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没有批判,也没有颂扬,只有用心理视觉来检视人性深层那些被忽视着的东西。
要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偷情情结做一番剖析要冒很大的风险,因为偷情要算是一种文化禁忌,它等同于对爱情纯洁性与道德的背叛。尽管我们的社会已经变得非常的宽容,但许多既有的观念仍在妨碍人们自由的去思考。上世纪四十年代,著名精神分析家弗洛姆在《婚姻革命》中写到:“人类对爱的感觉常常来源于对性的欲求,爱是性欲中的精神需要,而性需求随满足与否及泛性的特点决定了爱的不稳定”。人类在爱情上建构的神话比比皆是,纯真的爱情可能只是人类精神世界对唯美的追求,现实中每个人的爱情都是复杂的,多元的并随着生命发展不断变化与更新的。
有必要对偷情先做一个定义,严格说来偷情的目的不是为了破坏婚姻,尽管偷情的副产品可能是婚姻的解体。克林顿与温斯莱特的关系是偷情,而查尔斯与卡米拉的关系就不算偷情。前者偷情的时候知道希拉里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是第一位的。后者却是从来没有真正爱上过戴安娜,偷情目的是要反叛既定婚姻。严格的说,偷情与情人关系也是有区别,情人关系追求相对的关系稳定,彼此多少存在一些约束与承诺,并形成一种隐秘的关系模式。偷情没有,它更像是一种即兴的,高潮式的,梦幻般的邂逅,并不知道一次销魂后是否还有第二次。当然,许多纯粹的偷情由于不能很好的控制而彼此坠入情感依恋,难再分离,结果变成情人关系,进而发展到共谋婚姻的覆灭。有的时候由于心理能力不够,偷情成为某一方居心叵测的诱饵,被对方被迫就范,伤害了自己婚姻。这样的人在遭受谴责的时候也应当给与必要的同情。这篇文章就是帮助人们看到偷情背后的危险,并如何避免把偷嘴的蜜糖变成致命的毒药。
解读一个偷情的故事
这是一个网上浏览到的故事:“我今年已有29岁了,但我觉得我的内心仍然很年轻,很单纯,对这个世界充满兴趣。我有一个爱我的,性格温和的丈夫和一个活泼可爱的五岁男孩。六年多来,婚姻一直很稳定,工作和生活也算顺利。最初,我以为这就是我渴望的生活方式,但近两年,我慢慢地觉得我的生活缺乏生气,在家里内心常常有压抑的感觉。
不知从什么时候,我开始有了一种“破坏”的欲望,想打破常规,制造出一点生活的“风波”来。无赖我的先生总是退避三舍,百般迁让,似乎不想理解我也不十分在意我。对他来说,“好好过日子”就是人生的基本哲学,而我却不甘心让生命服从于这样一种凝固的,没有变化的秩序和生活。在家的时候,吃完饭做完家务,先生会忙着看报纸,电视,跟电脑玩棋牌。而我会拿一本书躺在沙发上,让思想陷入一种精神的“白日梦”——幻想一些缥缈的情感——与“另类”的男子做一些爱情游戏,沉醉于那种内心隐密的快感中。
三个月前,我到国外出差,结识了一位陪伴我们的未婚男性翻译。他比我先生年青英俊,说话幽默有趣,对人有种很自然的亲切感。第一眼见到他,我的内心就受到了诱惑,他正好符合我白日梦中的“另类”青年。一天晚上,住在宾馆里,关上室灯,依窗眺望月光下美丽无比的奥地利湖。我的内心突然升腾起一种强烈的欲望,一切自我的束缚似乎消失了。我打电话给他,而他似乎也在等待着我,就这样我在现实生活重现了梦中的情结。让我惊讶的是此刻的我非常的开放,很多亲密行为从来没有与丈夫分享过,也许对方是陌生人,我不怕他认为我有些放任形骸,我体验了一种“另类人生”。
回国以后,面对我的丈夫,我发现我并无特别的负疚感。相反,心情比过去明朗,似乎是有了自己的隐私秘密,人生也更加丰富多彩了。那位青年时不时还想来约会我,但我总是委婉地拒绝。因为,我想那种事,那种感觉只能存在于梦一样的情景里,在现实中,我仍然是一个遵循传统的人。
解读这个故事
