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的兄弟情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打印 被阅读次数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

    苏辙说苏轼:“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轼说苏辙:“岂独为吾弟,要是贤友生。” 

    “轼”意指车上的扶手,“辙”意为车碾过的痕迹。想当初苏洵为两个儿子起名字的时候,没想到两个儿子日后无论在家庭、仕途,还是在文学上都如此相得益彰。

    苏轼兄弟二人从小在一起读书,未曾一日相离。 

    苏辙在《遥堂二首并引》(《栾城集》卷七)中说:“辙幼从子瞻读书,未尝一日相舍。” 在《祭亡兄端明文》(《栾城后集》卷二十)中,对这种手足相依的亲情则有更详细的描述:“手脚之爱,平生一人。幼而无师,受业先君。兄敏我愚,赖以有闻。寒暑相从,逮壮而分。” 

    求学期间,兄弟间也时有调侃。例如苏东坡从刘巨门下读书时,夏日在学舍与同窗称建用、杨尧咨、弟辙做大雨联句。称建用曰:“庭松偃盖如醉”,杨尧咨曰:“夏雨新凉似秋”,最后苏轼对曰:“有客高吟拥鼻”,子由对曰:“无人共吃馒头”。众皆倾倒。 

    苏轼、苏辙兄弟的手足情,与他们的文学成就一样,永远是历史长卷中璀璨夺目的华章。而苏轼将这种并肩携手、患难与共的手足亲情,贯注于词作之中,那一首首发自肺腑、贯注着充沛真情实感的关于兄弟亲情的词便如汩汩清泉喷涌出世。

    晚唐五代的词描写男女柔情的不计其数,而对于兄弟亲情却绝少涉及。苏轼的一些关于兄弟亲情的词,比之当时笼罩文坛的艳科词,不管在思想上还是艺术上,都给人以新鲜的感觉。《满江红 怀子由作》便是这类词中比较著名的一篇。

    清颍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这首词是苏轼在颖州任知府时作的,词的上片即景生情,抒发了“恨此生长向别离中”的深深感慨。下片追忆从前多次的相会与离别,希望能有机会与弟弟见一面,词的语言苍劲浑厚,寄寓深远,感情全自胸臆自然流出,读来颇为动人。 

    苏轼中秋怀人之作,大多为子由而发,其中一首《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更是成为千古绝唱。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苏轼兄弟情意甚笃,写作此词时,他与苏辙已有六年没见面了。时至中秋,苏轼望月思弟,生出无穷悲欢之感,故有此作。全词以明月为线索,处处咏月,同时也处处在抒发人的主观情感,生发人生感慨,是对人生宇宙哲理的深深思考。 词中贯穿着情感与理智的矛盾,波澜起伏,跌宕有致。最后以旷达情怀收尾,是词人情怀的自然流露,境界壮美,融抒情、写景、说理于一炉,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这首词立意高远,构思新颖,以意境清新如画,情理具佳,颇耐人寻味。宋代胡仔云:“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更是对此词的崇高评价。 

    正所谓“兄唱弟随”,在苏轼写了《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的第二年,也就是神宗熙宁十年,苏辙也写了一首《水调歌头 徐州中秋》来回赠其兄。

    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
    去年东武今夕,明月不胜愁。
    岂意彭城山下,同泛清河古汴,船上载凉州。
    鼓吹助清赏,鸿雁起汀洲。

    坐中客,翠羽帔,紫绮裘。
    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
    今夜清尊对客,明夜孤帆水驿,依旧照离忧。
    但恐同王粲,相对永登楼。

    当时苏轼出任徐州知府, 四月离家赴任。苏辙与之偕行,并在徐州停留百余日。临别之际,适逢中秋佳节,他们一同泛舟赏月,苏辙就写了这首词来告别其兄。苏轼读了也即席写了一首同调和韵之作,序中云:“余去岁在东武作《水调歌头》以寄子由,今年子由相从彭门百余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词中抒写二人久别重逢接着又将分别的依依难舍之情。全篇语调凄凉,笼罩着浓厚的“愁”与“忧”的气氛,生动地表现出苏轼兄弟亲密无间的手足之情。
   
