印尼开展的卖花捐主要由华侨学校的师生进行,司徒赞是侨校教师公会主席,他亲自带领师生们开展这一活动。当年,“先生,买朵花吧!这是爱国花呀!买了花,救国家!”的震撼人们心灵的叫卖声响彻城乡,唤起了同胞们的爱国心,对筹集抗日救国捐款起了很好作用。司徒赞还组织巴城华侨慈善会的侨胞们广募捐款。新加坡南侨总会成立时,司徒赞代表印尼华侨出席,并表示巴城华侨要举行月捐,为祖国抗战作贡献。陈嘉庚对巴城华侨的捐献曾大加赞扬,他在回忆录中说∶“唯常月捐,巴城承认国币30万元┅┅万隆数万元,┅┅迨後巴城、万隆均如数履行,且或常有超过者┅┅。荷印华侨160万人,如月捐输平均国币160万元,每人平均1元。”印尼华侨捐输救国能有这样良好的成绩,是很不容易的,司徒赞实属劳苦功高。 郑潮炯是旅居北婆罗洲的新会籍华侨。当他得知家乡沦陷、老父亲惨遭日寇杀害的消息後,国仇家恨,义愤难平,即与夫人钟彩合商量,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发动侨胞捐献。从1937—1942年,他走遍南洋许多城镇,共筹集捐款18万元,全部交给“南侨总会”。1940年,他们把刚出生的男婴卖给一位祖籍广东肇庆的华侨商人,得款80元,悉数献给祖国。郑潮炯“卖子救国”的爱国壮举,轰动了南洋地区,认为这是“抗战史上侨胞救国之可歌可泣的一页”,国民政府侨委会为此给予褒奖。褒奖郑潮炯的有关档案材料,至今仍保存在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里。 大洋洲的五邑籍华侨也踊跃捐款援助祖国抗战。据新西兰华侨总会统计,8年抗战中,新西兰华侨共捐款3209020镑。1936年时新西兰华侨只有2943人,按人口计算,其捐款数应居各洲之冠。1937年7月至1939年6月,澳大利亚华侨捐给祖国37.5万元。悉尼和墨尔本华侨从1941年1月至9月寄到中国的节约建国储蓄团的捐款达1911766.37元。在这两个国家里,五邑籍华侨都居多数,他们作出的贡献尤大。 (二)认购公债 认购公债是五邑籍华侨在输财助战方面对祖国抗战的又一重大贡献。抗战期间,国民政府为了解决浩大的军事开支造成的财政困难,先後发行了6期救国公债,总额达30亿元。海外华侨一共认购了11.1亿元。五邑籍华侨每次都争先认购(见图17)。如在美国,开平籍侨领周锐一人认购1万美元,是全美华侨中认购公债数额达1万美元的三人之一。周锐的这张债券现仍保存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内。在开平华侨博物馆里,展示有该市塘口华侨方良基、加拿大华侨吴基永珍藏的在国外的购买救国公债券及各种义捐纪念章。 抗战期间,旅居美国的新会华侨认购的救国公债、航空公债达3630万美元。 在加拿大,五邑人聚居的温哥华,1938年初成立了“公债推销会”。该会在章程中规定,温哥华华人社区的每个成年男子至少购买国币50元(约合16加元)的中国战时公债。去年初,恩平市牛江镇莲华村加拿大归侨冯金雅,将自己珍藏多年的在加拿大认购的抗战救国公债债券共10张献给恩平博物馆。冯伯回忆说∶当年他在加国的报纸上看到报道,日本鬼子侵略我国,同胞们饱尝苦难,为了以实际行动支援祖国同胞的抗日救国斗争,我当时分两次认购了这批救国公债,并将债券妥善保存至今。这一珍贵文物体现了广大五邑籍华侨崇高的爱国精神。 在印度,新会华侨海员陈振声,当时的月薪为印币300多卢比,仅可维持一家5口人的生活。为了支援祖国抗战,他把多年的积蓄购买了近5000元的爱国储蓄券(折合当时的国币1.5万元)。 (三)侨汇 侨汇本是旅居国外的华侨从事劳动和各种职业所得,用以赡养国内亲属的汇款,它是国家的重要外汇收入。据估计,1914-1937年间,侨汇占中国国际收入的15.7%。抗战期间,侨汇不仅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柱、外汇收入的主要来源,而且对增加国民政府的财政收入、稳定币值、补充军费开支、抵偿外贸逆差等都起著特殊的作用。 1937-1945年,全国的侨汇收入约为7.5亿美元,美洲约为5.95亿美元,占79%。美洲华侨人数虽只及东南亚地区的3%,但因美金汇率高,美洲(尤其美国)的生活水准较高,故美洲侨汇能占全球侨汇总额很高的百分比。在30年代,美国经济萧条期间,其侨汇仍占总额的1/3—2/3。五邑籍华侨所占的份额,虽未见有具体统计数字,但四邑“金山伯”多,财气很旺,所以侨汇的数额是巨大的。有材料说,抗战前,台山年均接收侨汇3600万美元,抗战爆发後的1938年,台山侨汇达1.8亿美元,为历年之最。一般而言,台山每年的侨汇收入约占广东省的一半左右。若再加上其他几个邑,这个数额就更大了。