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澳洲游随笔 [精]
作者:bj中年男网友1 发表日期:2006-02-17 13:13:00 [表状]
转自:原创
澳洲游随笔
2006年春节一个朋友一家三口打算去澳大利亚旅游,问我们去不去。我们未加思索让他们把我孩子带去开开眼界。朋友联系了北京一家大的国际旅行社。到了该报名交押金的日子,朋友鼓动我们一起去,再加上家里人知道我有一个好朋友在澳大利亚,多年不见,也鼓动我去,顺便见见老朋友。就这样我也加入了旅行团。旅行社预订新航班机往返。正值大多数北京市民都在欢度春节的日子,我们一行大约30人在首都机场集合了!
这次去澳洲通过新加坡转机,登上新航客机,感觉环境与曾经乘坐过的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班机很类似,女空乘的服装风格也几乎是一样的――长裙,拖鞋,服务交叉用英语和中文。但新航发的耳机带一个塑料袋密封的海绵套(密封包装表明不是别人用过的)。印象里其他航空公司好像没有海绵套,也许现在也有了?
路上看看电影佐罗传奇(Legend of Zoro)。要不是路上无聊,这类逗乐方式打打杀杀的电影一般是不看的。大约晚上10点到达新加坡机场,当地气温晚上是27℃。新加坡机场很大,中间还有一个中心花园。离转机时间还有三个小时,于是在花园留影,又在机场商店里转了转。夜里12点左右我们一行继续登机出发了,下一站目标:布里斯班!
从新加坡到达布里斯班大约8个小时。路经澳大利亚腹地,天亮时从飞机窗口往下看,只见到下面一块一块的土黄色和深褐色。估计是沙漠地带(从地图上看澳大利亚中部大都是沙漠地带),深褐色的也许是沙漠植物吧?
第一站: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Brisbane)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Queensland)的首府,当地华人也有翻译为“布里斯本”的。它位于澳大利亚东南沿海。人口140万。那里是亚热带气候区,冬天不冷,是旅游的好地方。据说当年英国派驻昆士兰的总督名叫布里斯班,由于寻找水源而到达这里。后来他的下属就将此地命名为“布里斯班”。布里斯班于1925年正式建市,据说行政面积仅次于美国的洛杉矶,为世界第二大城市(指面积)。
走出布里斯班机场,一股热气迎面扑来,和北京的寒冬对比反差巨大。当地导游小姐迎接我们上了一辆大客车,我们澳洲游就正式开始了!
澳大利亚是英联邦国家,行车的规矩与国内不同,是沿着马路左边走,驾驶员的位置则在右边。车在路上走着,沿路观察市区:高楼不是很多,铺面房大都是两层结构,大玻璃窗。这里的司机感觉开车起步时喜欢给大油门,红灯过后马达轰轰的响。导游自称来自台湾,年轻时在这里上学,毕业后留在这里工作。
导游小姐很爱说笑调侃:布里斯班的街道东西向的一般以女人的名字命名;南北向的则以男人的名字命名。因此印证了一句话:“男人不是东西”。
导游说我们最好准备一个瓶子,口渴了可以接自来水喝。这里的自来水都经过卫生处理,当地人都是直接喝自来水。如果要买水要2澳元一小瓶或更贵些(2澳元约合人民币12元),对国内游客来说就显得贵点了。顺便告诉我们饭店里热水管出来的水没经过卫生处理,是不能喝的。有些来旅游的中国人为节省时间,接饭店里的热水再烧开了泡茶喝。因此导游告诫我们注意,以后各位出去旅游也要记住。
澳洲旅游大巴的司机有标准的装束:浅蓝短袖T恤,深蓝短裤,浅蓝长筒袜,黑皮鞋。澳洲人打招呼喜欢用“Good day,mate”。而不是国内我们学英语时老师教的“Good morning”、“Good afternoon”等。这与德语有些相象。字典上翻译为“日安”。这个翻译也不知是那位学者造出来的,中国人自己都不说“日安”,他老先生怎么非要按照字面硬翻呢?还是导游翻译的比较贴切:“你好”。Mate字面意思是“伙计”,感觉是个比较随和的称呼,只要不是外交场合,用这个都行。发音也有特点,day不是字典上的dei音,而是发dai。Mate不是发meit,而是发maik。起码我听起来是这样。
我们分别在布里斯班的市政厅、南岸公园走马观花地转了一圈,活动无非是看看有特色的博物馆并照相留影。时间过得快,转了一圈就到了午饭时间了。午饭去的是一家中餐馆,五菜一汤。旅游合同上规定,早餐一般在住宿的饭店吃,中餐五菜一汤,晚餐六菜一汤。
第二站:黄金海岸
