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了两位长辈后心情有些沉重,再回顾些轻松的事吧!我少年时代的玩伴晓东、维仁、科比,还要谈谈刚刚,思进。
晓东小我一岁,但他上学早了一年,所以我们同年级。当时我们都住十号楼,很快从相识到相知,天天在一起玩。我们有一共同的爱好-集邮,想收集全世界每一个国家的邮票。每当找到一个新国家的邮票,我们就在一起猜是哪个国家的,在什么地方。那时我们并没学外文,但是一看到一张外国邮票马上就能知道是哪个国家的。我记得在1957年北京成立了集邮公司,一到周末我们就会从西郊坐公共汽车到东华门,来这里大开眼界。在这里我们又迷上了匈牙利的体育和动、植物票,常在集邮公司门外与旁人互相交换邮票。集邮是一项集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在一起的高尚活动。晓东和我通过集邮相互学习,增进友谊。遗憾的是在文化革命中,一批北大附中的红卫兵来我家抄家,把我的珍贵邮票全部一扫而光,让我十分痛心,再也不去集邮,直到出国以后才重新拣起这个爱好。好在晓东的邮票一直保持完好,并持续不断收集至今,如今他已成了集邮界的名人。1999年,他参加北京市集邮协会组织的集邮展览,获红宝石奖。他参与了《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美洲卷》、《中华世界邮票目录·非洲卷》的编写、翻译工作,其中《中华世界邮票目录·美洲卷》已出版。《中国集邮报》多次专题介绍其事迹。
我和晓东在少年时代与其它小孩一样,有时也很淘气,搞点悪作剧。有次看到一个老头坐在他家窗下晒太阳,我们就拿了一盆水从二楼倒了下去。引起老头大叫,我们则躲在一旁偷着乐。上次回国时我们谈起此事,我们深深地为我们当时的行为忏悔和道歉。如果那个老头地下有知,请原谅我们的幼稚和接受我们的道歉。
晓东的父亲是我国两弹一星元勋陈芳允,他和那一代老知识分子一样把全部的身心投入到祖国的科技事业中去。陈伯伯在2000年因病去世,陈伯母也是一位有名的女科学家,也不在了。现在晓东也是科学院微电子中心的研究员,著名的专家。但我到他家造访,他们夫妇和他岳母住在一起,在中关村北区已五十多年的七号楼,二房一厅,普普通通,没有装修,沒有豪华家俱。联想到现在有人为了金钱、权力、豪宅、香车不惜出卖良心,贪赃枉法,让我由衷地敬佩他们继承了父母那一代老知识分子的优良品格。
维仁比我低一级,他住十四楼,在最东面的一层,而我住十五楼最西端的单元。我们俩住的房间正好面对面,相隔一个楼距。有次我们突生奇想,拉了一根电线建立联系。那时电话在中国极为稀少,像我们这样的家庭也沒有,但我们都捣弄矿石收音机。我们经常看一本杂志“无线电”,里面经常介绍一些无线电基础知识。我们试着焊接一些线路,做亇讯号发生器,再接个耳塞机听。这就是我们的电话吧!总之在少年时代,就是敢想敢干,沒有条条框框。
五十年代有一部优秀的少儿电影《祖国花朵》,《让我们荡起双桨》就是这部电影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我们这一代人一听到这首歌,就又把我们带回到快乐的童年时代。故事敍述北京小学”五年级甲班,有一群天真、活泼、聪明的孩子。四十几个人里面只有调皮捣蛋、不好好学习的江林和骄傲、不合群、不关心别人的杨永丽还没有戴上红领巾。六一节,同学们和志愿军叔叔联欢,杨志平叔叔注意到还有两个孩子没有戴上红领巾。临别的时候,他意味深长地嘱咐孩子们:“希望你们要好好学习、互相帮助,争取做一个模范班。”杨叔叔真诚的愿望,深深地打动了少先队中队长梁惠明,她决心要照杨叔叔的希望去做……。这是我国第一部正面反映校园生活的优秀影片。这部具有重要价值的影片充满欢快清新的时代感,既是新时代小主人幸福生活的画卷,更是社会主义新中国道德风貌的颂歌,它通过一所小学五年级学生相互关怀,共同进步的故事,塑造了各具特色性格突出的孩子形象,展示了50年代早期人与人之间的团结友爱之情。其中演中队长的女主角就是他姐姐赵维勤,而一个胖小男孩就是维仁演的。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的他们,后来并没有选择当演员,他和他的二个姐姐最终都选择了和父亲同一专业的高能物理。而且40几年之后,维仁居然继承了他父亲的同一职务,高能所付所长。
八十年代初,维仁去了英国卢瑟福试研室,而我远赴加拿大,我们一直保持了联络,1998年当他父亲赵忠尧去世时,他第一时间用电子邮件通知了我,但我们一直未能见面。上次回国时他恰巧又去了英国卢瑟福试研室,我希望能在下次回国时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