因此,抗战期间,五邑籍华侨透过侨汇对祖国抗战事业所作出的贡献是非常突出的。 (四)献物 抗战期间,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籍华侨还捐献了大量战时物资,如布匹、衣服、军鞋、枪械、药品、汽车、飞机等。抗战初期,纽约华侨就捐献了汽车100辆。邝炳舜一次就捐赠医院解剖仪器10副(价值15万美元),可供10所医院使用。1938年,纽约“衣联会”捐献救护车4辆供抗日前线医院使用(其中两辆捐给八路军),每辆车身都印有“衣联会”的名称。这些车辆运回祖国前,先在纽约市巡游,以激发侨胞的爱国情怀。“衣联会”还将一大批药品、衣物交给宋庆龄的“保卫中国大同盟”转给八路军和新四军。在波士顿开餐馆的台山籍华侨李兆焕,捐赠价值1.7万美元的物资给前方将士,还捐数万美元在延安办一所托儿所。至今,他仍珍藏著宋庆龄签署的收据。仅1938年的一次捐物中,台山籍华侨就捐献衣服10万套、药品50多种,还有大批粮食、布料、棉毡、蚊帐、雨衣、鞋袜、防毒面具等。全面抗战开始後头3年,包括五邑籍华侨在内,美洲华侨捐献的物资折合国币为250万元。 在印尼,司徒赞同著名侨领柯全寿、洪渊源等人组织了一个特别委员会,负责购买急救药品、救护车。从1937年7月至1942年12月,该委员会共募捐到5000万港元,连同各类物资,先後寄(运)至贵阳红十字会收转救护伤病员及灾民。 抗战期间,五邑籍华侨捐献的各种抗战急需物资,既补充了抗日战场的需要,又救济了战火中的伤兵和难民,不仅从物质上而且从精神上有力地支援了祖国的抗战。 四、发起“不供给运动” 珍珠港事件以前,美国政府执行扶日侵华的政策,积极向日本输送了大量的军需物资,主要是汽油、钢铁、飞机、卡车、弹药等。有许多军需物资被运到日本占领下的我国东北、上海和广东等地,屠杀我国同胞。据统计,日本侵华战争头3年内消耗的4000万吨汽油,有70%是美国供给的。1938年美国输往日本的作战物资占日本全部消耗的92%。 “七七”事变後,我旅美侨胞发起“不供给运动”(通称“杯葛”),愤怒谴责美国政府扶日侵华的政策,坚决反对日本或外籍船苹装运钢铁、汽油等战略物资运往日本。各地的“拒日後援会”、“抗日救国会”领导了这场斗争。五邑籍华侨(包括妇孺)高唱《义勇军进行曲》,走上街头或涌向港口码头,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阻止日本籍或其他外籍船苹进出港口,取得了重大的胜利。如旧金山华侨为阻止装有军械及废铁2100吨、价值6.5万美元的“广源号”轮船开赴日本,从1937-1941年,坚持4年艰苦复杂的斗争。他们组织起来,实行纠察,风雨无阻,使该轮在码头上停泊4年,无法启航,终因风雨侵蚀,船身自坏,不得不将废铁转售给当地的钢铁厂。1938年12月16日,旧金山5000多名侨胞在码头示威,抗议希腊货船“施拜罗司号”将2500吨废钢铁运往日本。1939年1月和5月,洛杉矶华侨先後阻止载运废钢铁的挪威轮两艘及日轮“明宇丸号”启航。在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的一些港口,华侨也成功地阻止载运废钢铁的轮船开往日本。美国华侨开展的“不供给运动”,以加州的规模最大,有55个救亡团体参与组织,他们的斗争轰动当地人士,得到他们的同情和支援,很多西人亦加入斗争行列,加州州长亲自下令不许将1.2万吨废钢铁运往日本。“当年华侨民气之盛,可谓达於巅峰”,从而大长了全体侨胞的志气,对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巨大的鼓舞。 在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的侨胞成立了抵抗协会,也开展了“不供给运动”。在1937—1941年间,他们同美国太平洋沿岸各港口城市的华侨联合起来,共同反对加、美船苹为日本装运废钢铁。不少白人也同华侨一起参加“不供给运动”,迫使船主们不敢装运这些货物。 美洲华侨的“不供给运动”,同南洋华侨开展的抵制日货运动遥相呼应,是华侨抗日救国运动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直接削弱了日本军国主义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有力地援助了祖国的抗日战争。 五、“航空救国”的新发展 全面抗战时期,五邑籍华侨为祖国空军对日作战和航空建设,作出了新的贡献,主要表现在∶ (一)捐款购买新飞机 五邑籍华侨最集中的美国,仅航空救国的捐款就达200万美元。