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以树立大国新风范

● 吴俊刚
  1月20日,两则分别发生在台海两岸的新闻同时见报,相映成趣。中国据说发射了一颗卫星杀手,通过发射卫星,再从卫星发射飞弹,摧毁一颗老化的气象卫星。北京好几天后才证实,消息却早已震惊西方世界。与此同时,台湾立法院则发生了“飞鞋”闹剧。

  一个是太空飞弹,一个是法院“飞鞋”,两者本来毫不相干,但在李涛主持的“2100全民开讲”节目中,却被联系起来。台湾立法院在辩论中央选举委员会组织法草案时,引发了蓝绿冲突,混乱中,民进党的一名女立委王淑慧竟然脱下脚上的鞋子,丢向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差点击中王的脸部。绿营立委过后还把这双鞋称为“民主之鞋”。真是民主民主,多少罪恶假汝之名以行。

  话说,在电视节目上,主持人提到大陆的杀手卫星,并说人家是发飞弹,我们是放“飞鞋”时,出席的蓝绿立委原本互相指责,马上一致枪口对外,说大陆是把资源用在错误的地方。我想,很多观众看了这样的“剧情”,心里一定暗笑。

  的确,从上个世纪60年代试爆原子弹,到如今的发射太空船、试射卫星杀手,从台湾政客的角度看,都可以说是错用资源的做法。那么,台湾向美国购买现代化军备,向法国购买军舰,大概也是错用资源了。

  

美国相信中国将成为地区霸主

    

  若从国际关系,尤其是大国关系的角度来看,中国的做法肯定不是错用资源,而是一个大国崛起之必需。没有足够的经济、军事、科技实力,大国又将如何崛起和真正扮演大国的角色?而从中国大陆的角度看,没有足够的国力和军力(当然包括先进武器),又怎能阻吓台独?

  西方世界震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到目前为止,太空几乎是美国独霸的“地盘”,也只有美国和前苏联掌握了卫星杀手的科技。现在多来了一个“匹敌者”,美国自是心中不安。美、英、日、欧、澳等国快速做出反应,纷纷表示异议,其中一个理由是这么做会使卫星碎片散布太空,危害其他运行中的和平用途卫星。这当然是合理的。但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最担心的,应该不是这个,而是中国的科技力量。这一来,中国似乎又向成为美国的主要对手的角色靠近一步了。这也许就是美国学者心目中大国政治中的“宿命”或发展“规律”。


  在《大国政治的悲剧》(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一书中,主张所谓进攻性现实主义(offensive realism)的作者约翰·米尔斯海默(John J. Mearsheimer)就指出,鉴于中国势力的日益增长,它最终会在亚洲提出自己版本的“门罗主义”,挑战美国在亚洲的力量存在。
  中国现在一直强调要做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和周边国家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等等,作者认为,那是因为现在中国还不够强大才这么做,将来它强大了,一定会控制这些国家,限制它们的发展。“它几乎肯定会用经济实力建立起强大的军事机器,而且出于合理的战略原因,它一定会寻求地区霸权,就像19世纪美国在西半球所做的那样。”“……中国会针对美国发展自己的门罗主义。正如美国向遥远的大国表明它们不能干涉西半球,中国也将表明美国介入亚洲是不可接受的。”

  作者一再强调的是,“富强的中国,不会是一个维护现状的大国,而会是个决心要获取地区霸权的雄心勃勃的国家。这不是因为富裕的中国就会有不良动机,而是因为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使其生存几率最大化的最好方法,是成为本地区的霸主。尽管中国肯定希望成为东北亚的霸主,但美国显然不愿意让这种情况发生。” 

  米尔斯海默毫不讳言,美国就是说一套做一套的,因为,美国的政治文化深处是自由主义,但在国际上却往往根据现实主义行事。像这样的“推己及人”方式,凸显了美国外交现实主义的思想定式。既然美国如此,中国将来也必然如此。

 

卫星杀手增加美国人的疑虑

 

  尽管作者是从学理上来进行论述和推理,未必就是在为美国的鹰派张目,但是却为他们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由此也就引申出“中国威胁论”。中国的崛起因而是逃不过大国崛起的发展“规律”,是必然会朝着“霸道”前进的。有了这样的理论背景,要美国人相信中国永远不称霸,当然是很困难的事。

  因此,中国发射卫星杀手,肯定要增加美国人的疑虑,也给“中国威胁论”提供了又一个新的论据。老实说,如果大国崛起真的必定要走上“霸道”,那不只美国心里不安,中国的亚洲邻国更加不安。日本不用说,印度也显得有些烦躁了。但对其他各个小国来说,它们也无可奈何,只能寻求区域的势力均衡,以图自保。因为,只有势力均衡才能确保潜在的霸主无法称霸。或者,当区域霸主出现时,确保中立,不受欺凌或纳入其“势力范围”。

  历史上,中国曾经是具有强大势力和影响力的大国,清朝末年,它没落了,现在它又看到了重新崛起的历史机遇。中国人要崛起的决心显然是坚定的,但是,相信中国的精英也了解到,世界已经变了。要成就一个大国,除了经济实力,军力也不可或缺,但中国如果变成一个霸主,它必将失掉邻国的信赖和友谊。  

  反之,如果中国即便完成了崛起的过程,却能言行一致,绝不称霸,在国际上以德服人,推行“王道”,促进和谐大同,那它必能深得人心,甚至还能树立一种新的泱泱大国风范,更多地发挥其软力量,协助弱小邻邦,维护区域和平。在这方面,中国其实也不需套用约瑟夫·奈的软力量(或称软权力)理论。在历史上,中国就有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有过典章制度等文化的输出与传播,对周边国家产生过深远的影响。这些都是约瑟夫·奈定义中的软力量。
  

中国软力量仍有待加强

    

  不过,老实说,当前的中国,软力量其实并不深厚。不错,中国已经是经济大国,也奠定了军事大国的地位,但我们还没看到文化中国的成型。论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以及各种典章制度,对周边国家并没有太大的魅力。政治制度就更不用说了。目前来讲,“和风”、“韩流”都显得更加强劲。

  当今中国的吸引力,基本上还只停留在经济层面,同各国的交往,主要就是经贸关系,是一种以利为基础的交往。就以同亚细安的关系而言,不管是十加一,十加三,基本上就是经贸联系。所谓以利交者,利尽而交绝,人际关系如此,国际关系也然。因此,中国要和平崛起,还得大力充实自己的软力量,复兴中华文明,这与经济发展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肯定也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除了发展软力量,我想,中国也有必要突破经济层面,以和平共处原则为基础,同亚细安等周边国家发展其他层次的合作联系,包括建立区域安全机制。

  今日中国的崛起,可以说是拜经济全球化之赐,也得益于现在的各种主要国际制度,确保区域与国际环境的和平稳定,对中国本身的继续发展至关重要,也符合其他国家的利益,因此,它应该维护现有制度而增益之,使到更多其他发展中国家也能像它一样受惠。它应该树立和平发展的榜样,发挥自己的影响力,使和平发展成为世界之大潮。它可以促成一种新的区域合作模式,不必把亚洲当作自己的后院,非得和美国争霸不可。在中华文明走向复兴的基础上,中国是有条件树立以和为本的大国政治与外交新风范的。

·作者是《联合早报》评论员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