读这个偷情的故事,你感觉不到偷情对当事人产生了什么大的心理冲突,她骨子里并没有夸大偷情的意义,所以在今后的日子里,她有能力维持婚姻的照常。如果她渴望偷情又抗拒偷情,事后就会有一番心理挣扎。她就需要将自己的越轨合理化来减轻焦虑。于是就要建构丈夫的不是,给婚姻增加麻烦。当这种合理化不能完成,她会有强烈的内疚,焦虑,道德感丧失,为了掩饰焦虑无形之间行为就有些反常,自己的丈夫就会有觉察。如果那个青年再来找她,安全感又受到威胁,就找不到合适了的回应,有时为了安抚对方极可能选择屈从,这样的偷情关系犹如身在地狱,再没有快感可言。所有幻想偷情的人,先要问问自己是否有足够的心理能力,能否在偷情体验中能够保持一种平和的心。
偷情情结原本栖身在人的精神伊甸园,奥地利湖边的浪漫只是一种潜抑已久激情的涌动,当情感能量被充分释放,时过境迁以后当事人回到常态。偷情需要环境因素的烘托,身在异乡、或旅游、或身临人间美景、或愉快且疯狂的聚会、或有异常快乐的心情无人分享,或面临令人愉悦的节日、大事件,偷情的故事会多一些。美丽的情景可能是偷情的触酶,人们习惯于在美好的时刻幻想美好的感情,人的自我约束力和心理防御就要弱一些。读这个故事,感觉当事人要的是一种对梦想中的情爱体验的真实再现,这与性幻想中的自慰,振荡器刺激,与偶人做爱,看情色电影激发性幻想,与网络上的人sex,打色情电话引发的高潮体验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区别在于可能伴随一种突破禁忌、对规则的叛逆、对道德的放弃、紧张、混杂着自我心理蜕变等等的痛感,这种痛感在那一时刻是一种精神痛快。
某杂志对几百个白领男女做社会调查,得出81%的人承认在婚姻中有过精神越轨或与异性关系暧昧,37%的人坦诚有过一次到N次的身体越轨,包括同居生活中发生的偷情。如果这个调查可靠的话,那么如此大的比例难道不能说偷情是人类情感世界的真实构成。通常偷情并不需要道德外衣,但人们也习惯了让内心与道德保持协调,最能把偷情合理化的是所谓的爱,“我爱上他了,我无能为力。”把偷情掩饰在爱的外衣下,只是本能中欲望达成玩的一种精神游戏,这种游戏回避深层的自我谴责。其实偷情的许多动机不是因为爱,而是需要。
尽管我每天都在帮助陷入偷情危机的婚姻找回平衡,但如果上面的调查确实,我还是相信大多数偷情的人并没有给婚姻带来实质的问题。偷情对婚姻的危害性也许被人的道德意识过度夸大了,许多妻子或丈夫想当然的以为如果爱人有了精神或身体越轨,就证明对方已经不爱自己了。于是感觉恐慌,感觉被欺骗,感觉被伤害,失去安全感与信赖,许多非理性行为由此产生。所以很多婚姻伤害来源于我们附加给偷情的不恰当观念,这些观念让陷入危机的婚姻不能正常地思考。
在心理诊室里,看到当事人的痛苦,我知道许多人并没有具备偷情的心理能力,偷情等同于自杀,至少是谋杀美好的自我感,让自己感觉有罪,失却内心宁静。大多数婚姻治疗时间也花在处理双方因偷情引发的不恰当观念,解决这些观念才能帮助双方找回自我位置。当婚姻真的解体以后,每个人都能看出来,用破坏性力量来肢解婚姻的很可能是那个自称受到伤害的人,文化却要那个只是自我克制力差的偷情者来承担罪责。当人们可以用一种怜悯的心态看待偷情者时,可能出现一种道德升华,在婚姻中获益正是那个愿意宽容的,且没有犯错的人。
心理学对偷情的描述
偷情被许多正人君子看成是一种背叛行为,这样的人多少有些口是心非。冷静的去思考,你会发现偷情是对当下主流爱情模式的一种重要补充,正因为有这样的补充,爱情才不至于成为人类的一种心灵与精神的桎梏。人不总是生活在现实中,更多是活在内心对他人的一种关系幻想中。人需要从浪漫的关系幻想中获得面对现实的精神动力以及安全感,被接纳感,自我认同感,不让人去幻想几乎不可能。偷情欲望往往根植于人类对亲密的渴求,没有人可以用理性去控制内心的欲望,去禁止情欲在非现实领域与可心的人儿演绎爱情。女人做不到,男人更不行!因此,偷情并不只是一个道德问题,更是一个有关人性与人对自己有多了解的问题。