由于是去另一个城市,路途较长,导游借机大谈澳洲和昆士兰:澳大利亚只有2000万人,地大物博人又少,要想不富裕也难。主要经济来源是矿产、畜牧、海产及旅游。昆士兰的生活可以简单归结为三个“B”,即Beer(啤酒)、Beach(海滩)、Barbecue(烧烤)。导游说当地人拿啤酒当饮料喝,所以他们酒量都很大,不过是指啤酒。有一次导游吹嘘酒量时,一个东北来的游客不干了,非要和她干二锅头比试比试,把她吓坏了,只得推说对白酒过敏。澳洲人认为“人生苦短”,因此要“及时行乐”。他们的工资是每周发一次(如果按月发怕坚持不到月底),到周末工资就基本花光了。那里福利好,据说没什么人存钱。
澳洲人每天都有借口喝酒:周一是郁闷日(因为刚过了幸福的周末必须上班了),因此人们下班后要放松一下,所以要聚众去喝酒!周二是电影日,这天看电影都打折,看完电影朋友都见面了,一般也要喝!周三是学生日,学生吃饭喝酒只要有学生证周二都可以打折,因此也要喝!注:澳洲学生有钱的很多,因为很多人都是先工作,感觉到需要学历了才去上学,学生中三四十岁的人也不少见。周四是体育日,年轻人往往结伙看比赛,看完比赛自然也要喝!周五呢?一周辛苦终于放假了,当然更要喝!周六休息,明天也不上班,一般大家都出去玩,当然也要喝!周日是一周最后一天,明天要上班,本应好好在家休息,但商家犯坏,打折!酒吧半价!这么便宜干吗不喝?所以天天都喝。说道第二个B即海滩,当地人喜欢在海滩度假,因此海滩附近的房产升值很多;而第三个B(烧烤)导游没怎么谈到,也许只是一种宣传用词,只有两个B没有三个B说起来好听。
一路侃着就来到了黄金海岸。黄金海岸(Gold Coast)是昆士兰的另一个旅游城市,人口只有35万,但每年到这里旅游的人有400万(估计钱挣海了)。据说因为沙滩的颜色很象黄金而得名。黄金海岸的旅游资源听说还是小日本最先开发的,他们在这里建造了大批别墅,并开挖了纵横交错的人工运河,这些运河可通向海岸,是为有钱人的游艇而准备的。因此这里的房子比较贵。日本人曾在这里买下了80%的房产。
我们的大客车停到路边,海滩就在离马路不到200米,我们下车后过马路直奔海滩。海滩上的沙很细,光脚踩上去的感觉很舒服。但颜色发白,而不是“据说”的黄金色。海滩上有一群海鸥,它们不太怕人(只要你不追它们)。不时有观光的飞机飞过。后来得知这种观光只有大约10多分钟,费用近100澳元/每人。也许各人感觉不同,我觉得与国内的海滩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不同,只是这里人相对较少,感觉上舒服一些罢了。
从海滩上回来天已经擦黑了,吃完晚饭去一家超市看看,感觉这里的东西标价的数字与国内差不太多,只不过单位是澳元,国内是人民币,当时一澳元约可兑换6元多人民币。这里香蕉大约3澳元一公斤。
在澳大利亚中国产的东西就便宜不少,澳洲本地产的就贵。以前一直对这个问题疑惑不解,为什么国内的物价那么便宜?现在感觉还是中国在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方面不多,因此只得与其他发展中国家竞争相对低端的产品。什么东西市场上一多了,就不值钱,因此只能以低价销售,所以搞得人民币汇价对发达国家货币很低。到国外一看,别看他们收入兑换成人民看似很高,但生活支出也很高。十几年前国内出国潮时经常听说人家收入多少多少美元,折合人民币大概还得乘以10倍,比我们收入高10倍以上,…….等等。相反,说国外实际生活消费高的却很少。人总是看着人家的东西好,“吃着自己碗里的,还要看着人家锅里的”。不由想起改革开放初期,收入差距拉达,不少国企职工嫌自己收入低常发牢骚。我过去曾在一家国营企业工作,有一次派人去日本考察,回来说人家工厂里的人比我们少,但产值比我高,劳动强度也大。日本人问了我们的收入和生活情况后说:其实你们挣的不少了。因为你们工作轻松啊!(注:当时国企大锅饭都出工不出力)。那时报纸杂志上有一句很流行的话形容当时国营企业职工:“端起碗来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意思是说这些国企职工不努力工作,有生活保障,还发牢骚骂娘。
第二天早饭后去梦幻世界游乐园。这里可以看大屏幕电影(有中文的),参观剪羊毛表演,与考拉合影,各种游乐场里的项目不再另外收费,随便玩。我们一起去看了剪羊毛表演。几长排椅子挤满了人,环境不是很好。除了几个台湾和印度的游客外,大部分都是中国人。两个澳洲人表演电动和手工剪羊毛,选一个女游客和面(做面包用),选另一个男游客做“苦力”:人力发电。抱着考拉照相每次不限制合影的人数,一次收费45澳元(由于没经手只记住个大概)?