当时纽约和萨克拉门托等地华侨抗日救国会规定,每人每月应交最低购机捐款10—50美元。波特兰的华侨为庆贺台山籍华侨战鹰陈瑞钿击落日机而立下的战功,当即募集到3万美元,加上美国军部拨款共10万美元,从波音公司买了3架教练机,分别命名“民族”、“民生”、“民权”号,献给祖国。 从1937—1945年,美国华侨捐款购买的飞机至少在62架以上,其中半数以上是台山籍华侨所捐献。南洋地区华侨的捐机活动成绩同样卓著。淞沪抗战爆发不久,菲律宾华侨即献机30架送给十九路军。1941年8月14日,印尼雅加达侨胞举行集会,庆祝中国空军节,当场募得购机款项100万元。在缅甸,中国航空建设协会直属仰光支会领导侨胞开展的献机运动,共献机19架,名誉会长、开乎籍侨领张瑞隆为此立下了汗马功劳。 (二)开办飞机制造厂 抗战期间,五邑籍华侨开办的飞机制造厂,有在国外的,也有在国内的。在国外的,有邝炳舜率先捐资10万美元,并发动侨胞捐资15万美元,在美国开办的“中国飞机厂”。该厂把生产的飞机和机件运回祖国。1943年,留美航空工程专家胡声求博士(江苏人)等,在旧金山开办“中国飞机制造厂”,邝炳舜出任总经理。该厂1944年开始生产,约1年时间,共生产1000架轰炸机的後段机身献给祖国,装备空军机队。 五邑籍华侨在国内开办的飞机制造厂,最著名的要数台山籍华侨梅龙安和开平籍华侨周宝衡、林福如在韶关开办的飞机制造厂。全厂职工500馀人,工程技术人员主要是五邑归侨和华裔青年,并聘请两位美国王程师指导。1935年开始生产,在周宝衡和梅龙安任厂长的8年里,共生产“羊城”号各种飞机27架、“复兴”号飞机42架。林福如接任厂长後,除继续批量生产“复兴”号外,还装配了“波音281型”、“霍克Ⅱ型”战斗机,为我国空军建设及对日空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三)踊跃回国参加空战 全面抗战爆发後,旅居世界各地的五邑籍爱国华侨青年,怀抱“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纷纷回国参战,其积极性空前高涨。同抗战初期相比,参战人员更多,战斗更激烈,作出的牺牲更大,谱写了一曲曲彪炳史册的壮丽诗篇。 有材料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空军飞行员34人共击落日机63架,其中仅台山籍飞行员黄新瑞、陈瑞钿、黄泮扬、马庭槐、苏英祥、朱均球、马国廉、伍国培、馀平想等9人,共击落日机22架,另与僚机合作击落8架,创造了辉煌战绩。下面,我们介绍几位在对日空战中建立殊勋或壮烈殉国的五邑籍华侨飞行员的英雄事迹。 黄新瑞,台山籍华侨。他在多次空战中击落敌机8架。1938年4月13日,在广州空战中,他1人击落敌机3架,被誉为“空中虎将”,曾受到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接见。他是在1941年3月14日四川双流空战中殉国的,时年27岁。 容广成,台山籍华侨。1938年3月8日在 西渭南空战中牺牲,年仅27岁,被迫赠中尉军衔。他回国参战时写给亲人的信里说∶“男儿报国,千载一时,热血头颅,必取得相当代价。”其爱国情怀,跃然纸上。 陈瑞钿,台山籍华侨。1937年8月14日,在南京句容空战中,他与黄新瑞、苏英祥、雷炎均、黄泮扬等,同被誉为“王牌”的日本木更津轰炸机队作战,击落敌机6架,自己无一伤亡,取得开战以来的空前大捷,宋美龄等亲自到句容机场慰问祝捷。为了纪念这一辉煌战果,国民政府将“8.14”定为“空军节”。以後,在太原、粤北、武汉等地空战中,他又多次击落敌机。在昆仑关空战中受重伤,被送回美国就医。他凯旋归来时,美国华侨前往机场热烈欢迎,欢呼“我们的英雄回来了!”陈瑞钿共击落敌机6架,战功显赫,积功升至大队长,被称为“空中虎将”。他的英雄事迹被载人美国教科书,还编成青少年读物到处传诵,俄勒冈州航空博物馆里珍藏著他的作战记录。 黄泮扬,台山籍华侨。他从美国回来後,与陈瑞钿等一起参加过杭州、南京、句容等地空战,後又参加衡阳、南雄、汉口、广州、重庆等地对日空战,击落敌机多架,晋升为大队长。1939年2月22日广州空战中,他率队击落日机15架。被誉为“空中虎将”。 马俭进,旅加拿大台山籍华侨飞行员。1940年10月2日,他同3名战友一起奇袭山西运城日军机场,一举炸毁敌机35架,取得辉煌的战果,这是抗战以来第一次最成功的奇袭轰炸。1940年初夏,马俭进护送9名“飞虎队”员由缅甸飞返云南,因遇敌机拦截被迫降落致使双臂骨折,治愈後成半残废人员。 1938年5月19日,中国空军首次空袭日本,在久留米、福冈、佐进保和大阪等城市空投日文传单,向日本人民控诉日军侵华暴行。这次行动证明中国空军有空袭日本的能力。