在我的诊室里,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来访者是因为情感的烦恼,这些烦恼其实都是哪些被夸大了的情爱观念带来的。一个男人或女子产生了一点点色情欲望,理性就批判自己为无耻,内心也失去平和。如果知道许多色情思想只是一种本能,是对理性压抑了的情欲的一种释放,内心就不会那么恐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许多涉及偷情的男女都要为自己的行为创建一些原因,让偷情的行为合理化。女性往往是在涉猎偷情的开始来心理诊室,说她们是如此的不幸,所以才接受了偷情,希望得到医生的认同。男性来找心理医生大多在要摆脱一段偷情关系时,希望医生告诉他怎样既不伤害对方,也不为难自己。这两种行为其实都是一种自我的道德游戏,心理医生更想在偷情发生前告诉他她,偷情有那些游戏规则,那些禁忌,你的心理能力能否承受这样的冒险,那些人你可以与他她偷情,与那些人的偷情可能会发展到类似电影《致命的诱惑》。
许多聪明且成熟的人士,在婚姻稳定的时候去偷情,在婚姻动荡的时候洁身自好,因为他她不想把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更复杂,幼稚愚钝的人恰恰相反。心理学对偷情行为有很多描述:偷情有时像是人的一种内在情感历程,一种为了情爱的成熟而必须付出的代价(叛逆)。有时像一种精神自慰,情人的追求暗示自己还可爱,主动的追求暗示自己还年轻(自恋)。有时可能是无意识在完成早年压抑的情结,为了消除内心的痛苦纠结,来不及考虑到责任与道德(恋父恋母)。有时偷情看起来像是寻找一种心理平衡,出轨的后果是让人可以在乏味的婚姻中坚持下来(补偿心理)。在不平等的人际关系中,偷情有时可以化解两人之间的心理差距,让自己获得更高的自我认同(认同机制),这就是为什么优秀的人被捕猎并陷入偷情困境的几率要高得多的重要原因。当然,有的偷情只是为了反叛自己,在妻子丈夫面前传统保守,在情人面前放任形骸(妓女情结)。其实,我个人觉得更多的偷情产生于一种博爱的心怀,偷情里夹杂着一种珍惜、怜爱、欣赏的意味。当一个人的情爱真正成熟的时候,他她有能力爱天下所有的人或接受所有人的爱,这是爱的无畏。
偷情的内心根源
要知晓人们偷情的心理根源,还需要了解人是怎么长大的。孩子在小的时候需要和父亲分享母亲,当他、她到了2-4,逐渐明了一些事理的时候,他、她会产生儿童般的幻想fantasy,幻想如何把母亲从强权、纠缠的父亲那儿拯救出来,并逃离这个家,过两个人相互依恋的幸福生活。尤其那个父亲还不太高尚,不太会讨好自己,对母亲又不是百依百顺的话,这样的幻想更强烈。但父亲继续的存在挫败了孩子的期待,于是他她开始愤怒,对父亲,对一切事务,诸如吃饭、睡觉、整饰自己,变得执拗,个性退化,甚至也会表现为对母亲的愤怒。直到5-6岁,他她接受现实,把父亲接纳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拯救母亲的欲望被压抑到潜意识里。
男性无意识的陷入偷情困境,大多抱有一种幻想,以为如果爱那个女人,他就会拯救那个“苦难”的女子,给她带来幸福。这样的男子在偷情中会无意识的寻求女方对他的感激,甚至是感恩之情,如果得不到,他的幻想被挫败,怀疑自己的行为,偷情的欲望迅速消失,偷情换来的是一种情感的债务,还要背负始乱终弃的骂名。陷入这样情结的女子也会有相似的表现,她们以为这个可怜的男人没有在妻子那儿得到应有的关怀,她们热衷替别人行使妻子的角色,比如告诉男友的着装,提高男友的品位,在偷情的时候,给予妻子式的关怀。一旦事情败露她会主动承担罪责,替那个男人档风遮雨。毫无例外,有这样情结的人偷情的对象往往都是比自己稍差一些的人,甚至他她并没有多少性的快乐,得到的是一种精神的升华与心灵的快乐,因为他她因此而觉得自己重要。
偷情的文化根源