在国内很少去游乐场,这里有两种国内没见过,一种是乘坐小车延着一条圆弧形轨道被推向几十米的高空,然后自由下落。据说比较刺激,回来的人反映,有人脸都白了,哈哈。还有一种导游叫大魔爪,一个圆形金属圈上吊着座椅,游客坐上去后,金属圈可以自由转动,同时像海盗船那样来回摆动,幅度很大,我看都快垂直了(起码也有70度)。也许本人孤陋寡闻,国内玩的东西向国外学习的速度往往是很快的,这些东西国内说不准也有。
下午三点半集合,回旅馆的路上参观澳宝(一种宝石)店,估计又是旅游的常见项目:购物,导游拿回扣。一个自称娶了个中国媳妇的韩国人会讲中文,给经理当翻译。澳宝(OPAL)是一种色彩斑斓的宝石,由于没有色泽完全一样的,所以一些明星喜欢用它做装饰品,以显示独有的个性。我们这个团好像没有买的(导游可能有点失望)。
晚上导游带我们去一家澳洲典型的中产阶级家庭参观,体验一下当地中产阶层的居住生活环境。这个项目是澳洲政府推出的,目的是增进各国人民之间的了解,类似我们北京的胡同游(看来导游对国内知道的还不少)。出发前先交代一些注意事项:走路要轻点,因为天晚了(晚9点左右),不要大声说话。澳洲政府采用自愿报名的方式,选择愿意游客到自己家参观的住户。但要事先征求邻居的意见,如果邻居没意见,政府就可以批准。而被选中的住户政府每年会给补贴。导游说这里的人习惯早睡早起,10点前一般都睡了。但后来据我在澳洲的朋友讲,根本没这回事,悉尼经常是12点以后睡。还笑着说也许我们去的是农村吧。
进去前导游先介绍这家的基本情况:
房子的主人是老两口,年龄60左右,男主人原来是汽车司机,后来自己开了一家长途运输公司(规模不大,好像就雇了几个司机),因此就算中产了。澳洲的中产税后年平均收入5万到6万澳元的样子。我们参观的这套住房是在一个别墅区,距离市区大约20分钟的车程。我们走进去时突然闻到一股北京郊区曾经闻到过的难闻气味,呵呵,好像回到了北京郊区。导游说这套房子占地900平米,实际使用面积250平米。墙壁很薄(导游说是木结构,但我在澳洲的朋友说现在基本上没有木结构的房子了)。房子是两层结构,楼上两间卧室,楼下一间。家里的陈设不是很讲究,也有一些艺术装饰。大约三年前主人以40万澳元买下,现在市场价值70万澳元左右。老人的几个孩子都工作搬出去住了,其中一间房子租给了一个学生,每月管吃住800澳元。
据导游讲,这里房价在澳洲属于中等水平,而这家房子的价格在当地也差不多属于中等的房价。看来这里房价相对来说与北京差不太多,北京郊区也可以买到几十万的别墅。但澳洲的房子买下后土地是归房产主人所有,而不是国内的70年使用权。据朋友讲,澳洲人自己有房的人大约占70%以上,都是贷款买房。目前澳洲的利率大约6~7%,比北京高,由于贷款利率前些年曾经达到过17%,因此现在人们认为贷款买房很合算。
据导游说澳洲中产占大约80%,对这个说法我有点怀疑。因为我在澳洲的朋友说一般工人月收入3000澳元左右,难道工人不是大多数?也许她所说的80%,可能是对白人阶层的统计数字。
第三站:凯恩斯
凯恩斯位于昆士兰州的最北部,人口只有区区10万。号称世界七大自然景观之一的大堡礁就在这里。据说由凯恩斯发现此地而以其名字命名,并由凯恩斯担任该市第一任市长。二月初北京还很寒冷,而这里气温却与北京的夏天相仿。我们这天一大早乘飞机到了凯恩斯。
到凯恩斯换了一个早年从香港来的男导游,年龄较大,普通话讲的也不好。到凯恩斯的安排是先体验土著人的生活环境。但其实就是看土著人表演。先是为我们演奏一种树杆掏空制成的乐器,吹奏起来显得很费力,可以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表演的同时,其他表演项目也同时在旁边进行,一个项目被一个旅游团包围,显得乱哄哄的,跟团旅游就这点不好。第二个表演项目是看投标枪表演。土著人利用一种棒状的投射器,可以将标枪水平投出,速度很快。这大概就是古代土著人狩猎的方式。表演的土著人投了四五次才命中目标(一个大约30米开外的枯树干)。第三个项目是投掷一种呈扁平直角样的东西,好像叫做飞去来器(国内好像有这种东西)。投的好可以飞回来再接住。我们都挨个投了一次,自然都是没有飞回来。接着与其他旅游团的客人一起看土著人表演,表演的基本上都是些模仿动物的舞蹈。表演者还下台揪几个客人上台和他们一起跳,让他们模仿土著人学跳舞,大伙哈哈一笑就算结束了。
看完土著人表演,导游带我们上了一辆水陆两用装甲运兵车改装成的旅游车(我看这东西以后打台湾也许能用得上)。看来这里的旅游已经标准化了,一个车正好容纳一个团的人。导游说它的发动机已改成用天然气作燃料,怕汽油或柴油污染热带雨林。战车带我们沿开发出的专用路线爬坡涉水穿越密林,导游一路讲解,只是他的汉语发音比较差,很多都没有听懂,就听懂了蚂蚁穴、钩人藤条等。这里的树都很高,很多品种都没有见过,这一路放松身体,也顺便休息一下,因为下了飞机连宾馆都没进就一路奔波。一路没机会照相,因为装甲车不停颠簸。回到原地后,今天的项目就全部结束了。
