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雕塑大师在新加坡(10)(图)(完)

新加坡是个岛国, 站在东西方的十字路口. 美丽的花园, 决不是文化沙漠. 处处有生机, 处处有惊喜.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自本地 雕塑大师 黄荣庭 2001 年去世后,第二年,本地另一位大师级的雕塑家麦纳利修士 ( Brother Joseph McNally ) 也相继去世。

        如果有新加坡人说不知道麦纳利修士是谁,那是说不过去的。这位爱尔兰老先生把新加坡视为第二个家乡,把一生都献给了新加坡。

        麦纳利修士 1923 年生于爱尔兰, 1945 年来到新加坡后在新马任教。 1982 年退休。 1984 年,创办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全心全意办艺术教育。他常对学生说,艺术创作是一种信仰的追求,只要持之有恒,必定会有成就。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是从简陋的设备中发展起来的,目前已发展成具有从戏剧到美术各类科系的艺术学院。大师在艺术教育方面的贡献是众所周知,同时他也为新加坡留下了不少雕塑作品。

        由于本人眼界所限,我仅知道这样几尊:

1) 大巴窑市镇中心的“运动员”( Athletes in Action, 1979 )

2) 拉萨尔-新航艺术学院校园的“ 大厅的施洗约翰 ” (John Baptist de la Salle, 1995)

3) 板桥医院的“宠爱” (Sayang, 1995)

4) 中央医院的“学习树” (Tree of Learning, 1995)


5) 家庭和少年法庭的“家庭” (Family, ?)

6) 新闻艺术部大厦的“大爆炸” (Big Bang, 2000)

        我对这个名为 “大爆炸”的 雕塑印象深刻。从上到下连续球体,一个比一个大。球体代表大爆炸, 每个代表一千年。时间进入三千年。扭转的线条代表 DNA 连接所有三个球体。作者表达关心人类在新千年的经历,并想象上帝掌控宇宙的变化。简单和强有力的曲线创造出视觉上繁复。

        李显龙总理曾表扬麦纳利修士,“不会讲华语,但却是中国书法的爱好者”。麦纳利修士把他中国书法的爱好溶入他的雕塑中,创作了多件相应的作品,如“天”、“火”,“永“等。雕塑将中国书法形象化和体化。此举影响了不少本地雕塑家创作此类作品。

        许通美教授在 2003 年一个有关 麦纳利修士雕塑的展览上说:“他爱新加坡,申请成为新加坡公民。新加坡爱他, 1997 年授予他公关服务奖。”

        为了报答这位艺术教育家对本地的贡献, 18 名新加坡与马来西亚画家捐献作品供拍卖,拍卖所得全部用来铸造一件真人大小的作品,送到他的爱尔兰故乡树立起来。雕像是修士的代表作“导师” (Counsellor II) ,人物是一老一少,代表了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这说明,艺术教育并不光是美工技巧的传承,而是绵绵不绝的培育、扶助、爱护,以及对人类和谐前景的关切之情。

        拉萨尔 — 新航艺术学院在新校园设有“麦纳利修士博物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