    安石在东海,从事鬓惊秋。
    中年亲友难别,丝竹缓离愁。
    一旦功成名遂,准拟东还海道,扶病入西州。
    雅志困轩冕,遗恨寄沧洲。

    岁云暮,须早计,要褐裘。
    故乡归去千里,佳处辄迟留。
    我醉歌时君和,醉倒须君扶我,惟酒可忘忧。
    一任刘玄德,相对卧高楼。
 
    自从踏上官宦仕途之路,苏轼兄弟二人的命运就紧密联系在一起。他们的政治见解相同,也都敢于直言极谏。他们因才略而被任用,也因才略而罹难。当兄长被一贬再贬时,弟弟也因为受牵连而日子很不好过,但做弟弟的从来未有过丝毫怨言。 

    在勘问“乌台诗案”的过程中,苏辙愿意以自己的官爵为长兄苏轼赎罪,结果被贬为筠州监酒。常言道:“患难见真情”,兄弟间的手足真情在患难时更显得弥足珍贵。后来苏轼第三次被贬,居于儋州,位于海南,而苏辙也因为哥哥而受牵连被贬雷州。东坡居海南,子由居雷州,正是一南一北隔海相望。苏轼的另一名篇《西江月》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写的。

    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
    夜来风夜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兄弟二人同时遭贬,患难与共,倍觉情笃。“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兄弟之情见于末句之间矣。

    苏轼、苏辙兄弟与三门峡也有着不解之缘,苏辙作有《怀渑池寄子瞻兄》一诗:
 
    相携话别郑原上,共道长途怕雪泥。 
    归骑还寻大梁陌,行人已度古崤西。 
    曾为县吏民知否?旧宿僧房壁共题。 
    遥想独游佳味少,无方骓马但鸣嘶。 
   
    苏轼则依弟诗韵作和诗一首《和子由渑池怀旧》:

    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老僧已死成新塔,坏壁无由见旧题。
    往日崎岖还记否,路长人困蹇驴嘶。

    一唱一和间,兄弟间互相珍重的心情跃然而现。
    在苏轼的诗词中,送别苏辙的作品还有很多,在此,列举一二:

   《壬寅重九不预会独游普门寺僧阁有怀子由》:

    花开酒美盍不归,来看南山冷翠微。
    忆弟泪如云不散,望乡心与雁南飞。
    明年纵健人应老,昨日追欢意正违。
    不问秋风强吹帽,秦人不笑楚人讥。

    《送子由使契丹》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湖山应梦武林春。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

    《沁园春 赴密州任旅途中寄子由之作》

    孤馆灯青,野店鸡号,旅枕梦残。
    渐月华收练,晨霜耿耿,云山摛锦,朝露漙漙。
    世路无穷,劳生有限,似此区区长鲜欢。
    微吟罢,凭征鞍无语,往事千端。

    当时共客长安,似二陆初来俱少年。
    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
    用舍有时,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闲处看。
    身长健,但优游卒岁,且斗尊前。

    《东府雨中别子由》

    庭下梧桐树,三年三见汝。
    前年适汝阴,见汝鸣秋雨。
    去年秋雨时,我自广凌归。
    今年中山去,白首归无期。
    客去莫叹息,主人亦是客。
    对床定悠悠,夜而空萧瑟。
    起折梧桐枝,赠汝千里行。
    归来如健否?莫忘此时情。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马上赋诗一篇寄之》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
    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
    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
    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
    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由以上诗词不难看出,在中国古代作家中,苏轼、苏辙不愧为一对情深似海的模范兄弟。也正因为兄弟情深,才使苏轼的诗词蕴涵着浓浓的亲情,闪烁着人性的光芒。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