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读古人也常“反其意而用之”(从毛主席读<枯树赋>有感)

毛主席读古人也常“反其意而用之”(从毛主席读有感)

庄冬

毛主席读古人也常“反其意而用之”,比如“人间正道是沧桑”和“咏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等的纸上学识和社会实践回答不了毛主席从看到了什么。

尼克松访华时准备好中国跟美国要援助。结果,毛主席和周总理只提了“中美如此大国,相互贸易的数量太不相称了”,很让尼克松意外了一下。这个大家可以查尼克松自己的回忆录。可见,毛主席和周总理早就在为中国的经济竞争暗渡陈仓了。

你看看,尼克松都没有看到毛主席从他访华这件事里看到的中美关系从军事到经济的转化,因为他想的还是“冷战”。就更不用说毛主席要把巴基斯坦这个穆斯林国家拉进来做中美关系破冰的联络站,而不是用以往常用的罗马尼亚或波兰了。巴基斯坦这个印度人非要和平独立跟英国人的分而治之讨价还价出来的一个新生的国家就是在做中美关系破冰的联络站走上世界舞台还扮演了一个主要角色呢。今天,从巴基斯坦的核武器到伊朗的石油,我们可以体会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关系的重要性。

一个不独立的半殖民地的中国要成为一个正常的国家从而与世界各国在各个方面竞争的第一步是赢得军事竞争的胜利,也就是争取独立。中国独立了以后,别人也还是要看一看你是不是站稳了,抗美援朝可以说是对中华这个刚刚站立起来的民族的一个考验。有如“至于白鹿贞松,青牛文梓,根柢盘魄,山崖表里。”

这里,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印度的和平独立得到全世界每一个工业化了的民主民主国家的衷心赞扬。又如“桂何事而销亡,桐何为而半死?”

用毛主席的话就是“先打扫屋子,再请客人”。就连打球,从一个打法到另一个打法的转换或从防守到进攻或从进攻到防守都是需要准备和时间的。中国这个从1840到1949被世界上每一个工业化了的民主民主国家一个不剩地掠夺了前前后后109年。

109年里,不要说中国人中有治国经验的人都去世了,就连他们的孙子恐怕都去世了。开饭馆找厨子还要找个有经验的呢,就别说治国了。特别是中国以往的几千年的治国经验都是孤立的,也就是基本上是把中国作为一个孤立的国家来对待的,或至少是不考虑欧美的。所以,当时的中国文明是一个局部性的文明。治理一个百年积弱的局部性的中国文明与打遍全球无敌手的全球性文明基督教文明共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或者说,中国是一个没有厨子的破烂饭馆要跟麦当劳竞争。所以,中国既要打扫屋子,还要培养厨子。

从1949到1972尼克松访华成功,我们可以判断23年里,毛主席认为中国这个被国内外敌人折腾了109年的屋子经过23年的打扫已经基本打扫干净了。也可以说,109年搞破了屋子用了23年来打扫,已经可以请客人了。

所以,事实是中国用了23年的时间扫屋子,还培养了厨子。一个百年积弱的个体户用了23年的时间扫屋子还培养了厨子就要跟全球连锁的麦当劳打交到了。23年的准备时间其实已经很快了。再快一点,恐怕出师不利一蹶不振的冒险性就太大了。

23年过去了,从中国与世界各国竞争或关系的角度来说就是:中国和工业化了的民主民主国家的关系或竞争已经到了从军事关系或竞争向经济关系或竞争的时候了。

任何时候,弱者与强者发生关系或竞争时都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的。比如,红军早期跟国军竞争的时候就有很多逃兵和叛徒还有打的败仗也很多,等到了解放战争的时候就大大地反过来了。经济竞争也是一样,中国和工业化了的民主民主国家的经济竞争的初期也会有很多逃兵和叛徒 ( 如贪官等等 ) 还有打的败仗也很多。但是,随着时间和实力的消长,这些情况都是会有变化的。而且,特别是由于经过23年的打扫了的折腾了109年的屋子的起点是很低的,无论是从哲学上来说还是从纯逻辑上来说也是只有向上一个方向可以走的。所以,大家不比为经济竞争初期的问题而忧愁,因为那都是必然的。

我们可以感觉欣慰的是,这些经济竞争初期的问题虽然严重,但是由于那23年的打扫,特别是经过那23年打扫里的最后10年的打扫,我们中华民族对这些问题的免疫力是大大增强了。

其实呢,从中国和世界各国的关系或竞争从军事竞争阶段到经济竞争阶段的转化是完完全全体现在“改革开放”这四个字里了的。所谓“改革”就是自己从军事竞争阶段到经济竞争阶段的转化,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但是,由于竞争是一种竞争双方或各方的相互关系。你要跟别人发生经济关系也必须要等人家想要跟你发生同样的关系才有可能搞好。请注意,我说得是“搞好”,因为单相思式儿的自己主动贴上去也是可以的,但是搞不搞得好就不一定了。这就是那四个字里的后两个:“开放”。“开放”总得有个对象才能搞,不然跟谁“开放”去?“开放”也总得有人愿意跟你“开放”才好搞,不然就是“单相思式儿的自己主动贴上去”。

现在,还有很多人仇恨抗美援朝使得中国人没有能够跟美国贴上去而惋惜呢。殊不知,军队的目的是打仗,不是贸易使者。

好在我们有一个“单相思式儿的自己主动贴上去”的例子。例如,戈儿巴巧妇当年搞了政治改革以后就自以为他满足了美国人的要求还拿中国没搞政治改革都跟美国有经济关系 ( 所谓“最惠国”贸易关系 ) 跟美国人讨价还价,结果也没跟美国人发生成关系。戈儿巴巧妇还嫌美国人很不公平。戈儿巴巧妇不明白政治和经济的相辅相成的关系。

所以,“改革”和“开放”缺一不可。还有就是不要忘了,“开放”是需要别人合作的,也就是不是一厢情愿的,对美国的开放 ( 还有对欧洲国家 ) 是毛主席做的。

恰恰是因为中国没有搞政治改革,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对美国人就多了一层政治意义。美国人才走上了从中国的经济改革诱导出中国的政治改革的光明大道。如果,中国自己主动的政治改革了,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对美国人就少了一层经济改革诱导政治改革的意义,美国人也就不会那么积极的发展和保护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了。要是中国真的政治改革了,还改革的让美国人特别喜欢了,不要说中国和美国的经济关系会受影响,就连我们的民主斗士们都要失业了。所以,天下的事情往往是醉翁之意不在酒的。

这又叫我想起了那个传说的毛主席如何让猫吃辣椒的笑话。你要让猫吃辣椒就应该给猫吃辣椒的理由嘛。

登录后才可评论.