晚上自由活动,听说有人去了赌场,结果自然是输钱没商量。中国人看来对赌博有特殊的兴趣,以后国内不久的将来也许会允许赌场经营。其实这与彩票性质是一样的,满足了人的欲望,而国家得以筹集资金。据说当年澳洲也有人反对赌场,但试点时看到钱那么好挣,也就没人反对了。
第二天,我们奔赴凯恩斯的主要景点――大堡礁。乘车到海边后集合,坐一艘大游船到绿岛(Green Island),这里发的宣传资料都有中文。感觉到了香港似的,中国人很多(春节期间的特点)。虽然有很多中国人,但和一个刚从国内移民过来做导游的小伙子聊天得知,要说人数,每年还是日本人多,大约比中国人多一倍。不过中国游客增加的速度更快些,估计过不了两年就超过日本了。来澳洲的游客60%是亚洲人,欧美占40%。亚洲以日本最多,其次是中国大陆。
大堡礁很注意环保,导游告诉我们不要往海里丢东西,也不要喂鱼(只能用当局规定的鱼食喂鱼)。不过我们也没有看到如果违反要罚款多少多少之类的标牌提示。
到了这里有一些自费项目:
潜水(diving):由教练一对一或一对二辅导,穿潜水服,戴水镜。下潜到5米到8米。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收费大约120澳元(具体数字又忘了)。
水下漫步:穿全套密封潜水衣在水下行走。难度比潜水小,没什么危险。收费好像比潜水贵一些(140澳元?)。
乘热气球游览:收费好像150澳元。
乘飞机游览:收费190澳元,20分钟左右。
热气球要早上3点起床(因为要看日出),所以作罢。坐了一路飞机,也就不考虑飞机游览了。我们选了潜水,其实国内的海南也可以潜水,上次在海南孩子由于身体不适没有去潜水,留下了个遗憾。到了绿岛码头后,导游招呼参加潜水的先看电视教学短片,然后签署个文件,大概意思是确认本人已经了解了潜水的危险程度等内容,也许是怕万一出事好打官司吧?呵呵。中国游客近年很多,他们都会说几个汉语词。我们一到就用英语先问“diving?”怕我们不懂,接着又用中文问“潜水?”但发音很不标准。培训结束后换上游泳装,每人领一套潜水服,穿上潜水服就跟工作人员乘一艘小艇出发了。到了不远的潜水地点停下,教练把一个拴着三个大铁砣子的腰带系在我们的腰上,再背上氧气瓶―――真重!带上水镜后教练挨个辅导我们呼吸方法。呼吸不能用鼻子,不能憋气,否则人在水里会受不了。教练看我们基本上都掌握了以后就下水了。一开始很不习惯,老不自觉就用鼻子呼吸,后来慢慢习惯了,呼吸也自然了。水下能见度很高,可以看到游过的鱼和珊瑚等。我可能早上吃的不合适,状态不好,再考虑到年龄大了,就别逞英雄了,毕竟不是过去30岁左右正当年的时候了,也就没有潜下去很深。后来我问孩子潜到最下面的感觉,说是很难受,主要是耳朵被压的疼,上来后一天都恢复不过来。我们这组有三个同伴呼吸问题一直解决不了,于是半途而废,不一会就上船当观众了。潜水回来在游船上吃午餐。每个参加潜水的合格的人象征性地给一张培训合格证。还可以去看你自己潜水的照片,如果想要:交15澳元。
接下来我们乘玻璃船欣赏大堡礁的海底景观。导游介绍说这些礁石是海底的植物形成的。这里的鱼类多达1500余种,号称是世界上最多的。上了玻璃船,我们下到底层。底层的船底和侧壁都是玻璃的,中间有长条椅,我们坐下后就开船了。水下景观很好看,不时可以看到一个大海龟慢慢从船下游过,看个头起码有好几百斤重。在海底还不时可以看到海参,个头比国内市场上见到的可大多了,说有三四十厘米长估计不会过分。最好看的还是鱼群,这里的鱼都是一群一群的,不同类的鱼群和平相处。鱼的色彩各式各样,很好看。有大到和人一样大的,也有像金鱼大小的,不时可以听到船上发出兴奋的惊叫声。
观渔返回到游船后,自由活动时间开始了。我们登上了绿岛。岛上可以游泳,即使在岸边也有不少鱼,有些个头还很大。到了沙滩我给家里人看衣服,坐在沙滩上和一个其他团的当地导游随便聊了起来。得知小伙子是国内才移民到这里的,大学学计算机专业,说是澳洲需要的专业人才,花了大约5万人民币办理费用,就批准了。听小伙子口音是个南方人,一问,说他是福建的,大学毕业分配到上海工作。他说这里1000澳元一个月生活就可以过得很舒服,吃住大约800澳元就足够了(吃住各400元)。听口气觉得澳洲很好。年轻人在国内收入不高,上海房子又贵,他在上海感觉经济紧张是自然的。不过这两年国内发展很快,这一点我也是最近和亲戚聊天才感觉到,连我在澳洲的朋友都不相信中国发展有这么快。举一个例子,三四年前某国营大单位工资条上才1000多元,而现在都3000了。你能说不快?