偷情的心理情结往往是文化构成的集体无意识,人类在情感世界中总是有那么多不切实际的幻想。在民间童话或传说你,我们经常读到一个善良的王子被一个邪恶的黑天鹅欺骗了,陷入婚姻的陷阱,一个美丽的女子(白天鹅)冒着危险与承受误解默默去拯救他。一个纯真的爱的誓言破除魔咒解救了那个英俊的王子或把一个美丽的姑娘从恶梦中唤醒。偷情的人习惯把情人的另一半想象成黑天鹅,因此偷情看起来就要正当得多。
电影《茜茜公主》为人们展现了另一种爱情假设,美好的爱情都是要经历磨难的。一个普普通通的女子,因为崇尚自由,活泼可爱,被英俊的王子爱上,被选定为王妃。但这不是结局,茜茜自由的天性对皇家规则产生冲击,引来一系列的宫廷争斗,甚至王子的误解。接下来的压抑、苦闷、孤独使茜茜重病缠身,她离开王子返回家乡。最终两个人执着的爱让美梦成真。顺顺当当走进的婚姻,一切合乎规则,那种情爱需要的压抑、破坏、解构并重组的快乐找不到了。通过压抑、反叛、被责难、生离死别的偷情才是情爱享乐的真谛。英国查尔斯王子与戴安娜的婚姻仿佛告诉人们越完美的情感越像是一个谎言,用死亡来解脱这个谎言很难说不是上帝对戴妃的一种怜悯。戴安娜可以赢得全世界男人的敬与爱,活跃在所有男儿的欲望与梦想中。作为一种类似“上帝”的平衡,她却难以获得查尔斯的心。当一个女人做到让天下的人都爱的时候,通常也是失去你最想得到的那个人的心的时候,这是也是上帝似的幽默。
在心理学看来,茜茜公主不愿顺从皇家规范与查尔斯怀抱美丽的戴妃却去与“老奶奶”幽会是潜意识里对美好事物的一种害怕。很多优秀的人骨子里害怕卓越,他们无意识的败坏自己,做一些看起来连傻子都不做的,明显对自己不利的事情。的确,循规蹈矩般的爱情是不值得人们津津乐道的,爱得也不深刻;充满误解,分离与“重归苏哈托”似的惊世骇俗的情爱才让人永生难忘。
有这种情结的人往往会时不时在美好姻缘里搞出一些恶作剧,其实他她去跟别人幽会,是一种没有构思完整的冲动,幽会后他她感觉到一种类似割裂般的痛楚,于是他她知道自己依然爱着自己的丈夫或妻子。平静生活里找不到爱的感觉,偷情的心帮助夫妻重燃激情,这样说有些夸大,但心理医生的确梦想把坏事变成好事。偷情在很大可能是想唤起自己对爱人的一种内疚感,平衡掉日常生活中对对方的积怨。这样的偷情行为充满自我批判,与其是寻找快乐不如说是寻找痛苦与自责。
偷情的伦理根源
人的多样性一直根植在人们情爱中重要的元素,人们理智上喜欢以主流文化的思维模式来建构自己的爱情与婚姻,事实上做不到。人更多受制于内心非理性,理性的思想与言行更像是人的一种面具。有一个重要的差异伦理常常故意忽视,就是每个人对爱情、情欲的需求有天生的不同,有的的人缺少欲望,也没有爱的动力,涉险偷情的可能性非常小。有的人有一种泛情特质,容易被感动,容易被情感卷入。当一个人对他她示好的时候,他她似乎就必须来承担责任。博爱是人性的优点,也是人性的弱点。
伦理规则的产物是道德,谈到偷情,道德就是一个难以回避的词。情欲似水,需要有一个适当的容器去装载,人对道德的意识就是这样的一个容器。当人类的道德容许性扩大时,更多去考虑人性中存在的多样性,那么面对偷情就不再是一味的谴责,而是激发一种对人性与游戏规则的反思。当容器足够大,任何形式的情爱都可以是美丽的花,让路人住脚欢呼,偷情也是人类情感世界中的一枝花,也许是一枝带刺的黑玫瑰。当容器不够大的时候,情爱的溢出虽不道德但却也必然,溢出来的情欲会像摆脱束缚的自由精灵,在夜幕的掩蔽下偷偷的痛并快乐着,生命由此而超越,情感由此而新生。
任何社会的道德与人的本能情欲并不是对立的,而存在一种巧妙的互补。在一个缺乏人性色彩、宽容、关心他人、自我中心的社会需要更严厉的道德标准来规范人的行为,使社会存在一种和谐。一个宽松、民主、高素质的社会不那么倚重道德约束力,人的行为有更大的自由性。这个世界有时被颠倒得利害,那些对偷情宽容的人,或者那些性学者,人们会以为这样的人情爱肯定非常的不靠谱,其实这一群人恰恰可能是传统的遵循者,他们自律并生活检点,宽容是内心一种道德力量。对别人的偷情充满愤怒的人,并在公开场所大放厥词的人,保不定骨子里是很坏的人。这样的人要么是嫉妒,要么就是干了“坏事”还要为自己立牌坊。