执行这次空袭任务的空军勇士8人,领航员是台山籍飞行员刘荣光。 抗战後期,中美两国开辟的从云南到印度、缅甸的“驼峰”空中运输线,飞越“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自然条件极其恶劣,有时还会遇到敌机拦截,是世界战争史上飞行条件最险恶的空中运输线,被称为“死亡运输线”。五邑籍华侨飞行员在这条运输线上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战歌。除马俭进外,张泽博、马国廉、陈锡庭等,因飞机失事殉职,陈章林、关荣、陈文宽、卢传铭等人在这条运输线上,执行过运送战时物资或护送国民党要员等重任。 在南京紫金山中山陵园内,1996年4月建成了一座抗日航空烈士纪念碑,上面刻有881位抗日航空烈土的英名,其中原籍广东的135人,占全国的15.3%;原籍五邑的57人,占广东的42.2%,全国的6.5%。五邑航空烈士不少是华侨子弟,共有23人,占五邑航空烈士的40%。他们是∶马国廉、冯星航、刘福庆、陈锡庭、苏英祥、林觉天、林联清、容广成、黄毓全、黄新瑞、黄波、黄普伦、黄荣发、雷国来、廖兆琼、谭笑俨、谭寿(以上均为台山籍华侨)、关万崧、张益民、张泽博、张森、黄元波(以上均为开平籍华侨)、李其嘉(鹤山籍华侨)。 六、回国参军上战场 全面抗战爆发後,许多五邑籍爱国华侨青年回国参军,有的加入国民政府的军队,有的参加八路军、新四军,在战场上英勇杀敌,不少人为国捐躯。 “七七”事变後,约有8000名留日热血青年学生回国,有六七百人参加了国民政府组织的训练班集训。四邑有30多人组成“四邑留日同学赴渝受训团”,台山李民成、开平谭国标受训後返家乡参加地方抗日斗争,後被国民党军队杀害。泰国台山籍华侨温金堂组织27人回国参战。开平旅缅甸侨领张瑞隆自己出钱招募爱国华侨青年160多人,组成“缅甸华侨救国义勇军”,回到广州後编人张发奎将军所属国民党军第4军张德能师,开赴抗战前线。司徒赞在印尼组织100多名医务人员和汽车司机回国服务。越南华侨子弟梁和洲、梁月詹兄妹回到新会家乡参加抗日斗争。开平旅美国华侨谢创,1935年受共产国际派遣回国抗日,足迹遍及广东大地。他先後任开平和海丰县委书记、四邑工委书记、海陆丰中心县委书记、东江前线特委书记、粤中区特委书记、中共中央香港分局海外工作组组长等要职,为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1938年初加入“菲律宾华侨义勇队”的台山籍华侨蔡建华(馀志坚),後来回国投奔新四军。在从军的五邑籍爱国华侨青年中,最负盛名的是林基路。 林基路,原名林为梁,1916年生於台山都斛。1933年加人共产主义青年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4年春赴日本东京留学,期间,他受党组织的指派,领导中国留学生运动。“七七”事变前夕,林基路回国参加抗日战争,来到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2月由党中央派去新疆工作,曾任新疆学院教务长、库车县县长等职,为在新疆传播马列主义、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扩大党的影响力,做了许多工作,建立了卓著功勋,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和领导干部。1941年,新疆军阀盛世才配合国民党顽固派制造反共高潮,将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中共领导人和很多革命志士逮捕。在狱中,林基路宁死不屈,始终保持了共产党人的崇高气节。1943年9月,他与陈潭秋、毛泽民等同志同时壮烈牺牲。 砍头枪毙,告老还乡; 严刑拷打,便饭家常。 囚徒,新的囚徒,坚定信念,贞守立场! 掷我们的头颅,奠筑自由的金字塔, 洒我们的鲜血,染成红旗,万载飘扬!林基路在狱中写的《囚徒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革命者和有为青年,为信念、为自由、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战斗。林基路牺牲後,库车县各族人民在原县府设立林基路烈士纪念馆,并保留他的故居。在乌鲁木齐市革命烈士陵园里,他的墓同陈潭秋、毛泽民的墓并列,墓碑上刻著国家副主席董必武手书的“林基路烈士之墓”。 (摘自《五邑华人华侨史》) (责任编辑:高颖) 相关新闻/图片∶ · 重庆市将建中国首座华人华侨死难烈士纪念碑 · 旅法侨学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筹委会成立 · 马来西亚抗日老英雄哀悼槟岛抗日烈士 · 旅美华侨欲在华盛顿筹建“二战浩劫纪念馆” · 汕头金平区侨联干部祭扫海外抗日侨领蚁光炎 · 美湾区众华团将举办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音乐会 · 厦门举行华侨英烈李林纪念馆复馆仪式 [组图] · 达拉斯华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六十周年 [组图] · 三百馀华人六月在黄河壶口“共唱一首歌” · “日本八路”∶抗战中的“在华日人反战同盟” 发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匿名 ?查看评论 请注意∶ · 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尊重网上道德,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引起的法律责任。 · 新华网拥有管理笔名和留言的一切权利。 ? 频道精选 新华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点 ? 凡本网注明“来源∶新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於新华社,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新华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点 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新华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於传递更多资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方式∶新华网管理协调部 电话∶010--63073424 华 人 故 事 倾心祖国艾滋病防治——鸡尾酒疗法发明者何大一 ??何大一,天生一张娃娃脸,使年过半百的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年轻许多,尤其他穿西装不打领带,肩挎著背包,更像一个腼腆的大学生。近5年来,何大一在中国艾滋病高发地区往来奔波,对中国艾滋病防治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 更多... 出 国 常 识 · 牛津大学再次压倒强敌康桥大学 成英国最佳大学 · 回头再看清华——一位中国留学生眼中的中美大学 · 马来西亚宽赦非法外劳 持旅游或社交签证可入境 · 女生留学日记∶在英国 你要把自尊放到最底线 · 泰国为吸引中国游客将保证金提高二十倍 · 出国留学人员可办北京集体户口 国内尚属首次 · 留学生在美求职窍门∶学以致用 易就业获签证 · 优惠政策不同——各国留学政策向高学历靠拢 更多... 华 人 动 态 · 美国旧金山举办中国人尸体展触怒当地华人 ·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外国留学生眼中的郑和 · 管制中国学生使用科研仪器美国众多学校提出异议 · 探寻郑和之路∶走进福建长乐“海员之乡” · 菲律宾移民局宣布放宽华文教师特别工作签证 · 疑患上忧郁症离家出走 纽约华埠一华妇下落不明 · 多伦多一天才华生17岁大学毕业 获多项荣誉 [图] · 白蚁给灵感 美华裔科学家朱棣文拟用植物发电 图 更多... 海 外 生 活 · 在国外的某些中国人,你们就真缺那厶一点钱吗? · 留学生故事∶我的男友在国内已有了老婆和孩子 · 由加拿大留学生的猝死而引发的思考 · 十年之痒——一个真实留学人的爱情故事 · 前人植树後人乘凉——给法国男孩做“保姆” · 漂泊是种成熟——陪老公留学锻造一个全新自我 · 回头再看清华——一位中国留学生眼中的中美大学 · 留学生闪婚族∶没有时间谈恋爱却有时间尝苦果 更多... Copyright © 2000 - 2006 XINHUANET.com?All Rights Reserved. ?制作单位∶新华通讯社网路中心 版权所有 新华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