我问这里房子需要不需要交物业费,小伙子说根本不需要,但后来我朋友说“怎么不需要?”而且也不低。一年也要几千澳元。不过小伙是租人家的房子住,当然不交物业费。小伙子言谈间不时表现出对这里的称赞,说这里T恤衫最好的也就30澳元,而国内要几百人民币。不过话说回来,就像刚才讲过的,进口的品牌服装折算回人民币当然要几百了,而且还要交关税,不贵才不正常。国内名牌服装的价格也完全是让进口货给炒起来的。
感觉到这里旅游的中国人还是南方的多,北方除了北京来的几乎很少见到。大堡礁的一天过去了,我们乘车去吃晚饭,6菜一汤,令人乏味的是每顿饭都是老一套,其中麻婆豆腐、炒生菜、海鲜汤总是有的。以至于有一天同团旅游的朋友突然喊了一声:“终于告别生菜了!”吃完饭在凯恩斯的商店转了转,T恤衫大约20~30澳元,冰淇淋2.5澳元,啤酒4澳元一瓶。餐馆菜谱大概看了一下,价格上的数字和北京的差不多,只不过单位是澳元。
第四站:悉尼
在凯恩斯两天时间,第二天一大早乘飞机到达悉尼。出了机场,悉尼当天是阴天。导游把我们接到大巴上,我们一行人象刚到前两个地方一样,马不停蹄,把行李放到大巴上,上车就开始了我们的行程。
新导游是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先生,普通话讲的不错,估计是北方人。路上也是一路神侃,先大概介绍悉尼。悉尼气候温和,据说最低也在零上几度。这里居住着全澳大利亚约80%的华人(50万人左右),所以经常可以看到华人和中文报纸。这里的房价在澳大利亚属于最高的,但由于是批发贸易港口,日用品在这里反而最便宜。这里的老房子多,穷人和富人都喜欢来这里,而中产阶级不喜欢这里,这里的治安不是很好,导游说中东裔的人喜欢闹事。这里总体感觉看上去比较破旧,但人的生活比较富裕,很少看到要饭乞讨的,在悉尼转了两天只在路边看到过一个乞讨的人。据说悉尼发誓不建高架桥,因此只有很少几座标志性建筑的高架桥,如果有需要的地方就挖地下过街隧道。
说道悉尼当然就不能不提悉尼歌剧院,悉尼歌剧院乐队是世界三大乐团之一,其他两个分别是维也纳乐团和美国的百老汇乐团。悉尼歌剧院只接受严肃音乐的演出活动,中国人中只有xxx在这里举办过一次歌唱音乐会。
当年日本人在澳洲高价购买了大量的房产,在悉尼也买了不少,后来日本经济泡沫破灭,以7折甚至5折的价格甩卖,澳洲人从日本人那里挣了不少钱,这在路牌上可以得到印证,牌子上大都是英文和日文。朋友在这里也做过房地产。这里对房子的位置很有讲究,同样的房子,靠近水边的,风景好的,有可能贵一倍以上。不像国内,位置不同没有太大的差别。尤其记得当年赶上最后一批国营单位分房时,资历高的职工把好位置的房子、新盖的房子都挑走了,所付的价格与位置不好的旧房子竟然一样!朋友说悉尼一套两居公寓住宅一般50万澳元左右,位置好的可以在100万澳元以上。但感觉这里的房子墙很薄,如果与北京的房价比较的话,造价是不是应该低一些?
悉尼有30万同性恋(够多的啊!),这里有一条同性恋街,每年3月还举行同性恋大游行,世界各地的同性恋都来参加。导游说现在中国经济强大了,中国现在是澳大利亚铁矿石的第一大买主,羊毛的第一大买主,天然气的第一大买主。
导游在路途上不断给我们讲这里的趣闻,下面摘录几段。
趣闻一:。。。。。。
趣闻二:这里酒后开车罚款严厉。如果出事故后被查出是酒后开车,起码得坐半年牢。当地人又爱喝酒,所以出租司机发了,这里打车很贵,据说是按秒计费,听说是每秒一毛钱澳币?(太夸张了吧???)这里和我在美国看到的类似,路上没什么行人,当地人都开车,公共汽车也很少看到,坐公共汽车的都是外来人。我朋友也不到出租汽车怎么收费,因为平时不坐出租,偶尔有事坐一次也不问价,要多少给多少。
趣闻三:悉尼号称不夜城,这里政府规定每天商店不能延长营业时间,理由据说是:总共就这么几个消费者,有钱大家匀着赚,你延长营业不等于多赚别人的钱么?虽然夜里不营业,但灯必须彻夜通明,理由是什么?“城市形象需要”。你敢不从试试?那就吊销你的执照。而且电费还是你掏腰包。
趣闻四:中国人听说这里有一个裸体海滩,总想到那里去看看到底怎么回事。可是规定去裸体海滩的人也必须裸体。中国人难为情,于是经常有人偷偷从不起眼的地方混进去。时间久了人家也采取了对策。通常选几个志愿者(导游称其为“义工”),澳洲人酷爱体育,选出的志愿者个个都是运动健将。规定:如果有人进来,在5分钟内不脱衣服,志愿者就强行把他们的衣服脱下来。据说有一次几个中国官员进去了,没脱衣服,看见几个身强力壮的人过来了,转身就跑。哪里跑!你想啊,官员的形象一般都是大腹便便的样子,根本不是澳洲运动健将的对手。于是那几个人被志愿者追上脱光了衣服,十分狼狈。不过,规定男志愿者只能为男人脱衣服,女志愿者只能脱女人的衣服,否则就乱套了。导游开玩笑说:如果什么人的衣服都可以脱,那我也报名当义工去!