当然也有些人是存在一种偷情的焦虑,攻击别人是要压抑自己的欲望,或内心寻求道德平衡,等于对自己说:“我对偷情愤怒,证明我不是那样的人!”这些人逮着机会更加视无忌惮。许多罪犯在施行性侵害时往往内心解释是在惩罚那些不忠的人。其实,对偷情宽容实际上是对自己的宽容,获益的还是自己。
如何回避偷情
有一个国家机构的老板来看我的门诊,说他克制不住对他年轻的女秘书想入非非,他对自己非常恐慌,希望我能帮他平息这样的欲望。我骗他说偷情的心理能力是天生的,在我观察你不具备偷情的能力。他立即显出心有不甘的样子,这才是他来诊室的真实目的,需要为自己的偷情找到合理的东西。果然,接下去他开始述说太太诸多的不是,甚至眼含泪花。这正是明显心理能力不够的表现,我假装并不反对他去试一试,说看看偷情是否会让他对婚姻的感觉好一些。我说你知不知道偷情有一些原则,他迫切想知道,于是我杜撰了几条。
我说偷情的第一原则是偷情对象不能是熟悉你的人,因为熟悉你的人可能会利用偷情来控制你,或实现偷情以外的目的。在这一原则下,偷情的对象不能是同单位同事,不能是上下级关系,你以为发展偷情可以帮助你的事业,往往适得其反。偷情让对方获得某种隐藏的权利,你对部门的管理就变得不自由。不能是太太的朋友,或跟自己家庭很熟的人。与这样的人偷情是拿自己的婚姻冒险,同样也增强对方要挟你的能力。不能是自己要好的异性朋友或生意伙伴,或在某些趣味上志同道合的人。因为偷情破坏了原有和谐的关系,偷情会让你失去相处的平静,变得小心翼翼,失去的比你得到的快乐多得多。
不能是自己既往的恋人,这样的人为了补偿失去的东西,彼此纠缠是肯定要发生的事。不能是邻居,尽管这种偷情很容易达成,但往往的结局就是找到一个仇人和满街的恶名。不能是与妻子有朋友关系的人,这样的人因为嫉妒、羡慕来搅局,太太可能被伤害至深。更不能是太太的妹妹或表亲,这种类似“乱伦”的事情会让你的灵魂坠入地狱。不能是单身年龄大的女人,因为这样的女人一旦有体肤之亲很容易执着于婚姻。年轻的女子也不可靠,因为她们的激情没有规则,不能收放自如,穿邦冒汽是必然的事。也不能是离婚的女子,因为如果偷情后你不把她当一会事,她会感觉再一次被男人抛弃。婚姻中的女人也不安全,也许她有一个病态不讲道理的丈夫,提刀轮枪的与你拼命。
那老板脸色煞白的问:“那,什么样的人适合婚外情呢?”我狡猾的说“陌生人!”不认识你,你也不认识她的人。只是自己感官上被吸引,产生纯粹的欲望与生理冲动的人。对这样的人就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原则,首先你需要了解并识别性传播疾病(激发他对偷情的恶心),你的皮肤要小心与对方接触,最好不要接吻,不要触及生殖部位,要用安全工具,做爱时要避免挤压、手的抓捏导致的皮肤损伤,因为病毒无孔不入。(这样一来,偷情还有什么兴致)不仅如此,你还要建立游戏规则,她不能主动给你打电话约你,更不能暴露家庭住址避免对方来家找你,还要对任何人严守秘密,甚至也不能看心理医生。你不能给她留下文字证据,不能送她贵重或带有情爱隐喻的礼物,也不能接受她诸如只有老婆才关心的那些衣裤领带之类的东西。你需要准备另外一部电话,还要确信对方不会录音,发mail的时候要隐去邮箱与地址……。幽会的时候不许对方涂口红、洒香水,头发也要管起来,指甲要修尽,不能咬不能抓,不能在身体上留下亲吻的淤紫。不要让你的分泌物粘污对方的衣物,记住老克的教训,证据就是那件裙子。事后要能洗澡,刷牙,仔细检查衣物看是否夹带什么东西,包括女人的头发与体香,也不要留下什么衣物被对方带走。那男人悻悻然的说:“还真叫一个累!”交费走人。安全的确是偷情的第一准则,你的安全也是家庭和太太的安全。
那些人终身不能涉猎偷情
