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塘余韵渺如琴(zt)

其鸣无声,其飞不能高远,日沉浮於鸥鹭之间,而默以自容。
打印 被阅读次数
半塘余韵如琴

   前几年,有机会到桂林去,对这个以山水秀丽誉满中外的名城,自然不放过,每天访寻市上。一天转到一处湖边,湖水清澈碧透,湖畔一棵大榕树,近边依稀城廓楼台。走近,果是一座城楼,只见城墙壁上嵌刻有一诗,是郭沫若作,中间四句是:  “高临唐代南门古,遥望杉湖春水深。山谷系舟犹有树,半塘余韵渺如琴。” 

   原来这里是唐代的古南门,后来城市向南扩建,这一带成了市中心区了。刚才看到的大榕树走近更见树身数围,枝干纵横,覆荫四方,雄踞湖边,因而湖也被称为榕湖,和对面的杉湖隔桥相望。据说诗人黄山谷贬官广西宜山曾在这树下解缆停船。而半塘呢?
  


  回京看书方知是王鹏运,字幼遐,号半塘老人,是晚清的大词人。龙榆生编的《近三百年名家词选》选了他
17首词,誉之为“开清季诸家之盛”。  

  他的一生,正值我国一再受到列强侵略,内忧外患,国势沦丧。王鹏运(
1849年—1904年),广西桂林人,同治九年举人,官内阁侍读、监察御史。他深切忧虑当年衰颓的局势,同情变法维新,反对外国侵略,反对祸国殃民的权贵。他敢言直谏,亲王、大臣如翁同和等都受过他的弹劾。而且就大政提出建议。

   《清鉴易知录》记光绪二十一年御史王鹏运奏请讲求商务,并饬各省开办矿务鼓铸银元。而最值得称道的是,慈禧动用海军经费修建颐和园,执政大臣无一敢言,独王鹏运上疏,说“愚以为值此时艰,断不至以有限之金钱兴无益之土木”,书上几遭大祸,得大臣缓解,后自动离职。
  

   这样的身世使他的词忧深思远,抑郁悲苦,卓然成为大家。且看到他写的《满江红·送安晓峰侍御谪戍军台》:“天难问,犹无已,真御史,奇男子。只我怀抑塞,愧君欲死。”对安维峻弹劾李鸿章革职发放军台同情歌颂,自愧不如。
  

  再看他写的《八声甘州·送伯愚都护之任乌里雅苏台》“试问今谁健者,慷慨著先鞭。且袖平戎策,乘传行边。”很有点高歌激昂的意境。伯愚是光绪珍瑾两妃之兄,因支持光绪变法两妃失宠,伯愚受贬。当时文廷式、盛伯羲、沈曾植都为伯愚谪去乌里雅苏台写了八声甘州的词。一时口号“一自二妃失宠来,伯愚乌里雅苏台”、“今日清流尽可哀,伯愚乌里雅苏台”。可见王半塘的词有一股感时抚事、忧思深远的旨趣,不同于花间月下只是红香翠软的词。


   同时又一词人朱祖谋写:
  “香一瓣,长为半塘翁。得象每兼花外永,起孱差较茗柯雄。岭表此宗风。”  看来朱祖谋十分倾服王半塘。  

  到了庚子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有钱势的人都逃走了。朱祖谋、刘福姚(也是桂林人,著有《忍庵词》)来到校场头条王半塘的四印斋躲避。外面烧杀掠夺,词人无可奈何,相约填写《庚子秋词》几十首。到光绪二十八年王鹏运南归到扬州,又过了两年死于苏州。

   今天,四印斋也找不到了。像桂林榕湖畔的半塘故居一样,宣南也是“半塘余韵渺如琴”了。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