趣闻五:霍克竞选时演说,声称要在有生之年解放北朝鲜(原话大概是“让北韩人民有肉吃,有牛仔裤穿”)。够能吹的,美国都不敢打朝鲜。澳大利亚就敢?为什么美国不敢打朝鲜呢?据说是美国知道朝鲜有一颗原子弹,但不知道确切在哪里藏着,以朝鲜导弹的能力,运载这颗原子弹可以摧毁夏威夷。
趣闻六:澳洲拥有世界上最好的天然渔场,其三文鱼、龙虾、鲍鱼等海产品出口占世界的70%,由于其他国家距离远,这些自然资源被澳洲独享。但小日本的船有能力从南极洲绕道过来捕捞,澳大利亚海军的军舰追不上小日本的船,只能拦截东南亚小国的捕捞船。
趣闻七:澳洲人爱好运动,但都是个体户,没有属于类似北京的什么“什刹海体育运动学校”之类的组织的,但就是出世界冠军。
趣闻八:澳洲的警察处理突发事件的宗旨是安全第一,据说有一次一个警察受到表彰。事件经过是这样的,一个警察巡逻时在闹市碰到一个打劫的,手里有枪。如果警察掏枪就可能造成市民伤亡。于是警察说:“你快走!我不追你,你快走!”于是歹徒跑了。等跑远了,警察报警,在直升飞机追赶下最后歹徒被抓住了。这要是在国内会不会因为放走歹徒受处分啊?这里警察人手很少,大街上很少看到警察,因此估计治安状况比较好。警察主要工作是查毒品,由于毒品利润很高,有不少人冒险携带毒品闯关,船上岸后用日本富士牌子的车运走,据说这种车可开到260公里/小时,警察追不上。万一被抓住,最高是无期徒刑(澳大利亚没有死刑)。据说这里的警察查毒品是也有吃被查人好处的现象,但吃你的好处只一次,以后绝不再吃你。
神聊时不知不觉到了海德公园及大教堂广场,我们照例是照几张相,在公园里转了转。接下来是邦迪海滩。不像凯恩斯,这里的海滩有鲨鱼,而且吃人,每年平均有300起鲨鱼袭击人的事件发生。所以有志愿者义务观察鲨鱼,一旦发现鲨鱼,会立即拉响警报。这时你会看到成千上万的人像冲浪一样涌向海岸,十分壮观。我们到达海滩时看到有管理人员开一辆越野吉普车在沙滩上巡逻,上面有一个扩音器,不时对海里的人喊叫着。这里沙滩上海鸥很多,估计游客喂食的多,因此它们都不怕人。
午饭后去玫瑰湾,路上路过富人别墅区,导游说这里的别墅都是几百万澳元甚至上千万澳元一套,这里没有生活配套设施,如商店什么的一概没有。富人就是住在这里图个清净。这里有一个水上飞机俱乐部,号称是世界上第一个水上飞机俱乐部。我还是在这里第一次看到飞机从水上起飞。
今天还安排了一个自费项目,看澳大利亚历史和各景点总揽的立体电影。导游事前说的太含糊,虽然钱不多,但看后大失所望。说是立体高科技,还不让拍照。其实这技术国内十几年前就在科技媒体上见过,其实就是激光立体成像,即所谓的“全息照相”。但我们看的立体电影制作的不好,人物形象太小,感觉不真实,比美国好莱坞电影城的立体电影效果差了很多。影片中的景点也很不全,而且我们这次旅游基本上都去过了。
晚上朋友接我们去他家看看,路上闲聊。在这里养汽车相对来说比国内便宜,先说汽车价格,好的车比如奔驰,新车10万澳元以下就可以买到,虽然折合人民60万左右和国内价格差不多,但这里人的收入折合人民币两万以上,相对来说还是便宜。我朋友买的一个3.0排量的中高档二手车5万澳元,看起来和新的差不多。汽油一澳元多一升,相对也比国内便宜。每年要交300澳元相当于国内养路费的费用,其余就是过桥费。我朋友说他每年大概花不到1000澳元的过桥费。这里过桥不停车,车的前窗上安装一个自动的电子装置(免费提供),到了桥上听到“嘟”的一声响就自动划帐了。国内为什么不学学人家?北京本来就交通拥挤,还设路卡收费人为制造堵车。
第二天游悉尼海湾。澳洲建国200年了,据说澳洲是从英国流放来这里的6万8千多名囚犯最先在这里开始建设国家的。在悉尼海湾观光时有一个景点――国母增经坐过的石椅。她是英国第四任总督的夫人,因为曾劝说丈夫释放这些囚犯并建议发行澳币,为澳大利亚建国奠定了基础,故被尊称为国母。从这里可以看到澳洲两个标志性建筑:悉尼歌剧院和悉尼大桥,是拍照留影的好地方。我们一行登上了游艇畅游悉尼湾,绕着悉尼歌剧院转了一大圈从各个角度拍摄悉尼歌剧院。午餐也在船上吃自助,感觉很轻松自在。
下午的行程就乏味了:购物(导游安排的通常项目)。感觉对于中国去的旅客,店主大都极力推荐绵羊油、袋鼠精(号称是一种类似伟哥的壮阳药,据称领导干部成箱的买,也许是为推销夸张,这种东西能用多少?要成箱的买?)后来我问朋友,他们说在澳洲他们自己都不用这些东西。感情是专门卖给中国人的呀?