其实偷情是不可能安全的,隐含的危险非常之多。首先规则由不得你个儿定,凭什么你想别人就给你。在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偷情也不可能是纯情的。幻想偷情的男人与女人需要觉察那些心理动机呢?从生理来说,女人被进入,更多的是失去感。要让一个女士,尤其是生活在底层的或权利下层的女士在偷情中不带有功利色彩是一种梦想,哪怕开始的时候冲动是纯本能的,但冲动之后女人需要说服自己,让自己觉得为那个男人付出不冤,不冤才能无悔。其实,有些女人寻求物质与权利的补偿,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一旦那个男人绝情的离开,女人还可以回想那个男人对自己的好。当然许多男人也会用一些切实的帮助来寻求偷情中的心理平衡,并把这样的行为看成是一种对情感的付出。这样一来,偷情总带有一种交换的味道,当男人送出贵重的礼物时,激情被挑起,另一次偷情发生。在诊室里,我会识别拒绝对方给予任何帮助的女人是真的具有了良好的品质,还是内心缺乏承受报答的能力。有些女子会相反去关心那个比自己优越许多的男人,也许只是一种想证明自己不是贪摹权贵的人的无聊的自我心理游戏。我会告诫这样的女子,回避这样的问题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吃亏的是自己,很可能赔了夫人又折兵。
缺乏心理能力的人你不能与他她偷情,有情绪问题的人更不能偷情。有些人处在恶劣的情绪下,你去关心她自以为是善意,但对方仿佛看到救命稻草,把这种关心看成爱(也许她内心正需要爱),于是你会觉得这个时候挫伤她是一种罪过,幻想等些时候再作解释。结果越陷越深,越描越黑。不仅里外不是人,甚至促成对方的自杀。相反的情况是,有的人刚刚痛失一段情感,和人偷情是一种愤怒所致,先诱惑你再攻击你,说天下的什么人就没有好东西。最终被伤害的仇恨全部得由你去偿还。歇斯底里的人也不能偷情,本来她就对付不了自己的情绪,以为偷情可以找到一个人来帮她管理,结果是情绪更加失控,不累死也要气死。
有人格障碍的人更不能去偷情,遇到这样的人,你要算倒了八辈子的霉。一种是边缘型人格障碍,像《致命诱惑》中的那个女子,好起来比蜜甜,甚至没有自尊,坏起来恨不得与你同归于尽。病态人格的人更不能去碰,以为她楚楚可怜的样子,像一只绵羊或小白兔。这样的人没有独立的人格力量,必须与人产生共生关系才能获得自我感。身体只是她控制你的关系,在性爱中她一点都不快乐,却伪装着被你征服。其实给你做爱是让自己觉得还在被你关心。也不能跟名人偷情,名人也不适合偷情。名人被名声所累,一旦偷情暴露他就不得不放弃婚姻家庭,甚至地位与权利。因为他要证明是爱的错,不是道德败坏,名人往往活得很苦。有本小说说一个记者与市长偷情两三年,记者唯一的心愿就是与市长睡一觉。市长说我不是在和你睡觉吗,女子说不是这种睡觉(做爱),是传统意义的睡觉,市长斩钉截铁的说这办不到!连这点要求都办不到,跟名人偷情还有什么意思呢?
最后的话
人的欲望达成是生命赋予她的原始动力,偷情的冲动活跃在人的下意识里,每个人都会在一生的某个阶段被迫去面对它。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不去正视它呢?我们需要建构一种规则,一种偷情中的游戏规则,假如道德不能阻止你越轨的话,熟悉规则至少你不会把事情搞得太坏,太不可收拾。对心理成熟的人来说,坏事甚至也可以办成好事,经历偷情以后婚姻也许会更美好。当然,这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梦想,依靠偷情来平衡婚姻冲突的结果可能收获的是更大的混乱与苦痛。
人的情感的历程就是痛苦的历程,这也是难以更改的事。
Posted: Sep.07.2007
Remark: It is abstracted and not my original wor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