导游晚上安排自费项目:到红灯区、同性恋街、赌场去看看。我朋友说他带我们去。
天黑前我们要朋友先带我们去悉尼大学里转一圈,目的是想让孩子看看国外大学的环境。悉尼大学里的建筑很古老,风格与英国的大学几乎一摸一样。我们看了一个牌匾,得知悉尼大学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我在国内上的大学在中国算是历史最久的,到现在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但还是比悉尼大学的历史少四十多年。我们走进一个门洞,里面是一个草坪广场,周围都是欧洲式的建筑。一位老者迎面走来,我朋友交际意识很强,很自然地与老者打招呼。老人问我们是不是第一次来这里,朋友说“是”。于是老人说:你们等一下,我上楼为你们敲钟。也许老人岁数大了,腿脚太慢,我们等了将近20分钟钟声还没有响。正当我们要出去时,钟声响了!不是单调的钟声,而是伴有音乐的钟声,很好听!连续敲了两遍。我们向外走出广场,并向钟楼方向挥手,对老人表示感谢。
走出门洞,这天是周六,大学里几乎没有什么人,我们留下了几张与悉尼大学的合影后,开车离开了悉尼大学直奔朋友家里去了。朋友的家是一个别墅,两层结构,还有一个地下车库,这里的典型户型。这房子每周的租金市场价大约200澳元。
朋友邀请了他的朋友一家也来家里和我们见面,这个朋友是他来澳洲后结识的,年龄比我们小一些。三家人,共5个孩子,挺热闹的。澳洲长大的孩子英语都很流利,中国话也能听懂,说稍微差一些,写就不行了。孩子们玩他们的游戏,我们聊天。朋友说十几年前刚来澳洲的时候,中国人见面都不说自己是中国人,广东一带的都说自己是香港人,江浙一带的都说自己是上海人,北方来的都说自己是北京人。有一个人自称从上海来的,但怎么也听不出上海口音。朋友说曾经见过一个中国人竟然自称是日本人。
在朋友家吃饭,朋友拿出当地产的一种据说算是比较高档的葡萄酒助兴,上次朋友回北京在北京见到过这种酒,说是售价800元人民币一瓶,这里只要80澳元左右。过去也曾经和不少去过国外的朋友聊,谈起国外的东西比国内低。现在总结起来,其实就是进口货比国内低。尤其是汽车,记得大约5年前去意大利的时候,和一个国内同行一起逛汽车店,那时国内汽车关税还很高,听那个同行说比国内便宜好几倍。现在很多都国产了,价格与国外一样了。估计以后还会降。
吃完饭朋友开车带我们去逛旅游团自费要去的地方,我们和一起吃饭的另一家澳洲朋友道别,他们开着自己的奔驰越野车走了。朋友车开的快,转弯也不带减速的。朋友来这里十几年了,再加上经常在外面跑,所以他地理很熟,不一会到了同性恋街,如果不是朋友提示,即使看见这里走过的一对对同性伴侣,一个外来人从外表上不会看出有什么异样,朋友说这里的店铺没有什么特别的,不过酒吧一般都是同性恋者光顾。同性恋街还分男女,我们走过的是男同性恋街。
我们又前行了一段,朋友说现在到了红灯区。不过我们到这里还早,朋友说很多妓女都没有出来,就看见几个站在人行道或店铺门口,有些正给路人发广告。半路上还碰到一个站在马路边上的,朋友礼貌的打了个招呼:Hello!对方也礼貌地挥挥手:Hello!据朋友讲,这里妓女每小时大约能挣200到300澳元。当地报纸上可以看到妓院的广告,但广告上大都明面写的是裸体按摩服务。
出了红灯区直奔赌场而去。到了赌场门口,停车位都满了。这里停车费一小时大概2澳元,朋友让我们先下车,他转了一大圈才找到停车位。赌场是一个两层的建筑,面积有一个大商场大小。进门后一个打扮成财神模样的人,不断地给过往的游客发小礼包,外面是印有“恭喜发财”的小纸袋,里面是两块硬币形状的巧克力。进赌场要上楼,据说门口有人检查,18岁以下的禁止入内,但我们进去时没有人检查,孩子也进去了。楼上人很多,有赌的,还有看的,大概各占一半的样子,我们就属于看的。这里亚洲模样的人居多,估计中国人占大多数(国人怎么就好这口?)。本人不大懂赌博,这里的玩法也不清楚,朋友也只懂得部分玩法。转了转,感觉这里有点乱哄哄的。
我们出了赌场,路过一家商店时,正好有一个中国人模样的站在门口招呼我们“进来看看?”我们就顺便走了进去,里面一个看似老板娘的女士招呼我们:“你们是哪个导游带你们来的?”导游?我朋友顺嘴回应了一句“我们路过随便看看。”朋友忽然若有所思地反应了片刻,看似理解了她的含义,随口玩笑道:“我就是导游,给我多少回扣?”大家哈哈笑了起来。我们随后攀谈起来,听口音老板娘是上海一带的,起码是江苏无锡一带的。到这里我们才知道,导游带游客购物回扣很高,差不多有一半是回扣。老板娘随后道:“如果你们真心想买点东西,我可以给你三折的价!就交个朋友。”我们不打算买什么,就说“谢谢,不用了。”回到饭店他们先去睡觉了,我和朋友在附近找了个酒吧,在门外的桌子上坐下,边喝饮料边聊天。马路上不时有小痞子模样的人开几辆摩托车加大油门招摇而过,还有的故意把轿车的消声器拆掉,加油时轰轰的响。这里是海边,没什么尘土,要是在北京,估计路边可不敢喝饮料。
悉尼的温差比较大,据说一年内可在0到45℃之间变化。悉尼人口有400万,市区很大(号称大悉尼),虽然总面积不一定有北京大,但北京一到郊区就不繁华了,而悉尼走多远都很繁华。据朋友讲,在这里如果不挑拣,工作还是比较好找的,但也不像许多人宣传的那样到处是黄金,钱很好挣。朋友说自己年龄大了,也不想什么事业发展了,就图个安安稳稳过日子就得了。其实安安稳稳挺好的。
第二天下午就要回国了。上午安排到悉尼歌剧院参观。这回和上次不一样,上次是只能在外围参观照相,这次是可以进入到歌剧院内部参观。据导游说今天很幸运,对外开放,因此可以进去,而平时是不让游客进去的(国内说瞎话的太多,因此到这里也怀疑:是真的这样吗?)。不过要钱是不含糊的,既然来了,那就花钱呗,再说世界知名的悉尼歌剧院也值得看一看。
进入到悉尼歌剧院,一个年轻的专业女导游为我们讲解,听口音是中国南方人。悉尼歌剧院建设周期很长(1956~1973年),外部的拱形结构是当时38岁的丹麦设计师乌尚设计的。尽管当时他在设计领域还是个一文不名的毛头小子,但由于他的设计很有创意,因而被采用。据传说,悉尼歌剧院的拱形屋顶结构的来历,是他正在苦思冥想设计方案时吃桔子,当用刀切桔子时突然在被切开的桔皮上找到了灵感。但在建造过程中设计师与当地政府有许多不愉快发生,主要是因为政府想省钱而“偷工减料”,而设计师坚决不让步,当时预算700万,而最后花了一个亿!而且即使花了这么多钱,也仅仅是完成了外部结构的建设。因此最后闹的双方伤了和气,他被解聘了。以至于乌尚发誓以后再不来悉尼。因此歌剧院的内部设计都是由澳大利亚自己的设计师完成的。后来据说有人出钱让乌尚来澳大利亚和解,他也没有来。现在他老先生已经是80多岁高龄了。虽然老人实现了不再来悉尼的“诺言”,但最后还是应悉尼官方的邀请为悉尼歌剧院做了一个设计,完成后被命名为“乌尚厅”。
悉尼歌剧院外部的拱形屋顶采用的是一种光滑材料,不会沾染尘土,多年来都不用清洗。外形的设计也考虑到不容飞鸟停靠,以免污染屋顶。内部的椅子靠垫是羊毛的,夏天吸汗,不会使人坐的久了不舒服。墙壁和椅子都采用木结构,整体设计都考虑到音响效果。
走出歌剧院我们奔向最后一个去处――-悉尼渔港,这个渔港是澳洲最大的一个批发市场,商家据说有不少是意大利裔的人开办的。路上先去一家餐厅吃饭,进去时戴帽子的被门口看门的要求脱帽(好像是亚洲某个国家的规矩)。这是一家自助式餐厅,饭菜质量不错,基本是中餐口味,感觉是这次澳洲游最可口的。
吃饭时我们旁边坐着一个已经是澳洲人的老华侨,听说我们从国内来,于是老人家就和我们攀谈起来。他的女儿和外孙子和他在一起,据老人说,他的孙子辈虽然能听懂中文,但不会写,等于中文半个文盲。我在澳洲的朋友也是这种情况,孩子能听懂,但不会写。要学好中文估计还要花钱才行。在国内有朋友介绍一个美国小孩来家里学中文,其实也是华人的后代,也是会说不会写。据说美国很多人包括西方血统的人都让子女学中文,以便将来与中国做生意。和我们在澳洲接触到的华人不同的是,这个老人说澳洲不好。也许是大多数中国人爱面子?选择了出国,为了面子当然要说所去的国家好!在国内曾经介入过股票这玩意,听专家讲课时,也说了这个有趣的面子问题:如果你去问的话,差不多人人都说自己在股市上赚钱了,但根据交易所的统计80%以上都是亏损。股市是虚拟的市场,本身不创造价值,退一步说,即使一些好的上市公司,它的盈利也不会像它的股票价格那样成倍上涨。因此你赚的钱,肯定是从其他人的亏损中来的。可是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说赚钱了呢?因为中国人有爱面子的传统,说自己赔钱就是向世人表明了“你是无能的”。因此都说赚钱了。而且即使赔钱也不会有人说你骗人,因为股票价格变化大,长期做股票总有某一个时期赚钱的时候,这时他却是赚钱了,并没有赔钱,但如果长期做下去,肯定是大多数人赔钱。对国内大多数股民来说,其实做股票和买彩票没什么区别――就是赌博的心理。
吃饭同桌的澳洲老人说他来这里实际上是给人家当苦力的,没什么意思,感觉也比较失落。也许人人有本难念的经,各人感受不同。说澳大利亚没什么前途,没什么技术优势,现在就靠吃自然资源:矿产、海产。老人还说澳大利亚移民太多(老人称其为“杂种”社会),认为“杂种”社会的国家一旦和其他国家开战,内部会分化。他还推论美国也是“杂种”社会,打个弱小的国家不费事还凑合,如果大仗真的打起来就够呛。
用完了膳继续乘车到了渔港。商铺外有桌椅和阳伞供游人休息或喝喝饮料,这里有超市,还可以买生鱼让商家帮你烤熟了吃,但后来有人吃了烤鱼到机场后呕吐。我们无意往远处走,就在入口处的一个食品超市里看了看,这里食用油都是橄榄油,一小瓶(也就像国内小瓶矿泉水大小)将近30澳元,感觉是够贵的。据说国内橄榄油也贵,但我认为是国内不普及的缘故,如果大家都用橄榄油,厂家有规模效益,价钱肯定能降下来。我看到有中文的当地报纸,就要了一份,很厚的一大叠,澳元一块五毛钱。当然广告很多,其中房产广告最多,整整印刷了一本;其次是汽车,占好几版。
出了渔港我们一行人乘车直奔悉尼机场而去。回程仍然是乘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班机,经新加坡中转。到达机场后同行的朋友传来了发自北京的消息:我们躲过了北京的寒流,春节期间最低气温达到零下20度!
飞机起飞前我们把澳洲旅游没花完的澳元在机场商店买了巧克力和食品。
返航的飞机开始滑行了,也许是感觉到再也看不到澳洲了,我们抓紧拍摄下了悉尼机场的照片。飞机起飞后又从窗口拍下了悉尼的空中鸟瞰图。当夜到达新加坡转机,夜里等待登机的人大都很安静,机场遇到另一个北京旅游团也在这里转机回京,一问领队是从印尼巴厘岛回来,一些年轻的团员高声说笑,声音很大,可不像我们这个团安静。原来总听说在海外广东人在公共场合大声说话,感情北京也有这样的?
一路平安无话,我们于第二天早晨到了首都机场。北京当天是阴天,走出机场时还下着小雪。我们开起车一路高速行驶,没怎么遇到堵车,真是天时地利人和,刚进家门就看见外面下起了鹅 毛大雪,我们赶的时间真及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